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牌匾和部分广告牌等设备可能需要安装到建筑物的较高位置上,安装工人通常需要借助升降设备进行安装,此时需要将广告牌放置在升降设备上方的工作台上,安装人员也需要站立在工作台上,由升降设备带动工作台上的安装人员和广告牌等升起到一定高度,升起至一定高度后,由安装人员举起广告牌等进行安装,广告牌安装过程中,通常需要安排一至两位安装人员举起广告牌等,然后由另一安装人员将广告牌等安装在建筑物上;由于广告牌等可能铰重,对举起广告牌的安装人员来说,劳动强度较大;而且现有需要升降装置需要多位安装人员才能完成安装,人力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升降装置,以能够由升降装置自身实现工件的举起动作,降低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单元,设于所述升降单元上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由所述升降单元带动而可升、降,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的工件固定部,且所述支架上固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工件固定部之间设有传动单元,因所述传动单元传动,所述工件固定部可由所述驱动装置驱使而在与所述工作台相平的运输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立起的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6.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单元上设有第一安装平台,所述第一安装平台上设有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工作台驱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工作台沿所述升降单元的纵向移动。
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单元上固设有第二安装平台,所述第一安装平台装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平台上,且所述第二安装平台上设有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安装平台驱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安装平台沿所述升降单元的横向移动。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平台上的第一旋转动力输出单元,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平台上的、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输出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可承接所述第一旋转动力输出单元的驱使而转动的第一丝杠,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平台上的、与所述第一丝杠螺接的螺母,且所述第一丝杠的轴向与所述升降单元的横向平行。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平台包括转动设于所述升降单元上的、分置于所述升降单元两侧的两个导向轮单元,各所述导向轮单元包括沿所述升降单元的横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导向轮。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平台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两个横梁,以及固定连接在两
个所述横梁之间的若干纵梁;于各所述横梁的、正对另一所述横梁的侧面上构造有滑槽,两所述滑槽用于分别供各所述导向轮单元卡入。
11.进一步的,所述工件固定部被设置为由所述驱动装置驱使而可在相对于所述工作台平移一段距离后,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立起。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固设有固定轴,并于所述工件固定部上构造有可供所述固定轴插入的导向槽,且所述导向槽由所述工件固定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工件固定部的中部,所述固定轴可于所述导向槽内滑动,以使所述工件固定部相对于所述支架平移,所述固定轴移动至所述导向槽的末端后,所述工件部可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立起。
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旋转动力输出单元,以及由所述第二旋转动力输出单元驱使而可沿直线移动的安装座;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一端与所述安装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工件固定部铰接的连接杆。
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支架上的、可由所述第二旋转动力输出单元驱使而转动的第二丝杠,所述安装座螺接设于所述第二丝杠上。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6.(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降装置,通过在由升降单元带动而升、降的工作台上设置支架,并在支架上设置工件固定部,由工件固定部带动工件在与工作台相平的运输状态,以及相对于工作台立起的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即由工件固定部代替安装人员完成工件的举起,可减少安装人员的数量需求,并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7.(2)通过在升降单元上设置第一安装平台,并将工作台设置为可在第一安装平台上沿升降单元的纵向移动,使得工件在升降单元上的位置可沿升降单元的纵向调整,从而方便工件的安装。
