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高原制氧机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原制氧机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制氧机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原制氧机用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高原空气稀薄,一般只有平原的50~70%的密度,平原用制氧机到高原上基本难以制取医疗用氧,所以高原上一般采用特殊的高原制氧机进行制氧。随着高原制氧机的普及使用,很多地方开始贩卖高原制氧机,通常先由零售商向生产厂家订货,然后再由生产厂家向零售商发货。而目前还没有运输高原制氧机的专用设备,生产厂家通常将制氧机用绑带固定在货车车厢内,难免因车内颠簸、碰撞等原因,将制氧机的外观或者内部零部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07235215 b)公开一种制氧机运输保护装置,包括矩形框以及垂直焊接在矩形框上端拐角处的四个支撑柱,支撑柱之间固定有横梁,位于下方的两个横梁之间固定有支撑块,位于上方的两个横梁之间固定有压缩板。
4.上述专利中的运输保护装置拆卸安装较为简易,也能够对制氧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该装置整体的减震性能较差,当遇到不平整路面时,仍然会产生剧烈晃动,导致制氧机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高原制氧机用运输装置,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原制氧机运输装置减震性能差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高原制氧机用运输装置,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运输箱之间安装有缓冲连接件和减震机构;所述缓冲连接件包括多根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伸缩杆和第一弹簧的上端均固定在运输箱的底部,所述伸缩杆和弹簧的下端均固定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框架组件和多个安装在两个框架组件之间的减震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铰接架和安装在两个铰接架之间的连接板,所述铰接架倾斜设置,其中,上侧铰接架的上端铰接在运输箱的底部,上侧铰接架的下端铰接在连接板的上端,下侧铰接架的下端铰接在底座的顶部,下侧铰接架的上端铰接在连接板的下端;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两侧均为敞口结构的减震筒,所述减震筒与连接板垂直设置,所述减震筒内的两侧均滑动安装有第一活塞,两个所述第一活塞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一活塞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也滑动安装在减震筒内,所述第一推杆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延伸至减震筒外并固定在与其同侧的连接板上,所述减震筒的中部固定有缓气柱,所述缓气柱上开设有与减震筒内部连通的缓气孔。
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运输制氧机时,首先将制氧机放置在运输箱内,然后将
整个运输装置放置在货车车厢内,当遇到不平整路面时,运输箱首先会相对底座向下移动,而缓冲连接件中的第一弹簧会吸收运输箱向下移动的部分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与此同时,框架组件中的铰接架会转动,从而通过连接板和第一推杆将第一活塞往减震筒内推动,当两个第一活塞一起往中间移动时,会压缩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也会吸收运输箱向下移动的冲击力,进一步加强缓冲作用;当冲击结束后,运输箱受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会复位,此时,两个第一活塞会分别往左右两侧滑动,然后通过缓气孔将外界的气体带入减震筒内,当气体通过缓气孔时,会受到较大的进气阻力,从而增大两个第一活塞复位的阻力,从而避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复位的弹力过于剧烈,导致运输箱剧烈晃动的问题。
9.进一步限定,所述缓气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缓气柱关于减震筒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缓气柱于缓气孔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远离减震筒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推杆,上侧第二推杆的上端延伸至缓气柱外并固定在运输箱的底部,下侧第二推杆的下端延伸至缓气柱外并固定在底座的顶部;所述缓气柱内开设有多个缓气槽,所述缓气槽沿缓气柱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缓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推杆上固定有多个与缓气槽对应的缓气板,所述缓气板能够完全插入缓气槽内,所述缓气板远离第二推杆的一侧设有弧形面,所述缓气板弧形面所在一侧与缓气柱的水平距离沿缓气板靠近第二活塞一端至远离第二活塞一端逐渐增大,且所述缓气板弧形面所在一侧与缓气柱的水平距离最大时,所述缓气板能够将缓气槽完全封堵。
