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皮革 专利正文
一种开袋缝纫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开袋缝纫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袋口缝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开袋缝纫一体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自动开袋并缝纫袋口的装置,一般包括有用于切开袋口的切袋组件、夹持服装的夹料组件及对袋口进行缝纫的缝纫组件。但,一件服装缝纫完成后,一般是由操作者将该件服装从装置上取下进行放置,然后操作者才能将需要缝纫的下一件服装拿起,并进行展开、铺设在工作台上等其它准备工作,等该环节进行完毕,机器才能进行下一件服装的开袋及缝纫工作。该进行交替的环节过程耗时较长,机器闲置时间较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袋缝纫一体机,设有自动取料装置,可以自动将缝纫完成的服装从工作台上取下并实现定点集中放置,省去了人工取料的操作,节省人工,节省整机的空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开袋缝纫一体机,包括有机架、开袋组件、夹料组件、缝纫组件及自动取料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自动取料装置包括有:放料架,与所述工作台并排设置;推动组件,用于将所述工作台上的服装推动至所述放料架一侧;吹动组件,使所述服装的位于所述推动组件上方的部分翻折至所述放料架的另一侧。
5.优选地,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杆及带动所述推动杆位移的推动动力,所述推动杆与机架滑道连接并沿所述工作台至所述放料架的方向伸缩位移。
6.优选地,所述吹动组件包括气泵及开设在所述工作台下方并朝向所述放料架的吹气口,所述吹气口与所述气泵相连通;沿竖直方向,所述吹动组件位于所述推动组件的上方,且所述放料架的顶端不低于所述推动组件。
7.优选地,还包括有开袋组件、夹料组件及缝纫组件;所述夹料组件上设置有开袋窗口及可升降或可伸缩设置的中心压板,所述中心压板用于置入所述开袋窗口内、且外周壁均与所述开袋窗口的内环壁间隔设置并形成环状的缝纫走线道;所述中心压板通过连接板与带动所述中心压板升降或伸缩的中心动力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缝纫针的避让结构,所述避让结构包括设在所述连接板上并位于所述缝纫走线道上方的避让杆、及与所述避让杆传动连接的翻转动力,所述避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及所述中心压板(404)可转动地连接并在所述翻转动力的带动下翻转。
8.优选地,所述夹料组件与所述机架可升降及可滑动地连接并分别沿所述工作台的长度、宽度及高度方向位移;所述夹料组件包括升降座及均与所述升降座可升降并可伸缩设置的内压框与所述中心压板,所述内压框呈长条的环状、环空呈贯通状并形成所述开袋窗口。
9.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对袋口进行折边的折边组件,所述折边组件包括连接座及与所述连接座可升降连接的折边板组,所述夹料组件还包括有相对于所述开袋窗口内壁伸缩设置并用于遮盖所述缝纫走线道的窗口成型板组;所述窗口成型板组整体围成方形环状并在环空处形成折边窗口,所述折边板组用于伸入所述折边窗口并相对与所述折边窗口进行外扩或回缩的伸缩设置;带动所述折边板组伸缩的折边伸缩动力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伸缩动力与所述连接座设置有位置调整及限位结构。
10.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一移动机构及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工作台长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导轨、连接在所述横向导轨上的第一滑板及带动所述第一滑板沿所述横向导轨移动的第一动力,所述第一动力及所述横向导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动力、与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的传动轴、设在所述第一滑板上并沿所述工作台宽度方向延伸的竖向导轨、及与所述竖向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板,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二动力传动连接并与所述横向导轨同向设置,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滑板上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第二滑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传动轴滑动连接并沿所述传动轴滑动位移,所述夹料组件通过第一升降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板上。
