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推车,具有儿童背向推行者的正推状态和儿童面部朝向推行者的反推状态,上车架可相对于下车架绕竖直轴转动进而在正推状态和反推状态之间切换。现有技术中,从儿童推车的侧面观察时,上车架显著高于下车架,整个儿童推车的体积较大;还有一些儿童推车,当需要在正推状态和反推状态之间切换时,需要将儿童移出儿童推车,才能实现状态的转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儿童推车。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展开状态下,所述车架包括:推把杆;上支架,所述推把杆的下端部通过旋转轴与所述上支架相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包括上部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上部连接件上的座位,所述上部连接件包括上转台,所述上转台具有向下设置的第一转动平面;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的底部设有车轮组件,所述下支架包括下转台,所述下转台具有向上设置的第二转动平面,所述第一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二转动平面相互贴合,所述上转台通过中心轴与所述下转台相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旋转轴的轴心线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中心轴的轴心线沿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旋转轴的轴心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中心轴的实体相交;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上支架相对于所述下支架锁定的锁定机构及用于将所述锁定机构解锁的解锁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上转台与所述下转台之间。
6.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定结构、第二锁定结构及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结构与所述第二锁定结构这两者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上转台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下转台上,所述锁定件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定结构与所述第二锁定结构之间,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用于提供所述锁定件朝向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运动所需作用力的第一弹性件,若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锁定件同时与所述第一锁定结构、所述第二锁定结构相配合连接;若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脱离配合锁定。
7.优选地,所述锁定件的外侧周壁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锁齿,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及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均为与所述锁定件相配合的锁齿槽。
8.优选地,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解锁件,所述解锁件设置在所述推把杆的下端部与所述锁定件之间,所述解锁件用于驱使所述锁定件远离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运动,使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脱离配合锁定;所述推把杆的下端部与所述解锁件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解锁件远离所述推把杆运动的第一解锁机构,所述解锁件与所述锁定件之间设有用于
使所述锁定件远离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运动的第二解锁机构;若所述第一解锁机构使所述解锁件远离所述推把杆运动,所述第二解锁机构使所述锁定件远离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运动;若所述解锁件朝向所述推把杆运动,所述锁定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下朝向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运动。
9.优选地,所述第二解锁机构包括换向锁齿及换向锁槽,所述换向锁齿固设于所述解锁件上,所述换向锁槽设置在所述锁定件上,若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换向锁齿插设在所述换向锁槽中;若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所述换向锁齿从所述换向锁槽中脱出,至少一个所述换向锁齿抵靠在所述锁定件上并使得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脱离配合锁定。
