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一种手持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手持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专利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吹风机。


背景技术:

2.吹风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通常用于烘干头发或者类似需要热风的场景。在现有技术中吹风机的结构通常包括一个手柄,以及与手柄相交的方向设置的出风筒,出风筒中设置有加热丝。常见的吹风机的出风筒为了加热方便都设置有尺寸较大的出风筒,有些出风筒长度较长,使得吹风机整体呈现“7”字型或者“t”字型。
3.这种吹风机整体不利于携带,因此现有技术中寻求一种能够显著减小尺寸且保证热风输出效果的吹风机结构,但这种结构同样在吹风机手柄的顶部设置有出风筒同样为与手柄相交方向延伸的筒状,通过在筒状结构内的将热风排出,这种吹风机显然具有较小的尺寸,但是由于出风筒的头部仍然具有很大的尺寸,所以仍然未能脱离较大的尺寸。
4.为了进一步提高携带性,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棒状或筒状的吹风机,这种吹风机的结构已经较为小巧而易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专利正是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需求而提出的,本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持吹风机,以能够为介质提供更好的流动路径和加热效果。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7.一种手持吹风机,包括胶囊型的涡流腔,所述胶囊型的涡流腔的下部形成有入风口,侧壁上形成出风口,以形成涡流;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胶囊型的涡流腔中;其中所述出风口的形状与所述涡流腔的截面形状相配,所述出风口包括从所述涡流腔侧壁向外延伸的出风口壁,以及出风口中部的环,所述环从所述出风口周缘向中心逐渐抬高,所述环的外表面低于所述出风口的外表面。
8.优选地,所述出风口的出风口壁先从周缘向中心收窄,然后沿直线向外延伸。
9.优选地,所述出风口的截面形状为与所述胶囊型的涡流腔朝向一致的圆角矩形。
10.优选地,所述出风口的截面形状包括两端的圆弧,以及连接两端圆弧的直线。
11.优选地,所述环的形状与所述出风口的截面形状相同。
12.优选地,所述环与所述出风口内壁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沿着所述涡流腔的长度方向布置;以及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包绕所述支架设置。
14.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两个彼此间隔纵向延伸的板,所述两个纵向延伸的板将所述涡流腔分成三个相对隔离的部分;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两个纵向延伸的板中间间隔的区域相对。
15.优选地,所述入风口处设置有风机。
16.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壁的内侧设置有一圈金属层。
17.本专利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风口和出风口内设置的环配合,提高了涡流腔内排出的气体混合的均匀程度,提高了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吹风机的结构图;
20.图2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吹风机的结构图;
21.图3为本专利具体实施方式中涡流腔气体流路示意图;
22.图4为本专利具体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结构图;
23.图5为本专利具体实施方式中出风口的正视结构图;
24.图6为本专利具体实施方式中出风口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为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27.该手持吹风机1整体为筒状,其上端包括以胶囊形状的涡流腔2,所述涡流腔的下部设置有入风口3,所述入风口3处优选设置风机4,通过风机向涡流腔内输送气体,所述涡流腔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5,风机输送来的气体进入涡流腔时,涡流腔2内具有较大的气压而涡流腔外的气压较小,因此涡流腔内的气体有向外排出的趋势,由于涡流腔的胶囊型结构,气体在腔体内经过腔壁的导向形成涡流而后经过出风口排出,如图3所示。
28.胶囊型涡流腔的使用能够显著减小吹风机的体积,使得吹风机可以形成为棒状,此外还具有增压的作用有利于提供较大的风量。这种结构下如果在涡流腔中将气体进行加热,则对于实质性减小抽风机的体积和送出均匀的热风都有实质性意义。
29.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在涡流腔2内设置加热装置,则可以在形成涡流的同时实现出风介质的加热,这对于减小吹风机的长度具有实质性的帮助,同时相对于环状的涡流腔也显著减小了风机的体积。但是这种情况下由于涡流腔的体积并不是很大其中的电热丝往往无法特别多且完全均匀地布置,由此会产生空气加热不均匀的情况。而为了充分利用涡流路径,在这种吹风机中,优选设置的加热装置包括支架6,所述支架沿着所述涡流腔的长度方向布置;以及加热丝7,所述加热丝包绕所述支架设置。所述支架包括两个彼此间隔纵向延伸的板,所述两个纵向延伸的板将所述涡流腔分成三个相对隔离的部分;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两个纵向延伸的板中间间隔的区域相对。
30.这种情况下利用了胶囊状涡流腔的涡流路径,但是却造成腔边缘的空气往往能被
很好地加热而腔中间的空气加热的程度则与边缘不同,造成加热不均匀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气体在腔体内经过腔壁的导向形成涡流而后经过出风口排出,如图3所示,容易造成排出的风温度不均,影响使用效果。
31.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手持吹风机出风口的技术方案,所述出风口的形状与所述涡流腔的截面形状相配,由于在本专利中所述涡流腔的形状为胶囊状,因此其截面为圆角矩形,故所述出风口的截面也设置为圆角矩形或者形状和圆角矩形相似的形状即可实现相配。例如一种形状包括所述出风口的截面形状包括两端的圆弧,以及连接两端圆弧的直线。
32.出风口设置成上述形状的情况下,因为在所述涡流腔内,介质被腔体内壁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因此易于实现腔室内不同位置的风流向出风口相应的位置。例如,如图3所示,两侧的风多数会从出风口的两侧流出,而中间位置的风多数会从出风口中间位置流出。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包括从所述涡流腔侧壁向外延伸的出风口壁8,所述出风口的出风口壁先从周缘9向中心收窄,然后沿直线向外延伸。由于出风口壁的收窄,排出的气流首先在收窄的出风口壁的导向下集中,此时气流会在一定程度上混合完成第一次均匀化。
3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中部设置有环10,所述环从所述出风口周缘向中心逐渐抬高,所述环的外周缘与所述出风口壁之间包括第一间隙11,所述环中具有第二间隙12。第一间隙中通常是温度较高来自于所述涡流腔边缘的风,在所述环的抬高的形状导引下,边缘的风向出风口的中心再次聚拢,出风口中心由于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形状为从内到外减小,因此涡流腔中部的气流多数从所述第二间隙排出,这样就完成二次混合。两次混合下,不同温度的气体可以充分扩散,从而形成均匀的风。
3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环的形状与所述出风口的截面形状相同。这样环的导向规律更加明显,更加有利于气体的混合。
36.更进一步地,所述环与所述出风口内壁之间通过连接杆13固定连接,这样不仅固定了环,而且还提高了出风口壁的整体强度。
37.再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壁的内侧设置有一圈金属层14。金属层可以保护出风口壁,避免其被温度高的热风烫伤。
3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