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一些儿童推车解锁后,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实现自动折叠。折叠过程中,位于车架上部的各个杆件绕各自的转轴向下转动,并与下部的各杆件收拢。如此结构的儿童推车存在一个问题:车架杆件的质量较大,其向下掉落的过程中转动速度不受控制,就会出现杆件掉落过快的现象,有些使用者来不及反应,就导致了夹手、惊吓等风险,且上部杆件猛烈地下落会撞击到下部杆件,产生噪音的同时还可能导致杆件之间碰撞损伤,降低了车架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改进这类重力折叠型儿童推车的结构,有效控制上部杆件的掉落速度,降低折叠速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速率可控的重力折叠型儿童推车。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前轮组件及后轮组件,所述车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展开状态下,每组所述侧支架包括:底支架,所述前轮组件和所述后轮组件分设于所述底支架的下方;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自下而上逐渐向后倾斜延伸,所述第一连杆的下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与所述底支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自下而上逐渐向后倾斜延伸,所述第二连杆的下部绕第二转动中心线与所述底支架转动连接;推把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上部绕第三转动中心线与所述推把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上部绕第四转动中心线与所述推把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第二转动中心线、第三转动中心线、第四转动中心线两两之间相互平行;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之间设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滑动速率的阻尼结构。
6.优选地,所述阻尼结构包括滑槽及滑柱,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这两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所述滑槽,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所述滑柱,所述滑柱能够相对滑动地插设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滑槽沿设置有所述滑槽的第一滑杆或第二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槽至少具有一段窄槽段,所述滑柱与所述窄槽段阻尼配合。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窄槽段时,所述滑柱抵靠在所述窄槽段的两侧内壁上。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槽还具有两段宽槽段,所述宽槽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窄槽段的宽度,所述窄槽段位于两段所述宽槽段之间,所述窄槽段与所述宽槽段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相接。
8.更进一步优选地,两段所述宽槽段分设于所述滑槽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9.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窄槽段的两侧内壁为弹性材料制成。
10.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窄槽段的两侧内壁为刚性材料制成。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杆具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杆腔,所述第二滑杆相对滑动地插设在所述杆腔内,所述阻尼结构设置在所述杆腔与所述第一滑杆插设在所述杆腔内的部分之间。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阻尼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杆腔侧壁上的滑槽、固设于所述第二滑杆上的滑柱,沿所述第一滑杆及所述第二滑杆的径向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所述滑槽及所述滑柱,每组所述滑柱对应插设在同侧的所述滑槽中。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前侧,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的上方,所述第三转动中心线位于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的上方。
14.优选地,所述底支架包括前轮支架及后轮支架,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及后轮支架的上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后轮支架转动连接。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支架包括前轮支架、后轮支架及支撑杆,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所述后轮支架的上端部、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部三者中的两者转动连接,且第三者与前述两者中的一者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后轮支架转动连接后继续向前延伸形成第二连杆前延伸段,所述支撑杆的前部与所述前轮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后部与所述第二连杆前延伸段转动连接。
16.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前侧,左右两组所述第一滑杆之间设置有前扶手。
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推车,通过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置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并在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之间设置阻尼结构,能够有效控制车架上部杆件的掉落速度,并进而使得整个车架的折叠速度减慢——因为底支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推把杆之间构成四连杆结构,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向下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之间必然产生相对滑动,阻尼结构阻碍了两者的相对滑动速率,进而就减缓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向下转动的速率,四连杆中推把杆的下落速率也相应减缓,进一步由于整个车架的联动结构,使得车架整体的折叠速度减缓,使用者就有了足够的反应时间,不易出现惊吓、夹手等安全问题,用户体验和安全性能都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儿童推车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20.附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21.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22.附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23.附图5为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进一步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24.附图6为图5中c处放大示意图;
25.附图7为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26.附图8为图7中d处放大示意图;
