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接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接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法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接边装置。


背景技术:

2.浮法玻璃生产中,原料(纯碱、硅砂、碎玻璃、芒硝、石灰石等)通过混合后,投料到窑炉,烧熔成玻璃液,玻璃液通过流道进入锡槽区域,在拉边机作用下,形成不同厚度、不同板宽的玻璃原板。通过辊道传输,经退火窑退火后到达冷端成品车间,由于靠拉边机改变玻璃厚度和板宽,所以在玻璃边部形成类似牙齿形状的变形称为“牙印”。在实际玻璃订单生产过程中,浮法玻璃原片是指玻璃净板(即在牙印内进行切割)。牙印部分玻璃就通过清边机清掉后通过回收系统进行二次回炉。回收系统位于玻璃输送辊道下方,通过在玻璃输送辊道侧面设置倾斜的挡板,切割下的玻璃边子在挡板的阻挡下转移至回收系统的输送带上进行回收利用。
3.由于清边机和回收系统长期使用,需要定期进行维保作业,回收系统处理维修状态时,玻璃边子不能直接通过回收系统回炉。需要人工接边操作防止玻璃边部掉入回收系统内,玻璃的边部(尤其是≥8mm厚度)非常重,劳动强度巨大。通常在进行清边机维修时,每侧需要至少3-4名操作工轮流作业才能完成。操作工直接用手接边,安全隐患大,易对操作工造成人身伤害,高劳动强度下接边安全风险更高。
4.综上,在回收系统维修时,人工接边的方式存在劳动强度高,安全风险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在浮法玻璃生产中,回收系统维修时,采用人工接边存在劳动强度高、安全风险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的接边装置,该装置通过可旋转切换倾斜方向的翻转板,在日常使用时,斜面朝向清边机内侧,回收系统维修时,翻转至斜面朝向清边机外侧,玻璃边子向外划入转运车中,避免了员工直接用手接触玻璃,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风险,同时能够更好的避免玻璃边子落入回收系统,更加保证了维修人员的安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接边装置,所述浮法玻璃生产线包括用于输送玻璃的输送辊道以及用于回收玻璃边子的回收系统,所述回收系统的回收输送带位于所述输送辊道下方;所述接边装置位于所述玻璃生产线外侧,所述接边装置包括支架和翻转板;
8.所述支架设有横杆,所述横杆沿输送辊道输送方向延展;所述翻转板中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输送辊道输送方向延展;
9.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横杆铰接;
10.所述翻转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位于所述连接部两侧;
11.所述第一侧边位于所述输送辊道和所述回收输送带之间;
12.所述翻转板绕所述横杆转动,能够保持第一状态或者保持第二状态;
13.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侧边低于所述第二侧边;
14.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侧边高于所述第二侧边。
15.第一状态为日常工作状态,即翻转板向上的一面为正面,在朝向输送辊道的方向上,自上而下的倾斜;玻璃边子能够通过翻转板的阻挡划入到回收输送带上,进入回收系统;第二状态为回收系统检修状态时,翻转板为从输送辊道向外的方形上,自上而下的倾斜,玻璃边子掉落到翻转板上,从翻转板向输送辊轴外侧滑落至转运小车上。避免了员工直接用手接触玻璃,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风险,同时能够更好的避免玻璃边子落入回收系统,更加保证了维修人员的安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接边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翻转板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支架设有第二固定部;
17.所述固定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
18.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可拆卸连接。
19.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翻转板背面,在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或者在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20.在翻转板绕横杆翻转至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时,通过固定件实现翻转板和横杆的相对固定,从而使翻转板保持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部为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第二固定环,所述固定件为两端具有弯钩的杆状件。通过固定环和弯钩型杆的配合,方便组装和拆卸。杆状件具有承受拉力,也能够提供支撑力。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件为绳。
23.采用绳作为固定件,其中一端固定在翻转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方便的调整绳的长度,从而调整翻转板的倾斜角度。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边到所述连接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侧边到所述连接部的距离。第一侧边深入到输送辊道下方,将第一侧边和连接部的距离增大,在翻转板深入到输送辊道下方一定的距离时,能够降低翻转板整体的面积,利于翻转操作。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侧边连接有配重块。
26.通过在较短的第二侧边一侧设置配重块,使得连接部两侧的重量基本相当,两侧处于基本平衡状态,翻转板在翻转时需提供的外力较小,方便翻转操作。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翻转板的背面中部。
28.连接部在翻转板的背面,使得翻转板正面保持平面状,利于玻璃边子滑落。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设有轴承座,所述横杆与所述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接边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边低于所述固定板的外侧边,
31.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翻转板的第二侧边与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边接触连接;
32.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翻转板的第二侧边与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边之间具有间隔。
33.因大部分时间接边装置处于日常工作状态的第一状态。通过设置固定板,玻璃边子首先冲击到固定板上,然后滑落至翻转板,避免翻转板受到冲击较大,影响翻转轴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减少了翻转板的面积,方便翻转操作。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边位于所述翻转板的第二侧边的上侧,能够限制所述翻转板的第二侧边向上移动。
3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6.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生产线的接边装置,通过可旋转切换倾斜方向的翻转板,在日常使用时,斜面朝向清边机内侧,回收系统维修时,翻转至斜面朝向清边机外侧,玻璃边子向外划入转运车中。在两种工作状态时,通过固定件进行翻转板的固定,保持固定的倾斜。使用该接边装置避免了员工直接用手接触玻璃,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风险,同时能够更好的避免玻璃边子落入回收系统,更加保证了维修人员的安全。