11.优选地,还包括有托盘及托盘更换装置,所述托盘更换装置包括有设在所述夹料组件上并用于夹紧或松开所述托盘的第一携带组件、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携带组件、带动所述第二携带组件沿所述工作台长度方向位移的第三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携带组件沿所述工作台宽度方向位移的第四移动机构及带动所述第二携带组件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
12.优选地,所述开袋组件包括有设在所述机架上的激光管、与所述激光管可升降连接的激光头及转角目镜,所述激光头与所述激光管的轴线相交、并与所述工作台相垂直设置,所述转角目镜仅设置有一个并处于所述激光管与所述激光头之间的转角处、以将所述激光管的激光折射到所述激光头内。
13.优选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放料区,所述放料区下方设置有将物料吸附在所述放料区的吸附装置。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开袋缝纫一体机不仅设置有开袋组件、夹料组件、缝纫组件,还设置有自动取料装置,自动取料装置通过推动组件可以将工作台上的服装推动至放料架一侧,并通过吹动组件使服装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翻折至放料架的另一侧,从而将服装搭放在放料架上。如此设置,不仅可以自动开袋及缝纫袋口,还可以自动将缝纫完成的服装从工作台上取下并实现定点集中放置,省去了人工取料的操作,节省人工,操作者可以在服装取走后即可将下一件服装放置到一体机上,节省整机的空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袋及缝纫一体的整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取料装置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避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窗口成型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携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位置调整及限位结构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盘更换结构的示意图。
28.图1-图12中:
29.1、自动取料装置;101、放料架;102、推动杆;103、吹气口;2、开袋组件;201、激光管;202、激光头;203、转角目镜;3、缝纫组件;4、夹料组件;401、升降座;402、外压板;403、内压框;431、开袋窗口;404、中心压板;441、避让杆;442、连接板;443、翻转动力;444、缝纫走线道;405、窗口成型板组;451、折边窗口;452、调整气缸;453、撬动杠杆;454、拉动板; 455、连接柱;456、拉动轨道;457、横向伸缩板;458、竖向伸缩板;5、折边组件;501、连接座;502、折边板;503、连接杆;504、一级升降气缸;505、二级升降气缸;506、折边气缸;507、顶丝;6、第一移动机构;601、第一电机;602、第一滑板;7、第二移动机构;701、第二电机、702、传动轴;703、第一同步轮;704、第二同步轮;705、第二滑板;8、第一携带组件;801、携带气缸;802、夹持板;9、第三移动机构;10、工作台;11、托盘;111、配座; 112、吸附口;12、第二携带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袋缝纫一体机,设有自动取料装置,可以自动将缝纫完成的服装从工作台上取下并实现定点集中放置,省去了人工取料的操作,节省人工,节省整机的空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2.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33.请参考附图1-1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袋缝纫一体机,包括有机架、开袋组件2、夹料组件4、缝纫组件3及自动取料装置1,机架上设置有工作台10,开袋组件2、夹料组件4及缝纫组件3均设在工作台10上方,在工作台10上进行开袋、缝纫等操作。服装需要在开袋组件2与缝纫组件3之间位移,可以是人工挪动服装,也可以是服装不动,开袋组件2及缝纫组
