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设备 专利正文
网框调整机构和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网框调整机构和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框调整机构和印刷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各光伏厂商多采用丝网印刷法对电池片进行电极和电场的制备,这就需要使电池片与网框配合对位,这种配合对位精度较高,使用人力基本上无法完成。传统印刷对位装置是通过调整印刷丝网相对于电池片或硅片的位置来实现的,一般通过调整印刷丝网的x轴、y轴位移和角度这几个关系实现,x轴和y轴位移都是直线运动,进行调整并不困难,而角度运动,由于实际的印刷丝网的结构限制,难以采用中心轴驱动的结构来实现旋转运动。现有技术中按照印刷丝网的驱动原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印刷丝网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电机+丝杠(或直线电机)+弹性导轨(或十字交叉轨)的机构,通过一边推一边拉的方式,使弹性导轨轻微变形从而调整印刷丝网的角度,其结果是精度不高,调整角度很小,难以满足要求;同时这种驱动方式也需要将y轴驱动安装在x轴驱动上,传动级数较多,造成在使用过程中有过多损耗且结构复杂、维护困难。另一类是通过电机和弧形导轨配合,需要在弧形导轨处安装光栅尺获取印刷丝网的旋转角度。如专利cn201010507055.3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的印刷丝网及其角度调整装置,通过弧形导轨、光栅尺及其读数头的配合使用,将角度运动的测量和控制由所转动的角度变为测量和控制远离转动中心的位置所走过的弧线距离。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采用更直接的网框角度旋转方式。
4.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框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无直接联动关系的第一驱动件;各第一驱动件同时带动网框做不同步运动或反向运动,以使所述网框转动。
5.在本技术方案中,当各第一驱动件在网框进行不同步或反向的驱动时,至少两个驱动件之间出现了在x轴向不同方向的驱动力,从而实现了网框的转动。例如,当电池片出现了位置偏移时,能够通过上述过程保证网框发生转动,从而与电池片完成对位,提高了网框位置调整的多变性,确保了电池片印刷的效率以及质量,从而提高电池片在印刷完成后的良品率。并且各第一驱动件传动级数少,降低了驱动力的损耗,从而保证快速高效的完成转动过程,准确的与电池片进行对位。
6.此外,通过至少两个无直接联动关系的第一驱动件来驱动网框转动,不仅保证了电池片对位的精准度,增加电池片印刷的质量以及效率;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后续对第一驱动件的维护以及更换。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网框调整机构,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网框调整机构中,所述网框调整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作为网框实现转动以及在x轴向发生移动的驱动力来源,第二驱动件作为网
框实现y轴向发生移动的驱动力来源,两者之间无直接联动关系,但确依旧能够保证网框发生转动和/或移动。一方面确保电池片输送位置偏离指定位置时,通过驱动网框转动和/或移动,及时调整网框与电池片的位置以及角度,从而保证与电池片的位置相匹配,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片印刷的效率以及质量,从而提高电池片在印刷完成后的良品率,进一步地减少或避免次品成型电池片的产生;另一方面实现网框调整的自动化,确保网框与电池片配合对位的精度,提高了电池片的印刷量。
9.在此基础上,各驱动件适于联动网框以及驱动件之间无直接联动关系。也就是说,各个驱动件(包括各第一驱动件之间、各第二驱动件之间以及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之间)之间分体独立设置,一方面实现各个驱动件对网框的调整,减少传动级数,提高传动效率,减少机械能的消耗;另一方面实现各个驱动件独立运行时依旧保持联动状态,不仅能够实现网框的水平位移,还能够通过第一驱动件联动实现网框的转动,从而提高了网框位置调整的多变性,适用各个位置的电池片印刷。此外,在本案中,网框调整机构通过将网框的调整角度和位移分解成各第一驱动件驱动网框在x轴上的行程和第二驱动件驱动网框在y轴上的行程,同时保留网框分别在x轴和y轴的自由度,以实现网框的转动。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件可以带动网框沿x轴方向移动,但网框同时可以在y轴上自由移动;第二驱动件可以带动网框沿y轴方向移动,但网框同时可以在x轴上自由移动;以及x轴方向与y轴方向互相垂直。
11.具体地,第一驱动件适于带动网框沿x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件作为驱动结构,能够驱动网框沿x轴方向移动,当电池片出现x轴方向的位置偏离时,通过第一驱动件调整网框在x轴方向位置,从而使得网框在x轴方向的移动,以此来与电池片对位,精准调节网框x轴位置。具体地,第二驱动件适于带动网框沿y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二驱动件作为驱动结构,能够驱动网框沿y轴方向移动,当电池片出现y轴方向的位置偏离时,通过第二驱动件调整网框在y轴方向位置,从而使得网框在y轴方向的移动,从而对应电池片的位置,精准调节网框y轴位置,此过程确保了网框能够实现x轴向的移动或y轴向的移动,进一步的提高了网框位置的多变性,从而适应不同位置的电池片对位过程。
12.在上述基础上,x轴方向与y轴方向互相垂直。也就是说,当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的驱动方向垂直时,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实现了联动过程。例如,当电池片的偏离位置无法通过调节网框单独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移动实现对位时,此时通过各第一驱动件同时驱动网框在x轴方向不同步运动或反向移动,使网框转动角度;然后再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网框沿y轴方向移动和/或第一驱动件驱动网框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网框的平移,进一步的实现与电池片位置的对位,提高了网框对位的精准度,确保了电池片的印刷质量。当然,也可以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同时驱动,实现网框的转动和移动同时动作。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各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或第二驱动件)沿网框周向分布;各驱动件沿分体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尤其是位于同一高度上。
