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类植物乳杆菌及其复合制剂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类植物乳杆菌及其复合制剂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类植物乳杆菌及其复合制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2.随着水产养殖业集约化速度的加快,高密度养殖模式的推广,水产养殖环境趋于恶化,以致于近年来水产动物疾病爆发频繁,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人们为减少损失而大量使用抗生素所引发的药物残留、病菌抗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对人类的健康与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许多国家已经限制或禁止使用抗生素类添加剂。因此环保、安全、高效的微生态制剂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经过基础性研究后,其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益生菌是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动物健康的活体微生物,主要有芽孢杆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和光合细菌等,我国已批准部分菌种在养殖业和饲料业中应用。许多研究表明益生菌主要有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促进动物新陈代谢与生长;净化水质,维持水环境稳定等功能。乳酸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益生菌,其可以通过粘附素与肠粘膜细胞紧密结合,在肠粘膜表面定植占位;还能产生多种抑菌因子,抑制有害菌繁殖;进而改善肠道内菌群结构,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保持动物健康,提高生产能力。利用乳酸菌对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可以有效改善饲料营养价值,提高生产水平;且接种乳酸菌厌氧发酵制备生物饲料操作相对简便,发酵后的饲料ph低,酸度高,诱食性好,可促进消化吸收;乳酸菌发酵料无需干燥,存储时间长,饲喂效果好。
4.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是已通过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安全资格认证(qps)的一种乳酸菌,该菌除具乳酸杆菌的益生功能外,还具有良好的抑菌性。专利《一株降胆固醇、降亚硝酸盐的类植物乳杆菌及其筛选方法》(cn201610167712.1)介绍了从发酵漤菜中分离的类植物乳杆菌gufhsl-70在降低亚硝酸盐和胆固醇方面的优良特性,刘长建等在《类植物乳杆菌抑菌物质的性质及其在猪肉保鲜中的作用》中介绍类植物乳杆发酵液具有抑制猪肉腐败的作用,刘蕾等发现类植物乳杆菌l-zs9可形成生物被膜提高细胞粘附能力,李平兰等的专利《类植物乳杆菌luxs蛋白、其应用及类植物乳杆菌重组菌》(cn202110139706.6)成功提高luxs蛋白的表达增强类植物乳杆菌l-zs9的被膜粘附功能。上述研究表明类植物乳杆菌有望在食品保健和医药等行业中获得应用,但目前还未见该菌在养殖业中应用的报道,更缺少与其它益生菌配伍应用的相关研究。这可能与类植物乳杆菌的广谱抑菌性有关,其不仅对腐败菌等有害菌有抑制作用,可能还会抑制其它益生菌的生长,降低益生效果。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筛选得到一株抑菌性能较好的类植物乳杆菌f153,类植物乳杆菌f153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但对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抑菌性较弱,具有抑制致病菌以及能和其它益生菌配伍使用的特性。该菌与另一株发酵产酸性能较好的干酪乳杆菌f209共发酵后
菌数高,抑菌圈直径大,可直接混菌发酵水产饲料。该发酵方法工艺简便,加工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应用。水产养殖应用试验表明,该菌剂能提高水产动物消化道内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力,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成活率,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具有抑菌特性且具备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该菌株为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f153,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339。
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复合乳酸菌制剂,该乳酸菌制剂包括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f153(cctcc no:m 20211339)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f209(cctcc no:m2018572)。
