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汽车的卡扣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汽车的卡扣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卡扣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2.为了降低汽车在碰撞过程中对乘客造成的伤害,大多数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有些汽车还在护板内侧安装了侧气帘,在汽车受到碰撞时冲出护板弹出,以达到在车内的两侧保护乘客的效果。现有技术中固定护板和车身钣金的卡扣大多采用注塑成型的二级卡扣塑料件,存在集成度低、拆卸不便等问题,且护板内的二级卡扣占用空间大,受限于护板固定结构的空间需求,导致护板对零件边界的控制力降低,降低了二级卡扣的适用性。
3.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汽车的卡扣总成及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或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技术问题,即,护板和车身钣金的卡扣集成度低、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卡扣总成,卡扣总成设置在汽车的车身钣金和护板之间,卡扣总成包括集成底座、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和连接构件,集成底座固定于汽车的护板上并且形成有与第一卡扣卡接的凸起部,第一卡扣与汽车的车身钣金连接,连接构件的一端与集成底座连接,以及另一端与第二卡扣的一端连接,第二卡扣的另一端与车身钣金连接,集成底座在安装完成后与车身钣金以及护板形成有容纳侧气帘的容纳空间,其中,连接构件在侧气帘爆破时将集成底座拉住。
6.通过这样的设置,将集成底座固定在护板上,通过凸起部将第一卡扣和集成底座连接,通过第一卡扣将护板和车身钣金连接,通过第二卡扣将连接构件和车身钣金连接,通过连接构件将集成底座和第二卡扣连接,保证第二卡扣和集成底座的连接强度,进而实现能够将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和连接构件稳定地集成在集成底座上,节省护板内部空间,使得护板、车身钣金和两个卡扣的集成度更高,提高了护板、车身钣金和两个卡扣连接的稳定性和装配效率,结构稳定,装配简单,护板在侧气帘爆破时弹出,集成底座随着护板弹出,第二卡扣与车身钣金固定的同时通过连接构件有效地将护板拉回,使得护板悬挂于车内的横梁上,避免护板发生脱落而撞击乘客,保证车内乘客安全。
7.在上述的卡扣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连接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集成底座上设有安装槽,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卡扣固定,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固定,第二连接部通过安装槽与集成底座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连接部能够将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扣连接,第二连接部能够将第一连接部和集成底座连接,从而形成一整套稳固的连接关系,同时安装槽使得第二连接部和集成底座的连接稳定性更高。
8.在上述的卡扣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部与安装槽为可拆卸式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卡扣为可拆卸式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部与安装槽、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卡扣的装配灵活,便于更换和拆卸修理。
9.在上述的卡扣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车身钣金上形成有与第一卡扣适配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卡扣穿过第一安装孔进入车身钣金并抵靠在第一安装孔内的两侧,第一卡扣允许在侧气帘爆破时从凸起部上脱离并保留在第一安装孔中,通过将第一卡扣卡置在凸起部上,将第一卡扣卡置在第一安装孔内,从而提高第一卡扣与车身钣金的连接稳定性,使得在侧气帘爆破时,第一卡扣依旧卡置在第一安装孔内,凸起部在护板弹开的带动下与第一卡扣脱离,护板与第一卡扣的连接断开后向车内弹开。
10.在上述的卡扣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为弹性连接部,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连接部更加快速有效地将护板拉回,同时弹性连接部的延展度更高,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避免连接构件在护板弹开的巨大冲击力下发生断裂,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车内乘客的安全性,同时弹性连接部的高延展性使得护板弹出的范围及空间更大,导致侧气帘更容易冲出护板,及时在车内弹开。