14.在该技术方案中,各驱动件沿网框的周向分布。也就是说,各驱动件设置沿网框的周向的分布,保证驱动件在网框上有序的进行安装,因此其中某个驱动件出现损坏时,只需将损坏的驱动件取下即可,从而快捷方便的完成驱动件的更换以及维修。
15.在该技术方案中,各驱动件分体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可以保持网框在转动或移动时的平稳性。也就是说,驱动件之间互相独立,一方面能够减少驱动件的传动级数,
从而避免传动级数较多造成的机械损耗过大,减少驱动件的电能消耗;另一方面确保驱动件位于同一平面上,能够保证对于网框的x轴向驱动力以及y轴向驱动力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减少x轴向驱动力与y轴向驱动力之间扭矩力的产生,保证网框平稳的转动和/或移动,避免了驱动件发生内部驱动力的冲突,延长了驱动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次数。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各第一驱动件均包括:伺服电机,网框调整机构还包括基板,伺服电机固定在基板下方;滚珠丝杆,位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丝杆螺母连接块,位于滚珠丝杆上,以实现直线运动;导轨组合件,分别连接丝杆螺母连接块、网框;以及伺服电机适于带动滚珠丝杆转动,并通过丝杆螺母连接块的作用使导轨组合件呈现直线运动,以带动网框转动和/或移动。第二驱动件与第一驱动件结构相同,安装位置不同,导致其驱动网框移动的方向不同。其中,包括第一驱动件驱动网框完成转动或x轴向的移动,第二驱动件驱动网框完成y轴向的移动,上述过程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生。
17.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件包括伺服电机、滚珠丝杆以及丝杆螺母连接块。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端的转动,带动着滚珠丝杠进行转动,从而使丝杠螺母连接块实现直线移动。一方面通过转动的形式实现丝杠螺母连接块的往复运动,能够减少驱动件的安装空间,从而为检修以及维护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方便驱动件后续的检修以维护;另一方面传动形式简单且高效,且传动级数的减少,能够降低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消耗,从而保证电机的电能能耗的减少,节省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轨组合件包括:第一导轨件,用于实现网框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自由度;第二导轨件,用于实现网框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自由度;以及交叉滚子轴承,其外圈法兰固定在第二导轨件上,其内圈法兰连接网框。
19.在该技术方案中,导轨组合件包括第一导轨件、第二导轨件以及交叉滚子轴承。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导轨件保证网框在x轴向或y轴向的自由度,从而使网框能够平稳的进行移动。通过第二导轨件保证网框在x轴向或y轴向的自由度,从而配合第一导轨件的运行,实现网框平稳的进行移动。通过交叉滚子轴承能够配合第一导轨件以及第二导轨件的运动,从而完成网框的转动过程。
20.在上述技术方中,第一导轨件包括:第一导轨,通过第一导轨连接件安装在丝杆螺母连接块上;第一滑块,固定在基板上且适于第一导轨滑动;以及第二导轨件包括: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垂直,且通过第二导轨连接件与交叉滚子轴承的外圈法兰固定;第二滑块,固定在丝杆螺母连接块的另一侧且适于第二导轨滑动。在本案中,根据需求也可以将第一导轨固定基板上,使第一导轨沿第一滑块运动,因此导轨组合件中的第一导轨件和第二导轨件的安装方式有多种。同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分别连接的导轨组合件由于安装方向不同,也会存在差异,但导轨组合件的作用和原理基本相同。所以只要出现导轨组合件为了实现网框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自由度,即网框在x轴方向由驱动件控制且在y轴方向保持自由度,或网框在y轴方向由驱动件控制且在x轴方向保持自由度,则该导轨组合件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21.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轨件与第二导轨件的结构相同。但是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互相垂直。也就是说,当第一导轨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进行移动时,第二驱动件始终与第一导轨件处于垂直状态,从而保证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的联动性,确保网框能够完成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移动。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带动网框转动和/或移动的运动过程如下:
23.x轴向移动: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同步同向朝滚珠丝杆的首端运动,使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同步变小,而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基本不变;或者
24.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同步同向朝滚珠丝杆的末端运动,使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同步变大,而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基本不变。
25.y轴向移动: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首端运动,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小,而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基本不变;或者