18.(3)通过在升降单元上设置第二安装平台,并将第一安装平台设置为可在第二安装平台上沿升降单元的横向移动,使得工件在升降单元上的位置可沿升降单元的横向调整,以进一步方便工件的安装。
19.(4)通过将工件固定部设置为在相对于工作台平移后再相对于工作台立起,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安装操作。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工件固定部处于运输状态时升降装置的轴测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工件固定部处于工作状态时升降装置的轴测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升降单元与第一安装平台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工作台与第一安装平台配合的剖视图;
26.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7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8.图8为驱动装置与工件固定部的配合示意图;
29.图9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30.图10为图1中d处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升降单元,2-工作台,21-支架,22-固定轴,201-凹槽,202-导向滑槽,3-工件固定部,301-导向槽,4-第二安装平台,41-连接梁,42-导向轮,43-固定梁,44-第一丝杠,401-第一连接孔,402-第二连接孔,5-第一安装平台,51-横梁,52-纵梁,53-滚轮,501-滑槽,502-螺纹孔,61-安装座,62-第二丝杠,63-主动双排链轮,64-从动双排链轮,7-连接杆,8-夹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参考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升降单元1,设于升降单元1上的工作台2,工作台2可由升降单元1带动而上升或下降2,该升降装置还包括固设于工作台2上的支架21,以及设于支架21上的工件固定部3,且支架21上固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和工件固定部3之间设有传动单元,因传动单元传动,工件固定部3可由驱动装置驱使而在与工作台2相平的运输状态,以及相对于工作台2立起的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37.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升降单元1采用剪叉式升降装置,其包括相互铰接的若干铰接杆,以及设于铰接杆之间的伸缩装置,以由伸缩装置的伸缩带动铰接杆之间的相互转动,完成升降装置的升降动作;显然,上述的升降单元1也可采用丝杠式升降装置或者其它结构的升降装置,只需能到带动工作台2升降即可,至于剪叉式升降装置或者其它结构的升降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38.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的升降单元1上设有第一安装平台5,第一安装平台5上固设有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与工作台2驱动连接,用于驱使工作台2沿升降单元1的纵向移动;在升降单元1上还固设有第二安装平台4,第一安装平台5装设于第二安装平台4上,且第二安装平台4上固设有第二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一安装平台5驱动连接,用于驱使第一安装平台5沿升降单元1的横向移动。
39.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安装平台4包括设于升降单元1两相对侧的两个连接梁41,各连接梁41在升降单元1上的安装方式为:在该升降单元1顶端的、相铰接的两个铰
接杆上分别固设有向外侧延伸的转轴,并对应的在连接梁41的两端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且两个连接孔之一为圆孔,下述时称其为第一连接孔401,该第一连接孔401可转动的套设在两转轴之一上;两个连接孔之一为长条孔,下述时称其为第二连接孔402,该第二连接孔402套设在两转轴另一上,并可容该转轴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本实施例的第二安装平台4还包括分别可转动的套设在各转轴上的、位于连接梁41外侧的导向轮42。
40.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上述的第一安装平台5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两个横梁51,以及固定连接在两个横梁51之间的若干纵梁52,本实施例中,纵梁52具体为三个,显然,其也可以为四个或者更多;在两个横梁51的内侧分别构造有滑槽501,各滑槽501可对应的供上述的导向轮42卡入,使得第一安装平台5可因滑槽501在导向轮42上的滑动而沿升降单元1的横向移动。
41.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两个连接梁41之间平行间隔的设有若干固定梁43,各固定梁4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梁41固定连接,上述的第二驱动单元具体包括固定安装在各固定梁43之一上的第一旋转动力输出单元,转动设于第二安装平台4上的、与第一旋转动力输出单元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第一丝杠44,以及固设于第一安装平台5上的、与丝杠螺接的螺母,且第一丝杠44的轴向与升降单元1的横向平行。
