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自平衡车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


背景技术:

2.儿童平衡车主要针对幼儿设计,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宝宝需要用脚持续蹬地来提供滑行动力,是适合2-5岁宝宝的代步、运动和娱乐工具,使其更好的享受运动的快乐。
3.目前,为了便于存放和携带,现有的儿童自平衡车一般均可折叠,但现有的儿童自平衡车只能将后轮向靠近前轮的方向折叠,鞍座是固定不动的,因此现有的儿童自平衡车折叠后虽然可以减小体积,但其折叠后的体积并不足够小,因此存放和运输还不够方便。
4.同时,现有儿童自平衡车的车把的高度一般是一定的,不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儿童。
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折叠后体积更小的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后轮和鞍座同步折叠,从而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体积更小,以便可以更加方便存放和运输。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包括:
9.主梁管,所述主梁管的前端连接有前叉件,所述前叉件的底端连接有前轮,顶端连接有车把;所述主梁管的后端固定有竖直支撑套管,所述竖直支撑套管内穿设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为弯折状,同时所述支撑柱可在所述竖直支撑套管内绕所述竖直支撑套管的轴线l转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一一对应穿过所述竖直支撑套管的两个管口延伸至所述竖直支撑套管外,且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有鞍座,底端固定有后叉件,所述后叉件上连接有后轮;
10.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竖直布置,并安装在所述后叉件和所述竖直支撑套管之间,以用于锁定所述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展开和折叠的状态,当所述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柱自靠近所述竖直支撑套管处至靠近所述鞍座的一端逐渐向靠近所述后轮的方向倾斜。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包括:竖直柱段和弯折柱段,所述竖直柱段连接在所述弯折柱段的底端,且所述弯折柱段的底端同时与所述竖直支撑套管转动连接,所述竖直柱段可在所述竖直支撑套管内转动,所述弯折柱段的顶端穿过对应的所述竖直支撑套管的管口连接所述鞍座,所述竖直柱段的底端穿过对应的所述竖直支撑套管的管口连接所述后叉件,所述鞍座通过所述弯折柱段和所述竖直柱段绕所述轴线l转动,并且当所述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展开状态时,所述弯折柱段自靠近所述竖直支撑套管处至靠近所述鞍座的一端逐渐向
靠近所述后轮的方向倾斜。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竖向座、第一按钮、隔板、外花键、第一复位弹簧和多个第二卡槽;
13.所述竖向座固定在所述后叉件上,所述竖向座上开设有容纳槽,且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同时多个所述第一卡槽沿圆周方向分布,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贯通有第一竖向孔,且所述第一竖向孔贯通所述竖向座和所述后叉件的连接处;
14.所述第一按钮的顶端开设有第二竖向孔,且所述第一按钮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竖向孔中;
15.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撑套管的内壁,并将所述竖直支撑套管的内腔分隔形成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套合在所述弯折柱段的底端,且所述弯折柱段的底端可在所述第一腔内绕所述轴线l转动,所述第二腔远离所述弯折柱段的端口套设在所述竖向座上,同时所述隔板上贯通有第一通孔;
16.多个所述第二卡槽均沿竖直方向开设在所述第二腔的内壁上,并均靠近所述隔板,同时多个所述第二卡槽沿圆周方向分布;
17.所述外花键位于所述第二腔内,并固接所述第一按钮,同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抵接在所述隔板和所述外花键之间,同时所述外花键上贯通有第二通孔;
18.所述竖直柱段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竖向孔和所述第一竖向孔,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后叉件上,且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外花键均在所述竖直柱段上可沿所述轴线l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在所述竖直柱段上可沿所述轴线l的长度方向伸缩,并且所述外花键与多个所述第二卡槽卡合,当所述外花键移动至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槽卡合,所述第一锁定机构锁定,当所述外花键移动至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槽脱离,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解锁。
19.优选的,所述外花键靠近所述隔板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隔板,另一端抵接在所述限位槽内。
