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履带托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托轮装置。
背景技术:2.通过驱动轮卷绕履带循环转动,使拖拉机行驶并起支承机体作用的机构。由履带行走装置和悬架组成。农业履带拖拉机常采用整体台车行走系和平衡台车行走系。履带行走装置由履带、驱动轮、支重轮、托轮、张紧轮和张紧缓冲装置等组成。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将扭矩传递给驱动轮,驱动履带作环形运动,成为自行携带的无限长移动轨道。履带有金属履带和金属橡胶履带两种。应用最广的金属履带有组合式和整体式两种。
3.随着履带的不断普及,履带托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现有的履带托轮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调整托轮与履带之间松紧度,从而在不同路面,不便于履带运动,且不便于调整托轮的长度,使托轮不能适用于不同规格和长度的履带,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4.(一)实用新型目的
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履带托轮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便于调整第一轮体的高度,从而调整第一轮体与履带之间的松紧度,便于操作,方便使用,且便于调整连接轴的长度,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履带,增加托轮的实用性,此装置适合广泛推广。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托轮装置,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内壁左侧焊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焊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转轴的顶部套设有第一螺纹管,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内壁右侧焊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焊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转轴的顶部套设有第二螺纹管,所述连接座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座两侧内壁开设的滑槽内分别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焊接有第三螺纹管,所述连接座相互靠近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轮体,所述第一轮体相互靠近的一侧焊接有第二轮体,所述第二轮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套设有连接轴。
8.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左侧焊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焊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左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左侧开设的通孔内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左端焊接有限位块。
9.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底部焊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底部焊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内壁通过三角带传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通孔,所述固定板
底部开设的通孔内壁设置有螺纹,且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外壁螺纹相匹配。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螺纹管、第二螺纹管、连杆和第三螺纹管均设有两组,且以连接轴的中心轴呈镜像对称,每组设有两个,且以连接座的中心点呈镜像对称。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管和第二螺纹管的外壁分别焊接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外壁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座的两侧内壁焊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内壁螺纹和第一转轴的外壁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二螺纹管的内壁螺纹和第二转轴的外壁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二轮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轮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的通孔内壁设置有螺纹,且与连接轴的外壁螺纹相匹配。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弹簧、限位杆和限位块均设有两组,且以连接轴的中心轴呈镜像对称,每组设有两个,且以连接轴的中心轴呈镜像对称。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6.1、该装置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一转轴等结构,实现了便于调节第一轮体高度的效果,转动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三角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带动固定板移动,固定板带动第三螺纹管移动,从而便于调整第三螺纹管的位置,从而调整托轮的高度,便于调整托轮与履带松紧度,方便使用。
17.2、该装置通过限位杆和限位块等结构,实现了防止连接轴松动的效果,转动限位杆,使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板的通孔重合,向左移动限位杆,使限位块插入第二限位板,旋转限位杆,使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板的通孔交错,从而卡住限位块,便于固定连接轴和第二轮体,防止连接轴在使用时松动,保证连接轴的稳定性,便于调整连接轴的长度,方便使用。
18.综上所述,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便于调整第一轮体的高度,从而调整第一轮体与履带之间的松紧度,便于操作,方便使用,且便于调整连接轴的长度,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履带,增加托轮的实用性,此装置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履带托轮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履带托轮装置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履带托轮装置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履带托轮装置的限位块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履带托轮装置的第一限位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连接座;2、第二螺纹管;3、第二弹簧;4、第二转轴;5、第一转轴;6、第一螺纹管;7、第一弹簧;8、固定板;9、第一轴承;10、第三螺纹管;11、第二轴承;12、第一轮体;13、第二轮体;14、连接轴;15、限位块;16、第二限位板;17、第三弹簧;18、第一限位板;19、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6.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履带托轮装置,包括连接座1,连接座1的底部内壁左侧焊接有第一轴承9,第一轴承9的内圈焊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外壁套设有第一弹簧7,第一转轴5的顶部套设有第一螺纹管6,连接座1的底部内壁右侧焊接有第二轴承11,第二轴承11的内圈焊接有第二转轴4,第二转轴4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弹簧3,安装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3便于挤压固定板8,使固定板8底部通孔的内壁螺纹与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4的外壁螺纹相抵紧,第二转轴4的顶部套设有第二螺纹管2,连接座1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连接座1两侧内壁开设的滑槽内分别放置有滑块,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焊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焊接有第三螺纹管10,连接座1相互靠近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轮体12,第一轮体12相互靠近的一侧焊接有第二轮体13,第二轮体13相互靠近的一侧套设有连接轴14。
27.连接轴14的两侧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两侧内壁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放置有滑块,滑块设有两个,便于第二限位板16移动,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一限位板18,第一限位板18的左侧焊接有第三弹簧17,第三弹簧 17的左端焊接有第二限位板16,第一限位板18和第二限位板16的左侧开设有通孔,第一限位板18和第二限位板16左侧开设的通孔内放置有限位杆19,限位杆19的左端焊接有限位块15,第一转轴5的外壁底部焊接有第一皮带轮,第二转轴4的外壁底部焊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内壁通过三角带传动连接,便于同时转动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4,固定板8的底部开设有放置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4的通孔,固定板8底部开设的通孔内壁设置有螺纹,且与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4的外壁螺纹相匹配,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 4带动固定板8移动,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4、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3、第一螺纹管6、第二螺纹管2、连杆和第三螺纹管10均设有两组,且以连接轴14的中心轴呈镜像对称,每组设有两个,且以连接座1的中心点呈镜像对称,保证装置的稳定性,第一螺纹管6和第二螺纹管2的外壁分别焊接有限位圈,限位圈的外壁焊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座1的两侧内壁焊接,便于固定第一螺纹管6和第二螺纹管2,第一螺纹管6的内壁螺纹和第一转轴5的外壁螺纹相匹配,第二螺纹管2的内壁螺纹和第二转轴4的外壁螺纹相匹配,方便操作,第二轮体13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通孔,第二轮体13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的通孔内壁设置有螺纹,且与连接轴14的外壁螺纹相匹配,便于调整连接轴14的长度,方便使用,第一限位板18、第二限位板16、第三弹簧17、限位杆19和限位块15均设有两组,且以连接轴14的中心轴呈,镜像对称,每组设有两个,且以连接轴14的中心轴呈镜像对称,便于固定连接轴14和第二轮体13,防止连接轴14在使用时松动。
28.本实用新型中,转动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三角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第二转轴4转动,固定板8的底部开设有放置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4的通孔,固定板8底部开设的通孔内壁设置有螺纹,且与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4的外壁螺纹相匹配,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4带动固定板8移动,固定板8带动第三螺纹管10移动,从而便于调整第三螺纹管10的位置,从而调整托轮的高度,便于调整托轮与履带松紧度,方便使用,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4顶部分别旋进第一螺纹管6和第二螺纹管2,第一螺纹管6和第二螺纹管2分别挤压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3,使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3挤
压固定板8,使固定板8底部通孔的内壁螺纹与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4的外壁螺纹相抵紧,避免第三螺纹管10在使用过程中晃动,转动限位杆19,使限位块15与第二限位板16的通孔重合,向左移动限位杆19,使限位块15插入第二限位板16,旋转限位杆19,使限位块15与第二限位板16 的通孔交错,从而卡住限位块15,便于固定连接轴14和第二轮体13,防止连接轴14在使用时松动。
2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