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PPR管材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PPR管材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ppr管材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pr管材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ppr是三型聚丙烯的简称,又叫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管材与传统的铸铁管、镀锌钢管、水泥管等管道相比,具有节能节材、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乡给排水、城市燃气、电力和光缆护套、工业流体输送、农业灌溉等建筑业、市政、工业和农业领域。
3.ppr管材在生产成型后大多收卷打包,当需要应用在特定场景时,会将管材切割成一定长度后再运输至施工现场,但ppr管较金属管硬度低、刚性差,因此在搬运、施工中应加以保护,避免不适当外力造成机械损伤。
4.目前在对一定长度的ppr管材打包运输时,多采用人工,不仅效率低且容易因不当外力而对管材造成损伤,并且打包时多采用水平运输的方式,占用面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pr管材运输装置解决ppr管材在运输过程中因相互碰撞或摔落而造成机械损伤且运输时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ppr管材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机构、传输机构及储存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传输机构位于所需运送的管材轴向上的两端且间隔距离小于等于运输管材的长度,每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两个传送组件及一个推送组件,所述推送组件将所述传送组件从所述输入机构上夹持的管材向上推送至所述储存机构中,两个所述传送组件分别对称的放置在管材径向的两侧,每个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立柱、转盘、夹持臂、夹持部及驱动件,所述立柱垂直放置在地面上,远离地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夹持臂为伸缩杆,依次等间距的连接在所述转盘的侧壁上,所述夹持臂远离所述转盘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部;所述储存机构包括支架、主体部及感应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输入机构的垂直上方,且与所述传输机构的位置对应,所述主体部包括侧板、顶板、挡板及弹簧件,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块,均与地面垂直的设立在所述输入机构的上方且与所述输入机构上运输管材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侧板的长度小于运输管材的长度,所述侧板远离所述输入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顶板,所述顶板与地面水平,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对称的转动连接在所述侧板靠近所述输入机构的一端上,并与所述侧板内壁呈不大于90
°
的夹角,所述弹簧件一端连接在所述挡板,另一端连接所述侧板;所述支架的一端放置在地面上,远离地面的一端连接所述侧板的外壁,以使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支架放置在所述输入机构的上方;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内壁上并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
7.优选地,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设置在所述夹持部靠近管材的一面上。
8.优选地,所述挡板与所述侧板的内壁的夹角为45
°‑
90
°

9.优选地,所述夹持臂及所述夹持部的数量均为1-6个。
10.优选地,所述支架与所述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插销。
11.优选地,所述输入机构包括传送带及输入驱动件,所述输入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传送带套设在两个所述输入驱动件上,所述传送带与地面水平且放置在两组所述传送组件之间。
12.优选地,所述推送组件设置在所述储存机构的下方,所述推送组件为液压推杆。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塑料管材连接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通过设置传输机构将输入机构上的管材依次夹持并推入至储存机构中,解决了管材在运输过程中效率不高且容易因碰撞而造成机械损伤的问题,且设备占地面积小,便于安装实施。
15.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pr管材运输装置与管材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pr管材运输装置的侧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pr管材运输装置的储存机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pr管材运输装置的传送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pr管材运输装置,其包括输入机构10、传输机构20及储存机构30,输入机构10放置在地面,以将所需运送的管材输入,传输机构2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传输机构20位于所需运送的管材轴向上的两端且间隔距离小于等于运输管材的长度,每组传输机构20包括两个传送组件201及推送组件(图未示),两个传送组件201分别对称的放置在管材径向的两侧,从而对输入机构10上的管材夹持,储存机构30放置在输入机构10的垂直上方,且与传输机构20的位置对应,推送组件将传送组件201从输入机构10上夹持的管材向上推送至储存机构30中,以完成对管材的输送和打包。