20.优选的,所述前叉件连接所述车把的部分为管状件,所述车把可在所述管状件内沿所述管状件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所述车把与所述管状件通过第二锁定机构连接。
21.优选的,所述车把包括:手持件、外套筒和内管,所述外套筒与所述手持件垂直连接,且所述手持件内沿垂直所述外套筒的方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外套筒与所述手持件的连接处开设有限位空腔,所述内管分别插设在所述外套筒和所述管状件内,同时所述内管与所述外套筒固接,所述限位空腔分别接通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套筒内的管口,并且所述内管可在所述管状件内移动;
22.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推动部和锁定部,且所述推动部限位在所述安装孔内,同时所述推动部远离所述外套筒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孔外,所述锁定部连接在所述内管上,并与所述管状件锁接,同时所述推动部与所述锁定部离合式连接。
23.优选的,所述推动部包括:第二按钮、第二复位弹簧和推块,所述安装孔内靠近所述限位空腔的位置固定有滑道,所述推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道内,所述第二按钮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按钮和所述推块,且所述第二按钮远离所述滑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孔外,所述推块靠近所述限位
空腔的一端可移动至所述限位空腔内;
24.所述锁定部包括:拨杆和销轴,所述拨杆位于所述内管内,且所述拨杆的长度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销轴分别固定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外套筒的侧壁上,且所述销轴的长度沿所述内管的径向延伸,所述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销轴上,同时所述销轴靠近所述限位空腔,所述拨杆的顶端与所述推块离合式连接,并可在所述限位空腔中摆动,所述拨杆的底端弯折为勾状;
25.所述管状件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插孔,多个所述插孔沿所述管状件的轴向间隔分布,同时每个所述插孔沿所述管状件的径向延伸,所述拨杆的底端可与任一个所述插孔插接,以锁定所述内管在所述管状件中的位置。
2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模块化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左右双屏布局地面站,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27.1、本实用新型当第一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可以将后叉件、支撑柱和鞍座同步绕竖直支撑套管的轴线l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折叠为后轮靠近前轮的状态,并且由于支撑柱为弯折状,且当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展开状态时,支撑柱自靠近竖直支撑套管处至靠近鞍座的一端逐渐向靠近后轮的方向倾斜,因此本实用新型折叠后,则支撑柱转动至自靠近竖直支撑套管处至靠近鞍座的一端逐渐向靠近前轮的方向倾斜,从而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整体会更加紧凑,因此折叠后的体积更小,则更加方便存放和运输。
28.2、本实用新型当第二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推拉车把,则车把可在管状件内沿管状件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调节车把的高度,因此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小朋友。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展开时的整体结构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中第一锁定机构的爆炸图;
32.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3.图4为图1中设置第一锁定机构的仰视图;
34.图5为竖直支撑套管的俯视结构图;
35.图6为竖直支撑套管的仰视结构图;
36.图7为外花键的结构图;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中第二锁定机构的爆炸图;
38.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锁定机构的剖视图。
39.其中,1-主梁管;2-前叉件;3-前轮;4-车把;5-竖直支撑套管;6-支撑柱;7-鞍座;8-后叉件;9-后轮;61-竖直柱段;62-弯折柱段;101-竖向座;102-第一按钮;103-隔板;104-外花键;105-第一复位弹簧;106-第二卡槽;100-容纳槽;111-第一卡槽;112-第一竖向孔;113-第二竖向孔;114-第一腔;115-第二腔;116-第一通孔;117-第二通孔;118-限位槽;21-管状件;41-手持件;42-外套筒;43-内管;410-安装孔;411-限位空腔;12-推动部;13-锁定
部;121-第二按钮;122-第二复位弹簧;123-推块;120-滑道;131-拨杆;132-销轴;210-插孔;611-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包括:
42.主梁管1,主梁管1的前端连接有前叉件2,前叉件2的底端连接有前轮3,顶端连接有车把4;主梁管1的后端固定有竖直支撑套管5,竖直支撑套管5内穿设有支撑柱6,且支撑柱6为弯折状,同时支撑柱6可在竖直支撑套管5内绕竖直支撑套管5的轴线l转动,支撑柱6的顶端和底端一一对应穿过竖直支撑套管5的两个管口延伸至竖直支撑套管5外,且支撑柱6的顶端固定有鞍座7,底端固定有后叉件8,后叉件8上连接有后轮9;