件3移动,还可以是开袋组件2及缝纫组件3固定设在机架上,而服装被夹料组件4夹持并进行位移。本实施例中,夹料组件4与机架可升降及可滑动地连接并分别沿工作台 10的长度、宽度及高度方向位移;从而在开袋至缝纫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服装的移动都可以通过夹持组件的动作完成。
34.自动取料装置1包括有放料架101、推动组件及吹动组件,放料架101与工作台10并排设置,可以是与工作台10上服装缝纫区域相对正,推动组件可以将工作台10上的服装推动至放料架101一侧,还可以将服装压抵在放料架 101侧面;可以将推动组件设在工作台10上方,当需要推动衣服时,可以通过夹料组件4而将服装抬起,服装上端被夹持、下端自然垂落,推动组件可以推动从夹料组件4上垂下的服装的中间部位,而同时,夹料组件4松开服装;或者是,服装上端被夹料组件4夹持、下端从工作台10上自然垂落,推动组件位于工作台10下方,可直接推动服装的中间部位;在推动组件动作的同时,吹动组件吹动服装,可使位于推动组件上方的服装部位即服装的上半部分,翻折至放料架101的另一侧,从而服装搭放在放料架101上。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开袋缝纫一体机不仅可以自动开袋及缝纫袋口,还可以自动将缝纫完成的服装从工作台10上取下并实现定点集中放置,省去了人工取料的操作,节省人工,操作者可以在该件服装取走前就进行下一件服装的铺设准备工作,在服装取走后即刻将下一件服装放置到一体机上,节省整机的空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5.开袋及缝纫一体机还可以包括有控制器,控制器与各个组件的动力均电连接,并与推动动力及气泵电连接,实现各个动作的顺序控制及顺利进行,从开袋至取料的整个过程均自动化完成,既节省人工,提供工作效率,又保证了工作精度。
36.具体地,放料架101可以是包括与工作台10平行放置的搭放杆及支撑搭放杆的支架。推动组件可以是包括推动杆102及带动推动杆102位移的推动动力,推动动力可以是气缸,推动杆102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推动杆102与机架滑道连接并沿工作台10至放料架101的方向伸缩位移。沿竖直方向,搭放杆可以与推动杆102相齐平或略高于推动杆102,吹动组件位于推动组件的上方,还可以是位于搭放杆的上方。如此设置,非常便于将服装搭放在放料架101上。吹动组件包括气泵及开设在工作台10下方并朝向放料架101的吹气口103,吹气口103可以直接与气泵的出气口相连通或通过气管相连通。吹气口103可以设置有多个、沿放料架101及推动杆102的延伸方向分布。
37.开袋组件2包括有设在机架上的激光管201即玻璃封离式co2激光器、激光头202、及转角目镜203,如图3所示,激光头202与工作台10相垂直设置,从而对铺设在激光头202下方的服装进行切割操作;而激光管201与工作台10 平行设置,且激光头202与激光管201的轴线相交,转角目镜203仅设置有一个并处于激光管201与激光头202之间的转角处,激光管201及激光头202的靠近转角目镜203的端部均朝向转角目镜203的镜面,转角目镜203将激光管 201发出的激光折射到激光头202内。如此设置,激光的传播路径上仅涉及一次折射,损耗率小,增强激光的切割强度。
38.激光头202可通过升降机构与激光管201或机架可升降连接,以便于调节切割高度。激光头202可以是连接在气缸的活塞杆上,气缸与激光管201的连接座501或机架连接,如此激光头202通过气缸相对于激光管201和工作台10 进行升降调节。
39.缝纫组件3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缝纫机,本实施例中,不对缝纫组件 3进行结构改变和具体说明。
40.如图4和图5所示,机架上设置有有第一移动机构6及第二移动机构7,第一移动机构6包括沿工作台10长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导轨、连接在横向导轨上的第一滑板602及带动第一滑板602沿横向导轨移动的第一动力,第一动力及横向导轨均固定在机架上,第一动力可以是第一电机601,第一电机601设在横向导轨的一端,横向导轨的另一端设置有同步带轮,电机通过同步带与同步带轮传动连接,同步带与横向导轨平行设置,且第一滑板602与同步带连接。如此,当第一电机601带动同步带沿横向导轨的方向往复位移,第一滑板602 可以在横向导轨上沿工作台10的长度方向往复位移。
41.第二移动机构7包括设在机架上的第二动力、与机架可转动连接的传动轴 702、设在第一滑板602上并沿工作台10宽度方向延伸的竖向导轨、及与竖向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板705。第二动力可以设为第二电机701,传动轴702 通过齿轮传动或带传动与第二电机701的动力输出轴进行传动连接,同时,传动轴702与横向导轨同向且平行设置,传动轴702上套设有第二同步轮704,第一滑板602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同步轮704,第二同步轮704与第二同步轮704通过同步带连接,同步带与竖向导轨同向设置、并与第二滑板705连接;且第二同步轮704与传动轴702滑动连接并能沿传动轴702位移。当第二电机 701转动,可以通过传动轴702及同步带带动第二滑板705沿竖向导轨位移,当第一电机601转动,第一滑板602带着第二滑板705及第二同步轮704整体沿横向导轨位移,第二同步轮704受同步带牵动,在传动轴702上移动、与第一滑板602同步位移。