8.本发明的最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复合乳酸菌在制备饲料中的应用。
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0.申请人自酸菜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菌,经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为类植物乳杆菌,该菌株已于2021年10月28日送至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分类命名: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f153,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339,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11.所述类植物乳杆菌f153(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f153)为革兰氏阳性菌,杆状,不产芽孢。在mrs固体培养基上菌落较小、圆形、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淡乳白色,菌落直径约3mm。
12.菌株经简单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状呈杆状,单个、成对生或短链状,大小为0.7-1.0um
×
4.0-5.5μm,无鞭毛。利用葡萄糖同型乳酸发酵产l-乳酸;最适生长温度为37℃。
13.本发明提供的类植物乳杆菌f153(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f153)发酵液具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但对乳酸菌抑菌活性较弱。
14.一种复合乳酸菌制剂,包括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f153(cctcc no:m 20211339)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f209(cctcc no:m2018572)。
15.以上所述的复合乳酸菌制剂,优选的,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f153(cctcc no:m 20211339)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f209(cctcc no:m2018572)的有效菌浓度比例为:1-10:1-10,总的有效菌浓度是5-15亿cfu/ml。
16.一种复合乳酸菌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类植物乳杆菌f153(cctcc no:m 20211339)和干酪乳杆菌f209(cctcc no:m2018572)混合种子液(混合种子液中两个菌的有效菌浓度比例是1:0.5-1.5)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是0.5-5%)进行混合培养或者种子液单独培养后再混合;
17.所述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按重量份计:
18.1-3份红糖,3-9份葡萄糖,0.5-5份酵母浸膏,0.01-0.2份氢氧化钠,100份水,接种后35-40℃发酵24-48小时即可。
19.复合乳酸菌(类植物乳杆菌f153和干酪乳杆菌f209)在制备饲料中的应用,所述的饲料为畜禽饲料或水产饲料。
20.特别优选用于小龙虾、鲈鱼、大菱鲆等水产饲料发酵,方法为0.5-5份复合乳酸菌液加水稀释到80-120份后拌入200份全价饲料,于20℃以上环境中厌氧发酵7d以上,之后再低温挤压造粒,装入呼吸袋中低温密封存放,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水产料中直接投喂使用,优选在小龙虾全价料添加20-40%发酵饲料混匀后投喂。
21.当用于畜禽饲料时,优选鸡为对象。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3.1.本发明的类植物乳杆菌f153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但对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抑菌性较弱,具有抑制致病菌以及能和其它益生菌配伍使用的特性。
24.2.通常乳酸菌的乳酸菌素等抑菌素随ph降低抑菌作用增强,通过类植物乳杆菌与其它产酸能力强的乳酸菌共发酵降低ph可以提高抑菌能力,提高类植物乳杆菌的应用价值。两种乳酸菌复合,干酪乳杆菌f209快速发酵产乳酸,类植物乳杆菌f153抗菌抗病能力强,协同作用,增强保健效果;
25.3.本发明的复合乳酸菌制剂在水产中的应用效果优于禽类养殖,发酵水产饲料后喂小龙虾,可显著提高产量及存活率。
附图说明
26.图1为类植物乳杆菌f153和干酪乳杆菌f209单发酵及共发酵过程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如未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案;所述试剂或材料,如未特别说明,均来源于商业渠道。本发明的干酪乳杆菌f209已在cn110804571b中公开。