10.优选地,所述儿童推车具有所述座位背对所述推把杆的正推状态和所述座位面对所述推把杆的反推状态,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解锁件,所述解锁件设置在所述推把杆的下端部与所述锁定件之间,所述解锁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第一解锁件及第二解锁件,所述第一解锁件具有第一换向锁齿,所述第二解锁件具有第二换向锁齿;所述锁定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换向锁齿或所述第二换向锁齿相配合的换向锁槽,所述换向锁槽具有第一锁槽及第二锁槽;若所述儿童推车处于所述正推状态且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锁齿插设在所述第一锁槽中,所述第二换向锁齿插设在所述第二锁槽中;若所述儿童推车处于所述反推状态且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锁齿插设在所述第二锁槽中,所述第二换向锁齿插设在所述第一锁槽中;若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锁齿及所述第二换向锁齿与任意换向锁槽均脱离配合锁定。
11.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槽中位于左侧或右侧的内壁为斜壁,所述斜壁自下至上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换向锁齿及所述第二换向锁齿均具有与所述斜壁相配合的斜面。
12.优选地,所述儿童推车具有所述座位背对所述推把杆的正推状态和所述座位面对所述推把杆的反推状态,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解锁件,所述解锁件设置在所述推把杆的下端部与所述锁定件之间,所述解锁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第一解锁件及第二解锁件,所述第一解锁件具有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二解锁件具有第二推动部;所述推把杆的下端部设有顶推凹槽,所述顶推凹槽具有与所述第一推动部位于同侧的第一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二推动部位于同侧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左右不对称地设置,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推动部或第二推动部朝向对应侧的所述推把杆运动所需作用力的第二弹性件,若所述儿童推车处于所述正推状态且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推动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推动部脱离所述第二凹槽;若所述儿童推车处于所述反推状态且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推动部脱离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推动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若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第一推动部脱离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推动部脱离所述第二凹槽。
13.优选地,所述顶推凹槽具有槽底及位于所述槽底的两侧的槽口,所述顶推凹槽还具有自所述槽底向两侧的所述槽口倾斜延伸的两个过渡段;若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推动部或所述第二推动部的顶端与所述槽底抵靠。
14.优选地,所述下支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连接在两侧所述侧支架之间的横支架,所述下转台固设于所述横支架上,展开状态下,每组所述侧支架包括:前轮支架,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前轮支架底部的前轮组件;后轮支架,所述车轮组件包
括设置在所述后轮支架底部的后轮组件,所述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转动连接;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前轮支架转动连接;撑杆,所述撑杆的一端部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所述撑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后轮支架转动连接。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推车,整体体积显著降低,使得上支架重心降低,在儿童推车的推行或旋转中,整个车体稳定、平衡;该儿童推车的锁定机构能够将上支架相对于下支架锁定,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为正推状态或反推状态,当需要在正推和反推状态之间转换时,转动推把杆,能够联动锁定机构解锁,使得上支架与下支架能够相对转动,转换操作简便,且不需要将儿童移出车外,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锁定机构稳定性好、强度较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一具体实施例的正推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18.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座位被略去;
19.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的侧视示意图,其中推把杆解锁并向前转动;
20.附图4为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上支架相对下支架转动;
21.附图5为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上支架继续相对下支架转动;