43.第一锁定机构,第一锁定机构竖直布置,并安装在后叉件8和竖直支撑套管5之间,以用于锁定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展开和折叠的状态,当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展开状态时,支撑柱6自靠近竖直支撑套管5处至靠近鞍座7的一端逐渐向靠近后轮9的方向倾斜。
44.本实用新型当第一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可以将后叉件8、支撑柱6和鞍座7同步绕竖直支撑套管5的轴线l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折叠为后轮9靠近前轮3的状态,并且由于支撑柱6为弯折状,且当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展开状态时,支撑柱6自靠近竖直支撑套管5处至靠近鞍座7的一端逐渐向靠近后轮9的方向倾斜,因此本实用新型折叠后,则支撑柱6转动至自靠近竖直支撑套管5处至靠近鞍座7的一端逐渐向靠近前轮3的方向倾斜,从而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整体会更加紧凑,因此折叠后的体积更小,则更加方便存放和运输。
4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6包括:竖直柱段61和弯折柱段62,竖直柱段61连接在弯折柱段62的底端,且弯折柱段62的底端同时与竖直支撑套管5转动连接,竖直柱段61可在竖直支撑套管5内转动,弯折柱段62的顶端穿过对应的竖直支撑套管5的管口连接鞍座7,竖直柱段61的底端穿过对应的竖直支撑套管5的管口连接后叉件8,鞍座7通过弯折柱段62和竖直柱段61绕轴线l转动,并且当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展开状态时,弯折柱段62自靠近竖直支撑套管5处至靠近鞍座7的一端逐渐向靠近后轮9的方向倾斜。
4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竖直柱段61和弯折柱段62连接在一起,弯折柱段62连接鞍座7,竖直柱段61连接后叉件8,因此可以使得鞍座7和后叉件8随竖直柱段61和弯折柱段62同步绕轴线l转动,并且当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展开状态时,弯折柱段62自靠近竖直支撑套管5处至靠近鞍座7的一端逐渐向靠近后轮9的方向倾斜,则弯折柱段62既不会影响竖直柱段61在支撑套管5内绕轴线l转动,还可以实现折叠后的整体更加紧凑,折叠后的体积更小,更加方便存放和运输的效果。
47.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锁定机构包括:竖向座101、第一按钮102、隔板103、外花键104、第一复位弹簧105和多个第二卡槽106;
48.竖向座101固定在后叉件8上,竖向座101上开设有容纳槽100,且容纳槽100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111,同时多个第一卡槽111沿圆周方向分布,容纳槽100
的槽底贯通有第一竖向孔112,且第一竖向孔112贯通竖向座101和后叉件8的连接处;
49.第一按钮102的顶端开设有第二竖向孔113,且第一按钮102滑动连接在第一竖向孔112中;
50.隔板103固定在竖直支撑套管5的内壁,并将竖直支撑套管5的内腔分隔形成有第一腔114和第二腔115,第一腔114套合在弯折柱段62的底端,且弯折柱段62的底端可在第一腔114内绕轴线l转动,第二腔115远离弯折柱段62的端口套设在竖向座101上,同时隔板103上贯通有第一通孔116;
51.多个第二卡槽106均沿竖直方向开设在第二腔115的内壁上,并均靠近隔板103,同时多个第二卡槽106沿圆周方向分布;
52.外花键104位于第二腔115内,并固接第一按钮102,同时第一复位弹簧105抵接在隔板103和外花键104之间,同时外花键104上贯通有第二通孔117;
53.竖直柱段61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6、第一复位弹簧105,第二通孔117、第二竖向孔113和第一竖向孔112,并通过螺钉611固定在后叉件8上,且第一按钮102和外花键104均在竖直柱段61上可沿轴线l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一复位弹簧105在竖直柱段61上可沿轴线l的长度方向伸缩,并且外花键104与多个第二卡槽106卡合,当外花键104移动至与多个第一卡槽111卡合,第一锁定机构锁定,当外花键104移动至与多个第一卡槽111脱离,第一锁定机构解锁。
54.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锁定机构如上,则不仅可以实现锁定和解锁的作用,而且操作方便,同时当第一锁定机构解锁时,不会影响鞍座7和后叉件8随竖直柱段61和弯折柱段62同步绕轴线l转动的动作。
5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外花键104靠近隔板103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槽118,第一复位弹簧105的一端抵接隔板103,另一端抵接在限位槽118内。
5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第一复位弹簧105的一端抵接在限位槽118内,则限位槽118对第一复位弹簧105可以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复位弹簧105脱离外花键104。
57.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前叉件2连接车把4的部分为管状件21,车把4可在管状件21内沿管状件21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车把4与管状件21通过第二锁定机构连接。
5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当第二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推拉车把4,则车把4可在管状件21内沿管状件2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调节车把4的高度,因此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小朋友。