11.在上述的卡扣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车身钣金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卡扣上形成有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穿过第二安装孔并卡置限位于第二安装孔上,通过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将第二卡扣卡置在第二安装孔上,使得第二卡扣与车身钣金的连接更加稳固,能够将第二卡扣与车身钣金连接的固定点作为将护板拉回的着力点。
12.在上述的卡扣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卡扣上设有可拆卸的支撑件,支撑件穿过第二安装孔并支撑在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之间,通过将支撑件设置为可拆卸式,使得支撑件的修理或者更换方便和灵活,同时将支撑件设置在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之间,支撑件可以起到支撑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与第二安装孔的固定更加稳固和紧密,当支撑件拆卸下来时,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之间失去了支撑,使得第二卡扣与车身钣金的拆卸更加便捷快速。
13.在上述的卡扣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片包括第一上凸弧线段和第一下凸弧线段,第二限位片包括第二上凸弧线段和第二下凸弧线段,第一上凸弧线段和第二上凸弧线段分别抵靠第二安装孔的内边沿,第一下凸弧线段和第二下凸弧线段分别抵靠第二安装孔的外边沿,支撑件支撑在第一上凸弧线段和第二上凸弧线段之间,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与第二安装孔连接的适配度更高,第一上凸弧线段、第一下凸弧线段、第二上凸弧线段和第二下凸弧线段的端面为弧面且与第二安装孔的内外边沿相抵靠,四个弧线弯折处能够形成一套紧固结构,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二卡扣与车身钣金连接的稳定性。
14.在上述的卡扣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集成底座上形成有定位销,车身钣金上设有与定位销相对应的定位孔,定位销穿过定位孔,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定位销对于集成底座和车身钣金的安装具有定位和导向作用,护板与车身钣金之间的连接更加的方便快捷,进一步提升护板和车身钣金的安装效率,同时也将定位销集成在集成底座上,使得第一卡扣、第二卡扣、连接构件、定位销同时集成在集成底座上,进一步提升卡扣总成的集成度,提高护板内的空间利用率。
15.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卡扣总成,使得该汽车也具备上述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卡扣总成与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一(装配前);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卡扣总成与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二(装配后);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车身钣金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卡扣总成、护板和车身钣金的装配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卡扣总成的第二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列表:1、a柱护板;2、车身钣金;21第一安装孔;22、第二安装孔;23、第三安装孔;24、定位孔;3、集成底座;31、凸起部;32、安装槽;321、螺钉;33、定位销;4、第一卡扣;5、第二卡扣;51、第一限位片;511、第一上凸弧线段;512、第一下凸弧线段;52、第二限位片;521、第二上凸弧线段;522、第二下凸弧线段;53、支撑件;54、倒钩;61、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到汽车的护板和车身钣金的卡扣集成度低、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卡扣总成及汽车,旨在提高卡扣的集成度,简化装配以及避免在测气帘爆破弹出时护板撞击乘客,保证车内乘客的安全。