42.如此设置,第二滑块可以分别沿工作台10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位移,且移动过程中,第一电机601及第二电机701均不需要随同移动,第一电机601及第二电机701均可固定在机架上;现有技术中的直线模组、至少需要一个电机随滑块进行移动,导致电机线随同移动,容易产生电机线缠绕的问题或需要对电机线进行额外固定,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移动机构7,通过传动轴702、第二同步轮704和第二同步轮704的结构设置,可以避免电机随同移动的问题,两个电机均可固定在机架上,便于走线,也避免了电机线随同位移的现象,不会产生电机线缠绕的问题,也不需要对电机线进行额外固定。
43.如图5所示,第一同步轮703与传动轴702的滑动连接,可以如下设置:传动轴702设置为方轴、键轴或直线导轨,第一同步轮703的中心处设置有供传动轴702穿过的滑动孔,滑动孔的形状与传动轴702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以使传动轴702与滑动孔相卡合,当传动轴702转动时,第一同步轮703随之转动;同时,滑动孔的尺寸与传动轴702的尺寸过盈配合,第一同步轮703可以沿传动轴702进行滑道位移。优选方案中,传动轴702设为直线导轨,第一同步轮703的轮心设置有滑块,滑块与第一同步轮703固定连接,滑块滑道套设在直线导轨上。
44.夹料组件4通过第一升降机构连接在第二滑板705上,如此,夹料组件4 相对于工作台10,可以进行升降及横向和竖向的滑动位移。夹料组件4夹持着服装,在开袋组件2、缝纫组件3之间位移,非常便捷的完成位置切换。
45.如图6和图7所示,夹料组件4包括有升降座401及连接在升降座401上的内压框403与中心压板404,升降座401通过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滑板705 连接。第一升降机构可以是包括有第一升降气缸,第一升降气缸与第二滑板705 固定连接,升降座401与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服装可以直接铺设在工作台10上,或者,升降座401上还设置有外压板402,外压板402平铺在工作台10上方并随升降座401同步动作,可以作为铺设服装的基板。
内压框 403及中心压板404均设置在外压板402上方,并均与升降座401可升降和/或可伸缩的连接。内压框403及中心压板404相对于外压板402进行升降,内压框403及中心压板404的伸缩方向可相对于工作台10进行设定,沿靠近或远离服装铺设区域的方向伸缩,如若操作者位于工作台10宽度方向的一侧,内压框 403及中心压板404均可以沿工作台10的宽度方向进行伸缩。
46.内压框403及中心压板404的升降及伸缩设置,均可以是通过气缸完成,如内压框403及中心压板404均分别与伸缩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而伸缩气缸可以连接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整体随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缩而进行升降,而内压框403及中心压板404的升降气缸均固定连接在升降座401上。
47.当内压框403和中心压板404上升,可以供服装铺入外压板402上,而后内压框403下降、压抵在外压板402上,对服装进行夹持固定。内压框403呈长条的环状、环空呈贯通状并形成开袋窗口431。当内压框403与外压板402 夹持服装后,夹料组件4可以整体移动到开袋组件2的下方,此时,中心压板 404处于回缩或升起状态,避免阻碍激光头202。激光头202与开袋窗口431 相对正并进行定位,然后夹料组件4按预设轨迹移动,使激光头202在开袋窗口431内进行预定轨迹的切割,完成对服装的开袋操作。
48.中心压板404用于置入开袋窗口431内,中心压板404的尺寸小于开袋窗口431的尺寸。当开袋操作完成,需要进行缝纫时,中心压板404伸出至开袋窗口431上方,然后下降至嵌入开袋窗口431内,压抵外压板402上的服装;同时,中心压板404的中心与开袋窗口431的中心相对正,而中心压板404的外周壁均与开袋窗口431的内环壁间隔设置并形成环状的缝纫走线道444。需要进行缝纫时,缝纫组件3的缝纫针沿着缝纫走线道444进行缝纫。外压板402 上还设置有与开袋窗口431相对正的贯通状的避让开口。