26.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末端运动,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大,而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基本不变。
27.x轴向移动和y轴向移动同时移动: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同步同向朝滚珠丝杆的首端运动,且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末端运动;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同步变小,而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大;或者
28.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同步同向朝滚珠丝杆的末端运动,且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首端运动;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同步变大,而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小。
29.网框转动:其中一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末端运动,且其中另一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首端运动;其中一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大,其中另一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小。
30.转动和移动:其中一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末端运动,且其中另一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首端运动,以及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末端或首端运动,其中一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大,其中另一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大,以及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小或变大。
31.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印刷机,包括:控制器;转盘机构,并可用于放置电池片;输料机构,设置于转盘机构相对的两侧,用于向转盘机构上料和下料;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转盘机构上的电池片位置;印刷机构,用于对电池片进行印刷操作;如上述任一项的网框调整机构,用于调整网框;以及控制器适于获取转盘机构上的电池片位置信息,并控制网框调整机构转动和/或移动网框,以使网框与电池片位置匹配。
3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印刷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网框调整机构。因此,当印刷机进行电池片印刷过程中时,通过网框调整机构实现网框与电池片之间的位置调节,具有上述网框调整机构全部的有益效果,在这里不再赘述。
33.此外,印刷机还包括转盘机构以及输料机构。具体地,转盘机构作为放置电池片的
承载结构,为电池片提供印刷网框。转盘机构可以为电机带动转盘转动的结构。输料机构可以为传送带结构,用于电池片的上料以及下料。例如:转盘上的工位数量为4个且对称设置。输料机构将电池片输送至上料位置的工位上;转盘旋转90
°
,使电池片转动到印刷工位上,印刷完成后,转盘继续旋转90
°
,使电池片转动到下料位置,通过输送机构进行下料。整个过程中,电池片同方向旋转180
°
,从而实现电池片与调整机构对应的过程,确保电池片能够顺利且准确的进行印刷过程。
34.此外,印刷机还包括检测机构以及控制器。具体地,检测机构可以为红外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转盘机构上电池片的位置,省却了人工通过观察方式的定位过程,缩短了印刷进行的时间,从而提高印刷的效率。具体地,控制器与检测机构、网框调整机构电连接,并可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控制网框调整机构工作,调节网框与电池片的相对位置。因此,一方面能够及时反馈给检测机构与网框调整机构,增加了检测机构与网框调整机构的配合度,从而提高印刷质量以及减少加工时长;另一方面提高了网框调整机构的调整精度,从而能够准确无误的与电池片位置对应,从而提高电池片成型的良品率。
35.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印刷机,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网框调整机构设置于升降机构上,以调节网框调整机构的高度。在该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升降机构。具体地,升降机构为气缸或液压缸的机构,通过安装座连接在网框调整机构上,通过气缸或液压缸的驱动端的升降带动网框调整机构的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保证网框调整机构整体在垂直方向的升降,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印刷。
3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3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网框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网框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网框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41.图4是网框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隐藏基板);
42.图5是网框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隐藏基板);
43.图6是网框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隐藏基板);