27.其中:100、第一连杆;200、第二连杆;210、第二连杆前延伸段;300、推把杆;410、第一滑杆;420、第二滑杆;430、前扶手;510、前轮支架;520、后轮支架;600、支撑杆;710、前轮组件;720、后轮组件;
28.1、滑槽;11、窄槽段;121、第一宽槽段;122、第二宽槽段;2、滑柱;
29.x、第一转动中心线;y、第二转动中心线;z、第三转动中心线;p、第四转动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左右方向”、“高度方向”、“前后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儿童正常乘坐在该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上时,儿童所观察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仅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33.参见图1及图2所示,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车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连接在两组侧支架之间的横支架,以及设置在侧支架底部的车轮组件。每组侧支架包括第一连杆100、第二连杆200、推把杆300、前轮支架510、后轮支架520、支撑杆600等。其中,展开状态下:
34.前轮支架510的底部设有前轮组件710,后轮支架520的底部设有后轮组件720,前轮支架510的上端部与后轮支架520的上端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x转动连接。
35.第一连杆100、第二连杆200、推把杆300三者分别自下而上逐渐向后倾斜延伸,第一连杆100位于第二连杆200的前侧。第一连杆100的下端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x与后轮支架520、前轮支架510共线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绕200的下端部第二转动中心线y与后轮支架520转动连接,在后轮支架52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第一转动中心线x位于第二转动中心线y的前上方。第一连杆100的上端部绕第三转动中心线z与推把杆30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0的上端部绕第四转动中心线p与推把杆300转动连接,在推把杆30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第三转动
中心线z位于第四转动中心线p的后上方。第一转动中心线x、第二转动中心线y、第三转动中心线z、第四转动中心线p两两之间相互平行,且均沿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
36.第二连杆200与后轮支架520转动连接后继续向前延伸形成第二连杆前延伸段210,支撑杆600的前部与前轮支架510转动连接,支撑杆600的后部与第二连杆前延伸段210转动连接。支撑杆600上能够安装座兜、睡篮等承载装置,支撑杆600的前部向下延伸,形成儿童推车的腿托。前轮支架510、后轮支架520、支撑杆600共同构成底支架。
37.如此,第一连杆100、推把杆300、第二连杆200与后轮支架520 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后轮支架520、第二连杆前延伸段210、支撑杆600与前轮支架510构成另一个四连杆机构,当前者的四连杆机构转动收拢或展开时,能够联动后者的四连杆机构收拢或展开。
38.本实施例的儿童推车还设有用于将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可以设置在转动连接的各个杆件之间,其具体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39.参见图3、图5及图7所示,当锁定装置解锁时,在推把杆300及第一连杆100、第二连杆200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第一连杆100、第二连杆200分别绕各自的转动中心线向后下方转动并朝向后轮支架520收拢,同时推把杆300也向下运动,并且在两组四连杆机构的联动作用下,前轮支架510与后轮支架520相互收拢,从而实现整车的折叠。
40.上述折叠过程中,如果各转动关节处的摩擦阻力较小,和/或把杆300、第一连杆100、第二连杆200的重量较大,则上部各杆件的转动下落速度就会较快,导致使用者来不及反应,出现杆件夹手、撞击等安全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儿童推车进一步设置了用于减缓车架折叠速率的结构。
41.具体地,每组侧支架还包括第一滑杆410及第二滑杆420。其中,第一滑杆410与第一连杆100转动连接,第二滑杆420的后端部与第二连杆200转动连接,第一滑杆410与第二滑杆420滑动连接,第一滑杆410与第二滑杆420之间设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滑动速率的阻尼结构。本实施例中,左右两组第一滑杆410的前部之间设置有前扶手430,前扶手430与第一滑杆410实际为一体设置。
42.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杆410具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杆腔,第二滑杆420相对滑动地插设在杆腔内。阻尼结构包括开设在杆腔侧壁上的滑槽1、固设于第二滑杆420上的滑柱2,沿第一滑杆410及第二滑杆420的径向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滑槽1及滑柱2,每组滑柱2对应插设在同侧的滑槽1中——实际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滑杆420为扁平的板状,杆腔的形状与第二滑杆420相配合,两组滑槽1及滑柱2分设于第二滑杆420厚度方向的相异两侧。
43.进一步地,滑槽1沿第一滑杆410的滑动方向延伸,滑槽1具有两段宽槽段及一段窄槽段11,宽槽段的宽度大于窄槽段11的宽度。宽槽段具体包括第一宽槽段121及第二宽槽段122,第一宽槽段121与第二宽槽段122分设于滑槽1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窄槽段11位于两段宽槽段之间,沿滑槽1自第一滑杆410向第二滑杆420延伸的方向上,第一宽槽段121、窄槽段11、第二宽槽段122依次相接。滑柱2位于窄槽段11时,滑柱2与窄槽段11阻尼配合,滑柱2抵靠在窄槽段11的两侧内壁上,从而滑柱2沿窄槽段11滑动时会产生一定的摩擦阻力,有效降低了第一滑杆410与第二滑杆420的相对滑动速率。
44.本实施例中,窄槽段11的两侧内壁为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窄槽段11的宽度略小于滑柱2的直径,从而滑柱2能够在窄槽段11中缓慢地滑动。通过选择具有合适弹性模量的
弹性材料,能够进一步控制滑柱2与窄槽段11之间的摩擦阻力,调整车架的折叠速率。弹性模量越低,弹性材料的弹性越好,滑柱2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大,车架的折叠速率越低。
45.在其他实施例中,窄槽段11的两侧内壁及滑柱2本身也可以采用金属、塑料等刚性材料制成,此时窄槽段11的宽度约等于或略大于滑柱2的直径,滑柱2沿窄槽段11滑动的过程中同样会受到摩擦力的阻碍,从而减缓滑动速率。
46.下面具体阐述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的折叠原理:
47.参见图1及图2所示,展开状态下,第一滑杆410与第二滑杆420相互收拢,滑柱2位于第一宽槽段121中。
48.参见图3至图6所示,锁定装置解锁后,第一连杆100与第二连杆200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此过程中第一滑杆410与第二滑杆420相对远离,滑柱2在第一宽槽段121快速滑动一小段距离后即进入窄槽段11,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滑动速率减缓,进而限制了整个车架相互联动的各个杆件之间的运动速率,车架在可控的速率下自动折叠。
49.参见图7及图8所示,当车架基本折叠到位后,滑柱2进入第二宽槽段122,恢复正常的滑动速率,从而车架能够完全转换为折叠状态。
50.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儿童推车,在实现重力自动折叠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车架的折叠速率,安全性能提高,并且两端宽槽段的设置使得车架在开始折叠和完成折叠时受到的阻力减小,避免了阻力过大而导致折叠困难或折叠不完全。
51.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