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的展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的展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间桁架可展开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的展开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航天工程的迅速发展,空间结构日益庞大,运载工具的有效载荷体积有限的问题急需解决。空间可展开结构由于质量轻、折叠时体积小、展开后具有较大支撑面等优点,常用于为太阳能帆板、雷达、大口径星载天线等提供支撑。空间可展结构以折叠状态固定于运载工具的荷载舱内,待需要工作时,再使用驱动装置逐步完成展开,最后采用锁定装置锁死后保持工作状态。空间桁架可展结构有效克服了航天器体积有限的问题,提高了航天器的运载能力,节省了发射成本,提高了太空探索的安全性,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的结构中。
3.可展开桁架结构具有质量轻、柔度大等特点,为了便于可展开桁架的展开,便于是使用,保证桁架的顺利充分展开,达到预期的刚度和支撑面积,一套有效合理的展开装置十分必要。
4.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研制出一种适用于可展开桁架结构的展开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的展开装置。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的展开装置,包括轮齿与套筒,轮齿为渐开线轮齿,安装于套筒的外圈,并且轮齿与电机轮齿相啮合带动套筒转动;套筒的内壁设有四条螺旋槽,并且四条螺旋槽分别对应桁架的四个角。进一步地,四条螺旋槽均布于套筒的内壁,并且每条螺旋槽间隔90
°
布置。
8.进一步地,轮齿设置于套筒的外圈中部。
9.进一步地,轮齿的齿根处设有圆角。
10.进一步地,螺旋槽的槽截面为矩形。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结构合理稳定,体积紧凑;
13.2、通过轮齿、套筒、螺旋槽的配合,即可使得桁架由折叠状态逐步展开;
14.3、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支撑面,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15.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本实用新型中套筒内壁的展开示意图。
17.附图标记列表:轮齿1、套筒2、螺旋槽3。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9.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的展开装置,包括轮齿1与套筒2。
20.轮齿1以及套筒2采用一体式设计,其中轮齿1为标准的渐开线轮齿,便于加工制造,轮齿1安装于套筒2的外圈中部,并且轮齿1与电机轮齿相啮合带动套筒2转动;轮齿1的齿根处设有圆角,该圆角的半径为10

,同时为了便于轮齿1的啮合传动,轮齿1的齿厚设计为70

,以保证具有足够强度。
21.如图2所示,套筒2的内壁均布有四条螺旋槽3,螺旋槽3的槽截面为矩形,并且四条螺旋槽3分别对应桁架的四个角,每条螺旋槽3间隔90
°
布置。桁架的四个矩形顶角分别夹在套筒2内的螺旋槽3内,桁架顶角顺着螺旋槽3旋转45
°
展开,并使得下一节桁架的顶角卡在螺旋槽3内,以此往复展开整个桁架。
22.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的展开装置,包括轮齿(1)与套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齿(1)为渐开线轮齿,安装于套筒(2)的外圈,并且轮齿(1)与电机轮齿相啮合带动套筒(2)转动;所述套筒(2)的内壁设有四条螺旋槽(3),并且四条螺旋槽(3)分别对应桁架的四个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的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条螺旋槽(3)均布于套筒(2)的内壁,并且每条螺旋槽(3)间隔90
°
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的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齿(1)设置于套筒(2)的外圈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的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齿(1)的齿根处设有圆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的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3)的槽截面为矩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的展开装置,包括轮齿与套筒,轮齿为渐开线轮齿,安装于套筒的外圈,并且轮齿与电机轮齿相啮合带动套筒转动;套筒的内壁设有四条螺旋槽,并且四条螺旋槽分别对应桁架的四个角。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结构合理稳定,体积紧凑;通过轮齿、套筒、螺旋槽的配合,即可使得桁架由折叠状态逐步展开;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支撑面,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杰 万周 何俊增 刘璟泽 张大海 姜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4.08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