44.图7是网框调整机构中导轨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隐藏驱动件);
45.图8是网框调整机构中导轨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隐藏驱动件);
46.图9是网框调整机构中导轨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隐藏驱动件);
47.图10是网框调整机构中导轨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四(隐藏驱动件);
48.图11是网框调整机构中导轨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五(隐藏驱动件);
49.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网框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50.图13是图12所示网框调整机构沿l-l的剖视图;
51.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网框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隐藏基板);
52.图15是图14所示网框调整机构的剖视图;
53.图16是图15所示网框调整机构沿a-a的剖视图(网框位于原点状态);
54.图17是图15所示网框调整机构沿a-a的剖视图(网框沿y轴向位移);
55.图18是图15所示网框调整机构沿a-a的剖视图(网框沿x轴向位移);
56.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网框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网框处于转动状态);
57.图20是图19所示网框调整机构中的驱动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58.图21是图19所示网框调整机构中的驱动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59.图22是图19所示网框调整机构中的驱动件结构示意图之三;
60.图23是网框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网框处于移动且转动状态);
61.图24是图23所示网框调整机构的剖视图;
62.图25是图24所示网框调整机构沿b-b的剖视图;
63.图2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64.其中,图1至图2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65.10驱动件,102第一驱动件,104第二驱动件,106伺服电机,108滚珠丝杆,110丝杆螺母连接块,112导轨组合件,114第一导轨件,116第二导轨件,118交叉滚子轴承,1182外圈法兰,1184内圈法兰,120第一导轨,122第一滑块,124第二导轨,126第二滑块,128基板,130第一导轨连接件,132第二导轨连接件,134网框,202转盘机构,204输料机构,206检测机构,208印刷机构,210网框调整机构,212升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6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68.下面参照图1至图26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框调整机构和印刷机。
69.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网框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无直接联动关系的第一驱动件102;各第一驱动件102同时带动网框做不同步运动或反向运动,以使所述网框134转动。
70.在本实施例中,当各第一驱动件102在网框进行不同步或反向的驱动时,至少两个第一驱动件102之间出现了在x轴向不同方向的驱动力,从而实现了网框134的转动。例如,当电池片出现了位置偏移时,能够通过上述过程保证网框134发生转动,从而与电池片完成对位,提高了网框位置调整的多变性,确保了电池片印刷的效率以及质量,从而提高电池片在印刷完成后的良品率。并且各第一驱动件102传动级数少,降低了驱动力的损耗,从而保证快速高效的完成转动过程,准确的与电池片进行对位。
71.此外,通过至少两个无直接联动关系的第一驱动件102来驱动网框转动,不仅保证了电池片对位的精准度,增加电池片印刷的质量以及效率;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后续对第一
驱动件的维护以及更换。
7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网框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三个驱动件10;各驱动件10适于联动网框134,以使网框134转动和/或移动;以及各驱动件10之间无直接联动关系。
7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网框调整机构中,包括至少三个驱动件10(至少两个无直接联动关系的第一驱动件102和至少一个第二驱动件104);各驱动件10适于联动网框134,以使网框134转动和/或移动;以及各驱动件10之间无直接联动关系。驱动件10为网框调整机构的驱动力来源,用于驱动网框134转动和/或移动。一方面确保电池片输送位置偏离指定位置时,通过驱动网框134转动和/或移动,及时调整网框134与电池片的位置以及角度,从而保证与电池片的位置相匹配,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片印刷的效率以及质量,从而提高电池片在印刷完成后的良品率,进一步地减少或避免次品成型电池片的产生;另一方面实现网框134调整的自动化,确保网框134与电池片配合对位的精度,提高了电池片的印刷量。
74.在此基础上,各驱动件10适于联动网框134以及驱动件10之间无直接联动关系。也就是说,各个驱动件10之间分体独立设置,一方面实现各个驱动件10对网框134的调整,减少传动级数,提高传动效率,减少机械能的消耗;另一方面实现各个驱动件10独立运行时依旧保持联动状态,不仅能够通过第一驱动件102和第二驱动件104实现网框134的水平位移,还能够通过第一驱动件102之间的联动实现网框134的转动,从而提高了网框134位置调整的多变性,适用各个位置的电池片印刷。
75.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网框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三个驱动件10;各驱动件10适于联动网框134,以使网框134转动和/或移动;以及各驱动件10之间无直接联动关系。