59.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车把4包括:手持件41、外套筒42和内管43,外套筒42与手持件41垂直连接,且手持件41内沿垂直外套筒42的方向开设有安装孔410,外套筒42与手持件41的连接处开设有限位空腔411,内管43分别插设在外套筒42和管状件21内,同时内管43与外套筒42固接,限位空腔411分别接通安装孔410和内管43位于外套筒42内的管口,并且内管43可在管状件21内移动;
60.第二锁定机构包括:推动部12和锁定部13,且推动部12限位在安装孔410内,同时推动部12远离外套筒42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孔410外,锁定部13连接在内管43上,并与管状件21锁接,同时推动部12与锁定部13离合式连接。
61.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按压推动部12,则可
以使得推动部12移动至接触锁定部13,从而可以驱动锁定部13解锁,以便可以调节内管43嵌入在管状件21的深度,即可以调节车把4的高度,车把4的高度调节完毕后,则锁定部13会再次锁接在管状件21上,以便小朋友可以正常骑行。
6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推动部12包括:第二按钮121、第二复位弹簧122和推块123,安装孔410内靠近限位空腔411的位置固定有滑道120,推块123滑动连接在滑道120内,第二按钮121滑动连接在安装孔410内,第二复位弹簧122位于安装孔410内,并分别连接第二按钮121和推块123,且第二按钮121远离滑道120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孔410外,推块123靠近限位空腔411的一端可移动至限位空腔411内;
63.锁定部13包括:拨杆131和销轴132,拨杆131位于内管43内,且拨杆131的长度沿内管43的长度方向延伸,销轴132分别固定在内管43和外套筒42的侧壁上,且销轴132的长度沿内管43的径向延伸,拨杆131转动连接在销轴132上,同时销轴132靠近限位空腔411,拨杆131的顶端与推块123离合式连接,并可在限位空腔411中摆动,拨杆131的底端弯折为勾状;
64.管状件21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插孔210,多个插孔210沿管状件21的轴向间隔分布,同时每个插孔210沿管状件21的径向延伸,拨杆131的底端可与任一个插孔210插接,以锁定内管43在管状件21中的位置。
65.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推动部12和锁定部13的结构如上,则不仅结构新颖,而且操作方便,并且省力。
66.实施例1:
6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工作原理如下:
68.折叠:
69.s1,用手指向上推动第一按钮102,则第一按钮102会推动外花键104向上移动,使外花键104与多个第一卡槽111脱离,外花键104只与多个第二卡槽106卡合,则此时第一锁定机构解锁;
70.s2,用手转动鞍座7、弯折柱段62或后叉件8,驱动竖直柱段61在竖直支撑套管5内绕支撑套管5的轴线l转动,则鞍座7、弯折柱段62、后叉件8和后轮9随竖直柱段61同步转动至靠近前轮3,并且由于支撑柱6为弯折状,且当可折叠儿童自平衡车展开状态时,支撑柱6自靠近竖直支撑套管5处至靠近鞍座7的一端逐渐向靠近后轮9的方向倾斜,因此本实用新型折叠后,则支撑柱6转动至自靠近竖直支撑套管5处至靠近鞍座7的一端逐渐向靠近前轮3的方向倾斜,从而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整体会更加紧凑,因此折叠后的体积更小,则更加方便存放和运输;
71.s3,松开第一按钮102,则外花键104在第一复位弹簧105的作用下复位,则此时第一锁定机构锁定,且将本实用新型锁定为折叠的状态。
72.展开:
73.本实用新型展开的第一步同折叠过程的步骤s1,展开的第二步与折叠过程的步骤s2不同的是:转动鞍座7、弯折柱段62或后叉件8的转动方向相反,最终使鞍座7、弯折柱段62、后叉件8和后轮9随竖直柱段61同步转动至远离前轮3的状态,且支撑柱6自靠近竖直支撑套管5处至靠近鞍座7的一端逐渐向靠近后轮9的方向倾斜,即展开为正常骑行的状态,展开的第三步同折叠过程的步骤s3。
74.实施例2:
7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前叉件2连接车把4的部分为管状件21,车把4可在管状件21内沿管状件21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车把4与管状件21通过第二锁定机构连接,从而当第二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推拉车把4,则车把4可在管状件21内沿管状件2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调节车把4的高度,因此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小朋友。
76.具体操作为:
77.首先,用手指推动第二按钮121,则第二按钮121压缩第二复位弹簧122,第二复位弹簧122驱动推块123在滑道120内向靠近限位空腔411的一端移动,则推块123的一端进入至限位空腔411内,并推动位于限位空腔411内的拨杆131顶端,则驱动拨杆131绕销轴132转动,从而使拨杆131的底端从当前插接的插孔210中拔出;
78.然后,用手向上拉手持件41或向下推手持件41,则可以调节内管43嵌入在为管状件21中的深度,即可以调节车把4的高度,同时松开第二按钮121,第二按钮121会在第二复位弹簧122的作用下复位。
79.最后,当将车把4的高度调节至适当高度时,则拨杆131的底端会自动插入至此时对应的插孔210中,从而将车把4锁定在该高度。
80.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8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