27.具体地,汽车通常都包括护板、车身钣金、侧气帘,侧气帘设置为在汽车受到冲击时能够在车内顶篷的侧边爆破并在门玻璃上形成保护屏障,侧气帘一般安装在护板内,例如在具有a柱护板、b柱护板和c柱护板的车型中,其可以安装在a柱护板和c柱护板中,同时侧气帘还可以部分位于b柱护板中,又比如在具有a柱护板、b柱护板、c柱护板和d柱护板的车型中,其可以安装在a柱护板和d柱护板中,同时侧气帘还可以部分位于b柱护板和c柱护板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卡扣总成则使用在这样的汽车中,卡扣总成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卡扣总成可以设置在车内任意能够被侧气帘带动而弹出的护板上,卡扣总成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适应性地设置,下面以本实用新型的卡扣总成设置在a柱护板上为例,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8.如图1所示,卡扣总成包括集成底座3、第一卡扣4、第二卡扣5和连接构件,集成底座3固定于a柱护板1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集成底座3在a柱护板1内的具体位置和固定方式,比如通过螺接、焊接、粘接等方式a柱护板1内的内壁上,集成底座3的材质可以为金属、硬塑料等,第一卡扣4和第二卡扣5的材质可以采用硬塑料、软塑料、金属等,集成底座3上形成有能够与第一卡扣4卡接的凸起部31,凸起部31与集成底座3可以为一体制造或者是粘接等方式连接,第一卡扣4与车身钣金2连接,具体的位置可以灵活地设置,连接构件的一端与集成底座3连接,连接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卡扣5的一端连接,第二卡扣5的另一端与车身钣金2卡置,a柱护板1、集成底座3和车身钣金2之间形成有容纳侧气帘的容纳空间,优选地,集成底座3优选材质为碳钢,采用碳钢类金属材质使得集成底座3更加耐磨和稳固,在a柱护板1弹开时不易与a柱护板1分离,集成底座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a柱护板1的内壁上,集成底座3与凸起部31为一体制造,使得凸起部31不易断裂或脱落,第一卡扣4的底端套置于集成底座3上的凸起部31的外部,第一卡扣4的优选材质为pp和epdm等塑料材质,在a柱护板1受到侧气帘爆炸的冲击力而弹开时,塑料材质有一定的弹性使得第一卡扣4与凸起部31的脱离更加顺畅,第二卡扣5的优选材质为金属类,比如采用碳素结构钢等材料,金属材质的卡扣能够使得第二卡扣5与车身钣金2固定的稳定性和耐磨性更高,在a柱护板1弹开时,保证第二卡扣5不会在a柱护板1巨大的冲击力的带动下与车身钣金2分离,从而将第二卡扣5与车身钣金2的固定点作为着力点通过连接构件将a柱护板1拉回。当然,上述优选方案中的位置和固定方式只是示例,并非限定,集成底座3也可替换为其他装置,只要能够实现集成两个卡扣的功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即可。
29.在上述优选方案中,集成底座3上设有与连接构件固定的安装部,安装部可以为卡槽,也可以为凸起,只要能将连接构件与之固定即可,如果安装部为卡槽,则连接构件与安装部卡接或者挂接,如果安装部为凸起,则连接构件与安装部套接或者螺接,将第二卡扣5与集成底座3连接的连接构件可以设置为一个整体,也可以设置为几个部分,如果连接构件为一个整体,连接构件的一端与集成底座3的安装部连接,连接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卡扣5连接,参照图2,优选地,集成底座3上设有安装槽32,连接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第一连接部61的一端与第二卡扣5固定,第一连接部6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62的端部固定,第二连接部62通过安装槽32与集成底座3连接。
30.在上述优选方案中,参照图2,第二连接部62与安装槽3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挂接或者卡接等,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卡扣5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接、卡接等,在一种优选方案中,第二连接部62与安装槽31为可拆卸式连接,第二连接部62的形状为卡扣式,将第二连接部62卡置与安装槽32内,通过螺钉321将第二连接部62和安装槽32进行二次固定,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卡扣5为可拆卸式连接,车身钣金2上还设有第三安装孔23,第一连接部61的形状为环形连接绳,第二卡扣5与第一连接部61的连接处形成有倒钩54,通过将倒钩54钩住第一连接部61以将第二卡扣5与第一连接部61进行固定,第三安装孔23的形状和倒钩54顶部的形状为相适配的方形,同时倒钩54的顶部卡置于第三安装孔23内。
31.参照图4,在上述优选方案中,车身钣金2上形成有与第一卡扣4适配的第一安装孔21,第一安装孔21的形状呈方形,与第一卡扣4的插入部形状相同,第一卡扣4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卡扣4的插入部穿过第一安装孔21进入车身钣金2并通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抵靠在第一安装孔21内的两侧,即两个限位件和第一安装孔21之
间形成了面-面接触,使得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形成弹片结构,与第一安装孔21配合,对第一卡扣4的卡置更加可靠,使得第一卡扣4允许在侧气帘爆破时从凸起部31上脱离并继续卡置在第一安装孔21中。