76.具体地,如图12至图17所示,驱动件1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驱动件102、至少一个第二驱动件104;其中,第一驱动件102适于带动网框134转动以及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驱动件104适于带动网框134沿y轴方向移动;以及x轴方向与y轴方向互相垂直。
77.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驱动件1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驱动件102、至少一个第二驱动件104。具体地,第一驱动件102适于带动网框134沿x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件102作为驱动结构,能够驱动网框134转动以及沿x轴方向移动,当电池片出现x轴方向的位置偏离时,通过第一驱动件102调整网框134在x轴方向位置,从而使得网框134在x轴方向的移动,以此来与电池片对位,精准调节网框x轴位置。具体地,第二驱动件104适于带动网框134沿y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二驱动件104作为驱动结构,能够驱动网框134沿y轴方向移动,当电池片出现y轴方向的位置偏离时,通过第二驱动件104调整网框134在y轴方向位置,从而使得网框134在y轴方向的移动,从而对应电池片的位置,精准调节网框y轴位置。
78.如图19、图20和图21所示,在上述基础上,x轴方向与y轴方向互相垂直。也就是说,当第一驱动件102与第二驱动件104的驱动方向垂直时,第一驱动件102与第二驱动件104实现了联动过程。具体地,当电池片的偏离位置无法通过调节网框134单独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移动实现对位时,此时通过第一驱动件102驱动网框转动,从而保证与电池片的对位过程,进一步的实现与电池片位置的对位,提高了网框134对位的精准度,确保了电池片的印刷质量。当然,第一驱动件102驱动网框沿x轴向以及第二驱动件104驱动网框沿y轴向的移
动与网框转动的驱动顺序并不做具体限定,即只要发生上述对位过程均落在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内。
79.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网框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三个驱动件10;各驱动件10适于联动网框134,以使网框134转动和/或移动;以及各驱动件10之间无直接联动关系。
80.具体地,驱动件1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驱动件102、至少一个第二驱动件104;其中,第一驱动件102适于带动网框134转动以及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驱动件104适于带动网框134沿y轴方向移动;以及x轴方向与y轴方向互相垂直。
81.如图5和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件1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驱动件102、至少一个第二驱动件104。具体地,第一驱动件102适于带动网框134转动以及沿x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件102作为驱动结构,能够驱动网框134转动以及沿x轴方向移动,当电池片出现x轴方向的位置偏离时,通过第一驱动件102调整网框134在x轴方向位置,从而使得网框134在x轴方向的移动,以此来与电池片对位,精准调节网框x轴位置。具体地,第二驱动件104适于带动网框134沿y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二驱动件104作为驱动结构,能够驱动网框134沿y轴方向移动,当电池片出现y轴方向的位置偏离时,通过第二驱动件104调整网框134在y轴方向位置,从而使得网框134在y轴方向的移动,从而对应电池片的位置,精准调节网框y轴位置。
82.如图12至图18所示,在上述基础上,x轴方向与y轴方向互相垂直。也就是说,当第一驱动件102与第二驱动件104的驱动方向垂直时,第一驱动件102与第二驱动件104实现了联动过程,具体地,如图19、图20、图21所示,当电池片的偏离位置无法通过调节网框134单独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移动实现对位时,此时通过第一驱动件102驱动网框转动,从而保证与电池片的对位过程,进一步的实现与电池片位置的对位,提高了网框134对位的精准度,确保了电池片的印刷质量。当然,第一驱动件102驱动网框沿x轴向以及第二驱动件104驱动网框沿y轴向的移动与网框转动的驱动顺序并不做具体限定,即只要发生上述对位过程均落在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内。
83.具体地,如图6所示,各驱动件10沿网框134周向分布;各驱动件10分体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高。
84.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件10沿网框134的周向分布。也就是说,驱动件10设置沿网框134的周向的分布,保证驱动件10在网框134上有序的进行安装,因此其中某个驱动件10出现损坏时,只需将损坏的驱动件10取下即可,从而快捷方便的完成驱动件10的更换以及维修。
85.在该实施例中,各驱动件10分体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驱动件10之间互相独立,一方面能够减少驱动件10的传动级数,从而避免传动级数较多造成的机械损耗过大,减少驱动件10的电能消耗;另一方面确保驱动件10位于同一平面上,能够保证对于网框134的x轴向驱动力以及y轴向驱动力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减少x轴向驱动力与y轴向驱动力之间扭矩力的产生,保证网框134平稳的转动和/或移动,避免了驱动件10发生内部驱动力的冲突,延长了驱动件10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次数。
86.具体地,如图6所示,各驱动件10均包括:伺服电机106,网框调整机构还包括基板128,伺服电机106固定在基板128下方;滚珠丝杆108,位于伺服电机106的输出轴上;丝杆螺
母连接块110,位于滚珠丝杆108上,以实现直线运动;导轨组合件112,分别连接丝杆螺母连接块110、网框134;以及伺服电机106适于带动滚珠丝杆108转动,并通过丝杆螺母连接块110的作用使导轨组合件112呈现直线运动,以带动网框134转动和/或移动。
