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嘴总成,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机智跑纱嘴总成。
背景技术:2.针织横机中的导纱器装在乌斯座上,乌斯座固定在天杆上并能沿导轨滑动,乌斯座在编织时被机头上的换色器中的电磁铁吸附进而带动乌斯座往返运动,纱线经乌斯座上的纱嘴固定孔和纱嘴给正在编织的织针喂纱。 相关技术中,乌斯座是依靠乌斯座上的磁铁装置吸附在天杆上,从而保证其运行的平衡性,存在以下问题:
3.1、换色器中的电磁铁带有磁性吸乌斯座往返运动,稳定性差,长时间工作乌斯座运动位置有偏差,由于电磁铁只能单方向带动乌斯座移动导致其他的乌斯座不能任意在编织区任意移动来实现反向添纱编织,从而导致编织效率降低
4.2、现有的纱嘴固定在乌斯座底部,导致纱嘴底部的纱嘴头与针织横机上的针板距离间隙是固定的,针板内部的勾针在往返运动过程当中,部分勾针由于不同的纱线进行面料编织时不能及时的勾住从纱嘴头导出的纱线,进而不能完成针织横机的织圈动作导致需要针织横机停机重新调整纱嘴头与针板的距离间隙,因此造成针织横机的纱线编织效率低下。
5.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简易机智跑纱嘴总成,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换色器中的电磁铁带有磁性吸乌斯座往返运动,稳定性差,长时间工作乌斯座运动位置有偏差以及针织横机的纱线编织效率低下。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机智跑纱嘴总成,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横梁、纱嘴和乌斯座,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横梁,所述第一基座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基座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调整电机,所述第二基座靠近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表面固定设有乌斯座,所述乌斯座在所述横梁表面水平滑动,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辊的转动,通过第一皮带的传动连接进而带动第一转动辊的转动,实现固定在第一皮带上的乌斯座通过驱动电机转动精准控制乌斯座在横梁的移动位置;
8.所述乌斯座滑动连接有纱嘴,所述横梁上方设有第一圆形转动杆,所述第一圆形转动杆外侧设有第二圆形转动杆,所述第一圆形转动杆和第二圆形转动杆靠近调整电机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套筒内部,所述套筒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辊,所述第三转动辊
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所述调整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辊,所述第四转动辊与第三转动辊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所述横梁顶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架,所述稳定架设有c型凹槽,所述第一圆形转动杆套设在c型凹槽内部,调整电机转动带动第四转动辊的转动,通过第二皮带的传动连接进而带动第三转动辊的转动实现第一圆形转动杆在c型凹槽内自由转动。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乌斯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一皮带的表面,所述乌斯座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乌斯座底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贯穿通槽并延伸至乌斯座的顶部,所述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纱嘴,所述连接板的前侧设有瓷管座,且瓷管座的两侧均活动套设有瓷管,所述乌斯座的顶部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所述连接头的前侧开设有u型凹槽,所述第二圆形转动杆套设在u型凹槽内部,且所述第二圆形转动杆可以在u型凹槽内部自由转动。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圆形转动杆和第二圆形转动杆为一体成型设置,第二圆形转动杆设置在第一圆形转动杆的外侧,第一圆形转动杆在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圆形转动杆在u型凹槽内部转动,进而实现连接头在垂直方向发生位移,进而带动连接杆在通槽内部上下自由移动,所述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纱嘴,进而实现纱嘴滑动连接所述乌斯座。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圆形转动杆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转动杆的直径。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相邻横梁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皮带设置在相邻横梁之间,方便乌斯座在横梁上往返移动。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型。
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乌斯座中部表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横梁,通过乌斯座中部设置的滑槽与工字型的横梁端口面相匹配,使乌斯座在横梁上水平滑动时更加稳定。
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稳定架的数量设置为若干个,且所述若干个稳定架等距离设置在横梁上,通过设置若干个稳定架,实现调整电机带动第一圆形转动杆转动时更加稳定。
1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瓷管座的前侧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瓷管座、连接板以及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螺栓,方便不同类型的纱嘴与乌斯座快速拆卸与安装。
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辊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第一转动辊,进而带动乌斯座在横梁上水平往返滑动,此设计代替现有的针织横机中换色器中的电磁铁吸附乌斯座往返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精准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能够实现乌斯座在横梁上的运动轨迹的精准控制,从而乌斯座下方的纱嘴可以在编织区任意移动实现送纱,使得针织横机编织纺织物的类型增加;通过乌斯座内部设有通槽,连接杆的顶端贯穿通槽并延伸至乌斯座的顶部,所述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纱嘴,采用调整电机带动第一圆形转动杆和第二圆形转动杆的转动,第二圆形
转动杆在u型凹槽内转动配合进而带动连接杆在乌斯座内部的通槽内上下移动,进而改变纱嘴与针织横机针板之间的距离,通过精准控制调整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圆形转动杆在u型凹槽内的转动实现针织横机在不停机状态下调整纱嘴与针织横机针板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针织横机编织面料的效率,进一步实现不同面料编织时纱嘴位置的快速调整,实用性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基座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乌斯座与沙嘴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乌斯座与沙嘴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为:1、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3、驱动电机;4、横梁;5、调整电机;6、纱嘴;7、乌斯座;8、固定架;9、第一转动辊;10、第二转动辊;11、第一皮带;12、连接杆;13、连接板;14、瓷管座;15、第二皮带;16、连接头;17、u型凹槽;18、第一圆形转动杆;19、第二圆形转动杆;20、瓷管;21、第三转动辊;22、第四转动辊;23、c型凹槽;24、通槽;25、稳定架;26、滑槽;27、第一螺栓;28、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27.