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底盘和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底盘和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底盘和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2.目前,车辆主要包括非全轮转向车辆和全轮转向车辆。非全轮转向车辆的后悬架的车桥无转向能力,导致转弯半径过大,同时,轮胎易产生偏磨。而全轮转向车辆的后悬架车桥具备转向能力,与前悬架的车桥配合完成转弯,全轮转向车辆的转弯半径小,但成本过高,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底盘和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全轮转向车辆的后悬架车桥无转向能力导致转弯半径过大,且轮胎产生偏磨,而全轮转向车辆的后悬架虽具备转向能力,转弯半径小,但成本高,结构复杂的缺陷,实现非全轮转向车辆的后桥可随前悬架车桥进行转向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包括:
5.悬架,所述悬架的顶部用于与车架连接;
6.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端用于与非转向车桥连接;
7.扭力件,所述扭力件连接在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与所述悬架底部之间;
8.所述悬架和所述支撑座相对移动使所述扭力件发生形变并产生扭力,所述扭力带动所述悬架和所述支撑座产生回复原位的趋势。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所述扭力件为弹性垫片。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其中之一与所述弹性垫片的中部连接,另一者的边缘与所述弹性垫片的边缘连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所述弹性垫片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弹性垫片的第一通孔,所述弹性垫片的边缘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弹性垫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沿所述弹性垫片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垫片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悬架和所述支撑座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所述弹性垫片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悬架的底端部分或所述支撑座的顶端部分。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所述弹性垫片的材质包括橡胶。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底盘,包括车架、转向车桥、非转向车桥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所述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设置在所述非转向车桥与所述车架之间,所述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的支撑座的底端与所述非转向车桥连接,所述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的悬架的顶端与所述车架连接。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底盘,一组所述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底部连接有一组所述非转向车桥,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与所述非转向车桥的顶部连接。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底盘,一组所述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的底部连接有两组所述非转向车桥,两组所述非转向车桥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并列布置,两组所述非转向车桥之间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连接臂的两端与所述非转向车桥旋转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与所述连接臂的中部旋转连接。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作业机械主体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底盘,所述底盘用于驱动所述作业机械主体移动。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包括悬架、支撑座和扭力件,悬架的顶端与车架连接,支撑座的底端与非转向车桥连接,扭力件连接在悬架和支撑座之间。当车辆在转向的过程中,汽车的转向车桥转向带动车架旋转,车架的旋转使扭力件受扭,扭力件的扭动在行驶过程中带动非转向车桥旋转,从而达到非转向车桥转向的目的,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在支撑座与悬架之间设置扭力件实现非转向车桥的转向,结构简单,装配拆卸方便,且成本较低。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盘,由于设置有上述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因此,可取得如上所述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由于设置有上述的底盘,因此,可取得如上所述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安装结构主视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安装结构右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安装结构俯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垫片俯视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垫片主视剖视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盘主视图;
28.附图标记:
29.1:悬架;
ꢀꢀꢀꢀꢀꢀꢀꢀꢀꢀꢀ
2:支撑座;
ꢀꢀꢀꢀꢀꢀꢀꢀꢀ
3:车架;
30.4:非转向车桥;
ꢀꢀꢀꢀꢀ
5:弹性垫片;
ꢀꢀꢀꢀꢀꢀꢀ
6:第一通孔;
31.7:第二通孔;
ꢀꢀꢀꢀꢀꢀꢀ
8:凹槽;
ꢀꢀꢀꢀꢀꢀꢀꢀꢀꢀꢀ
9:转向车桥;
32.10: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
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包括悬架1、支撑座2和扭力件。悬架1的顶部用于与车架3连接,支撑座2的底部用于与非转向车桥4连接,扭力件连接在悬架1的底部与支撑座2的顶部之间。