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遇到不平整路面,运输箱向下移动时,运输箱会给上侧的第二推杆压力,底座会给下侧的第二推杆压力,从而分别推动两个第二活塞运动,使得两个第二活塞均向缓气孔内的深处移动,并且两个第一活塞也向减震筒内的深处移动,此时,减震筒内的气体只能通过缓气槽被压出减震筒外,而随着缓气板逐渐深入缓气槽,缓气槽也逐渐被缓气板封堵,使得进气入口的面积逐渐减小,导致出气阻力逐渐变大,然后配合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使得运输箱下移的过程逐渐减缓,进一步加强缓冲作用;当冲击结束后,两个第一活塞会分别往左右两侧滑动,两个第二活塞会分别往上下两侧滑动,此时,因缓气板仍然停留在缓气槽内,使得减震筒的进气阻力达到最大,该进气阻力能够抵消一部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弹力,当缓气板逐渐移出缓气槽时,进气阻力也会逐渐减小,而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也逐渐变小,进气阻力与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弹力同步减小,从而使得运输箱复位的过程更加平稳,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11.进一步限定,所述缓气板上设有阻尼层,且所述缓气板与缓气槽为过盈配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阻尼层也能够抵消一部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运输箱复位的过程更加平稳,同时也使得缓气板能够更加顺利地封堵缓气槽。
13.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缓气柱远离减震筒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磁铁,所述运输箱的底部固定有与上侧第一磁铁相配合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对的一面磁性相同;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与下侧第一磁铁相配合的第三磁铁,所述第三磁铁与第一磁铁相对的一面磁性相同。
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磁铁的同性相斥的原理,进一步加强该装置的缓冲作用,同时,因有上侧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相斥作用,和下侧第一磁铁与第三磁铁的相斥作用,使得运输箱在下移的过程中,始终不会压到缓气柱上,避免整个减震机构被压坏的问题。
15.进一步限定,所述运输箱的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运输箱的敞口端封盖有箱盖,所
述箱盖的一端通过合页与运输箱铰接,所述箱盖的另一端通过搭扣与运输箱可拆卸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工作人员取放制氧机。
17.进一步限定,所述运输箱内的底部设有泡沫层,所述运输箱内的四个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气囊,所述箱盖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气囊。
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泡沫层、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互配合,一方面能够将制氧机更好地固定在运输箱内,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制氧机起到较好地缓冲作用,避免制氧机与运输箱的内壁碰撞,将制氧机撞坏的风险。
19.进一步限定,所述运输箱外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安装有第一充气嘴,所述第一充气嘴与所有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箱盖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安装有第二充气嘴,所述第二充气嘴与第二气囊连通。
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第一充气嘴和第二充气嘴,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气枪等充气工具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充放气,使得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能够对制氧机起到更好地固定和缓冲作用。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22.1、本发明通过设置缓冲连接件和减震机构,当遇到不平整路面时,运输箱首先会相对底座向下移动,而缓冲连接件中的第一弹簧会吸收运输箱向下移动的部分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与此同时,框架组件中的铰接架会转动,从而通过连接板和第一推杆将第一活塞往减震筒内推动,当两个第一活塞一起往中间移动时,会压缩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也会吸收运输箱向下移动的冲击力,进一步加强缓冲作用;当冲击结束后,运输箱受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会复位,此时,两个第一活塞会分别往左右两侧滑动,然后通过缓气孔将外界的气体带入减震筒内,当气体通过缓气孔时,会受到较大的进气阻力,从而增大两个第一活塞复位的阻力,从而避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复位的弹力过于剧烈,导致运输箱剧烈晃动的问题。