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28.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29.请参阅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机智跑纱嘴总成,包括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横梁4、纱嘴6和乌斯座7,所述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横梁4,所述第一基座1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驱动电机3,所述第二基座2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调整电机5,所述第二基座2靠近横梁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8,所述固定架8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9,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辊10,所述第一转动辊9与第二转动辊10通过第一皮带1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皮带11表面固定设有乌斯座7,所述乌斯座7在所述横梁4表面水平滑动,通过第一皮带11的传动连接进而带动第一转动辊9的转动,实现固定在第一皮带11上的乌斯座7通过驱动电机3转动精准控制乌斯座7在横梁4的移
动位置;
30.所述乌斯座7滑动连接有纱嘴6,所述横梁4上方设有第一圆形转动杆18,所述第一圆形转动杆18外侧设有第二圆形转动杆19,所述第一圆形转动杆18和第二圆形转动杆19靠近调整电机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套筒28内部,所述套筒28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辊21,所述第三转动辊21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基座2的一侧,所述调整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辊22,所述第四转动辊22与第三转动辊21通过第二皮带15传动连接,所述横梁4顶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架25, 所述稳定架25设有c型凹槽23,所述第一圆形转动杆18套设在c型凹槽23内部,通过控制调整电机5转动带动第四转动辊22的转动,第二皮带15的传动连接进而带动第三转动辊21的转动实现第一圆形转动杆18在c型凹槽23内自由转动。
31.请参阅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乌斯座7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一皮带11的表面,所述乌斯座7内部开设有通槽24,所述乌斯座7底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顶端贯穿通槽24并延伸至乌斯座7的顶部,所述连接杆12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固定连接所述纱嘴6,所述连接板13的前侧设有瓷管座14,且瓷管座14的两侧均活动套设有瓷管20,所述乌斯座7的顶部设有连接头16,所述连接头1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2的顶部,所述连接头16的前侧开设有u型凹槽17,通过第二圆形转动杆19套设在u型凹槽17内部,采用调整电机5精准控制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圆形转动杆19在u型凹槽17内部转动配合。
32.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形转动杆18和第二圆形转动杆19为一体成型设置,由于通过第二圆形转动杆19设置在第一圆形转动杆18的外侧,第一圆形转动杆18在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圆形转动杆19在u型凹槽17内部转动,进而实现连接头16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进而连接头16带动连接杆12在通槽24内部上下自由移动,进而实现纱嘴6在乌斯座7上滑动连接。
33.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圆形转动杆18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转动杆19的直径。
34.请参阅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相邻横梁4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皮带11设置在相邻横梁4之间,方便乌斯座7在横梁4上水平往返滑动。
35.请参阅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横梁4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型。
36.请参阅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乌斯座7中部表面设有滑槽26,所述滑槽26滑动连接所述横梁4,通过乌斯座7中部设置的滑槽26与工字型的横梁4端口面相匹配,使乌斯座7在横梁4上水平滑动时更加稳定。
37.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架25的数量设置为若干个,且所述若干个稳定架25等距离设置在横梁4上,通过等距离设置若干个稳定架25,使得第一圆形转动杆18在c型凹槽23内转动时更加稳定。
38.请参阅图7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瓷管座14的前侧设有第一螺栓27,所述瓷管座14、连接板13以及连接杆12之间通过第一螺栓27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螺栓27,方便不同类型的纱嘴6与乌斯座7快速拆卸与安装。
39.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40.使用时,先将若干个横梁4固定安装在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之间,再将驱动电机3固定安装在第一基座1的一侧,以及调整电机5固定安装在第二基座2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辊10,第二转动辊10通过第一皮带11传动连接第一转动
辊9,在所述第一皮带11表面固定设有乌斯座7,通过精准控制驱动电机3的转动,利用驱动电机3的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辊10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辊9的转动,实现第一皮带11上固定连接的乌斯座7在横梁4上水平往返移动,相比较于传统纱嘴总成来说,此设计代替现有的针织横机中换色器中的电磁铁吸附乌斯座7从而带动乌斯座7往返运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乌斯座7的运动轨迹的精准控制,从而达到乌斯座7及纱嘴6在编织区任意移动实现不同类型纺织物的编织;
41.通过改进乌斯座7的结构,在乌斯座7内部设有通槽24,连接杆12的顶端贯穿通槽24并延伸至乌斯座7的顶部,所述连接杆12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固定连接纱嘴6,采用调整电机5带动第一圆形转动杆18,由于第一圆形转动杆18和第二圆形转动杆19采用一体成型设置,第一圆形转动杆18的转动带动第二圆形转动杆19在连接头16设置的u型凹槽17内转动配合,通过第二圆形转动杆19在u型凹槽17内转动配合带动连接头16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进而使得连接杆12在乌斯座7内部的通槽24内上下移动,实现纱嘴6滑动连接乌斯座7,进而改变纱嘴6与针织横机针板之间的距离,通过精准控制调整电机5转动带动第二圆形转动杆19在u型凹槽17内的转动弧度实现针织横机在不停机状态下调整纱嘴6与针织横机针板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针织横机编织面料的效率,进一步实现不同面料编织时纱嘴6位置的快速调整,实用性更加广泛,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42.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43.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44.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