36.当车辆在转向的过程中,转向车桥9转向带动车架3旋转,由于扭力件的存在,车架3和非转向车桥4之间发生转动,与车架3连接的悬架1和与非转向车桥4连接的支撑座2发生相对旋转,进而使设置在悬架1和支撑座2之间的扭力件产生扭动变形,扭力件的扭动变形产生扭力,产生的扭力带动支撑座2和悬架1产生回复原位的趋势。在行驶过程中,扭动变形的扭力件恢复形变,带动非转向车桥4旋转,使支撑座2和悬架1回复原位,从而达到非转向车桥4转向的目的,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在支撑座2与悬架1之间设置扭力件实现非转向车桥4的转向,结构简单,装配拆卸方便,且成本较低。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悬架1可以为板簧悬架,两个板簧悬架为一组,分别位于车架3的左右两侧。进而支撑座2和扭力件与板簧悬架的数量对应的,均设置有两个。
38.在车架3旋转的过程中,扭力件可以通过发生形变产生扭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扭力件可以为弹性垫片5,弹性垫片5一部分与悬架1进行连接,一部分与支撑座2进行连接,悬架1与支撑座2通过弹性垫片5进行连接,悬架1和支撑座2不进行直接连接,因此,悬架1和支撑座2为两个独立个体,可产生相对转动。当车架3旋转时,带动悬架1进行转动,此时,悬架1与支撑座2产生相对转动,位于悬架1与支撑座2之间的弹性垫片5发生形变产生扭力。在转弯过程中,弹性垫片5通过支撑座2带动非转向车桥4进行转向,以此来减小转弯半径,提高通过性。
39.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扭力件还可以为其他可通过形变产生扭力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扭力件的具体类型和种类进行限定。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垫片5的顶面和底面均可以为平面,悬架1的底部与支撑座2的顶部,其中之一与弹性垫片5的中部连接,另一者的边缘与弹性垫片5的边缘连接。如此,可使悬架1与支撑座2和弹性垫片5的连接位置错开,使悬架1和支撑座2分别单独与弹性垫片5连接,从而悬架1和支撑座2可相对旋转,扭动弹性垫片5,使弹性垫片5发生形变提供扭力。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垫片5的中部可以设置多个第一通孔6,弹性垫片5的边缘可以设置多个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均沿弹性垫片5的厚度方向贯穿弹性垫片5。
42.例如,板簧悬架的底部可以与弹性垫片5的中部连接,多个第一通孔6可以设置在弹性垫片5的顶面中部与板簧悬架的底部接触的区域,通过第一螺栓穿过第一通孔6完成弹性垫片5与板簧悬架的连接。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6的个数可以为四个,四个第一通孔6的圆心可连接成矩形。
43.支撑座2的顶部可以与弹性垫片5的底面边缘进行连接,多个第二通孔7设置在弹
性垫片5的底面边缘与支撑座2的顶部接触的区域,弹性垫片5通过第二螺栓穿过第二通孔7后与支撑座2固定连接。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通孔7的个数可以为四个,四个第二通孔7分别位于弹性垫片5的四个角的位置。
44.上述的弹性垫片5与板簧悬架或支撑座2的连接方式可通过多个第一螺栓或第二螺栓作用于弹性垫片5上产生扭力,但是由于螺栓与弹性垫片5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损坏弹性垫片5。
45.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弹性垫片5的顶面或底面的中部设置凹槽8,悬架1的底部或支撑座2的顶部可以位于该凹槽8内,通过凹槽8对悬架1的底部或支撑座2的顶部的包裹,增大了与弹性垫片5的接触面积,防止发生应力集中现象损坏弹性垫片5。
4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例如可以在弹性垫片5的顶部设置向下凹的凹槽8,该凹槽8的形状可以与板簧悬架的底端的形状相同,该凹槽8可用于容纳板簧悬架的底端钢板,板簧悬架的底端钢板可与第一螺栓一起对弹性垫片5进行作用,产生扭力,增大弹性垫片5与板簧悬架的接触面积,延长弹性垫片5的使用寿命。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垫片5的材质可以为橡胶,橡胶可以为高强度橡胶。
48.下面结合图1至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底盘。
4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底盘,包括车架3、转向车桥9、非转向车桥4和以上所述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转向车桥9设置在车架3的前侧,对应到图6,前侧即为沿纸面向下的一侧。非转向车桥4设置在车架的后侧,对因到图6,后侧即为沿纸面向上的一侧。其中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设置在非转向车桥4的顶部与车架3的底部之间,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的支撑座2的底端与车架3连接,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的悬架1的顶端与车架3连接。
50.以大部分车辆的设置方式相同,本实施例的转向车桥9设置在车架3的前端,称为前桥,非转向车桥4设置在车架3的后端,称为后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盘,在后桥与车架3之间设置有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在转弯时,前桥带动车架3发生旋转,车架3的旋转使扭力件受扭,扭力件的扭动在行驶过程中带动后桥旋转,从而达到后桥转向的目的,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在支撑座2与悬架1之间设置扭力件实现非转向车桥4的转向,结构简单,装配拆卸方便,且成本较低。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底部连接有一组非转向车桥4,支撑座2的底部与非转向车桥4的顶部连接。
52.一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包括两个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分别设置在车架3的左右两侧的底部,一组非转向车桥4包括一根车轴和设置在车轴两端的车轮。两个支撑座2分别设置在车轴两端靠近车轮的位置的顶部,支撑座2与车轴固定连接。
5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的底部连接有两组非转向车桥4,两组非转向车桥4沿车架3的前后方向并列布置,两组非转向车桥4之间设置有连接臂10,连接臂10沿车架3的前后方向延伸,连接臂10的两端与非转向车桥4旋转连接,支撑座2的底部与连接臂10的中部旋转连接。
54.一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包括两个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分别设置在车架3的左右两侧的底部,一组非转向车桥4包括一根车轴和设置在车轴两端的车轮。本实施例中,一组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底部设置有两组非转向车桥4,两组非转向车桥4沿车架3的前后方
向并列分布,且分别位于非转向车桥悬架系统的前后两侧。在两组非转向车桥4的左右两侧,两组非转向车桥4的车轴之间均通过连接臂10进行连接,且连接方式为铰接。左右两侧的连接臂10的中部分别与两个支撑座2进行旋转连接,旋转方向沿左右方向。
5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作业机械主体和以上所述的底盘,底盘用于驱动作业机械主体进行移动。设置有上述底盘的作业机械均可取得与上述底盘相同的有益效果。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作业机械也可以是任何可行走的作业机械。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并不对作业机械的具体类型和种类进行限定。
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