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儿童骑行车。
背景技术:2.儿童车已经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儿童车一般包括三轮车和两轮车,当儿童较小时,由于掌握平衡的能力不足,一般在玩耍的时候则会骑行三轮车,以确保安全,而当儿童成长较大以后,一般对三轮车将不再感兴趣,而是更乐于骑行两轮单车。因此,在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需要购置不同类型的儿童车,增加了生活成本,而且目前市场上的儿童车一般体积较大,在不使用的时候存放也会占用较大空间。再加上,因为儿童对危险情况的判断能力较差,如果放任儿童自己玩耍,家长没办法获得儿童车的控制权的话,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儿童骑行车。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多功能儿童骑行车,包括: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前端的车头、与所述车头转动连接的前轮、与所述前轮连接的踏板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后车架、设置于所述后车架上的座椅、分别铰接于所述后车架两侧的后轮支架、设置于所述后轮支架上的后轮、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后端的推杆,所述车架上设置有若干调节槽,所述调节槽沿车架均匀分布,所述后车架对应调节槽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嵌入到调节槽中,所述车架前端设置有车架收纳槽,所述车架收纳槽尺寸与调节槽相同。
6.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底部设置有调节按键,所述调节按键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调节块连接,按下调节按键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调节块与调节槽或车架收纳槽分离。
7.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包括:伸缩杆、设置于所述伸缩杆顶端的手推把、设置于所述伸缩杆底部的推杆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车架后端的车架连接块、以及套设于所述车架连接块及车头上的传动带,所述推杆连接块嵌入车架连接块中,转动所述手推把时通过传导带驱动车头进行左右旋转,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推杆卡锁,所述推杆卡锁与推杆连接块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车头包括:与所述车架连接的车头连接块、穿过所述车头连接块的前手把、以及与所述前手把连接的前叉,所述前手把与前叉分别设置于车头连接块的上下两端,所述前轮与前叉转动连接,所述踏板机构穿过前叉设置于前轮的两端。
9.进一步地,所述车头连接块上设置有车头调节孔,所述前手把上对应车头调节孔设置有若干车头调节块,所述车头连接块上对应车头调节块设置有车头调节按钮,所述车头调节按钮连接有复位机构,所述车头调节块嵌入车头调节孔中。
10.进一步地,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与所述踏板转动连接的曲柄、以及设置于所述曲柄末端的连接轴,所述前轮设置有转轴,所述连接轴嵌入到转轴中,所述前叉两侧分别
对应踏板机构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连接轴对应离合机构设置有两个离合档位槽,所述离合机构嵌入离合档位槽。
11.进一步地,所述后轮支架上铰接有后轮转动块,所述后轮转动设置于后轮转动块上,所述后轮绕后轮转动块进行左右旋转。
12.进一步地,所述后轮支架上设置有转动块锁紧机构,所述后轮转动块上对应转动块锁紧机构设置有若干转动块档位槽,所述转动块锁紧机构嵌入转动块档位槽中。
13.进一步地,所述后轮支架朝向后车架的侧面上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嵌入后车架中,所述弧形板上设置有若干后轮支架档位孔,所述后车架上对应后轮支架档位孔设置有后轮支架锁紧机构,所述后轮支架锁紧机构依次穿过两侧后轮支架的弧形板的后轮支架档位孔。
14.进一步地,所述后轮支架上设置有固定插槽,两侧后轮支架的固定插槽中插入有连接杆,通过连接杆两端分别插入固定插槽中以固定两侧后轮支架的相对位置,所述后车架设置有收纳结构,所述收纳结构设置有踏板插槽以及连接杆插槽,所述踏板机构嵌入踏板插槽,所述连接杆插入连接杆插槽。