49.如图6所示,中心压板404通过连接板442与带动中心压板404升降或伸缩的中心动力连接,则连接板442横置于缝纫走线道444上方,缝纫时,会阻碍缝纫针的整圈缝纫。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缝纫针行进到靠近连接板442时,将中心压板404升起,如此,不影响缝纫针缝纫到位,但缺少了中心压板404 对服装的压抵,布料会产生松动,缝纫完成后,会产生不平整的发皱现象。因此,本实施例中,连接板442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缝纫针的避让结构,具体地,避让结构包括设在连接板442上的避让杆441,避让杆441位于缝纫走线道444 上方,避让杆44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442及中心压板404可转动地连接,如此,避让杆441可以进行翻转,可以在缝纫针行进至一侧时,进行翻转,避让出被遮盖阻断的区域。避让杆441可以是呈u型,如此设置,翻转后,可以完全让出原来遮挡的区域。优选方案中,避让结构还包括有与与避让杆441传动连接的翻转动力443,翻转动力443也固定在连接杆上,并通过传动结构与避让杆441的端部传动连接。避让杆441在翻转动力443的带动下翻转,省去了人工翻转的操作,快速、高效。如图7所示,翻转动力443可以是气缸,传动结构可以是齿轮齿条,齿轮与避让杆441的端部同轴固定连接,齿条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活塞杆伸缩,可以带动齿轮转动,使得避让杆441转动,进行翻转,实现避让。
50.在缝纫之前,还需要对切割开的袋口进行折边,因此,本实施例中,开袋缝纫一体机还包括有用于对袋口进行折边的折边组件5,折边组件5包括连接座501及与连接座501可升降连接的折边板组;而夹料组件4还包括有用于遮盖缝纫走线道444的窗口成型板组405,窗口成型板组405可以是设置在外压板402上,并整体围成环状,窗口成型板组405可相对于
开袋窗口431的内壁进行伸缩设置。当窗口成型板组405相对于开袋窗口431的内壁向中心伸展,可以盖住缝纫走线道444,且环空形成位于缝纫走线道444内部的折边窗口451。折边板组可以伸入折边窗口451内,并相对于折边窗口451进行外扩或回缩的伸缩设置。
51.在铺设服装时,将服装铺设在外压板402上并覆盖住窗口成型板组405,内压框403下压,与外压板402夹持固定服装。窗口成型板组405伸出,盖着缝纫走线道444并形成一个小的折边窗口451。夹料组件4整体移动至折边组件5下方,开袋窗口431或折边窗口451与折边板组对正,折边板组下降并伸入折边窗口451内,下压袋口边缘处的布料即袋边,待通过避让开口下降至低于窗口成型板组405的位置,折边板组相对于折边窗口451外扩,使袋边翻折至窗口成型板组405下方,然后折边板组上升,折边板组将袋边压抵在窗口成型板组405下板面上,形成折边,且折边翻折至了缝纫走线道444上。而后,夹料组件4整体下降,将折边后的服装压抵到工作台10上,折边被固定,此时,窗口折边板组可以回缩,而后折边板组上升移走,折边定型并且开袋窗口431 无遮盖,中心压板404嵌入开袋窗口431,对缝纫走线道444进行成型定位,之后缝纫针可以沿缝纫走线道444进行缝纫,对折边后的袋口进行环绕缝纫。
52.窗口成型板组405可以是包括有四个伸缩板,四个伸缩板围成方形的环状,每个伸缩板对应于一个开袋窗口431的内壁,并都相对于开袋窗口431的内壁进行伸缩设置。如图8所示,具体如下:四个伸缩板分为两个间隔设置的横向伸缩板457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竖向伸缩板458,带动各伸缩板伸缩的动力设为调整气缸452,调整气缸452的活塞杆通过撬动杠杆453与拉动板454传动连接,撬动杠杆453的中心铰接在外压板402上,活塞杆与拉动板454分别铰接在撬动杠杆453的两端,且外压板402上设置有供拉动板454嵌入并位移的横向滑道,当活塞杆伸缩时,可以使拉动板454横向位移;同时,一个拉动板454 同时与两个横向伸缩板457及一个竖向伸缩板458连接,与拉动板454同向位移而进行伸缩的竖向伸缩板458与拉动板454固定连接;而伸缩方向与拉动板 454位移方向相垂直的横向伸缩板457,通过连接柱455与拉动板454活动连接,拉动板454上设置有供连接柱455伸入并位移的拉动轨道456,该拉动轨道456 倾斜设置,可以是与拉动板454的位移方向呈45度夹角;且拉动板454设置有两个,两个横向伸缩板45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个拉动板454活动相连。
53.当两个调整气缸452的活塞杆伸缩,两个拉动板454产生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横向位移,两个横向伸缩板457的两端同时受连接柱的推动,产生竖向伸缩,而竖向伸缩板458与拉动板454同步移动而产生横向伸缩。
54.折边组件5整体可以进行升降设置,如图10和图11所示,连接座501通过一级升降气缸504与机架进行升降连接,而折边板组可以是整体通过二级升降气缸505升降连接在连接座501上。折边板502相对于折边窗口451进行外扩或回缩的伸缩设置,可以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折边板组包括有四个折边板 502,四个折边板502围成方形的环状,四个折边板502用于和四个伸缩板一一对应的相抵;沿竖直方向四个折边板502均可以是l型,沿水平方向四个折边板502均通过伸缩动力进行伸缩设置,则围成的环状可以进行外扩或回缩。