28.实施例1:
29.类植物乳杆菌f153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30.1.培养基的配制:
31.bcp培养基:蛋白胨5g;酵母膏3g;乳糖5g;琼脂20g;0.5%溴甲酚紫10ml;蒸馏水1000ml;ph值6.8~7.0。
32.mrs液体培养基:葡萄糖20g/l;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牛肉浸粉10g/l;柠檬酸二铵2g/l;醋酸钠5g/l;吐温80 1g/l;磷酸氢二钾2g/l。
33.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1.5%的琼脂,所有培养基115℃灭菌20min。
34.2.筛选:辣白菜,榨广椒,剁椒,酒醅,酸菜等多种发酵食品各取5-10g置于100ml生理盐水中,150rpm振荡15min后取1ml培养液梯度稀释,涂布bcp平板,37℃培养48h后挑选菌落周边变黄的单菌落划线分离培养,共挑选256个单菌落。将得到的单菌落转接到mrs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48h,mrs斜面保藏,同时用琼脂点扩散交叉拮抗实验初筛得到16株对大肠杆菌k88抑菌作用较好的菌株。之后对这16株菌进行培养,分别进行牛津杯定量扩散抑制大肠杆菌k88试验,通过抑菌圈大小比较抑菌效果,得到一株发酵液抑制大肠杆菌k88效果
较好的乳酸菌f153。
35.菌株f153生化鉴定:用结晶紫对菌株f153进行简单染色,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无芽孢。在mrs固体培养基上长成圆形、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淡乳白色的较小菌落,直径约3mm。该菌株利用葡萄糖同型乳酸发酵产l-乳酸;最适生长温度为37℃。
36.菌株的16s rdna鉴定:挑取f153单菌落用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16srd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最高,达99%,结合菌落形态可确定该菌株为类植物乳杆菌,命名为类植物乳杆菌f153。该菌株已于2021年10月28日送至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分类命名: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f153,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339,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37.实施例2:
38.类植物乳杆菌f153的抑菌实验:
39.取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h的类植物乳杆菌f153发酵液50ml,10000rpm离心10min后分离菌体,菌体重悬2次后加10ml水进行超声破碎,分别用发酵液上清和破碎后的菌液进行牛津杯定量扩散抑菌试验(牛津杯外径7.5mm)。用乳酸调节mrs培养基的ph值使其与乳酸菌上清液ph值相同,作为对照(ck)。抑菌对象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88)、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7217)、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干酪乳杆菌zhang(lactobacillus casei)、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40.表1:类植物乳杆菌f153的抑菌试验结果
41.[0042][0043]
通过比较表1中上清液、菌体破碎液和ck对各指示菌的抑菌圈直径大小,可知类植物乳杆菌f153的发酵液上清和菌体破碎菌液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单增李斯特菌及枯草芽孢杆菌都有抑菌作用,且发酵液上清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细胞破碎液的抑菌效果;仅发酵液上清对乳酸片球菌有较明显抑制作用;发酵液上清和破碎菌液均对干酪乳杆菌、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抑菌能力较弱。
[0044]
上述结果表明类植物乳杆菌f153分泌到胞外的代谢产物中存在抑菌活性较强的物质,故菌体破碎液抑菌圈直径大于上清液抑菌圈直径。植物乳杆菌f153对乳酸片球菌、干酪乳杆菌zhang、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的抑菌效果较差,故类植物乳杆菌f153有与这几种乳酸菌和酵母菌配伍使用的潜力。
[0045]
实施例3:
[0046]
类植物乳杆菌f153和乳酸菌共发酵实验:
[0047]
将类植物乳杆菌f153与乳酸片球菌、干酪乳杆菌zhang、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凝结芽孢杆菌以及干酪乳杆菌f209进行混合培养,并与类植物乳杆菌f153单独培养作比较。
[0048]
ypd培养基(1%酵母浸粉,2%蛋白胨,2%葡萄糖),调ph至7.0,500ml三角瓶装300ml,升温至115℃灭菌20min。冷却后接种类植物乳杆菌f153和其它乳酸菌各5ml(有效菌浓度比例是1:1,种子液的总的菌浓度是6-15亿cfu/ml,37℃培养24h后平板计数,并测量发酵液ph和抑菌能力,抑菌实验方法同实施例2,抑菌材料为发酵液上清,抑菌实验对象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88)。