22.附图6为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反推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23.附图7为本实施例中横支架与上部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24.附图8为本实施例中第一推杆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25.附图9为本实施例中第二推杆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26.附图10为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及解锁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7.附图11为本实施例中下转台及锁定件的立体示意图;
28.附图12为本实施例中上部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29.附图13为本实施例中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30.附图14为本实施例中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31.其中:1000、推把杆;2000、上支架;3000、下支架;x、第一转动中心线;y、第二转动中心线;z、第三转动中心线;
32.100、推杆接头;200、上部连接件;210、座位连接件;220、中心轴;300、座位;310、座位部;320、扶手部;330、靠背部;340、腿托;400、横支架;500、前轮支架;600、后轮支架;700、连杆;800、撑杆;910、前轮组件;920、后轮组件;
33.1、上转台;11、第一锁定结构;2、下转台;21、第二锁定结构;3、锁定件;31、锁齿;321、第一锁槽;322、第二锁槽;4、第一解锁件;41、第一推动部;42、第一顶杆;43、第一解锁部;431、第一弹簧;44、第一解锁块;441、第一换向锁齿;5、第二解锁件;51、第二推动部;52、第二顶杆;53、第二解锁部;531、第二弹簧;54、第二解锁块;541、第二换向锁齿;6、第一推杆接头;61、第一推杆锁槽;62、第一凹槽;62a、第一槽底;62b、第一过渡段;62c、第一槽口;7、
第二推杆接头;71、第二推杆锁槽;72第二凹槽;72a、第二槽底;72b、第二过渡段;72c、第二槽口;8、推杆锁块;9、解锁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左右方向”、“高度方向”、“前后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推行童车的大人手握推把杆时,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仅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37.参见图1至图6所示,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车架包括推把杆1000、上支架2000及下支架3000,下支架3000的底部设有车轮组件,推把杆1000通过旋转轴与上支架2000转动连接,上支架2000通过中心轴220与下支架3000转动连接。具体地,当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
38.上支架2000包括上部连接件200及设置在上部连接件200上的座位300,本实施例中,座位300可拆卸地连接在上部连接件200上,上部连接件200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座位连接件210,推把杆1000的下端部具有推杆接头100,推杆接头100绕第二转动中心线y(旋转轴的轴心线)与座位连接件210的外侧部转动连接,第二转动中心线y沿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上部连接件200还包括设置在中部的上转台1,上转台1具有向下设置的第一转动平面,中心轴220即设置在上转台1的中部,且第二转动中心线y所在的水平面与中心轴220的实体相交,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中心线y本身与中心轴220的实体相交。一般地,儿童推车具有坐兜、睡兜或摇篮等用于直接承托儿童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将此部件统一称为座位300,儿童坐在座位300中时的面向称为座位300的朝向。座位300可以与上部连接件200作为一个整体绕第一转动中心线x(中心轴的轴心线)转动。本实施例中,座位300具体包括座位部310,以及转动连接在座位部310上的扶手部320、靠背部330和腿托340。
39.左右两侧设置的推把杆1000,推把杆1000本身可以采用伸缩式或折叠式,供握持的位置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设置,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推把杆1000包括相对转动连接的上推杆和下推杆,两侧的推把杆1000的上端通过扶手连接。两侧的推把杆1000的下端部分别具有推杆接头100。
40.下支架3000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支架、沿左右方向延伸并用于连接两侧侧支架的横支架400。侧支架具体包括前轮支架500、后轮支架600、连杆700及撑杆800,其中,车轮组件包括设置在前轮支架500底部的前轮组件910、设置在后轮支架600底部的后轮组件920;后轮支架600的上端部与前轮支架500的上端部绕第三转动中心线z转动连接;连杆700的前端部与前轮支架500通过转轴a转动连接,撑杆800的上端部与连杆700通过转轴b转动连接,撑杆800的下端部与后轮支架600转动连接。
41.本实施例中,前轮支架500的上端部与横支架400固定连接,横支架400的中部设有下转台2,下转台2具有向上设置的第二转动平面,该第二转动平面与上转台1的第一转动平面相互贴合,两者为形状、大小相同的圆形面,上转台1通过中心轴220与下转台2相转动连接,第一转动中心线x沿车架的高度方向延伸。上述第二转动中心线y与第三转动中心线z相互平行地设置,且第三转动中心线z同样与中心轴220的实体相交。
42.上支架2000绕第一转动中心线x与下支架3000转动连接,使得推把杆1000与上支架2000可以作为整体绕第一转动中心线x相对于下支架3000在水平面内转动。上支架2000可由正向位置绕第一转动中心线x自由旋转180