55.带动折边板502伸缩的伸缩动力连接在连接座501上,伸缩动力与连接座 501设置有位置调整及限位结构。具体而言,伸缩动力可以是折边气缸506,折边板502均连接在折边气缸506的活塞杆上;如图11所示,折边气缸506的缸体通过一个连接杆503与连接座501连接,连接座501上设置有供连接杆503 穿过的连接孔,而连接杆503与连接座501之间可以设
置有位置调整及限位结构,使折边气缸506及折边板502可以相对于连接座501调整位置。如此设置,当袋口的尺寸变更时,及时调整气缸及折边板502的位置,使四个折边板502 之间的距离与袋口尺寸相匹配,各折边板502仅需要进行小范围的伸缩就可以快速完成折边操作,避免气缸的活塞杆伸缩路径较长。位置调整及限位结构可以是包括有用于与连接杆503相抵紧的顶丝507,顶丝507沿连接杆503的径向设置、并与连接座501螺纹连接,以调整相对于连接杆503的距离。
56.袋口折边后,可以直接进行缝纫,也可以是与拉链进行共同缝纫,还可以是与成型的口袋兜进行共同缝纫,因此,本实施例中,工作台10上还设置有放料区,放料区下方设置有将物料吸附在放料区的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可以是抽吸泵,放料区设置有与抽气泵泵口相连通的气孔,通过抽吸泵抽气,可以将物料如拉链或口袋兜吸附在放料区。拉链直接铺放在放料区即可,口袋兜可以是呈兜边撑开状铺放。放料区可以是位于折边组件5的下方,与折边板组相对正。当折边板502将口袋边翻折并压抵在伸缩板上后,夹料组件4下降,袋口与拉链或口袋兜对正层叠,缝纫走线道444处层叠着袋口折边、拉链布或口袋兜兜边,而后夹料组件4带着服装、拉链或口袋兜整体横移至缝纫组件3下方,进行整体缝纫。
57.在折边完成后,夹料组件4可以是将服装压抵在工作台10的台面上,然后进行横移,拖动服装移动。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托盘11及托盘更换装置,托盘更换装置包括有设在夹料组件4上并用于夹紧或松开托盘11的第一携带组件8、设在机架上的第二携带组件12、带动第二携带组件12沿工作台10 长度方向位移的第三移动机构9、带动第二携带组件12沿工作台10宽度方向位移的第四移动机构及带动第二携带组件12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托盘11可设置有两个,记为托盘a与托盘b,托盘b被第二携带组件12夹持,停留在放置区;托盘a放置在折边组件5下方,拉链或口袋兜放置在托盘a上,当夹料组件4带着服装移动至托盘a上方时,进行折边,折边完成后,夹料组件4带着服装压抵到托盘a上,而后托盘a被第一携带组件8夹持,并托着服装随夹料组件4移动,此时,第二携带组件12将托盘b放置在折边组件5下方,而夹料组件4移动到缝纫组件3下方,待缝纫完成后,第一携带组件8松开托盘a,内压框403及中心压板404上升,松开服装,自动取料装置1将服装取走,第二携带组件12夹持托盘a并将托盘a移动到放置区,待用。如此设置,更便于整体移动服装及拉链等物体,可以防止移动过程中,拉链或口袋兜相对于服装上的袋口错位。
58.第三移动机构9可以与第一移动机构6做相同的设置,第四移动机构可以是与第二移动机构7做相同的设置,或者,第三移动机构9与第三移动机构9 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双轴两向移动的直线模组,还可以是两组传动丝杠相组合即一组丝杠及电机设置在另一组丝杠的滑块上;第二升降机构可以是与第一升降机构做相同的设置,该部分的技术内容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59.如图9所示,第一携带组件8包括两个沿工作台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携带气缸801,两个携带气缸801均连接在夹料组件4的升降座401上,两个携带气缸801的活塞杆均沿工作台10的长度方向伸缩,两个活塞杆的末端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夹持板802。当两个携带气缸801的活塞杆均向远离升降座401 的方向伸出,可以松开托盘11,当均回缩,两个夹持板802可以夹持托盘11 的两侧,将托盘11固定夹持住。如图12所示,第二携带组件12可以与第一携带组件8具有相同的结构,也设置有两个携带气缸及两个夹持板,该两个携带气缸间隔连接在第三移动机构9的滑块上。托盘11的夹持端可以设置有供两个夹持板802夹持的配
座111,增强夹持稳固度,防止歪斜。托盘11上还可设置有与工作台10放料区相对正的贯通状吸附口112,以吸附放置在托盘11上的物料,且吸附口112可以形成缝纫避让口,不会在缝纫走线道444与工作台10 之间形成遮挡。
60.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阐述的“水平”“竖直”“上”“下”“左”“右”“前”“后”是在该开袋及缝纫一体机处于如附图中所示的自然摆放状态时之所指。
6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6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