15.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后车架在车架上的相对位置,选定适当的位置所对应的调节槽,使得后车架的调节块嵌入调节槽中,从而实现座椅的位置的调整;当需要对骑行车进行收纳时,可将后车架移动至车架收纳槽的对应位置处,使得调节块嵌入车架收纳槽中,并将两侧后轮支架向内靠近,同时将推杆卸下,以此减小骑行车的占地面积,便于进行收纳。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车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骑行车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推杆及车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推杆与车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踏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踏板机构及离合机构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23.图8为后车架及后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二轮骑行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6.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儿童骑行车,包括:车架1、设于所述车架1前端的车头2、与所述车头2转动连接的前轮31、与所述前轮31连接的踏板机构4、活动设置于所述车架1上的后车架5、设置于所述后车架5上的座椅6、分别铰接于所述后车架5两侧的后轮支架7、设置于所述后轮支架7上的后轮32、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1后端的推杆8。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若干调节槽11,所述调节槽11沿车架1均匀分布。所述后车架5对应调节槽11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嵌入到调节槽11中。所述车架1前端设置有车架收纳槽12,所
述车架收纳槽12尺寸与调节槽11相同。
27.当小孩使用骑行车进行游玩时,可乘坐于座椅6上,并脚踏踏板机构4驱动前轮31转动,从而驱动骑行车前行。在前行的过程中,可通过车头2对骑行车的前进方向进行调整,实现转向。同时,监护人可以通过推杆8推动骑行车进行前行,并且可以对骑行车的前行方向进行控制,避免因小孩没有注意路面情况而发生危险。当小孩长高而使得乘坐骑行车会觉得不舒适时,可调整后车架5在车架1上的相对位置,选定适当的位置所对应的调节槽11,使得后车架5的调节块嵌入调节槽11中,从而实现座椅6的位置的调整。
28.请参阅图3,当需要对骑行车进行收纳时,可将后车架5移动至车架收纳槽12的对应位置处,使得调节块嵌入车架收纳槽12中,并将两侧后轮支架7向内靠近,同时将车头2、踏板机构4以及推杆8依次卸下,以此减小骑行车的占地面积,便于进行收纳。
29.所述后车架5底部设置有调节按键53,所述调节按键53与调节块连接。按下调节按键53时驱动调节块与调节槽11或车架收纳槽12分离。通过按压调节按键53,使得调节块从调节槽11或车架收纳槽12中分离,并在释放调节按键53后,使得调节块重新嵌入到调节后所对应的调节槽11或车架收纳槽12中,以此实现后车架5与车架1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
30.请参阅图4、图5,所述推杆8包括:伸缩杆81、设置于所述伸缩杆81顶端的手推把82、设置于所述伸缩杆81底部的推杆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车架1后端的车架连接块、以及套设于所述车架连接块及车头2上的传动带83。所述推杆连接块嵌入车架连接块中。左右转动所述手推把82时通过传导带83驱动车头2进行左右旋转,以便于监护人控制骑行车的前行方向,避免因小孩的判断力较差而发生危险。所述伸缩杆81上设置有推杆卡锁84,所述推杆卡锁84与推杆连接块连接。通过拨动推杆卡锁84,使得推杆连接块与车架连接块分离,从而实现推杆8的快速装卸。
31.所述车头2包括:与所述车架1连接的车头连接块22、穿过所述车头连接块22的前手把21、以及与所述前手把21连接的前叉23。所述前手把21与前叉23分别设置于车头连接块22的上下两端。所述前轮31与前叉23转动连接。所述踏板机构4穿过前叉23设置于前轮31的两端。