[0049]
表2:类植物乳杆菌f153与乳酸菌共发酵实验结果
[0050]
[0051][0052]
结果如表2所示:类植物乳杆菌f153与除干酪乳杆菌f209外的其它乳酸菌共发酵后上清液抑菌圈直径有不同程度缩小,发酵液ph都会不同程度下降。但共发酵对总的活菌数影响不一,类植物乳杆菌f153与嗜酸乳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共发酵后总菌数减少,与乳酸片球菌、两株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共发酵后总菌数上升。从结果看,类植物乳杆菌f153与干酪乳杆菌f209共发酵可以提高活菌数,大幅发酵液ph,提高发酵液抑菌能力,可能因为低ph可提升抑菌效果。此外,类植物乳杆菌f153共发酵效果也存在菌株特异性,类植物乳杆菌f153与干酪乳杆菌zhang共发酵,抑菌圈直径缩小。上述结果表明类植物乳杆菌f153与干酪乳杆菌f209共发酵最为合适,有共发酵应用的价值。
[0053]
实施例4:
[0054]
类植物乳杆菌f153和干酪乳杆菌f209单发酵及共发酵实验:
[0055]
发酵培养基制备:10g红糖、30g葡萄糖及20g酵母浸粉溶于1000ml水,调ph至7.0,升温至115℃灭菌20min。
[0056]
种子液:ypd培养基(1%酵母浸粉,2%蛋白胨,2%葡萄糖)115℃灭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接入1%乳酸菌后于37℃静置培养24h得到乳酸菌种子液。
[0057]
采用5l发酵罐进行发酵。按上述配方配制发酵培养基3l,发酵过程控制温度37℃,50rpm搅拌,单发酵组按3%接种量接入种子液,共发酵组各按1.5%的接种量接入两种乳酸菌种子液,36h后结束发酵。发酵过程中每隔6h取样测定还原糖浓度、ph、乳酸菌数及发酵液抑菌圈大小。抑菌实验方法同实施例2,抑菌材料为发酵液上清,抑菌实验对象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88)。
[0058]
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类植物乳杆菌f153发酵过程相较干酪乳杆菌f209过程,同一发酵时间和最终的发酵液ph高(4.21vs 3.54),乳酸含量低(13.98mg/ml vs 22.68mg/ml),抑菌圈直径大(25.40mm vs 16.40mm),活菌数低(10.56亿cfu/ml vs 16.56亿cfu/ml)表明类植物乳杆菌f153较干酪乳杆菌f209发酵产酸能力弱,但是合成抑菌物质代谢能力强。
[0059]
而类植物乳杆菌f153和干酪乳杆菌f209共发酵后抑菌圈直径略高于类植物乳杆菌f153单发酵的抑菌直径(27.68mm vs 25.40mm),活菌数略低于干酪乳杆菌f209单发酵(15.52亿cfu/ml vs 16.56亿cfu/ml),乳酸含量为17.68mg/ml,介于两种乳酸菌单发酵之间。结果表明,两种乳酸菌混合发酵单发酵可以同时提高乳酸产量和抑菌能力,在生产中可以协同发酵,快速产酸且提高抑菌能力。
[0060]
实施例5:
[0061]
复合乳酸菌液体制剂在大菱鲆饲料中的应用:
[0062]
选择体长5-6cm体质健康的大菱鲆,在海水良种繁育中心实验室暂养一周后,将大菱鲆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鱼,养殖在循环水水族箱中,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分2次投喂。
[0063]
5个组及饲料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每吨50g阿莫西林抗生素;混菌发酵组:干酪乳杆菌f209和类植物乳杆菌f153混合发酵饲料;干酪乳杆菌f209发酵组:干酪乳杆菌f209发酵饲料;类植物乳杆菌f153发酵组:类植物乳杆菌f153发酵饲料。
[0064]
发酵饲料制作:1kg乳酸菌液加水稀释到100kg后拌入200kg全价虾饲料,于28-33℃环境中厌氧发酵72h后再低温挤压造粒,装入呼吸袋中低温密封存放。乳酸菌液为单一干酪乳杆菌f209或类植物乳杆菌f153,活菌数为5-10亿cfu/ml;乳酸菌液也可由干酪乳杆菌f209和类植物乳杆菌f153发酵液按活菌数1:2的比例混合而成,活菌数为5-10亿cfu/ml。
[0065]
分组后的实验用鱼养殖在循环水水族箱中,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1/2。每天投饵料两次,分别为7-8,16-17点,投喂量以饱食为标准。每箱鱼投喂的饲料于投喂前和投喂后称质量。每次投喂前先吸取粪便,投喂后吸取残饵,将残饵过滤烘干保存,以备计算摄食量。饲养条件恒定(水温18
±
1℃,盐度31
±
0.2),实验周期60天。
[0066]
结果表3所示,乳酸菌发酵饲料能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类植物乳杆菌f153发酵组存活率高于干酪乳杆菌f209发酵组,但是其特定生长率却更低,而混菌发酵组的表现优于单菌发酵。
[0067]
表3:实验60d大菱鲆存活率及特定生长率(n=6;x
±
se)
[0068]
试验结束时随机从各组中选取6尾大菱鲆进行解剖,取胃、盲囊、肠进行酶活力检测,
[0069][0070]
所用试剂盒均产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
[0071]
