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全地形越野车的架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全地形越野车的架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越野车的架体结构。


背景技术:

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应用较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市面上的全地形车的车轮架与车体之间大多采用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只是在车轮与车轮架之间只采用减震组件进行直线型的方式进行减震,由于全地形越野车行驶路面通常比较颠簸,导致车体受到颠簸时,车轮与车体之间会发生比较大的振幅,因此,我们需要全地形越野车的架体结构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全地形越野车的架体结构,越野车行驶遇到颠簸路段时,前车轮和前轮架向上运动压缩第一减震组件,前轮架在主体架前端转动,与主体架之间连接在一起,当后车轮遇到颠簸路段时,后车轮和后轮架向上运动压缩第二减震组件,后轮架在主体架后端转动,能够在车体受到颠簸时前轮架和后轮架与主体架之间边转动边压缩减震组件,使前轮架和后轮架与主体架两端转动连接在一起,缩小了前轮、后轮受到颠簸的振动幅度,从而提高了车体的抗震性能。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全地形越野车的架体结构,包括主体架,所述主体架下方靠近前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前轮架,所述主体架下方靠近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后轮架,所述前轮架与主体架活动连接,所述后轮架与主体架活动连接;
6.所述主体架靠近前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前轮架顶部对称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相对应的第二连接件,且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组件,所述前轮架后端与主体架转动连接;
7.所述主体架靠近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后轮架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三连接件相对应的第四连接件,且第四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所述后轮架位于第四连接件的下方架体与主体架转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由对称设置于主体架内部的第一u形座组成,所述第二连接件由对称设置于前轮架顶部的第二u形座组成。
9.所述第一减震组件由套杆和套设于套杆上的减震弹簧构成,所述套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套,且连接套分别与第一u形座、第二u形座通过螺丝组件转动连接;
10.所述主体架底部位于前轮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l形座,且l形座与前轮架后端位于l形座之间,所述l形座与前主体架通过螺丝组件转动连接在一起。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件由设置于主体架底部中心的夹板组成,所述第四连接
件由设置于后轮架顶部中心的第三u形座组成;
12.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与第一减震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两端分别与夹板、第三u形座通过螺丝组件转动连接在一起;
13.所述主体架底部对称设置有转动套,所述后轮架底部前端设置有套筒,且套筒与转动套通过螺丝组件转动连接在一起。
14.进一步的,所述前轮架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前车轮。
15.进一步的,所述后轮架的后端设置有驱动装置,且驱动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有后车轮。
1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架内部安装有电池组件。
1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架表面设置有外壳套件。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越野车行驶遇到颠簸路段时,前车轮和前轮架向上运动压缩第一减震组件,前轮架在主体架前端转动,与主体架之间连接在一起,当后车轮遇到颠簸路段时,后车轮和后轮架向上运动压缩第二减震组件,后轮架在主体架后端转动,能够在车体受到颠簸时前轮架和后轮架与主体架之间边转动边压缩减震组件,使前轮架和后轮架与主体架两端转动连接在一起,缩小了前轮、后轮受到颠簸的振动幅度,从而提高了车体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1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体架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a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b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主体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的c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7的d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主体架;2、前轮架;3、后轮架;4、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6、第三连接件;7、第四连接件;8、套杆;9、减震弹簧;10、l形座;11、外壳套件;12、转动套;13、套筒;14、驱动装置;15、电池组件;401、第一u形座;501、第二u形座;601、夹板;701、第三u形座。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应用较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3.市面上的全地形车的车轮架与车体之间大多采用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只是在车轮与车轮架之间只采用减震组件进行直线型的方式进行减震,由于全地形越野车行驶路面通常比较颠簸,导致车体受到颠簸时,车轮与车体之间会发生比较大的振幅。
34.本实施例主要对能提高车体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越野车的架体结构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35.如图1-9所示,全地形越野车的架体结构,包括主体架1,主体架1下方靠近前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前轮架2,主体架1下方靠近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后轮架3,前轮架2与主体架1活动连接,后轮架3与主体架1活动连接;
36.主体架靠近前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连接件4,前轮架2顶部对称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4相对应的第二连接件5,且第二连接件5与第一连接件4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组件,前轮架2后端与主体架1转动连接;
37.主体架靠近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连接件6,后轮架3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三连接件6相对应的第四连接件7,且第四连接件7与第三连接件6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后轮架3位于第四连接件7的下方架体与主体架1转动连接;
38.在本实施例中,越野车行驶遇到颠簸路段时,前车轮和前轮架2向上运动压缩第一减震组件,前轮架2在主体架1前端转动,与主体架1之间连接在一起,当后车轮遇到颠簸路段时,后车轮和后轮架3向上运动压缩第二减震组件,后轮架3在主体架1后端转动,能够在车体受到颠簸时前轮架2和后轮架3与主体架1之间边转动边压缩减震组件,使前轮架2和后轮架3与主体架1两端转动连接在一起,缩小了前轮、后轮受到颠簸的振动幅度,从而提高了车体的抗震性能。
39.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4由对称设置于主体架内部的第一u形座401组成,第二连接件5由对称设置于前轮架2顶部的第二u形座501组成;
40.第一减震组件由套杆8和套设于套杆8上的减震弹簧9构成,套杆8芯杆位于套筒13内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圆板,可防止套杆8结构之间相互分离,套杆8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套,且连接套分别与第一u形座401、第二u形座501通过螺丝组件转动连接;
41.主体架1底部位于前轮架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l形座10,且l形座10与前轮架2后端位于l形座10之间,l形座10与前主体架1通过螺丝组件转动连接在一起。
42.前轮架2受到颠簸时,前轮架2在l形座10内转动,在转动的同时第二u形座501配合第一u形座401压缩减震弹簧9,减震弹簧9压缩产生弹力,阻止前轮架2转动,从而能够对前轮架2与主体架1之间的转动进行缓冲,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43.进一步的,第三连接件6由设置于主体架底部中心的夹板601组成,第四连接件7由设置于后轮架3顶部中心的第三u形座701组成;
44.第二减震组件与第一减震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二减震组件两端分别与夹板601、第
三u形座701通过螺丝组件转动连接在一起;
45.主体架底部对称设置有转动套12,后轮架3底部前端设置有套筒13,且套筒13与转动套12通过螺丝组件转动连接在一起。
46.后轮架3受到颠簸时,套筒13在转动套12内部转动,使后轮架3在主体架1后端转动,在转动的同时第三u形座701配合夹板601压缩减震弹簧9,减震弹簧9压缩产生弹力,阻止后轮架3转动,从而能够对后轮架3与主体架1之间的转动进行缓冲,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47.进一步的,前轮架2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前车轮,前车轮作为从动轮,并且与车体的转把之间传动连接,用于控制车体的方向。
48.进一步的,后轮架3的后端设置有驱动装置14,且驱动装置14的两端均设置有后车轮,驱动装置14采用电动机驱动的方式进行驱动,使后车轮作为驱动轮带动车体进行行驶。
49.进一步的,主体架1内部安装有电池组件15,电池组件15与驱动装置14之间电性连接在一起,为驱动装置14提供电能。
50.进一步的,主体架1表面设置有外壳套件11,外壳套件11通过螺丝组件与主体架1固定连接在一起。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全地形越野车的架体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