32.所述车头连接块22上设置有车头调节孔。所述前手把21上对应车头调节孔设置有若干车头调节块。所述车头连接块22上对应车头调节块设置有车头调节按钮221。所述车头调节按钮221连接有复位机构。所述车头调节块嵌入车头调节孔中。通过按下车头调节按钮221,使得车头调节块与车头调节孔分离,以便于对前手把21的高度进行调节。释放车头调节按钮221后,车头调节按钮221会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从而撤去施加于车头调节块上的力,使得车头调节块嵌入到车头调节孔中,以此对前手把21的高度位置进行固定,完成前手把21高度的调节。
33.请参阅图6至图7,所述踏板机构4包括:踏板41、与所述踏板41转动连接的曲柄42、以及设置于所述曲柄42末端的连接轴43。所述前轮31设置有转轴311,所述连接轴43嵌入到转轴311中。所述前叉23两侧分别对应踏板机构4设置有离合机构24。所述连接轴43对应离合机构24设置有两个离合档位槽431,所述离合机构24嵌入离合档位槽431。通过拉动离合机构24,使得离合机构24与离合档位槽431分离,然后将踏板机构4向外拉动,令连接轴43与转轴311分离,再释放离合机构24,使得离合机构24嵌入于靠近转轴311的离合档位槽431,从而截断踏板机构4与前轮31之间的连接。此时,即使脚踩踏板机构4,使得踏板机构4进行
转动,也不能驱动前轮31进行转动,从而将骑行车的控制权交付给控制推杆8的监护人,避免因为小孩的判断能力较差而引发危险情况。同样地,拉动离合机构24,使得离合机构24与离合档位槽431分离,然后将踏板机构4向内推动,令连接轴43嵌入转轴311中,再释放离合机构24,使得离合机构24嵌入于远离转轴311的离合档位槽431,从而接通踏板机构4与前轮31之间的连接,将控制权交付于乘坐于骑行车上的小孩,以供小孩玩乐。
34.请参阅图8、图9,所述后轮支架7上铰接有后轮转动块71,所述后轮32转动设置于后轮转动块71上,所述后轮32绕后轮转动块71进行左右旋转。通过后轮支架7与后车架5的铰接位对后轮支架7向内侧进行旋转并使得两侧后轮支架7靠近时,可以调节后轮转动块71,使得两侧后轮32向内侧翻转,并且相互贴合,从而将三轮骑行车转变为二轮骑行车,以满足小孩不同玩乐需求。同样地,当需要将二轮骑行车转变为三轮骑行车时,通过后轮支架7与后车架5的铰接位对后轮支架7向外侧进行旋转并使得两侧后轮支架7远离时,可以调节后轮转动块71,使得两侧后轮32向外侧翻转,并且相互远离,实现二轮骑行车向三轮骑行车的转变过程。
35.所述后轮支架7上设置有转动块锁紧机构72,所述后轮转动块71上对应转动块锁紧机构72设置有若干转动块档位槽712,所述转动块锁紧机构72嵌入转动块档位槽712中。通过转动块锁紧机构72嵌入于转动块档位槽712中,以实现对后轮转动块71的锁定,避免在不需要对后轮32进行调节时后轮转动块71发生转动而影响骑行,甚至带来骑行不稳定等危险情况。
36.所述后轮支架7朝向后车架5的侧面上设置有弧形板73,所述弧形板73嵌入后车架5中。所述弧形板73上设置有若干后轮支架档位孔,所述后车架5上对应后轮支架档位孔设置有后轮支架锁紧机构51,所述后轮支架锁紧机构51依次穿过两侧后轮支架7的弧形板73的后轮支架档位孔。两个后轮支架档位孔分别与三轮骑行模式以及二轮骑行模式对应。在二轮骑行模式及三轮骑行模式之间进行模式转变后,通过后轮支架锁紧机构51依次穿过两侧后轮支架7的弧形板73上的后轮支架档位孔以进行档位锁定,避免在骑行过程中后轮支架7发生转动而影响骑行的安全性。
37.所述后轮支架7上设置有固定插槽74。两侧后轮支架7的固定插槽74中插入有连接杆75。通过连接杆75两端分别插入固定插槽74中以固定两侧后轮支架7的相对位置。所述后车架5设置有收纳结构52,所述收纳结构52设置有踏板插槽521以及连接杆插槽522。所述踏板机构4嵌入踏板插槽521,所述连接杆75插入连接杆插槽522。在二轮骑行模式下,或者在进行收纳的情况下,从连接杆插槽522处取出连接杆75,并将连接杆75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侧后轮支架7的固定插槽74中,从而固定两侧后轮支架7的相对位置,限制后轮支架7的转动,提高稳定性。在三轮骑行模式下,将连接杆75从固定插槽74中取出,以便于将两侧后轮支架7打开,实现三轮骑行模式的转变。取下的连接杆75可放置于连接杆插槽522中,以便对连接杆75进行收纳。同样地,通过离合机构24可将踏板机构4从前轮31中取出,从而将骑行车转变为滑行车,此时可将拆卸下的踏板机构4放置于踏板插槽521中,实现对踏板机构4的收纳。
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后车架在车架上的相对位置,选定适当的位置所对应的调节槽,使得后车架的调节块嵌入调节槽中,从而实现座椅的位置的调整;当需要对骑行车进行收纳时,可将后车架移动至车架收纳槽的对应位置处,使得调节块嵌入车架收
纳槽中,并将两侧后轮支架向内靠近,同时将推杆卸下,以此减小骑行车的占地面积,便于进行收纳。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