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使用共同的紧固特征件来紧固硬顶饰板(applique)和软顶饰板的设备。
背景技术:2.车辆可提供硬顶构造和软顶构造。为了便于将硬顶和软顶附接到车辆,将饰板安装到柱。另外,软顶构造需要允许将软顶侧围板窗总成保持到柱。用于在不同构造之间切换的紧固技术应当是简单且有效的。
技术实现要素:3.现有技术的这些技术问题通过以下实用新型来解决。
4.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设备尤其包括:柱;第一饰板,其利用至少一个紧固件附接到柱以提供第一顶部构造;以及第二饰板,其被附接以覆盖第一饰板的至少一部分以提供第二顶部构造。第二饰板利用至少一个紧固件附接到第一饰板,使得对于第一顶部构造和第二顶部构造两者,第一饰板都保持附接到柱。
5.在前述设备的另外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包括沿着柱的长度彼此轴向地间隔开的多个紧固件。
6.在前述设备中的任一个的另外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包括多个紧固件,并且其中对于第一顶部构造,所述多个紧固件仅将第一饰板紧固到柱,并且其中对于第二顶部构造,所述多个紧固件将第一饰板和第二饰板两者都紧固到柱。
7.在前述设备中的任一个的另外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一顶部构造包括硬顶,并且第二顶部构造包括软顶。
8.在前述设备中的任一个的另外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二饰板包括用于软顶侧围板窗的至少一个安装界面,并且其中软顶侧围板窗的安装部分安装在至少一个安装界面中以将软顶侧围板窗保持到柱。
9.在前述设备中的任一个的另外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一饰板包括第一多个开口并且第二饰板包括第二多个开口,所述第二多个开口与第一多个开口对准以组成至少一组对准的开口,并且其中多个紧固件中的一个紧固件插入一组对准的开口的每个开口中,以提供第二顶部构造。
10.在前述设备中的任一个的另外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一饰板包括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具有形成在至少两个侧壁之间的凹入区域,并且其中第二饰板装配在至少两个侧壁之间的凹入区域内。
11.前述段落、权利要求或以下描述和附图的实施例、示例和替代方案(包括它们的各种方面或相应各个特征中的任何一个)可独立地或以任何组合形式采用。结合一个实施例描述的特征适用于所有实施例,除非此类特征是不相容的。
附图说明
12.根据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示例的各种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明显。随附于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可简要地描述如下:
13.图1示出了可具有硬顶构造或软顶构造的车辆的侧视图。
14.图2是如图1中标示的区域d的细节图,其中硬顶饰板和软顶饰板被移除以显示后柱。
15.图3是如图1中标示的区域d的另一细节图,示出了用多个紧固件安装的硬顶饰板,其中软顶饰板被移除以显示硬顶饰板。
16.图4是如图1中标示的区域d的又一细节图,示出了利用多个相同的紧固件安装在硬顶饰板上方的软顶饰板。
17.图5是图3的透视图。
18.图6是图5中部分结构沿a-a线截取后的立体图。
19.图7是图4的透视图。
20.图8是图7中部分结构沿b-b线截取后的立体图。
21.图9是图4的另一透视图,并且示出了安装在软顶饰板上的软顶侧围板窗。
22.图10是图9中部分结构沿c-c线截取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公开尤其详述一种用于使用共同的紧固特征件来紧固硬顶饰板和软顶饰板的示例性方法和设备。在一个示例中,共同的紧固特征件包括用于提供硬顶构造和软顶构造两者的多个紧固件。