°
至反向位置;相应地,儿童推车具有至少两种使用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两种使用状态分别为正推状态和反推状态:当儿童推车处于如图1所示的正推状态时,座位300的朝向向前且背对推把杆1000,座位300的靠背部330向后倾斜,扶手部320朝前,上支架2000位于正向位置;当儿童推车处于如图6所示的反推状态时,座位300的朝向向后且面对推把杆1000,座位300的靠背部330向前倾斜,扶手部320朝后,上支架2000位于反向位置;儿童推车的前后方向参考前轮组件910和后轮组件920的设置。
43.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儿童推车的左右、高度、前后等方位,是指将儿童推车处于正推状态(如图1所示)或反推状态下时(如图6所示)的儿童推车的左右、高度和前后方位;竖直、水平等方位,是指将处于正推状态或反推状态下时的儿童推车放置于水平地面时的竖直、水平等位置(如图1所示),以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44.该儿童推车包括用于将上支架2000相对于下支架3000锁定的锁定机构及用于将该锁定机构解锁的解锁机构,锁定机构设置在上转台1与下转台2之间。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还包括用于将推把杆1000与上支架2000相对锁定和解锁的推把杆锁定机构,当推把杆锁定机构解锁且推把杆1000绕第二转动中心线y转动时,上述锁定机构能够联动解锁。
45.参见图7及图8所示,上支架2000的左右两个座位连接件210与其对应侧的推把杆1000及其推杆接头100之间均设置有一组推把杆锁定机构。推把杆锁定机构的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定。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推把杆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座位连接件210上的连接件锁槽(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推杆接头100上的推杆锁槽、运动地设置在连接件锁槽与推杆锁槽之间的推杆锁块8,以及用于驱使推杆锁块8朝向推杆锁槽运动所需作用力的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其中,推杆锁块8采用锁齿盘,连接件锁槽及推杆锁槽为配合设置的锁齿槽。当推把杆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推杆锁块8同时与连接件锁槽与推杆锁槽卡合,推把杆1000相对上支架2000不能旋转;当推把杆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推杆锁块8脱离推杆锁槽而仅与连接件锁槽卡合,推把杆1000能够相对上支架2000旋转。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将两侧的推杆接头100分别定义为第一推杆接头6和第二推杆接头7,当儿童推车处于正推状态时,第一推杆接头6位于车架的左侧,第二推杆接头7位于车架的右
侧,第一推杆接头6上设有第一推杆锁槽61,第二推杆接头7上设有第二推杆锁槽71。
46.推把杆锁定机构还包括用于使上述推杆锁块8与推杆锁槽脱离配合锁定的解锁组件,其具体可采用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解锁组件包括设置在推把杆1000的扶手上的解锁按钮9。
47.下面具体阐述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及解锁机构的结构。
48.参见图10至图12所示,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定结构11、第二锁定结构21及锁定件3,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定结构11设置在上转台1上,第二锁定结构21设置在下转台2上,锁定件3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在第一锁定结构11与第二锁定结构21之间,锁定机构还包括用于提供锁定件3朝向第一锁定结构11运动所需作用力的第一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具体地,锁定件3为外侧周壁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锁齿31的锁齿盘,第一锁定结构11及第二锁定结21构均为与锁定件3相配合的锁齿槽。
49.若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锁定件3同时与第一锁定结构11、第二锁定结构21配合锁定;若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锁定件3克服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而与第一锁定结构11脱离配合锁定,而仅与第二锁定结构21配合连接。
50.参见图10至图14所示,解锁机构包括解锁件,解锁件设置在推杆接头100与锁定件3之间,解锁件用于驱使锁定件3远离第一锁定结构11运动,使锁定件3与第一锁定结构11脱离配合锁定。进一步地,推杆接头100与解锁件之间设有用于使解锁件远离推杆接头100运动的第一解锁机构,解锁件与锁定件3之间设有用于使锁定件3远离第一锁定结构11运动的第二解锁机构。
51.为方便描述,以下将分设于左右两侧的解锁机构进行区分,当儿童推车处于正推状态下,位于左侧的解锁件为第一解锁件4,位于右侧的解锁件为第二解锁件5,当儿童推车在正推状态与反推状态之间转换的过程中,第一解锁件4与上述第一推杆接头6始终位于同侧,第二解锁件5与第二推杆接头7始终位于同侧。
52.首先以第一解锁件4为例,其具体包括设置在靠近第一推杆接头6的一端部的第一推动部41、设置在靠近锁定件3的一端部的第一解锁块44、与第一解锁块44固定连接的第一解锁部43,以及连接在第一推动部41于第一解锁部43之间的第一顶杆42,上述各个部件之间均固定连接构成一个整体。
