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双色汽车内门扶手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双色汽车内门扶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扶手,尤其涉及一种双色汽车内门扶手。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扶手软质包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车型的标准配置。图1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汽车内门扶手,即塑料骨架1外包覆软质表皮2(其中,软质表皮2经过对线缝纫而成,图1中缝纫线未体现),为了进一步提高扶手受力区域的舒适度,在塑料骨架1和软质表皮2之间补充添加海绵片3。此种扶手能够满足产品性能、外观需求,并且提升触摸手感舒适度,但是,扶手由三种不同的结构和材质构成,每种结构需要预先单独加工,再进行后期整和,过程如下:注塑机注塑塑料骨架1,裁剪软质表皮2并对线缝纫,裁剪海绵片3,将海绵片3放置在塑料骨架1上,对塑料骨架1进行喷砂、晾胶,使用对线工装将软质表皮2的缝纫线与塑料骨架1对线,热压机将塑料骨架1和软质表皮2进行热压复合,最后将产品转移至包边机进行包边、修剪;现有产品组成结构多,加工工艺复杂,稳定性差,周期长,使用设备多,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色汽车内门扶手,该扶手通过双射注塑工艺加工而成,产品骨架和包覆层分别由两种不同颜色、不同硬度的塑料分两次注塑而成,产品骨架和包覆层之间粘接牢固,产品加工工艺简单、快速、稳定,成本低。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双色汽车内门扶手,包括:骨架和包覆层,所述骨架和包覆层是由两种不同颜色和硬度的塑料通过双色注塑模具二次注塑一次成型,所述骨架为硬胶层,且包括缝纫线仿形结构,所述包覆层为软胶层,所述包覆层的内侧设有若干个软触钉,所述软触钉设置于手肘受力区域。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内门扶手的骨架和包覆层由两种不同颜色和硬度的塑料通过双色注塑模具二次注塑一次成型,骨架和包覆层之间粘接牢固,其中,骨架为硬胶层,且包括缝纫线仿形结构,该仿形结构实现了良好的仿真效果,包覆层为软胶层,包覆层的内侧设有若干个软触钉,软触钉设置于手肘受力区域,该软触钉代替了现有产品的海绵层,进一步提升了用户触摸手感;并且,本实用新型加工工艺简单、快速、稳定、成本低。
附图说明
7.图1为现有产品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1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覆层结构示意图;
11.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覆层软触钉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2.图中:1-塑料骨架;2-软质表皮;3-海绵片;4-骨架;41-缝纫线仿形结构;5-包覆层;51-软触钉。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14.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色汽车内门扶手,包括:骨架4和包覆层5,所述骨架4和包覆层5是由两种不同颜色和硬度的塑料通过双色注塑模具二次注塑一次成型,所述骨架4为硬胶层,且包括缝纫线仿形结构41,所述包覆层5为软胶层,所述包覆层5的内侧设有若干个软触钉51,所述软触钉51设置于手肘受力区域。
1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色汽车内门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4)和包覆层(5),所述骨架(4)和包覆层(5)是由两种不同颜色和硬度的塑料通过双色注塑模具二次注塑一次成型,所述骨架(4)为硬胶层,且包括缝纫线仿形结构(41),所述包覆层(5)为软胶层,所述包覆层(5)的内侧设有若干个软触钉(51),所述软触钉(51)设置于手肘受力区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色汽车内门扶手,该汽车内门扶手的骨架和包覆层由两种不同颜色和硬度的塑料通过双色注塑模具二次注塑一次成型,骨架和包覆层之间粘接牢固,其中,骨架为硬胶层,且包括缝纫线仿形结构,该仿形结构实现了良好的仿真效果,包覆层为软胶层,包覆层的内侧设有若干个软触钉,软触钉设置于手肘受力区域,该软触钉代替了现有产品的海绵层,进一步提升了用户触摸手感;本实用新型加工工艺简单、快速、稳定、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孙峰 唐国健 陶国平 王锦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5
技术公布日: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