87.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件10包括伺服电机106、滚珠丝杆108以及丝杆螺母连接块110。通过伺服电机106驱动端的转动,带动着滚珠丝杠进行转动,从而使丝杠螺母连接块110实现直线移动。一方面通过转动的形式实现丝杠螺母连接块的往复运动,能够减少驱动件10的安装空间,从而为检修以及维护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方便驱动件10后续的检修以维护;另一方面传动形式简单且高效,且传动级数的减少,能够降低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消耗,从而保证电机的电能能耗的减少,节省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88.如图5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网框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三个驱动件10;各驱动件10适于联动网框134,以使网框134转动和/或移动;以及各驱动件10之间无直接联动关系。
89.具体地,如图5所示,驱动件1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驱动件102、至少一个第二驱动件104;其中,第一驱动件102适于带动网框134转动以及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驱动件104适于带动网框134沿y轴方向移动;以及x轴方向与y轴方向互相垂直。
90.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件1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驱动件102、至少一个第二驱动件104。具体地,第一驱动件102适于带动网框134转动以及沿x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件102作为驱动结构,能够驱动网框134转动以及沿x轴方向移动,当电池片出现x轴方向的位置偏离时,通过第一驱动件102调整网框134在x轴方向位置,从而使得网框134在x轴方向的移动,以此来与电池片对位,精准调节网框x轴位置,并且通过第一驱动件102之间的联动还能够实现网框134的转动第二驱动件104适于带动网框134沿y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二驱动件104作为驱动结构,能够驱动网框134沿y轴方向移动,当电池片出现y轴方向的位置偏离时,通过第二驱动件104调整网框134在y轴方向位置,从而使得网框134在y轴方向的移动,从而对应电池片的位置,精准调节网框y轴位置。
91.在上述基础上,x轴方向与y轴方向互相垂直。也就是说,当第一驱动件102与第二驱动件104的驱动方向垂直时,第一驱动件102与第二驱动件104实现了联动过程。具体地,如图19、图20、图21、图23和图24所示,当电池片的偏离位置无法通过调节网框134单独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移动实现对位时,此时通过第一驱动件102驱动网框转动,从而保证与电池片的对位过程,进一步的实现与电池片位置的对位,提高了网框134对位的精准度,确保了电池片的印刷质量。当然,第一驱动件102驱动网框沿x轴向以及第二驱动件104驱动网框沿y轴向的移动与网框转动的驱动顺序并不做具体限定,即只要发生上述对位过程均落在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内。
92.具体地,如图7至图13所示,导轨组合件112包括:第一导轨件114,用于实现网框134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自由度;第二导轨件116,用于实现网框134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自由度;以及交叉滚子轴承118,其外圈法兰1182固定在第二导轨件116上,其内圈法兰1184连接网框134。
93.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图8、图12和图13所示,导轨组合件112包括第一导轨件114、第二导轨件116以及交叉滚子轴承118。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导轨件114保证网框134在x轴向或y轴向的自由度,从而使网框134能够平稳的进行移动。通过第二导轨件116保证网框134
在x轴向或y轴向的自由度,从而配合第一导轨件114的运行,实现网框134平稳的进行移动。通过交叉滚子轴承118能够配合第一导轨件114以及第二导轨件116的运动,从而完成网框134的转动过程。
94.具体地,如图9至图11所示,第一导轨件114包括:第一导轨120,通过第一导轨连接件130安装在丝杆螺母连接块110上;第一滑块122,固定在基板128上且适于第一导轨120滑动;以及第二导轨件116包括:第二导轨124,与第一导轨120垂直,且通过第二导轨连接件132与交叉滚子轴承118的外圈法兰1182固定;第二滑块126,固定在丝杆螺母连接块110的另一侧且适于第二导轨124滑动。
9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轨件114与第二导轨件116的结构相同。但是第二导轨124与第一导轨120互相垂直。也就是说,当第一导轨件114在驱动件10的驱动下进行移动时,第二驱动件104始终与第一导轨件114处于垂直状态,从而保证第一导轨120与第二导轨124的联动性,确保网框134能够完成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移动。
96.如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印刷机,包括:控制器;转盘机构202,并可用于放置电池片;输料机构204,设置于转盘机构202相对的两侧,用于向转盘机构202上料和下料;检测机构206,用于检测转盘机构202上的电池片位置;印刷机构208,用于对电池片进行印刷操作;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网框调整机构210,用于调整网框134;以及控制器适于获取转盘机构202上的电池片位置信息,并控制网框调整机构210转动和/或移动网框134,以使网框134与电池片位置匹配。
9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印刷机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网框调整机构210。因此,当印刷机进行电池片印刷过程中时,通过网框调整机构210实现网框134与电池片之间的位置调节,具有上述网框调整机构210全部的有益效果,在这里不再赘述。
98.此外,印刷机还包括转盘机构202以及输料机构204。具体地,转盘机构202作为放置电池片的承载结构,为电池片提供印刷网框。转盘机构202可以为电机带动转盘转动的结构。输料机构204可以为传送带结构,用于电池片的上料以及下料。例如:转盘机构的转盘上的工位数量为4个且对称设置。输料机构204将电池片输送至上料位置的工位上;转盘旋转90
°
,使电池片转动到印刷工位上,印刷完成后,转盘继续旋转90
°
,使电池片转动到下料位置,通过输送机构进行下料。整个过程中,电池片同方向旋转180
°
,从而实现电池片与调整机构对应的过程,确保电池片能够顺利且准确的进行印刷过程。
