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人直升机。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直升机,是指由无线电地面遥控飞行或和自主控制飞行的可垂直起降(vtol)不载人飞行器,在构造形式上属于旋翼飞行器,在功能上属于垂直起降飞行器。近十几年来,随着复合材料、动力系统、传感器,尤其是飞行控制等技术的研究进展,无人直升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现有技术中的无人直升机在降落时一般只通过无人直升机本体下端设置的起落架进行降落,起落架为高强度钢架制作而成,一般不具备缓冲减震效果,因此在无人直升机降落时产生的剧烈震动感传递至无人直升机本体内部的精密电子器件内部,很容易对电子器件造成损伤。
4.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无人直升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直升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无人直升机,其包括:直升机本体,所述直升机本体上端设有正机翼,正机翼旋转产生向上的升力;所述直升机本体一侧设有尾管,尾管末端设有尾刷电机,尾刷电机的驱动轴上安装有侧旋翼,启动尾刷电机,尾刷电机带动侧旋翼高速运转,产生侧向力,控制所述无人直升机飞行时的航向;
8.所述直升机本体下端设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在所述无人直升机降落时起到缓冲减震。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在直升机本体下端,减震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减震组件在直升机本体下端呈三角形分布,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设置的三个减震组件既能帮助所述无人直升机在起飞时移动,又能在所述无人直升机降落时具备较好的缓冲减震效果。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三角套筒架、活动杆以及底座,底座设置在活动杆下端,活动杆上端活动安装在三角套筒架内部,三角套筒架安装固定在直升机本体下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在三角套筒架内部,所述活动杆末端设有挡板,活动杆在挡板与三角套筒架底端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第二压缩弹簧,挡板上端通过第一压缩弹簧与直升机本体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压缩弹簧与第二压缩弹簧配合作用,能够在所述无人直升机降落时起到两次缓冲减震,减震效果较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杆上安装固定有固定板,底座两侧通过
销轴铰接活动安装有曲柄,曲柄一侧设有滚轮,滚轮上端设有液压筒,液压筒一端设置在安装块上,安装块安装固定在固定板一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所述的无人直升机设置的减震组件具备两种作用效果,一是通过设置的第一压缩弹簧与第二压缩弹簧配合作用,能够在所述无人直升机降落时起到两次缓冲减震,减震效果较好;二是在所述无人直升机起飞时,启动液压筒,液压筒推动滚轮抬升,减少所述无人直升机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无人直升机的侧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无人直升机的正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减震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

正机翼、2

直升机本体、3

减震组件、4

尾管、5

尾刷电机、6

侧旋翼、7

三角套筒架、8

第一压缩弹簧、9

挡板、10

第二压缩弹簧、11

活动杆、12

固定板、13

安装块、14

液压筒、15

滚轮、16

曲柄、17

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1
22.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无人直升机,其包括:直升机本体2,所述直升机本体2上端设有正机翼1,正机翼1旋转产生向上的升力;所述直升机本体2一侧设有尾管4,尾管4末端设有尾刷电机5,尾刷电机5的驱动轴上安装有侧旋翼6,启动尾刷电机5,尾刷电机5带动侧旋翼6高速运转,产生侧向力,控制所述无人直升机飞行时的航向;
23.所述直升机本体2下端设有减震组件3,减震组件3在所述无人直升机降落时起到缓冲减震。
24.实施例2
25.在直升机本体2下端,减震组件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减震组件3在直升机本体2下端呈三角形分布,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设置的三个减震组件3既能帮助所述无人直升机在起飞时移动,又能在所述无人直升机降落时具备较好的缓冲减震效果。
26.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组件3包括三角套筒架7、活动杆11以及底座17,底座17设置在活动杆11下端,活动杆11上端活动安装在三角套筒架7内部,三角套筒架7安装固定在直升机本体2下端;
27.具体地,在三角套筒架7内部,所述活动杆11末端设有挡板9,活动杆11在挡板9与三角套筒架7底端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第二压缩弹簧10,挡板9上端通过第一压缩弹簧8与直
升机本体2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压缩弹簧8与第二压缩弹簧10配合作用,能够在所述无人直升机降落时起到两次缓冲减震,减震效果较好;
28.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11上安装固定有固定板12,底座17两侧通过销轴铰接活动安装有曲柄16,曲柄16一侧设有滚轮15,滚轮15上端设有液压筒14,液压筒14一端设置在安装块13上,安装块13安装固定在固定板12一端;
29.在所述无人直升机降落或者起飞时,启动液压筒14,液压筒14推动滚轮15下放,用于所述无人直升机在地面进行移动;在所述无人直升机起飞时,启动液压筒14,液压筒14推动滚轮15抬升,减少所述无人直升机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直升机,其包括:直升机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本体(2)上端设有正机翼(1),直升机本体(2)一侧设有尾管(4),尾管(4)末端设有尾刷电机(5),尾刷电机(5)的驱动轴上安装有侧旋翼(6);所述直升机本体(2)下端设有减震组件(3);在直升机本体(2)下端,减震组件(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减震组件(3)在直升机本体(2)下端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减震组件(3)包括三角套筒架(7)、活动杆(11)以及底座(17),底座(17)设置在活动杆(11)下端,活动杆(11)上端活动安装在三角套筒架(7)内部,三角套筒架(7)安装固定在直升机本体(2)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在三角套筒架(7)内部,所述活动杆(11)末端设有挡板(9),活动杆(11)在挡板(9)与三角套筒架(7)底端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第二压缩弹簧(10),挡板(9)上端通过第一压缩弹簧(8)与直升机本体(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1)上安装固定有固定板(12),底座(17)两侧通过销轴铰接活动安装有曲柄(16),曲柄(16)一侧设有滚轮(15),滚轮(15)上端设有液压筒(14),液压筒(14)一端设置在安装块(13)上,安装块(13)安装固定在固定板(12)一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人直升机,包括:直升机本体,所述直升机本体上端设有正机翼,正机翼旋转产生向上的升力;所述直升机本体一侧设有尾管,尾管末端设有尾刷电机,尾刷电机的驱动轴上安装有侧旋翼;所述直升机本体下端设有减震组件;在直升机本体下端,减震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减震组件在直升机本体下端呈三角形分布;减震组件包括三角套筒架、活动杆以及底座,底座设置在活动杆下端;通过设置的第一压缩弹簧与第二压缩弹簧配合作用,能够在所述无人直升机降落时起到两次缓冲减震,减震效果较好;在所述无人直升机起飞时,启动液压筒,液压筒推动滚轮抬升,减少所述无人直升机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减少所述无人直升机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减少所述无人直升机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技术研发人员:骆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飞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