42.具体的来说,上述的第一旋转动力输出单元包括固设于固定梁43上的第一电机,上述的第一丝杠44与该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例如通过齿轮传动连接、通过链轮传动连接或者通过其它的方式传动连接,只需电机轴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丝杠44转动即可;在上述第一安装平台5的各纵梁52之一上构造有与上述的第一丝杠44螺接的螺纹孔502,该构造有螺纹孔502的纵梁52构成了上述的螺母;基于上述结构,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转动可带动第一丝杠44转动,第一丝杠转动可带动纵梁52也即第一安装平台5沿该第一丝杠44的轴向移动,也即沿升降单元1的横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影响理解,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未示出第一电机以及其与第一丝杠44之间的传动结构。
43.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5和图6所示,上述的工作台2上构造有凹槽201,且凹槽201为沿升降单元1的横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并在各凹槽201的一侧壁上构造有导向滑槽202;对应于各导向滑槽202,在第一平台的两个纵梁52上分别可转动的设有滚轮53,各滚轮53可于导向滑槽202内滚动,以使得工作台2可沿升降单元1的纵向移动,至于第一安装平台5和工作台2之间的第一驱动单元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上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44.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架21具体包括固设于工作台2上的、向上延伸的若干立柱,以及连接在各立柱之间的若干横柱,各立柱和横柱围成长方体状的框架;上述的工件固定部3为由方形管焊接成的方框状;该工件固定部3处于运输状态时,如图1所示,该工件固定部3水平的固定在框架的顶端面上,而工件固定部3处于工作状态时,如图2所示,指该工件固定部3的一侧绕支架21转动,使得工件固定部3与工作台2正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水平和正交,不应理解为完全水平和正交,只要工件固定部3在运输时和安装时所处的位置不同,且工件固定部3在安装时所处的位置便于工件的安装,即应该认为与本实施例的方案相同。
45.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工件固定部3由运输状态向工作状态转换过程具体为:工件固定部3由驱动装置驱使而可在相对于工作台2平移一端距离后,再相对于工作台2立起,通过
将工件固定部3设置为在相对于工作台2平移一段距离后,再相对于工作台2立起,可使工件具有更为合适的高度,便于安装。
46.具体结构上,参考图2和图7所示,在上述的支架21上固设有固定轴22,且该固定轴22为设于工件固定部3两相对侧的两个;并对应的在该工件固定部3的两相对侧的方形管上分别构造有可供固定轴22穿入的导向槽301,且导向槽301由工件固定部3的一端延伸至该工件固定部3的中部;工件固定部3由驱动装置驱使时,固定轴22首先在导向槽301内滑动,当固定轴22滑动至导向槽301的末端后,工件固定部3以固定轴22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
47.本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固设于支架21上的第二旋转动力输出单元,以及由第二旋转动力输出单元驱使而可沿直线移动的安装座61;传动单元包括一端与安装座61铰接,另一端与工件固定部3铰接的连接杆7,本实施例的安装座61为间隔布置的两个,连接杆7也为对应于两个安装做布置的两个,以使工件固定部3的移动和翻转可更为平稳。
48.本实施例的第二旋转动力输出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架21上的第二电机,以及由该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带动而可转动的两个第二丝杠62,上述的两个安装座61分别对应的与第二丝杠62螺接,以由第二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二丝杠62转动,并带动各安装座61水平移动;其中,第二电机驱动两个第二丝杠62转动的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设有一个双排链轮,下述时称其为主动双排链轮63,该主动双排链轮63中的一排链轮通过链条带动其中一个第二丝杠62转动,该主动双排链轮63的另一排链轮传动链条带动另一从动双排链轮64转动,从动双排链轮64中的一排链轮通过链条带动另一第二丝杠62转动,以此实现由单个第二电机带动两个第二丝杠62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影响理解,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未示出第二电机,以及各链轮之间的链条。
49.本实施例中,在工件固定部3上还设有夹紧部,用于构成工件在该工件固定部上的固定。参考图1和图10所示,在工件固定部3上开设有若干长条孔,上述的夹紧部具体包括夹杆8,该夹杆8包括可插入长条孔内的插入段81,以及与该插入段固连并与插入段正交的夹紧段82,该夹紧部还包括与插入段螺接的螺母83,以可由夹紧段82将工件在工件固定部3上。
50.本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将该升降装置移动并固定在目标位置后,通过调整升降单元1的升降高度、沿升降单元1的横向调整第一安装平台5的位置,沿升降单元1的纵向调整工作台2的位置,将工件固定部3调整至工作状态,最终将工件固定部3上的工件移动至适合安装的位置,然后由安装人员完成工件的安装。
51.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升降装置,通过在由升降单元1带动而升、降的工作台2上设置支架21,并在支架21上设置工件固定部3,由工件固定部3带动工件在与工作台2相平的运输状态,以及相对于工作台2立起的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即由工件固定部3代替安装人员完成工件的举起,可减少安装人员的数量需求,并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