结果表4所示,三组乳酸菌发酵饲料发酵组均能提高大菱鲆幼鱼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且混菌发酵组消化道蛋白酶活性相对最高,干酪乳杆菌f209发酵组消化道蛋白酶活性高于类植物乳杆菌f153发酵组,抗生素组的消化道蛋白酶活性最低。
[0072]
表4:饲料不同处理对大菱鲆消化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n=6;x
±
se)
[0073][0074]
结果表5所示,三组乳酸菌发酵饲料发酵组均能提高大菱鲆幼鱼消化道中脂肪酶的活性,且混菌发酵组消化道脂肪酶活性相对最高,干酪乳杆菌f209发酵组消化道脂肪酶活性高于类植物乳杆菌f153发酵组,空白组的消化道脂肪酶活性最低。
[0075]
表5:饲料不同处理对大菱鲆消化道脂肪酶活性的影响(n=6;x
±
se)
[0076][0077]
结果表6所示,三组乳酸菌发酵饲料发酵组均能提高大菱鲆幼鱼消化道中淀粉酶的活性,且混菌发酵组和干酪乳杆菌f209发酵组的消化道淀粉酶活性相近且最高,类植物
乳杆菌f153发酵组的消化道淀粉酶活性略低,空白组和抗生素组的消化道淀粉酶活性相近。
[0078]
表6:饲料不同处理对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活性的影响(n=6;x
±
se)
[0079][0080]
试验结束后对大菱鲆幼鱼进行24h饥饿处理,随机从各组中选取6尾大菱鲆,每组尾静脉取血(3~4ml),用低温离心机离心(10 000r/min,10min)后取血清测定免疫指标,包括溶菌酶(lzm)、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所用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生产。
[0081]
表7:饲料不同处理对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活性的影响(n=6;x
±
se)
[0082][0083]
结果表7所示,三组乳酸菌发酵饲料发酵组均能提高大菱鲆幼鱼血清中溶菌酶(lzm)、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都比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数值高,且混菌发酵组的这四种酶活性最高,类植物乳杆菌f153发酵组和干酪乳杆菌f209发酵组四种酶活性相近。
[0084]
总的来说,干酪乳杆菌f209和类植物乳杆菌f153的发酵饲料都可以提高消化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促进消化吸收,进而提高生长速率,且饲喂发酵饲料还可以提高大菱鲆幼鱼血清中溶菌酶(lzm)、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活性,增强大菱鲆的免疫相关能力,而混菌发酵饲料较单菌发酵饲料对大菱鲆的生长促进作用和免疫力提高效果更好。
[0085]
实施例6:
[0086]
复合乳酸菌液体制剂在肉鸡中的应用:
[0087]
将20日龄白羽肉鸡80只分为4组,每组20只,4个组及饲料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商品日粮;混菌发酵组:干酪乳杆菌f209和类植物乳杆菌f153混合发酵饲料;干酪乳杆菌f209发酵组:干酪乳杆菌f209发酵饲料;类植物乳杆菌f153发酵组:类植物乳杆菌f153发酵饲料。饲料制作同实施例5。养殖30天后测量生长性能并各组取5只屠宰并测量屠宰性能。
[0088]
表8:饲料不同处理对肉鸡的生长的影响
[0089][0090]
表8结果显示乳酸菌发酵饲料可以增加肉鸡日均采食量并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但是各组之间差不显著。
[0091]
表9:饲料不同处理对肉鸡的屠宰性能的影响
[0092][0093]
表9结果显示各组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和全净膛率均无显著差异,乳酸菌发酵饲料并不能显著提高肉鸡屠宰性能,类植物乳杆菌f153在肉鸡上的促生长作用不明显。
[0094]
实施例7:
[0095]
复合乳酸菌在小龙虾饲料上的应用:
[0096]
虾全价饲料中添加20%和50%发酵饲料作为实验组,不添加发酵饲料作为对照组进行小龙虾养殖实验;2021年3月中旬投放100-150尾/斤健康虾苗,每口虾塘放30斤。两口塘作为实验组1,投喂添加20%发酵料的全价料;两口塘作为实验组2,投喂添加50%发酵料的全价料,两口塘作对照组,投喂未添加发酵料的全价料。饲养周期三个月,管理模式相同,每天每亩虾塘的饲料投喂量相同(发酵饲料以干基计算)。
[0097]
发酵饲料制作:1kg复合乳酸菌液(干酪乳杆菌f209和类植物乳杆菌f153活菌数分别为20亿和12亿cfu/ml)加水稀释到100kg后拌入200kg全价虾饲料,于25-30℃环境中厌氧发酵7d后再低温挤压造粒,装入呼吸袋中低温密封存放。
[0098]
表10:复合乳酸菌液体制剂发酵虾全价料养殖实验结果
[0099][0100]
养殖结果如表10:实验组添加20%发酵饲料小龙虾亩产平均可达199kg,较对照组平均亩产161.5kg提高23.22%;且实验组小龙虾均重可达42.05g,较对照组均重35.45g增重18.62%;平均存活率也由78.65%提高到86.76%。添加40%发酵饲料小龙虾亩产平均可达221.5kg,较对照组平均亩产161.5kg提高37.15%;且实验组小龙虾均重可达44.10g,较对照组均重35.45g增重24.40%;平均存活率提高到88.22%。表明小龙虾饲料中添加干酪乳杆菌f209和类植物乳杆菌f153混菌发酵饲料可以显著提高小龙虾增重以及存活率,且50%的发酵饲料添加量效果优于20%的添加量,养殖效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