99.此外,印刷机还包括检测机构206以及控制器。具体地,检测机构206可以为红外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转盘机构202上电池片的位置,省却了人工通过观察方式的定位过程,缩短了印刷进行的时间,从而提高印刷的效率。具体地,控制器与检测机构206、网框调整机构210电连接,并可根据检测机构206的检测结果控制网框调整机构210工作,调节网框与电池片的相对位置。因此,一方面能够及时反馈给检测机构206与网框调整机构210,增加了检测机构206与网框调整机构210的配合度,从而提高印刷质量以及减少加工时长;另一方面提高了网框调整机构210的调整精度,从而能够准确无误的与电池片位置对应,从而提高电池片成型的良品率。
100.在该实施例中,网框调整机构210设置于升降机构212上,以调节网框调整机构210的高度。
101.具体地,升降机构212为气缸或液压缸的机构,通过安装座连接在网框调整机构
210上,通过气缸或液压缸的驱动端的升降带动网框调整机构210的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保证网框调整机构210在垂直方向的升降,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印刷。
102.如图1至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网框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三个驱动件10;各驱动件10适于联动网框134,以使网框134转动和/或移动;以及各驱动件10之间无直接联动关系。
103.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包括至少三个驱动件10;各驱动件10适于联动网框134,以使网框134转动和/或移动;以及各驱动件10之间无直接联动关系。驱动件10为网框调整机构的驱动力来源,用于驱动网框134转动和/或移动。一方面确保电池片输送位置偏离指定位置时,通过驱动网框134转动和/或移动,及时调整网框134与电池片的位置以及角度,从而保证与电池片的位置相匹配,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片印刷的效率以及质量,从而提高电池片在印刷完成后的良品率,进一步地减少或避免次品成型电池片的产生;另一方面实现网框134调整的自动化,确保网框134与电池片配合对位的精度,提高了电池片的印刷量。
104.在此基础上,各驱动件10适于联动网框134以及驱动件10之间无直接联动关系。也就是说,各个驱动件10之间分体独立设置,一方面实现各个驱动件10对网框134的调整,减少传动级数,提高传动效率,减少机械能的消耗;另一方面实现各个驱动件10独立运行时依旧保持联动状态,不仅能够实现网框134的水平位移,还能够通过联动实现网框134的转动,从而提高了网框134位置调整的多变性,适用各个位置的电池片印刷。
105.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驱动件1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驱动件102、至少一个第二驱动件104。具体地,第一驱动件102适于带动网框134转动以及沿x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件102作为驱动结构,能够驱动网框134转动以及沿x轴方向移动,当电池片出现x轴方向的位置偏离时,通过第一驱动件102调整网框134在x轴方向位置,从而使得网框134在x轴方向的移动,以此来与电池片对位,精准调节网框x轴位置,并且第一驱动件102通过联动还能够实现网框134的转动过程,确保网框134与电池片的精准对位。第二驱动件104适于带动网框134沿y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二驱动件104作为驱动结构,能够驱动网框134沿y轴方向移动,当电池片出现y轴方向的位置偏离时,通过第二驱动件104调整网框134在y轴方向位置,从而使得网框134在y轴方向的移动,从而对应电池片的位置,精准调节网框y轴位置。
106.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2至图25所示,x轴方向与y轴方向互相垂直。也就是说,当第一驱动件102与第二驱动件104的驱动方向垂直时,第一驱动件102与第二驱动件104实现了联动过程。具体地,如图19、图20、图21所示,当电池片的偏离位置无法通过调节网框134单独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移动实现对位时,此时通过第一驱动件102驱动网框转动,从而保证与电池片的对位过程,进一步的实现与电池片位置的对位,提高了网框134对位的精准度,确保了电池片的印刷质量。当然,第一驱动件102驱动网框沿x轴向以及第二驱动件104驱动网框沿y轴向的移动与网框转动的驱动顺序并不做具体限定,即只要发生上述对位过程均落在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内。
107.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各驱动件10分体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驱动件10之间互相独立,一方面能够减少驱动件10的传动级数,从而避免传动级数较多造成的机械损耗过大,减少驱动件10的电能消耗;另一方面确保驱动件10位于同一平面上,能够保证对
于网框134的x轴向驱动力以及y轴向驱动力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减少x轴向驱动力与y轴向驱动力之间扭矩力的产生,保证网框134平稳的转动和/或移动,避免了驱动件10发生内部驱动力的冲突,延长了驱动件10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次数。
108.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驱动件10包括伺服电机106、滚珠丝杆108以及丝杆螺母连接块110。通过伺服电机106驱动端的转动,带动着滚珠丝杠进行转动,从而使丝杠螺母连接块实现直线移动。一方面通过转动的形式实现丝杠螺母连接块的往复运动,能够减少驱动件10的安装空间,从而为检修以及维护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方便驱动件10后续的检修以维护;另一方面传动形式简单且高效,且传动级数的减少,能够降低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消耗,从而保证电机的电能能耗的减少,节省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109.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导轨组合件112包括第一导轨件114、第二导轨件116以及交叉滚子轴承118。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导轨件114保证网框134在x轴向或y轴向的自由度,从而使网框134能够平稳的进行移动。通过第二导轨件116保证网框134在x轴向或y轴向的自由度,从而配合第一导轨件114的运行,实现网框134平稳的进行移动。通过交叉滚子轴承118能够配合第一导轨件114以及第二导轨件116的运动,从而完成网框134的转动过程。