23.2、本发明通过设置缓气柱、缓气槽、缓气板等结构,当遇到不平整路面,运输箱向下移动时,运输箱会给上侧的第二推杆压力,底座会给下侧的第二推杆压力,从而分别推动两个第二活塞运动,使得两个第二活塞均向缓气孔内的深处移动,并且两个第一活塞也向减震筒内的深处移动,此时,减震筒内的气体只能通过缓气槽被压出减震筒外,而随着缓气板逐渐深入缓气槽,缓气槽也逐渐被缓气板封堵,使得进气入口的面积逐渐减小,导致出气阻力逐渐变大,然后配合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使得运输箱下移的过程逐渐减缓,进一步加强缓冲作用;当冲击结束后,两个第一活塞会分别往左右两侧滑动,两个第二活塞会分别往上下两侧滑动,此时,因缓气板仍然停留在缓气槽内,使得减震筒的进气阻力达到最大,该进气阻力能够抵消一部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弹力,当缓气板逐渐移出缓气槽时,进气阻力也会逐渐减小,而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也逐渐变小,进气阻力与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弹力同步减小,从而使得运输箱复位的过程更加平稳,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24.3、本发明通过设置运输箱、泡沫层、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等结构,不仅能够对制氧机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同时也能够对制氧机起到较好地缓冲作用,避免制氧机与运输箱的内壁碰撞,将制氧机撞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25.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高原制氧机用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8.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减震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30.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底座;2、运输箱;21、箱盖;22、泡沫层;23、第一气囊;24、第一凹槽;25、第一充气嘴;26、第二气囊;27、第二凹槽;28、第二充气嘴;3、缓冲连接件;31、伸缩杆;32、第一弹簧;4、框架组件;41、铰接架;42、连接板;5、减震组件;51、减震筒;511、第一活塞;512、第一推杆;513、第二弹簧;52、缓气柱;521、缓气孔;522、第二活塞;523、第二推杆;524、缓气槽;525、缓气板;53、第一磁铁;54、第二磁铁;55、第三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3.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高原制氧机用运输装置,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底座1上的运输箱2,运输箱2的顶部为敞口结构,运输箱2的敞口端封盖有箱盖21,箱盖21的一端通过合页与运输箱2铰接,箱盖21的右端通过搭扣与运输箱2可拆卸连接,运输箱2内的底部放置有泡沫层22,运输箱2内的四个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23,运输箱2的前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4,第一凹槽24内安装有第一充气嘴25,第一充气嘴25与所有第一气囊23连通,箱盖21的底部安装固定有第二气囊26,箱盖2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27,第二凹槽27内安装有第二充气嘴28,第二充气嘴28与第二气囊26连通,当工作人员将制氧机放置在运输箱2内时,通过泡沫层22、第一气囊23和第二气囊26相互配合,一方面能够将制氧机更好地固定在运输箱2内,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制氧机起到较好地缓冲作用,避免制氧机与运输箱2的内壁碰撞,将制氧机撞坏的风险。
34.底座1和运输箱2之间安装有缓冲连接件3和减震机构,缓冲连接件3包括四根伸缩杆31,四根伸缩杆31分布在运输箱2底部分四个角上,每根伸缩杆31外均套设有第一弹簧32,伸缩杆31和第一弹簧32的上端均焊接固定在运输箱2的底部,伸缩杆31和弹簧的下端均焊接固定在底座1的顶部,伸缩杆31与第一弹簧32相互配合,既对运输箱2起到支撑作用,又对运输箱2起到缓冲作用。
35.减震机构包括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框架组件4和三个安装在两个框架组件4之间的减震组件5;框架组件4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铰接架41和安装在两个铰接架41之间的连接板42,铰接架41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并且每个铰接架41均倾斜于水平面设置,其中,上侧铰接架41的上端铰接在运输箱2的底部,上侧铰接架41的下端铰接在连接板42的上端,下侧铰接架41的下端铰接在底座1的顶部,下侧铰接架41的上端铰接在连接板42的下端,本实
