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艺制品 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自动开伞的减震减重智能车筐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带有自动开伞的减震减重智能车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中物理实验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自动开伞的减震减重智能车筐。


背景技术:

2.学习物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目的,就是通过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来探究未知的领域,找到新的答案,是科技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领域,更趋向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对于实验考试分量加重,实验题型变化较过去变多。
3.物理减震减重实验所用的器材相对较少,不利于高中生深入了解对物体震动的相关因素,地面上移动的物体和空中移动的物体在震动因素上是存在不同的。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带有自动开伞的减震减重智能车筐。


技术实现要素:

4.一种带有自动开伞的减震减重智能车筐,包括测试车筐、震动发生组件、自动开伞组件、增减重量组件、短管、底板和矩形块,所述测试车筐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设置有自动开伞组件,所述测试车筐内底部设置有增减重量组件,所述底板顶部四角处均安装有短管,且底板中部安装有矩形块,所述震动发生组件设置在波纹套管内和短管顶部,所述矩形块顶部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装水槽和放置槽,所述短管内部安装有电吹风机,且短管环形面开设有圆弧窗口。
5.进一步地,所述震动发生组件包括环形电磁铁、第二复位弹簧和环形铁芯,环形电磁铁安装在短管顶端圆环面上,第二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短管顶端连接及圆孔底部端口边缘相互连接,环形铁芯安装在圆孔底部端口周围,且环形铁芯与环形电磁铁相互磁吸。
6.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开伞组件包括压缩伞、圆环、圆电磁铁和第一复位弹簧,压缩伞位于圆孔内,且位于压缩伞中部的圆铁芯与圆电磁铁相互磁吸,第一复位弹簧一端与圆电磁铁固定连接,且第一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圆铁芯表面接触。
7.进一步地,所述圆环通过连接块与圆孔内壁连接,且圆环内环壁通过连接结构与圆电磁铁相互固定连接,圆环上的六个孔分别与压缩伞上的六根伞绳一端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增减重量组件包括进水管、蓄水室、出水管、第一电控阀、第二电控阀和水泵,四个蓄水室矩阵开设在测试车筐内底部,且四个蓄水室均通过管体及第二电控阀与同一个进水管相互连接,四个蓄水室均通过管体及第一电控阀与同一个出水管相互连通,进水管一端与水泵的出水端口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一端与装水槽内部连通,且装水槽槽口密封安装有透明板结构,所述水泵安装在装水槽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控阀和第二电控阀均位于矩形孔内,且矩形孔两端端口分别位于测试车筐两侧侧壁底部中间位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圆孔顶部端口设置有圆盖,所述圆孔底部端口与短管顶端端口之间通过波纹套管相互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智能控制系统,且智能控制系统与内置电控元件电性控制连接。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形成不稳定的电磁磁场,同时在对应的第二复位弹簧处于压缩或伸展状态作用下,达到模拟震动环境的效果,利于形成不同程度的震动,能够将经脱离的圆铁芯从圆孔向外弹出展开,同时运行的电吹风机对撑起的压缩伞进行吹风,达到压缩伞具备向上提拉力的效果,且电吹风机运行强度与震动下移程度呈反比,利于模拟空降减震的效果,实现减重的效果,减轻了载重,利于观察减重后的震动变化情况,能够分配的对蓄水室内选择性的注液,达到增加重量的效果,提高了重心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测试车筐底部结构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底板顶部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19.图中:1、测试车筐,2、圆孔,3、圆盖,4、波纹套管,5、短管,6、圆弧窗口,7、底板,8、矩形块,9、矩形孔,10、进水管,11、压缩伞,12、圆铁芯,13、圆环,14、圆电磁铁,15、第一复位弹簧,16、环形铁芯,17、蓄水室,18、出水管,19、第一电控阀,20、第二电控阀,21、第二复位弹簧,22、环形电磁铁,23、电吹风机,24、装水槽,25、水泵,26、放置槽,27、智能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2.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6.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带有自动开伞的减震减重智能车筐,包括测试车筐1、震动发生组件、自动开伞组件、增减重量组件、短管5、底板7和矩形块8,所述测试车筐1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圆孔2,且圆孔2内设置有自动开伞组件,所述测试车筐1内底部设置有增减重量组件,所述底板7顶部四角处均安装有短管5,且底板7中部安装有矩形块8,所述震动发生组件设置在波纹套管4内和短管5顶部,所述矩形块8顶部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装水槽24和放置槽26,所述短管5内部安装有电吹风机23,且短管5环形面开设有圆弧窗口6。
27.所述震动发生组件包括环形电磁铁22、第二复位弹簧21和环形铁芯16,环形电磁铁22安装在短管5顶端圆环13面上,第二复位弹簧21两端分别与短管5顶端连接及圆孔2底部端口边缘相互连接,环形铁芯16安装在圆孔2底部端口周围,且环形铁芯16与环形电磁铁22相互磁吸;
28.在智能控制系统27控制作用下,对矩阵分布的四个环形电磁铁22协调处于通电断电状态,能够形成不稳定的电磁磁场,同时在对应的第二复位弹簧21处于压缩或伸展状态作用下,达到模拟震动环境的效果,利于形成不同程度的震动。
29.所述自动开伞组件包括压缩伞11、圆环13、圆电磁铁14和第一复位弹簧15,压缩伞11位于圆孔2内,且位于压缩伞11中部的圆铁芯12与圆电磁铁14相互磁吸,第一复位弹簧15一端与圆电磁铁14固定连接,且第一复位弹簧15另一端与圆铁芯12表面接触,所述圆环13通过连接块与圆孔2内壁连接,且圆环13内环壁通过连接结构与圆电磁铁14相互固定连接,圆环13上的六个孔分别与压缩伞11上的六根伞绳一端连接;
30.当检测车筐1震动过程中,通过断开圆电磁铁14电源且在处于弹性势能的第一复位弹簧15作用下,能够将经脱离的圆铁芯12从圆孔2向外弹出展开,同时运行的电吹风机23对撑起的压缩伞11进行吹风,达到压缩伞11具备向上提拉力的效果,且电吹风机23运行强度与震动下移程度呈反比,利于模拟空降减震的效果。
31.所述增减重量组件包括进水管10、蓄水室17、出水管18、第一电控阀19、第二电控阀20和水泵25,四个蓄水室17矩阵开设在测试车筐1内底部,且四个蓄水室17均通过管体及第二电控阀20与同一个进水管10相互连接,四个蓄水室17均通过管体及第一电控阀19与同一个出水管18相互连通,进水管10一端与水泵25的出水端口连接;
32.一、通过协调运行第一电控阀19组件,达到将四个蓄水室17中液体排至装水槽24内的效果,实现减重的效果,减轻了载重,利于观察减重后的震动变化情况;
33.二、通过运行水泵25将装水槽24内的液体及在第二电控阀20组件协调运行下,能够分配的对蓄水室17内选择性的注液,达到增加重量的效果,提高了重心的稳定性。
34.所述出水管18一端与装水槽24内部连通,且装水槽24槽口密封安装有透明板结构,所述水泵25安装在装水槽24内,所述第一电控阀19和第二电控阀20均位于矩形孔9内,且矩形孔9两端端口分别位于测试车筐1两侧侧壁底部中间位置,便于协调控制对蓄水室17进行注液或排液。
35.所述圆孔2顶部端口设置有圆盖3,所述圆孔2底部端口与短管5顶端端口之间通过波纹套管4相互连接。
36.所述放置槽26内设置有智能控制系统27,且智能控制系统27与内置电控元件电性控制连接,实现智能控制的功能。
3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