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门护板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门护板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零部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护板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2.图1-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门护板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在门护板经受碰撞时,不易发生变形,溃缩量小,导致钣金结构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护板缓冲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门护板缓冲结构,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四周的4个侧壁板,相邻的侧壁板之间不相连接并且相邻的侧壁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侧壁板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一侧壁板,与所述第一侧壁板连接的第二侧壁板,所述第二侧壁板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螺栓安装面,所述第二侧壁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一钝角,所述第一侧壁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第二钝角,所述第二钝角大于所述第一钝角。
5.其中,所述底板的外表面上可设置有加强筋结构。
6.其中,所述加强筋结构为十字型加强筋。
7.其中,所述十字型加强筋延伸至所述侧壁板上。
8.其中,所述4个侧壁板具有相同的结构。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门护板缓冲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的门护板缓冲结构在保证自身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加大溃缩量,有效减小撞击力,保护乘员安全。
附图说明
1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门护板缓冲结构的轴测图。
12.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门护板缓冲结构的后视图。
13.图3为实施例1的门护板缓冲结构的轴测图。
14.图4为实施例1的门护板缓冲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门护板缓冲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16.实施例1
17.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的门护板缓冲结构包括底板10和位于底板10四周的4个侧壁板20,相邻的侧壁板20之间不相连接,并且相邻的侧壁板20之间设置有间隙,4个侧壁板
20均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侧壁板20包括与所述底板10连接的第一侧壁板21,与所述第一侧壁板21连接的第二侧壁板22,所述第二侧壁板22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的中部设置有螺栓安装面25。通过所述螺栓安装面可将所述门护板结构螺接在门护板上。所述第二侧壁板22与所述连接板23之间具有第一钝角,所述第一侧壁板21与所述底板10之间具有第二钝角,所述第二钝角大于所述第一钝角。为了提高门护板缓冲结构的自身强度,所述底板10的外表面上可设置有十字型加强筋(图中未示出),所述十字型加强筋可延伸至所述侧壁板20上。
18.本实施例的门护板缓冲结构在通过注塑一体出模后,在四角处开孔加工得到,通过加强筋的设计,可进一步保证自身强度,侧壁板不同倾斜角度的设计,能够加大变形量,增加溃缩,从而有效减小碰撞时钣金对人体的撞击力,从而减小对人体的伤害,实现缓冲目的。
19.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及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门护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四周的4个侧壁板,相邻的侧壁板之间不相连接并且相邻的侧壁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侧壁板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一侧壁板,与所述第一侧壁板连接的第二侧壁板,所述第二侧壁板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螺栓安装面,所述第二侧壁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一钝角,所述第一侧壁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第二钝角,所述第二钝角大于所述第一钝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护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外表面上可设置有加强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护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为十字型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护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型加强筋延伸至所述侧壁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护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侧壁板具有相同的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护板缓冲结构,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门护板缓冲结构,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四周的4个侧壁板,相邻的侧壁板之间不相连接并且相邻的侧壁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侧壁板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一侧壁板,与所述第一侧壁板连接的第二侧壁板,所述第二侧壁板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螺栓安装面,所述第二侧壁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一钝角,所述第一侧壁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第二钝角,所述第二钝角大于所述第一钝角。本实用新型的门护板缓冲结构在保证自身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加大溃缩量,有效减小撞击力,保护乘员安全。保护乘员安全。保护乘员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韩冬雪 王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1
技术公布日: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