施例中,两个框架组件4的连接板42位于所有铰接架41之间,且两个框架组件4的连接板42之间预留有安装减震组件5的间距,三个减震组件5等距离分布在两个框架组件4之间。
36.减震组件5包括左右两侧均为敞口结构的减震筒51,减震筒51内的左右两侧均滑动安装有第一活塞511,两个第一活塞511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513,第二弹簧513也放置在减震筒51内,第二弹簧513的左端固定在左侧的第一活塞511上,第二弹簧513的右端固定在右侧的第一活塞511上,两个第一活塞51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推杆512,第一推杆512也滑动安装在减震筒51内,左侧第一推杆512的左端延伸至减震筒51外并固定在左侧的连接板42上,右侧第一推杆512的右端延伸至减震筒51外并固定在右侧的连接板42上,减震筒5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缓气柱52,两个缓气柱52关于减震筒51上下对称设置,每个缓气柱52上均开设有与减震筒51内部连通的缓气孔521。
37.每个缓气柱52于缓气孔521均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活塞522,每个第二活塞522远离减震筒51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二推杆523,上侧第二推杆523的上端延伸至缓气柱52外并固定在运输箱2的底部,下侧第二推杆523的下端延伸至缓气柱52外并固定在底座1的顶部;缓气柱52内开设有四个围绕缓气孔521均匀分布的缓气槽524,缓气槽524为矩形槽结构,缓气槽524沿缓气柱5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每个缓气槽524均与缓气孔521连通,第二推杆523上固定有四个与缓气槽524对应的缓气板525,缓气板525上包覆有阻尼层,阻尼层为橡胶材料,每个缓气板525能够完全插入与其对应的缓气槽524内,并且缓气板525与缓气槽524为过盈配合,每个缓气板525远离第二推杆523的一侧均设有弧形面,缓气板525弧形面所在一侧与缓气柱52的水平距离沿缓气板525靠近第二活塞522一端至远离第二活塞522一端逐渐增大,并且缓气板525弧形面所在一侧与缓气柱52的水平距离最大时,缓气板525能够将缓气槽524完全封堵。
38.每个缓气柱52远离减震筒51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磁铁53,第一磁铁53为环形结构,第一磁铁53套在缓气柱52上,运输箱2的底部固定有与上侧第一磁铁53相配合的第二磁铁54,第二磁铁54与第一磁铁53相对的一面磁性相同,第二磁铁54也为环形结构,且上侧的第二推杆523位于第二磁铁54的内环中;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与下侧第一磁铁53相配合的第三磁铁55,第三磁铁55与第一磁铁53相对的一面也磁性相同,第三磁铁55也为环形结构,且下侧的第二推杆523位于第三磁铁55的内环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磁铁53、第二磁铁54和第三磁铁55均为钕磁铁,利用磁铁的同性相斥的原理,进一步加强该装置的缓冲作用,同时,因有上侧第一磁铁53与第二磁铁54的相斥作用,和下侧第一磁铁53与第三磁铁55的相斥作用,使得运输箱2在下移的过程中,始终不会压到缓气柱52上,避免整个减震机构被压坏的问题。
39.该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当需要运输制氧机时,首先将制氧机放置在运输箱2内,然后将整个运输装置放置在货车车厢内,当遇到不平整路面时,运输箱2首先会相对底座1向下移动,而缓冲连接件3中的第一弹簧32会吸收运输箱2向下移动的部分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与此同时,框架组件4中的铰接架41会转动,从而通过连接板42和第一推杆512将第一活塞511往减震筒51内推动,当两个第一活塞511一起往中间移动时,会压缩第二弹簧513,第二弹簧513也会吸收运输箱2向下移动的冲击力,进一步加强缓冲作用;并且当运输箱2向下移动时,运输箱2会给上侧的第二推杆523压力,底座1会给下侧的第二推杆523压力,从而分别推动两个第二活塞522运动,使得两个第二活塞522均向缓气孔521内的深处移
动,并且两个第一活塞511也向减震筒51内的深处移动,此时,减震筒51内的气体只能通过缓气槽524被压出减震筒51外,而随着缓气板525逐渐深入缓气槽524,缓气槽524也逐渐被缓气板525封堵,使得进气入口的面积逐渐减小,导致出气阻力逐渐变大,然后配合第一弹簧32和第二弹簧513,使得运输箱2下移的过程逐渐减缓,进一步加强缓冲作用;当冲击结束后,两个第一活塞511会分别往左右两侧滑动,两个第二活塞522会分别往上下两侧滑动,此时,因缓气板525仍然停留在缓气槽524内,使得减震筒51的进气阻力达到最大,该进气阻力能够抵消一部分第一弹簧32、第二弹簧513的弹力,当缓气板525逐渐移出缓气槽524时,进气阻力也会逐渐减小,而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弹簧32和第二弹簧513的弹力也逐渐变小,进气阻力与第一弹簧32、第二弹簧513的弹力同步减小,从而使得运输箱2复位的过程更加平稳,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40.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原制氧机用运输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