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皮革 专利正文
羽绒服生产用模板行线机模板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羽绒服生产用模板行线机模板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羽绒服生产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羽绒服生产用模板行线机模板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羽绒服是内充羽绒填料的上衣,外形庞大圆润,羽绒服中的填充物,最常见的是鹅绒和鸭绒。在羽绒服制作工艺中,羽绒服填充羽绒过后,需要对后片进行进一步的缝线,以防止羽绒在面料内部的左右移动,而这个缝制过程用到的设备就是模板行线缝纫机。
3.目前,在行线缝制过程中,行线模板连同羽绒服片料需要推到固定装置中,而固定装置具有固定板、传动机构和用来直接夹持行线模板的夹持机构,整个固定装置在缝纫机中移动机构的带动下与机头配合完成缝制。不过,模板行线缝纫机的固定装置对模板缺乏有效的自动定位措施,所以需要人工将模板上的定位柱与固定装置的定位节点进行匹配,才能获得较高质量的缝纫产品,人工操作动作较多,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模板行线机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动定位能力较好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羽绒服生产用模板行线机模板定位装置。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羽绒服生产用模板行线机模板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固定板包括由上至下连接的第一水平部、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水平部上设置有折叠弹簧板,所述夹持机构转动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夹持机构的底部与折叠弹簧板用来将行线模板转动夹持并令行线模板抵靠在竖直部上,所述竖直部上设置有多个用来与设置在行线模板上的定位柱配合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立板,所述立板上设置有水平贯穿其侧面的螺纹孔,所述立板之间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竖向的条孔,所述定位板与立板通过螺杆连接,所述螺杆上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定位板呈“几”字形,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倾斜导向部,所述定位板的另一侧底部设置有垂直于竖直部的垂直导向部。
6.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折叠弹簧板上方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设置在竖直部上,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减速电机,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多个凸轮夹持件,所述凸轮夹持件包括凸轮,所述凸轮包括与转轴传动配合的大头端和朝向折叠弹簧板的小头端,所述大头端与转轴通过键连接,所述小头端设置有摩擦辊。
7.作为优选,所述垂直导向部的内侧设置有压紧片,所述压紧片呈人字形并朝倾斜导向部所在方向起拱。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9.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羽绒服生产用模板行线机模板定位装置,利用夹持机构能够
对行线模板进行自动夹持与释放,而且在定位组件的配合下能够进入准确的缝制工位完成缝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动定位能力较好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羽绒服生产用模板行线机模板定位装置的轴测图;
12.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羽绒服生产用模板行线机模板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13.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羽绒服生产用模板行线机模板定位装置的侧视图;
14.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5.以上各图中,1、固定板;11、第一水平部;12、竖直部;13、第二水平部;2、夹持机构;21、转轴;22、减速电机;23、凸轮夹持件;231、凸轮;232、摩擦辊;3、折叠弹簧板;4、定位组件;41、立板;42、定位板;421、条孔;422、倾斜导向部;423、垂直导向部;43、螺杆;44、锁紧螺母;5、压紧片。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8.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羽绒服生产用模板行线机模板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一侧设置有夹持机构2,所述固定板1包括由上至下连接的第一水平部11、竖直部12和第二水平部13。其中,固定板1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在赘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夹持机构2的夹持方式提出改进,并且增加了定位组件4,合理地为本装置增加了自动夹持定位于自动释放行线模板的功能,从而提高本装置的缝制效率。
19.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水平部13上设置有折叠弹簧板3,夹持机构2转动设置在固定板1上,夹持机构2的底部与折叠弹簧板3用来将行线模板转动夹持并令行线模板抵靠在竖直部12上,竖直部12上设置有多个用来与设置在行线模板上的定位柱配合的定位组件4,定位组件4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立板41,立板41上设置有水平贯穿其侧面的螺纹孔,立板41之间设置有定位板42,定位板42上设置有竖向的条孔421,定位板42与立板41通过螺杆43连接,螺杆43上设置有锁紧螺母44,定位板42呈“几”字形,定位板42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倾斜导向部422,定位板42的另一侧底部设置有垂直于竖直部12的垂直导向部423。其中,条孔421可便于对定位板42的竖直高度进行调整,而定位板42可在相邻立板41的摩擦作用下以
及螺杆43与锁紧螺母44作用下保持连接可靠性。
20.在本装置中,通过采用以转动方式进行夹持的夹持机构2来与折叠弹簧板3配合,这样能够对行线模板进行自动夹持与释放,特别是在定位组件4的配合下能够令行线模板进入准确的缝制工位完成缝制。更具体地,定位板42的倾斜导向部422与垂直导向部423构成足够的敞开口以令行线模板固有的定位柱朝定位板42的最内部移动,尤其是倾斜导向部422能够令定位柱延期表面进入定位板42的内侧,从而获得自动定位的功能,定位板42本身可以在不同的立板41之间进行插接,而且在螺杆43与螺母的作用下进行本位固定,从而与不同间距的模板定位柱匹配,并获得较高的定位稳定性。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动定位能力较好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21.为了提高夹持机构2的自动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机构2包括设置在折叠弹簧板3上方的转轴21,转轴21的两端转动设置在竖直部12上,转轴21的一端设置有减速电机22,转轴21上设置有多个凸轮夹持件23,凸轮夹持件23包括凸轮231,凸轮231包括与转轴21传动配合的大头端和朝向折叠弹簧板3的小头端,大头端与转轴21通过键连接,小头端设置有摩擦辊232。减速电机22作为转轴21的动力部分,可以驱动凸轮夹持件23朝着或者远离竖直部12与第二水平部13的对接方向进行摆动。凸轮夹持件23朝着竖直部12与第二水平部13的对接方向进行摆动的同时,可以将行线模板以摩擦输送的方式夹入到折叠弹簧板3上,并且令行线模板的侧边抵在竖直部12上,而摩擦辊232可以在凸轮231的压力作用下与折叠弹簧板3共同对行线模板进行稳定夹持;相反地,凸轮夹持件23远离竖直部12与第二水平部13摆动时,行线模板可以在摩擦辊232的摩擦作用以及折叠弹簧板3的起弹作用下离开本装置,实现释放行线模板的功能。
22.为了提高行线模板固有定位柱在定位组件4中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垂直导向部423的内侧设置有压紧片5,压紧片5呈人字形并朝倾斜导向部422所在方向起拱。这样的话,压紧片5可以对定位板42内侧的定位柱进行弹性施压,而定位柱连同整个行线模板在夹持机构2、压紧片5以及折叠弹簧板3的作用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进而保证羽绒服的缝制质量。
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