110.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导轨件114与第二导轨件116的结构相同。但是第二导轨124与第一导轨120互相垂直。也就是说,当第一导轨件114在驱动件10的驱动下进行移动时,第二驱动件104始终与第一导轨件114处于垂直状态,从而保证第一导轨120与第二导轨124的联动性,确保网框134能够完成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移动。
11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调整机构,包括工作台;驱动件10,位于工作台上,适于带动网框。
11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驱动件1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驱动件104和至少两个第一驱动件102;第二驱动件104与第一驱动件102适于联动,带动网框水平转动和/或平移。
113.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04和第一驱动件102独立分体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
114.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04和第一驱动件102的结构相同,只是安装位置不同,导致其对网框的驱动方向不同。各第二驱动件104对于网框的驱动方向相同,各第一驱动件102对于网框的驱动方向相同,以及第二驱动件104和第一驱动件102对于网框的驱动方向垂直。
115.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驱动件10包括:伺服电机106;滚珠丝杆108,位于伺服电机106输出轴上;丝杆螺母连接块110,位于滚珠丝杆108端部;导轨组合件112,分别连接丝杆螺母连接块110。
116.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导轨组合件112包括:第一导轨件114,安装在丝杆螺母连接块110上;第二导轨件116,通过导轨连接件安装在第一导轨件114上,且与第一导轨件114水平垂直;交叉滚子轴承118,其外圈法兰1182固定在第二导轨件116上,其内圈法兰1184固定在网框134上。
117.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交叉滚子轴承118的外侧法兰通过交叉滚子轴承连接件固定在第二导轨件116上。
118.当然,为了提高工作台的稳定性,也可以在网框134之间设置独立的随动件。
119.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工作台包括:所述基板128;从动板,位于基板128下方且适于与基板128相对运动;安装板,紧固在从动板下方,其下方适于安装网框。安装板可拆卸安装在从动板下方。
120.此外,见图14至图22,各驱动件带动网框转动和/或移动的运动过程如下:
121.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设定图16为网框位于原点状态,此时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均中等,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中等。
122.见图17,当网框相对于原点状态想要沿y轴向左移动(平移)时,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首端运动,从图16可以看出,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较小,而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基本不变。
123.同理,当网框想要相对于原点状态沿x轴向上移动时,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同步同向朝滚珠丝杆的首端运动,使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同步变小,而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基本不变,在此不再单独图示,但也可以参考图17及其他视图。
124.见图17和图18,当网框想要沿x轴和y轴同时移动,且朝向图17中右上角移动时,两个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同步同向朝滚珠丝杆的首端运动,且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末端运动;从图17可以看出,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同步变小,而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大。
125.见图19至图20,当网框想要转动时,左侧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末端运动,且右侧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首端运动;从图18可以看出,左侧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大,右侧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小。
126.见图23、图24和图25所示,当网框想要转动和移动时,左侧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首端运动,且右侧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末端运动,以及第二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朝滚珠丝杆的末端运动;从图18可以看出,左侧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大,右侧第一驱动件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块与伺服电机的间距变大。
127.在本案中,在实现网框转动和/或移动时,需要根据网框与电池片的位置匹配关系确认,因此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运动轨迹会存在多种表达方式,在此只列举某几种可实现的方式,以便于理解本案的技术方案,但并不代表生产过程中各驱动件的实际驱动过程。
1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