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物料运输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边角料运输车。
背景技术:2.车间在生产加工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边角料,为了保证生产顺利,需要定时将边角料运送至其他位置。
3.公告号为cn205168587u的中国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自翻自卸式铁屑垃圾翻斗车,包括带有滚轮的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车斗,车斗的前端面为斜面,车斗的底部斜面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车斗翻转的转轴,车斗的前端可拆卸连安装有挡板。上述翻斗车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操作人员人工对挡板进行拆卸,费时费力,降低了翻斗车对边角料的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提高翻斗车对边角料的运输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边角料运输车。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边角料运输车,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下端连接有自锁万向轮,所述支撑框架上端设置有推把以及车斗,所述车斗与所述支撑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车斗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下料的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处设置有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对所述下料口进行封堵,所述挡板与所述车斗滑移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人员在对边角料进行运输时,边角料堆放在车斗内,生产人员推动把手将车斗转移至指定位置,车斗到位后,车斗翻转,挡板滑移将下料口漏出,车斗内的边角料从下料口向外下料。
7.可选的,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可伸缩油缸,所述第一可伸缩油缸与所述车斗固定连接,所述挡板通过第一转接板与所述第一可伸缩油缸的活塞杆端头相连。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可伸缩油缸为挡板的滑移提供了驱动力,第一可伸缩油缸的活塞杆通过伸出或缩回来实现挡板的自动滑移。
9.可选的,所述挡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所述导轨竖直设置,所述导轨与所述车斗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上对应所述导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移设置在所述导轨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以及滑块为挡板的滑移提供了导向和限位,使挡板在滑移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11.可选的,所述车斗上设置有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板,所述下料板与所述挡板相互平行,所述下料板滑移设置在所述车斗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边角料从车斗中向外下料的过程中,下料板在车斗内滑移,驱动车斗内的边角料向靠近下料口的方向移动,使车斗内的边角料更加顺利地从车斗中向外下料,使车斗内的边角料下料的更加彻底。
13.可选的,所述下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丝杆,所述丝杆水平设置,所述丝杆与所述车斗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丝母,所述下料板通过第二转接板与所述丝母相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转动,为下料板的滑移提供了驱动力,丝母与丝杆螺纹连接,下料板在第二导向部的作用下,实现了在车斗内的自动滑移。
15.可选的,所述下料组件还包括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置于所述下料板的侧壁上,所述导向块与所述下料板为一体成型,所述车斗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块相对应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滑移设置在所述导向槽中。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以及导向槽为下料板的滑移提供了导向和限位,可以使下料板在滑移的过程中更加稳定流畅。
17.可选的,所述支撑框架上连接有第二可伸缩油缸,所述第二可伸缩油缸活塞杆端头与所述车斗相铰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可伸缩油缸启动,第二可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向外伸出,驱动车斗转动,实现了车斗的自动翻转,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用于与所述车斗的底壁相抵接,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块相连。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组件的设置为车斗提供了支撑力,车斗处于初始位置时,支撑组件的设置可以分担一部分车斗本身的重力,减少了第二可伸缩油缸活塞杆所受到的车斗压力,对第二可伸缩油缸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生产人员在对边角料进行运输时,边角料堆放在车斗内,生产人员推动把手将车斗转移至指定位置,车斗到位后,车斗翻转,挡板滑移将下料口漏出,车斗内的忒边角料从下料口向外下料;
23.2. 下料板在车斗内滑移,驱动车斗内的边角料向靠近下料口的方向移动,使车斗内的边角料更加顺利地从车斗中向外下料,使车斗内的边角料下料的更加彻底;