22.具体的,每个传送组件201包括立柱2011、转盘2012、夹持臂2013、夹持部2014及驱动件(图未示),立柱2011垂直放置在地面上,远离地面的一端转动连接转盘2012,转盘2012与驱动件连接,以利用驱动件驱动转盘2012的转动;转盘2012的侧壁上依次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夹持臂2013,夹持臂2013为弹簧杆,夹持臂2013远离转盘2012的一端连接夹持部2014。
23.可以理解,当驱动件开始工作时,放置在输入机构10两侧的两个传送组件201的转盘2012开始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转动方向为从输入机构10向着储存机构30的方向,夹
持臂2013随着转盘2012的转动开始做弧线运动,此时两组传送组件201上的夹持部2014夹持着输入机构10上管材的两端,向储存机构30的方向运动,由于夹持臂2013为弹簧杆,因此每组传送组件201相对的两个夹持部2014随着转盘2012的转动而与被夹持的管材抵触,夹持臂2013的长度逐渐缩短直至转动到与地面水平的位置,随着转盘2012的继续转动,夹持臂2013转动至与地面垂直并恢复原长,在夹持臂2013转动过程中,管材被夹持着沿垂直方向从输入机构10移动向储存机构30的方向移动,并在推送至储存机构30处时,在推送组件的推送下,将管材夹持着推入至储存机构30内。
24.可以理解,要使管材从输入机构10上依次连续的被夹持推送至储存机构30内,则管材必须完全到达两组传送组件201之间后,夹持部2014对管材两端同时夹持,因此转盘2012的转动速率相同,输入机构10的输送速率与转盘2012转动的速率适配。
25.储存机构30包括支架301、主体部302及感应器(图未示),主体部302位于输入机构10的垂直上方且与传输机构20的位置对应,以使传输机构20上传输的管材可以进入主体部302内,主体部302包括侧板3021、顶板3022、挡板3023及弹性件(图未示),侧板3021的数量为两块,与地面垂直的对称设立在输入机构10的上方且与输入机构10上运输的管材的轴线方向一致,侧板3021的长度小于所需运输的管材长度,侧板3021靠近地面的一端到输入机构10的垂直高度不大于夹持臂2013的转动直径,侧板3021远离输入机构10的一端连接顶板3022,顶板3022与地面水平,以使侧板3021和顶板3022构成一个凹槽结构,挡板3023的数量为两个,对称的转动连接在侧板3021靠近输入机构10的一端上,并与侧板3021的内壁呈不大于90
°
的夹角,弹性件一端与挡板3023连接,另一端连接侧板3021,以使管材可以从挡板3023进入主体部302,且在主体部302内被挡板3023托举而不会掉落;支架301一端放置在地面上,远离地面的一端连接侧板3021的外壁,以使主体部302通过支架301放置在输入机构10的上方;感应器设置在顶板3022的内壁上并与驱动件电连接,以对主体部302内的管材感应后控制驱动件的启停。
26.可以理解,主体部302与地面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需运输的管材长度,且传送组件30上的夹持臂2013做弧线运动时,不会与主体部302互相干扰,当管材的两端分别被相对设立的两个夹持部2014夹持着向主体部302的方向运动并到达挡板3023处时,推送组件开始对管材向上推送,此时挡板3023远离侧板3021的一端逐渐向侧板3021的内壁方向转动,直至管材被两个夹持部2014夹持,在推送组件的推动下完全离开挡板3023并进入主体部302内后,挡板3023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
27.可以理解,主体部302到输送机构10的垂直高度为可以使管料被夹持部2014夹持着完全推入至主体部302内且不再与挡板3023接触。
28.可以理解,当多根管材依次被夹持部2014夹持推动着进入主体部302内,直至第一根进入的管材被后续进入的管材推至顶板3022处时,感应器接收到信号并控制驱动件停止工作,转盘2012不再转动。
29.进一步的,传送组件201还包括防滑垫2033,防滑垫2033设置在夹持部2014靠近管材的一面上,以对管材夹持时更稳定。
30.可以理解,防滑垫2033可以为橡胶或海绵等具有一定形变能力且摩擦力的材料。
31.进一步的,挡板3023与侧板3021内壁的夹角为45
°‑
90
°

32.可以理解,如果挡板3023与侧板3021内壁的夹角过小,则进入至主体部302内的管
材容易从两块挡板3023的间隙处掉落,如果挡板3023与侧板3021内壁的夹角超过90
°
,则管材在通过挡板3023时容易被卡住。
33.进一步的,夹持臂2013及夹持部2014的数量为1-6个。
34.进一步的,支架301与侧壁3021的连接处设置有插销,以使主体部302可从支架301上拆卸更换。
35.进一步的,输入机构10包括传送带101及输入驱动件102,输入驱动件10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放置在两组传送组件201之间,传送带101套设在两个输入驱动件102上且与地面平行,以使传两组输送机构20对传送带101上的管材两端夹持。
36.进一步的,推送组件设置在储存机构30的下方,且推送组件为液压推杆,以将传输机构20上夹持的管材向上推入至储存机构30中。
37.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推送组件还可以为机械手或其他可以将传输机构20上夹持的管材向上推入至储存机构30中的组件。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输入机构10上的管材被输送至两组传送组件201之间后,随着每组传送组件201上转盘2012的转动,传送带101两边相对的两个夹持部2014夹持着管材的两端向储存机构30的方向移动,由于夹持臂2013为弹簧杆,在向储存机构30移动的过程中,夹持臂2013的长度不断变化以使管材始终保持与地面垂直方向的位移,直至将管材推送至挡板3023处,此时推送组件给予管材向上的推力,以使管材推动挡板3023向主体部302内转动从而进入主体部302内,当夹持部2014继续随着转盘2012转动而不再对管材夹持后,管材完全进入主体部302内且被挡板3023托举而不至掉落,当若干管材依次被夹持部2014夹持推入至主体部302内并到达顶板3022处时,感应器接收到信号控制驱动件停止工作,此时转盘2012不再转动,管料不再向主体部302内运输。
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ppr管材运输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0.本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输入机构上的管材依次夹持并推入上方的储存机构中,解决了管材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人工搬运,效率不高且因相互碰撞而产生机械损伤的问题,通过将管材依次向上推入至储存机构中,使得管材打包所需的占地面积较小,便于设备的安装。
41.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