24.图1示出了能够具有硬顶构造(图3)和软顶构造(图4)的车辆10。车辆10包括车架或车身结构12,所述车架或车身结构12至少包括前柱14、中柱16和后柱18。顶部车架或纵梁20从第一柱14沿着中柱16和后柱18的上边缘延伸,然后沿着载货区域22朝向车身结构12向下弯曲。图1示出了车辆10的驾驶员侧,并且应当理解,一组类似的柱和顶部纵梁也将位于车辆10的乘客侧。柱14、16、18之间的开放区域是车窗区域。硬顶24(图3)或软顶26(图4)以已知方式在顶部纵梁20上方固定到车辆10。
25.图2示出了柱18,所述柱18具有保持固定到顶部纵梁的上部30 和保持固定到车身结构12的下部32。在一个示例中,柱18具有外表面34,所述外表面34在前边缘36与后边缘38之间以及在上部30 与下部32之间延伸。一个或多个开口40形成在外表面34内。在一个示例中,凸起部48围绕每个开口40形成。
26.图3示出了第一饰板42,所述第一饰板42利用一个或多个紧固件44附接到柱18以提供第一顶部构造。在该示例中,第一饰板42 是硬顶饰板,并且第一顶部构造是硬顶构造,其中硬顶24附接到车辆10。在一个示例中,硬顶饰板42包括与柱18中的开口40对准的一个或多个开口46。紧固件44插入穿过对准的开口40、46以将硬顶饰板42固定到柱18。
27.图4示出了第二饰板50,所述第二饰板50被附接以覆盖硬顶饰板42的至少一部分以提供第二顶部构造。在该示例中,第二饰板50 是软顶饰板,并且第二顶部构造是软顶构造,其中软顶26附接到车辆10。在一个示例中,软顶饰板50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口52,所述一个或多个开口52与硬顶饰板42中的开口46对准,并且与柱18中的开口40对准。软顶饰板50
利用紧固件44附接到硬顶饰板42,使得硬顶饰板42对于硬顶构造和软顶构造都保持附接到柱18。因此,对于硬顶构造,紧固件44仅将硬顶饰板42紧固到柱18,并且对于软顶构造,紧固件44同时将硬顶饰板42和软顶饰板50两者紧固到柱 18。
28.在一个示例中,多个紧固件44沿着在从上部30到下部32的方向上延伸的柱18的长度彼此轴向地间隔开。在一个示例中,紧固件 44从柱18的前边缘36和后边缘38向内间隔开,使得紧固件44位于沿着柱18的中心位置,并且位于沿着硬顶饰板42和软顶饰板50 的中心位置。在一个示例中,使用三个紧固件44,并且三个紧固件44沿着柱18彼此大致等距地间隔开。
29.在一个示例中,组装饰板的方法如下。硬顶饰板42最初用一个或多个小紧固件(未示出)安装到柱18,使得硬顶饰板42在初始安装期间保持到车辆10。可选地,代替小紧固件,也可使用其他保持技术,例如,诸如压配或卡扣配合。上述紧固件44用于将饰板主要保持到柱18。
30.车辆10可被构造为其中硬顶24安装在车辆10上的硬顶车辆、其中软顶26安装在车辆10上的软顶车辆,或者车辆可被构造为其中客户订购硬顶选项和软顶选项两者的双顶选项车辆。然后使用一组共同的紧固件44来根据需要将硬顶饰板42和软顶饰板50附接到柱18,以将硬顶24或软顶26附接到车辆10。
31.对于硬顶车辆,硬顶饰板42如上所述安装在柱18上,其中共同的紧固件44用于将硬顶饰板42主要保持到柱18。当制造软顶车辆时,硬顶饰板42首先被安装并且利用如上所述的两个小紧固件或其他初始保持特征件保持附接到车辆。接下来,将软顶饰板50安装在硬顶饰板42的顶部上,并且将共同的紧固件44插入穿过两个饰板 42、50,以将饰板42、50主要保持到柱18。因此,紧固件44将硬顶饰板42和软顶饰板50两者保持到柱18,这提供了刚性部分以附接软顶侧围板窗60(图9)。
32.对于双顶车辆选项,车辆10被制造为硬顶饰板42附接到柱18,并且安装有紧固件44和硬顶24。当客户想要将硬顶24换成软顶26 时,移除硬顶24,然后移除紧固件44,如图5至图6所示。然后将软顶饰板50安装在硬顶饰板42上方,并且将紧固件44重新插入穿过饰板42、50,以将饰板42、50固定到柱50,如图7至图8所示。车辆10现在准备好进行软顶安装。
33.当客户想要将软顶26换成硬顶24时,移除软顶26,并且移除紧固件44。然后移除软顶饰板50,并且重新安装紧固件44,使得仅保留硬顶饰板42。车辆然后准备好进行硬顶安装。
34.图9示出了软顶构造的示例,其中软顶侧围板窗60装配到软顶饰板50。如图10所示,软顶饰板50包括用于软顶侧围板窗60的至少一个安装界面62。软顶侧围板窗60的安装部分64安装在安装界面62中,以将软顶侧围板窗60保持到柱18。在一个示例中,软顶侧围板窗60具有主窗主体66,并且安装部分64位于主窗主体66的前边缘处。在一个示例中,安装部分64包括从主窗主体66的后部向外延伸的凸缘或突出部68。延伸部分70从突出部68向后延伸并且终止于远侧保持唇缘72处。