37.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生产线的接边装置,通过对翻转板在连接部两侧的距离限定,在第二侧边设置配重块,在保持两侧基本平衡的基础上,降低了翻转板整体的面积,方便了翻转操作。
38.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生产的接边装置,通过在翻转板上方设置固定板,避免了玻璃边子长期对翻转板进行冲击,延长了翻转轴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接边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3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的接边装置的日常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4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的接边装置的回收系统维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的接边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4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的接边装置的日常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4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的接边装置的回收系统维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4.图标:101-输送辊道;102-回收输送带;201-第一侧边;202-第二侧边;1-支架;11-横杆;12-配重块;2-翻转板;21-轴承座;3-固定件;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4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7.实施例1
48.一种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接边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浮法玻璃生产线包括用于输送玻璃的输送辊道101以及用于回收玻璃边子的回收系统,所述回收系统的回收输送带102位于所述输送辊道101下方;所述接边装置位于所述玻璃生产线外侧,所述接边装置包括支架1和翻转板2;
49.所述支架1设有横杆11,所述横杆11沿输送辊道101输送方向延展;所述翻转板2中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输送辊道101输送方向延展;
50.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横杆11铰接;
51.所述翻转板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所述第一侧边201和所述第二侧边202位于所述连接部两侧;
52.所述第一侧边201位于所述输送辊道101和所述回收输送带102之间;
53.所述翻转板2绕所述横杆11转动,能够保持第一状态或者保持第二状态;
54.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侧边201低于所述第二侧边202;
55.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侧边201高于所述第二侧边202。
56.所述接边装置还包括固定件3,所述翻转板2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支架1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件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固定件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固定件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固定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翻转板2背面,在所述第一侧边201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或者在所述第二侧边202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5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为第一固定环,设置在第一侧边201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第二固定环,设置在支架1上。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件3为两端具有弯钩的杆状件。弯钩的弯转角约为90度。方便将固定件3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组装和拆卸。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201到连接部的距离(第一侧边201到横杆11的距离)稍大于第二侧边202到连接部的距离(第二侧边202到横杆11的距离);翻转板2为长方形的质量均分分布的板状件。在第二侧边202一端的下侧设置了配重块12,如图1或者图2所示,翻转板2右侧部分的重量稍大于左侧部分的重量。在保持第一状态时,翻转板2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需要由固定杆进行固定。当切换到第二状态时,将固定杆松开,在第二侧边202处临时用支撑件支撑即可。另外,固定件3在翻转板2的连接位置和翻转板2左右两侧的质量相关,其总体能够将翻转板2固定即可。在玻璃边子冲击到翻转板2上半部分时,固定杆承受拉力,在玻璃边子冲击到翻转板2下半部分时,固定杆提供支撑力。
58.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侧边202连接有配重块12。配重块12为4块,均匀的分布在第二侧边202处。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翻转板2的背面中部。所述连接部设有三个轴承座21,所述横杆11与所述轴承座21通过轴承连接。
59.所述支架1包括底部平板以及两个竖向的支撑杆,横杆11连接于支撑杆的上端。所述第一侧边201、所述第二侧边202、所述横杆11基本平行于输送辊道101的输送方向设置。
60.实施例2
6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差别在于,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侧边201到所述连接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侧边202到所述连接部的距离。未设置配重块12,在重力作用下,翻转板2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所述接边装置还包括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在所述支
架1上,所述固定板4的内侧边低于所述固定板4的外侧边,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翻转板2的第二侧边202与所述固定板4的内侧边接触连接;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固定板4的内侧边位于所述翻转板2的第二侧边202的上侧,能够限制所述翻转板2的第二侧边202向上移动。即固定板4的下端限制了翻转板2逆时针转动。
62.固定板4的内侧边是指固定板4靠近输送辊道101的侧边;固定板4的外侧边是指固定板4远离输送辊道101的侧边。
63.第一侧边201深入到输送辊道101下方,将第一侧边201和连接部的距离增大,在翻转板2深入到输送辊道101下方一定的距离时,能够降低翻转板2整体的面积,利于翻转操作。
64.所述固定件3为绳。采用绳作为固定件3,其中一端固定在翻转板2上第一侧边201和连接件之间,另一端固定在支架1上。方便的调整绳的长度,从而调整翻转板2的倾斜角度。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翻转板2的第二侧边202与所述固定板4的内侧边之间具有间隔。通过绳的固定,使得翻转板2保持第二状态。
65.因大部分时间接边装置处于日常工作状态的第一状态。通过设置固定板4,玻璃边子首先冲击到固定板4上,然后滑落至翻转板2,避免翻转板2受到冲击较大,影响翻转轴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减少了翻转板2的面积,方便翻转操作。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