24.3. 支撑组件的设置为车斗提供了支撑力,车斗处于初始位置时,支撑组件的设置可以分担一部分车斗本身的重力,减少了第二可伸缩油缸活塞杆所受到的车斗压力,对第二可伸缩油缸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25.图1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26.图2是用于体现挡板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27.图3是用于体现下料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支撑框架;2、自锁万向轮;3、推把;4、车斗;41、下料口;42、导向槽;5、挡板组件;51、挡板;511、延长板;52、导轨;53、滑块、54、第一可伸缩油缸;55、第一转接板;6、下料组件;61、下料板;611、导向块;62、丝杆;63、电机;64、丝母;65、第二转接板;66、安装支架;7、支撑组件;71、弹簧;72、支撑块;8、第二可伸缩油缸;9、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边角料运输车。
32.参照图1,一种边角料运输车包括支撑框架1,支撑框架1为由方钢管相互垂直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支撑框架1下端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自锁万向轮2,支撑框架1上端沿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把3,支撑框架1上端还设置有车斗4,车斗4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状箱体,车斗4远离推把3的一端开设有下料口41,下料口41与车斗4的内腔相连通,支撑框架1上远离推把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耳板9,两个耳板9关于支撑框架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车斗4位于两个耳板9之间,车斗4与耳板9转动连接,下料口41处设置有挡板组件5,车斗4上设置有下料组件6,车斗4与支撑框架1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7。
33.参照图1,生产人员在对边角料进行转移时,将边角料放置于车斗4内,推动推把3,将车斗4转移至指定位置进行卸料,卸料时,车斗4翻转,挡板组件5启动,将下料口41漏出,车斗4内的边角料在下料组件6的作用下向外下料,边角料从下料口41中向外排出,区别于人工进行挡板51的拆卸,提高了对边角料的运输效率。
34.参照图2,挡板组件5包括挡板51,挡板51竖直设置,挡板51与车斗4滑移连接,挡板51用于对下料口41进行封盖,挡板51靠近车斗4的侧壁与车斗4相贴合,挡板51靠近车斗4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两个延长板511,两个延长板511关于车斗4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延长板511与挡板51相垂直,延长板511向靠近推把3的方向延伸,车斗4沿长度方向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导轨52,导轨52竖直设置,两条导轨52相对设置,延长板511靠近车斗4的侧壁上对应导轨5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滑块53,滑块53与导轨52滑移连接。
35.参照图2,车斗4沿长度方向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可伸缩油缸54,第一可伸缩油缸54的活塞杆朝上设置,延长板51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接板55,第一转接板55与第一可伸缩油缸54的活塞杆端头固定连接。
36.参照图2,第一可伸缩油缸54为挡板51的滑移提供了驱动力,第一可伸缩油缸54启动,第一可伸缩油缸54的活塞杆向外伸出,挡板51在导轨52以及滑块53的导向限位作用下,向上滑移,将下料口41漏出,边角料从下料口41进行下料。
37.参照图1-3,下料组件6包括下料板61,下料板61位于车斗4内,下料板61与挡板51相平行,下料板61的侧壁与车斗4的内腔侧壁相互贴合,车斗4远离第一可伸缩油缸54的一侧设置有丝杆62,丝杆62水平设置且与车斗4转动连接,车斗4外通过安装支架66固定连接有电机63,电机63的输出轴与丝杆62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杆62上螺纹连接有丝母64,下料板61通过第二转接板65与丝母64相连,第二转接板65的一端与下料板61固定连接,第二转接板65的另一端与丝母64固定连接,下料板61靠近车斗4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导向块611,车斗4上开设有与导向块611相对应的导向槽42,导向块611滑移设置在导向槽42中。
38.参照图3,电机63启动,驱动丝杆62转动,丝母64与丝杆62螺纹连接,下料板61在导向块611以及导向槽42的导向限位作用下滑移,下料板61在车斗4内,沿车斗4的长度方向滑移,推动车斗4内的边角料向靠近下料口41的方向移动,使车斗4内的边角料更加顺利地从车斗4中向外下料,使车斗4内的边角料下料的更加彻底。
39.参照图1,支撑框架1上连接有两个第二可伸缩油缸8,第二可伸缩油缸8位于支撑框架1靠近推把3的一端,两个第二可伸缩油缸8关于车斗4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
二可伸缩油缸8的缸座与支撑框架1铰接,第二可伸缩油缸8的活塞杆端头与车斗4的侧壁相铰接。
40.参照图1,第二可伸缩油缸8为车斗4的翻转提供了驱动力,第二可伸缩油缸8的活塞杆端头向外伸出,实现了对车斗4的自动翻转,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车斗4处于翻转状态,使车斗4内的边角料更加容易向外卸料。
41.参照图1,支撑组件7包括弹簧71以及支撑块72,支撑块72位于车斗4与弹簧71之间,弹簧71的一端与支撑框架1固定连接,支撑框架1的另一端与支撑块72固定连接。
42.参照图1,车斗4处于初始状态,即车斗4未翻转时,车斗4的底壁与支撑块72相抵触,弹簧71在车斗4自身重力的压力下被压缩,弹簧71有复原的趋势,对车车斗4起到缓冲和支撑的作用,为第二可伸缩油缸8的活塞杆分担一定压力,使第二可伸缩油缸8承受的压力变小,对第二可伸缩油缸8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43.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推动推把3,将车斗4移动至指定位置,对车斗4内的边角料进行卸料。工作人员将车斗4移动到位后,第二可伸缩油缸8启动,驱动车斗4翻转,车斗4翻转后,第一可伸缩油缸54启动,驱动挡板51将下料口41漏出,同时电机63启动,驱动下料板61沿车斗4的长度方向滑移,使车斗4内的边角料顺利地从下料口41进行卸料。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