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改善热转印油墨成品周向的浮动式多点双压辊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改善热转印油墨成品周向的浮动式多点双压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转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改善热转印油墨成品周向的浮动式多点双压辊。


背景技术:

2.热转印是一项新兴的印刷工艺,由国外传入不过10多年的时间。该工艺印刷方式分为转印膜印和转印加工两大部分,转印膜印刷采用网点印刷,将图案预先印在薄膜表面,印刷的图案层次丰富、色彩鲜艳,千变万化,色差小,再现性好,能达到设计图案者的要求效果,并且适合大批量生产。
3.目前,为了美化钢板板材,通常用热转印的方式在板材表面转印花纹图案,由于当前热转印设备周向无压辊,或多采用单压辊方式,经常造成热转印油墨成品外观色泽不均,或出现图案虚印、重影现象,导致产品良品率偏低,并且压辊不便于根据转印辊的尺寸自适应调节固定,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用于改善热转印油墨成品周向的浮动式多点双压辊,包括:驱动气缸、辊架机构和双联压辊,所述驱动气缸设有安装于气缸底座和气缸支架上的四组,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铰接有摆臂,所述摆臂铰接固定在固定支座上,且所述摆臂的活动端铰接有辊架机构,所述摆臂上安装有调节气缸,所述调节气缸的驱动端铰接在所述辊架机构上;其中,所述辊架机构包括压辊架、横向开设于所述压辊架内的移动槽、卡装于所述移动槽内的辊轴、连接于所述移动槽的连接板、用于支撑所述辊轴的轴承、连接于所述轴承侧的两组弹簧和连接于一组所述弹簧且安装于所述压辊架的电动推杆二;所述双联压辊设置于所述辊架机构,且所述双联压辊之间夹持有电磁转印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四组对称设置的浮动式多点双联压辊,可实现板带与膜卷双向无缝贴合,杜绝成品重影、虚印问题,另外具有板带跑偏纠正功能,使板带与膜卷始终重合,避免错层,同时当板带铆接缝通过时可通过驱动气缸使双联压辊打开,避免铆接缝对电磁转印辊辊面的伤害,实现转印设备的连续生产,提高生产线效率。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辊轴的外侧端连接有侧接齿轮,且所述压辊架上安装有位于所述辊轴上方的电动推杆一,所述电动推杆一的驱动端连接有用于插固所述侧接齿轮的固定头。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用于对双联压辊的角度和位置进行固定,保持设定,便于下次作业。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组所述弹簧分别连接在所述压辊架和电动推杆二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行双向调节,使双联压辊的自适应固定效果较好。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动推杆二的驱动端与所述弹簧的连接处设有压力传感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检测双联压辊的固定强度,提高安全性和合理性。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轴承的外侧设有矩形框,且所述弹簧连接在该矩形框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双联压辊的平稳移动和弹簧的连接。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辊架的底部还开设有供所述双联压辊调节的内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双联压辊的防护,提高安全性。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四组对称设置的浮动式多点双联压辊,可实现板带与膜卷双向无缝贴合,杜绝成品重影、虚印问题,另外具有减少板带跑偏纠正功能,使板带与膜卷始终重合,同时当板带铆接缝通过时可通过驱动气缸使双联压辊打开,避免铆接缝对电磁转印辊辊面的伤害,实现转印设备的连续生产,提高生产线效率。
20.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辊架机构,可以使得双联压辊在作业时根据电磁转印辊的尺寸自适应调节固定,调整至合理固定角度,从而提高装置的使用范围,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辊架机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
24.附图标记:
25.1、气缸底座;2、驱动气缸;3、摆臂;4、调节气缸;5、辊架机构;51、压辊架;511、电动推杆一;512、固定头;52、移动槽;53、辊轴;531、侧接齿轮;54、连接板;55、轴承;56、弹簧;57、电动推杆二;6、双联压辊;7、电磁转印辊;8、固定支座;9、气缸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改善热转印油墨成品周向的浮动式多点双压辊。
29.结合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改善热转印油墨成品周向的浮动式多点双压辊,包括:驱动气缸2、辊架机构5和双联压辊6,驱动气缸2设有安装于气缸底座1和气缸支架9上的四组,驱动气缸2的输出端铰接有摆臂3,摆臂3铰接固定在固定支座8上,且摆臂3的活动端铰接有辊架机构5,摆臂3上安装有调节气缸4,调节气缸4的驱动端铰接在辊架机构5上;其中,辊架机构5包括压辊架51、横向开设于压辊架51内的移动槽52、卡装于移
动槽52内的辊轴53、连接于移动槽52的连接板54、用于支撑辊轴53的轴承55、连接于轴承55侧的两组弹簧56和连接于一组弹簧56且安装于压辊架51的电动推杆二57,双联压辊6设置于辊架机构5,且双联压辊6之间夹持有电磁转印辊7。
30.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四组对称设置的浮动式多点双联压辊,可实现板带与膜卷双向无缝贴合,杜绝成品重影、虚印问题,另外具有板带跑偏纠正功能,使板带与膜卷始终重合,避免错层,同时当板带铆接缝通过时可通过驱动气缸2使双联压辊6打开,避免铆接缝对电磁转印辊7辊面的伤害,实现转印设备的连续生产,提高生产线效率。
31.具体的,两组弹簧56分别连接在压辊架51和电动推杆二57上,通过弹簧56的设置可以使得双联压辊6抵固在电磁转印辊7的外侧时自适应形变,同时可以利用电动推杆二57带动双联压辊6运动,进行主动调节双联压辊6的位置,使双联压辊6对称抵固在电磁转印辊7的外侧,定位效果更好。
32.进一步的,辊轴53的外侧端连接有侧接齿轮531,且压辊架51上安装有位于辊轴53上方的电动推杆一511,电动推杆一511的驱动端连接有用于插固侧接齿轮531的固定头512,通过电动推杆一511带动固定头512可以插固在侧接齿轮531上,进而对辊轴53进行固定,保证双联压辊6的固定设置,在移开后便于下次固定,合理性更高。
33.在上述实施例中,电动推杆二57的驱动端与弹簧56的连接处设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辊轴53受到的横向压力,以便于电动推杆二57调节固定力度,使得双联压辊6可以稳定可靠的抵固在电磁转印辊7的外侧,固定效果更好,轴承55的外侧设有矩形框,且弹簧56连接在该矩形框上,通过矩形框可以使得辊轴53在移动槽52的内部平稳移动,且便于弹簧56的连接,另外压辊架51的底部还开设有供双联压辊6调节的内腔,减少双联压辊6的外置,提高安全性,且对双联压辊6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驱动气缸2固定在气缸底座1及气缸支架9上,双联压辊6固定在辊架机构5上,摆臂3固定在固定支座8上,驱动气缸2通过摆臂3与辊架机构5及双联压辊6联动连接,各联动连接处为铰轴联动连接,铰轴联动连接可实现双联压辊6的浮动,有自动对心功能,驱动气缸2的驱动端伸出推动摆臂3使辊架机构5上的双联压辊6压紧电磁转印辊7,使板带与膜卷贴合,调节气缸4与摆臂3及辊架机构5联动连接,用于微调双联压辊6与电磁转印辊7的贴合度,实现板带与膜卷的无缝贴合,需避让铆接缝时,驱动气缸2的驱动端快速缩回,通过摆臂3,带动调节气缸4、辊架机构5及双联压辊6快速脱离电磁转印辊7,从而避开板带上的铆接缝,避免铆接缝对电磁转印辊7辊面的伤害,即可。
35.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装配于”、“安装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