53.第一推杆接头6的内侧具有顶推凹槽,此处为第一凹槽62,第一凹槽62具有第一槽底62a及位于第一槽底62a的两侧的第一槽口62c,以及自第一槽底62a向两侧的第一槽口62c倾斜延伸的两个第一过渡段62b。第一推动部41的两侧具有与两个第一过渡段62b相配合的斜面,从而当推把杆1000相对座位连接件210旋转,即第一推杆接头6相对第一推动部41旋转时,其中一个第一过渡段62b抵靠在第一推动部41的斜面上并推动第一推动部41远离推杆接头100运动。如此,正推状态下,上述第一凹槽62及第一推动部41构成第一解锁机构。
54.第一解锁块44设置在锁定件3的上侧,具体是设置在上转台1中位于第一锁定结构11上方的内腔中,第一解锁块44具有三个向下设置的第一换向锁齿441,第一锁定结构11上开设有可供第一换向锁齿441穿过的开口。锁定件3上设有两组换向锁槽,分别为第一锁槽321及第二锁槽322,第一锁槽321及第二锁槽322各有三个,以第一转动中心线x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点为对称中心时,第一锁槽321与第二锁槽322中心对称地设置。进一步地,正推状态
下,每个第一锁槽321中位于右侧的内壁为自下至上逐渐向右倾斜延伸的斜壁,每个第一换向锁齿441的右侧壁为与该斜壁相配合的斜面,该斜面同样自下至上逐渐向右倾斜延伸。正推状态下,上述第一换向锁齿441及第一锁槽321构成第二解锁机构。
55.此外,第一解锁件4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解锁部43上用于提供第一推动部41朝向第一推杆接头6运动所需作用力的第二弹性件,此处为第一弹簧431。
56.相应地,第二解锁件5的结构与第一解锁件4基本相同,且两者对称设置。正推状态下,第二解锁件5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第二推动部51、第二顶杆52、第二解锁部53及第二解锁块54,第二解锁块54具有三个向下设置的第二换向锁齿541,第二换向锁齿541具有自下至上逐渐向左倾斜延伸的斜面,第二解锁部53上设有用于提供第二推动部51朝向第二推杆接头7运动所需作用力的第二弹簧531。
57.本实施例中,正推状态下,锁定件3上的第二锁槽322位于左侧的内壁为自下至上逐渐向左倾斜延伸的斜壁,刚好与第二换向锁齿541相对应配合。
58.相类似地,第二推杆接头7内侧的顶推凹槽为第二凹槽72,第二凹槽72同样具有第二槽底72a、第二过渡段72b和第二槽口72c,但是第二凹槽72与第一凹槽62有两点主要区别:一、正推状态下,在车架的前后方向上,第二凹槽72位于第一凹槽62的后方,这是因为第一凹槽62主要用于正推状态下车架的锁定与解锁,而第二凹槽72主要用于反推状态下车架的锁定与解锁;二、第一凹槽62的长度显著大于第二凹槽72的长度,第一凹槽62的圆周角大约为180
°
,这是因为车架在正推状态下还可以进行折叠,折叠时推把杆1000向后翻转,同时需要使得锁定机构保持在锁定状态,因此推把杆1000向后翻转的过程中,第一推动部41需要始终位于第一凹槽62中。
59.反推状态下,上述第二凹槽72及第二推动部51构成第一解锁机构,第二换向锁齿541及第一锁槽321构成第二解锁机构。
6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结构设计的特点,正推状态下,第一解锁块44位于第二解锁块54的前侧,两者相互抵靠,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圆形的缺口,可供中心轴220穿过。
61.下面具体阐述本实施例的儿童推车的工作原理:
62.参见图1及图13所示,当儿童推车处于正推状态且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推动部41部分位于第一凹槽62中,第一推动部41的顶端与第一槽底62a相抵靠;而由于第二凹槽72与第一凹槽62的位置不对称,此时第二推动部51脱离第二凹槽72,位于其外部;相应地,第一换向锁齿441插设在第一锁槽321中,第二换向锁齿541插设在第二锁槽322中,锁定件3同时与第一锁定结构11、第二锁定结构21配合锁定。
63.参见图3及图14所示,当需要将儿童推车转换为反推状态时,首先按压解锁按钮9,使得推把杆锁定机构解锁,然后驱使推把杆1000绕第二转动中心线y向前转动一定角度,从而第一推动部41的斜面沿着第一过渡段62b朝向第一槽口62c运动,使得第一解锁件4整体远离第一推杆接头6运动,即向右运动,从而,第一换向锁齿441的斜面沿着第一锁槽321的斜壁向右运动,直至第一换向锁齿441运动至锁定件3的上表面上,并将锁定件3向下按压,使得锁定件3与第一锁定结构11脱离配合,锁定机构解锁。此过程中,第二解锁件5始终保持不动,第二推动部51始终位于第二凹槽72的外部,但由于第一解锁件4使得锁定件3向下运动,因此第二换向锁齿541也相应地从第二锁槽322中脱离出来。
64.参见图4及图5所示,当锁定机构解锁后,推把杆1000与上支架2000即能够作为一个整体绕第一转动中心线x旋转,旋转180
°
后到达反向位置,此时再驱使推把杆1000绕第二转动中心线y向后转动,直至锁定机构锁定。
65.参见图6及图13所示,当儿童推车处于反推状态且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机构的状态与正推锁定时基本相同。此时,下支架3000的位置不变,第一解锁件4及第一推杆接头6位于车架的右侧,第二解锁件5及第二推杆接头7位于车架的左侧,第二推动部51落入第二凹槽72中,第二解锁件5整体向左运动,第二推动部51的顶端与第二槽底72a相抵靠,第二换向锁齿541插设在第一锁槽321中;而第一推动部41仍然位于第一凹槽62的外部,第一换向锁齿441对应插设在第二锁槽322中,锁定件3再次同时与第一锁定结构11、第二锁定结构21配合锁定。
66.当需要将该儿童推车由反推状态转换为正推状态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67.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仅在正推状态下能够进行折叠,折叠时,首先将推把杆锁定机构解锁,然后驱使推把杆1000绕第二转动中心线y向后翻折,并与后轮支架600转动收拢,继续转动使得后轮支架600与前轮支架500绕第三转动中心线z转动收拢,同时连杆700及撑杆800均向上转动并收拢在前轮支架500与后轮支架600之间,推把杆1000的上推杆和下推杆转动收拢,座位300自身也能够进行转动折叠,折叠后各杆件之间结构紧凑,车架体积大大减小,便于存储和运输。
68.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