32.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61可以为弹性连接部或者非弹性连接部,如果是弹性连接部,第一连接部61的材质可以选用橡胶等,如果是非弹性连接部,第一连接部61的材质可以为镀锌钢丝绳等,参照图2,在一种优选方案中,第一连接部61为弹性连接部,优选材质为pc-abs,具体结构为环状连接绳,在a柱护板1弹出后,能通过第一连接部61的弹性形变及时将a柱护板1稳定住或者将其挂在车内横梁上,使得a柱护板1有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a柱护板1在车内晃动或者撞击碎裂以致乘客受到二次伤害。
33.进一步地,参照图3,车身钣金2上形成有与第二卡扣5适配的第二安装孔22,第二卡扣5的两侧对称形成有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第二安装孔22的形状为方形,与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的顶部形成的宽度的形状相同,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可以通过挂接或者卡置等方式与第二安装孔22相连,优选地,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的中间向内凹陷形成凹槽,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穿过第二安装孔22,通过凹槽卡置限位于第二安装孔22上以将第二卡扣5与车身钣金2进行固定。
34.优选地,第二卡扣5还上设有支撑件53,支撑件53可以设置为方块、圆柱体、圆锥体等,还可以设置成可拆卸式或者不可拆卸式,参照图5,支撑件53采用可拆卸的圆锥体且圆锥体由下至上直径变小,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支撑件53更方便维修或者更换,将圆锥体螺接在第二卡扣5的底座上,支撑件53适用于穿过第二安装孔22并支撑在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之间,以将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顶部形成的宽度变大,以使得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与第二安装孔22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安装第二卡扣5时,将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向内压缩后从第二安装孔22内推入车身钣金2中以卡置第二卡扣5,可将支撑件53从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之间旋出以更换或者修理,将支撑件53从第二卡扣5的底座下的螺母中旋出,以使得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之间失去支撑从而与第二安装孔22之间的连接变松,将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的顶部向第二安装孔22的中间挤压靠拢,使得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退出第二安装孔22,将第二卡扣5从车身钣金2上拆卸下来。
35.进一步地,参照图5,第一限位片51的凹槽处形成有向外延伸的第一上凸弧线段511和向内延伸的第一下凸弧线段512,第二限位片52的凹槽处形成有向外延伸的第二上凸弧线段521和向内延伸的第二下凸弧线段522,在安装好的状态下,第一上凸弧线段511和第二上凸弧线段521分别伸入第二安装孔22内并分别抵靠第二安装孔22的内边沿,第一下凸弧线段512和第二下凸弧线段522分别抵靠第二安装孔22的外边沿,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安装孔22的内边沿和外边沿均是相对于第一限位片51以及第二限位片52的插入方向而言,即第一限位片51以及第二限位片52插入第二安装孔22的一侧为内,未插入第二安装孔22的一侧为外,支撑件53支撑在第一上凸弧线段511和第二上凸弧线段521之间,使得第一上凸弧线段511和第二上凸弧线段521之间的间隙变大以紧密地抵靠在第二安装孔22的内边沿上形成扎紧扣,实现对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的固定,同时形成双重固定,以避免第二卡扣5在a柱护板1弹开时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下与车身钣金2脱离,第一下凸弧线段512和第二下凸弧线段522与第二卡扣5的底座的连接处设置为有一定的可弯折度,安装时将第一上
凸弧线段511、第一下凸弧线段512、第二上凸弧线段521和第二下凸弧线段522向内压缩至一定角度以将第二卡扣5卡置于第二安装孔22内,同样地,拆卸时将第一上凸弧线段511、第一下凸弧线段512、第二上凸弧线段521和第二下凸弧线段522向内压缩至一定角度以将第二卡扣5从第二安装孔22内拿出,从而将第二卡扣5从车身钣金2上拆卸。
36.进一步地,集成底座3上还形成有定位销33,定位销33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方块等,车身钣金2上设有与定位销33相对应的定位孔24,定位孔24的形状与定位销33的形状相适配,优选地,定位销33采用十字锥柱结构,在将a柱护板1和车身钣金2装配到一起时,可先将定位销33穿过定位孔24以进行定位和导向,使得其他部件能快速地固定至对应的位置,提高安装效率和稳定性。
37.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