35.在一个示例中,软顶饰板50包括前凸缘74和后凸缘76,其中主体部分78在其间延伸。主体部分78包括用于紧固件44的开口52。安装界面62形成在主体部分78内。在一个示例中,安装界面62包括凹槽、狭槽或凹部,所述凹槽、狭槽或凹部被构造为接收软顶侧围板窗60的突出部68。凹部包括壁部分80,所述壁部分80由接收突出部68的间隙分开。
36.在一个示例中,硬顶饰板42包括外表面82(图3),其中凹入区域 84形成在前侧壁86与后侧壁88之间。前安装部分90装配在柱18 的前边缘上方,并且后安装部分92装配在柱18的后边缘上方。开口 46形成在硬顶饰板42的凹入区域84内。软顶饰板50装配在侧壁86、 88之间的凹入区域84内。软顶饰板50的前凸缘74面向前侧壁86,并且后凸缘76面向后侧壁88。软顶侧围板窗60的远侧保持唇缘72 直接邻接抵靠软顶饰板50的后凸缘76的面向后的表面,以进一步便于将软顶侧围板窗60保持到柱18,如图10所示。
37.如上所述,使用一组共同的紧固件44为硬顶构造和软顶构造提供了简化且容易的互换性,因为客户对所有构造使用相同的紧固件。这消除了丢失紧固件的可能性,因为需要针对所有构造将它们进行安装。另外,提供单独的软顶饰板50允许各种造型选项、定制和可能的高级照明构造。
38.尽管在本公开的附图中示出了特定的部件关系,但是图示并不意图限制本公开。换句话说,所示的各种部件的放置和取向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变化。此外,随附于本公开的各种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一些特征可能被放大或最小化以示出特定部件的某些细节。
39.前文描述在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对所公开的示例作出的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能变得明显,所述变化和修改不一定脱离本公开的本质。因此,赋予本公开的法律保护范围只能通过研究所附权利要求来确定。
4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备,其具有:柱;第一饰板,其利用至少一个紧固件附接到柱以提供第一顶部构造;以及第二饰板,其被附接以覆盖第一饰板的至少一部分以提供第二顶部构造,并且其中第二饰板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附接到第一饰板,使得对于第一顶部构造和第二顶部构造两者,第一饰板都保持附接到柱。
41.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包括沿着柱的长度彼此轴向地间隔开的多个紧固件。
42.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包括多个紧固件,并且其中对于第一顶部构造,所述多个紧固件仅将第一饰板紧固到柱,并且其中对于第二顶部构造,所述多个紧固件将第一饰板和第二饰板两者都紧固到柱。
43.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部构造包括硬顶,并且所述第二顶部构造包括软顶。
44.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饰板包括用于软顶侧围板窗的至少一个安装界面,并且其中软顶侧围板窗的安装部分安装在至少一个安装界面中以将软顶侧围板窗保持到柱。
45.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饰板包括第一多个开口并且所述第二饰板包括第二多个开口,所述第二多个开口与第一多个开口对准以组成至少一组对准的开口,并且其中多个紧固件的一个紧固件插入一组对准的开口的每个对准的开口中,以提供第二顶部构造。
46.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饰板包括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具有形成在至少两个侧壁之间的凹入区域,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饰板装配在至少两个侧壁之间的凹入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