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海绵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海绵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部分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恢复性等等性能,能够用于清洁物品或用于生产一些舒适柔软的座垫。
3.人们常用的海绵由木纤维素纤维或发泡塑料聚合物制成。另外,也有由海绵动物制成的天然海绵,大多数天然海绵用于身体清洁或绘画。另外,还有三类其他材料制成的合成海绵,分别为低密度聚醚、聚乙烯醇和聚酯。
4.目前来说,市场上海绵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阻燃效果较差、吸音效果较差、隔热效果较差且不够耐高温的特点,从而导致在使用时,容易失火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空气环境,不能有效将热量的传递进行阻断,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海绵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阻燃效果较差、吸音效果较差、隔热效果较差且不够耐高温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制备方法,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具体制备成分包括气凝胶块60-80份、聚乙二醇5-7份、聚乙烯醇3-5份、改性剂1.5-2.5份、多孔海绵80-100份和二氧化硅溶胶20-30份;
7.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如下:
8.步骤一:取一个容器,将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均倒入容器的内部,通过搅拌装置对两种物质进行不断混合搅拌8-10分钟,直至完全搅拌均匀备用;
9.步骤二:向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气凝胶块,使用加热装置对其进行不断加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30-40摄氏度,当混合度的温度升温至20-30摄氏度时,将气凝胶块加入到其中,并使用搅拌装置对其进行不断混合搅拌,继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为40-50摄氏度,持续加热20-30摄氏度,当加入的气凝胶块完全溶解后,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10-15摄氏度;
10.步骤三:向步骤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硅溶胶,不断混合搅拌10-15分钟,直至完全混合,得到二氧化硅溶胶;
11.步骤四:将多孔海绵倒入步骤三的二氧化硅溶胶内,并加入改性剂,当多孔海绵的外壁完全附着二氧化硅溶胶后,将多孔海绵取出,并放置在常温下晾晒20-24小时,制备完成。
12.优选的,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具体制备成分包括水凝胶块60份、聚乙二醇5份、聚乙烯醇3份、改性剂1.5份、多孔海绵80份和二氧化硅溶胶20份。
13.优选的,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具体制备成分包括水凝胶块70份、聚乙二醇6份、
聚乙烯醇4份、改性剂2份、多孔海绵90份和二氧化硅溶胶25份。
14.优选的,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具体制备成分包括水凝胶块80份、聚乙二醇7份、聚乙烯醇5份、改性剂2.5份、多孔海绵100份和二氧化硅溶胶30份。
15.优选的,所述气凝胶块的直径大小控制在2-3cm,所述多孔海绵的外部附着二氧化硅溶胶后,晾晒的环境需要控制在20-30摄氏度。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该制备方法中,通过将多孔海绵的外部完全包裹融化后的气凝胶块,使泡绵与气凝胶完美结合,具备优异的阻燃、吸音、隔热、耐高温性能,且加工性能优异、低voc、不掉粉,可作为良好的防火材料、缓冲材料、隔热材料、隔音材料、耐高温材料运用于终端产品。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制备方法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制备方法,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具体制备成分包括气凝胶块60-80份、聚乙二醇5-7份、聚乙烯醇3-5份、改性剂1.5-2.5份、多孔海绵80-100份和二氧化硅溶胶20-30份;
23.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如下:
24.步骤一:取一个容器,将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均倒入容器的内部,通过搅拌装置对两种物质进行不断混合搅拌8-10分钟,直至完全搅拌均匀备用;
25.步骤二:向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气凝胶块,使用加热装置对其进行不断加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30-40摄氏度,当混合度的温度升温至20-30摄氏度时,将气凝胶块加入到其中,并使用搅拌装置对其进行不断混合搅拌,继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为40-50摄氏度,持续加热20-30摄氏度,当加入的气凝胶块完全溶解后,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10-15摄氏度;
26.步骤三:向步骤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硅溶胶,不断混合搅拌10-15分钟,直至完全混合,得到二氧化硅溶胶;
27.步骤四:将多孔海绵倒入步骤三的二氧化硅溶胶内,并加入改性剂,当多孔海绵的外壁完全附着二氧化硅溶胶后,将多孔海绵取出,并放置在常温下晾晒20-24小时,制备完成,通过将多孔海绵的外部完全包裹融化后的气凝胶块,使泡绵与气凝胶完美结合,具备优
异的阻燃、吸音、隔热、耐高温性能,且加工性能优异、低voc、不掉粉,可作为良好的防火材料、缓冲材料、隔热材料、隔音材料、耐高温材料运用于终端产品。
28.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具体制备成分包括水凝胶块60份、聚乙二醇5份、聚乙烯醇3份、改性剂1.5份、多孔海绵80份和二氧化硅溶胶20份。
29.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具体制备成分包括水凝胶块70份、聚乙二醇6份、聚乙烯醇4份、改性剂2份、多孔海绵90份和二氧化硅溶胶25份。
30.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具体制备成分包括水凝胶块80份、聚乙二醇7份、聚乙烯醇5份、改性剂2.5份、多孔海绵100份和二氧化硅溶胶30份。
31.所述气凝胶块的直径大小控制在2-3cm,所述多孔海绵的外部附着二氧化硅溶胶后,晾晒的环境需要控制在20-30摄氏度。
32.实施例1:
33.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如下:
34.步骤一:取一个容器,将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均倒入容器的内部,通过搅拌装置对两种物质进行不断混合搅拌8分钟,直至完全搅拌均匀备用;
35.步骤二:向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气凝胶块,使用加热装置对其进行不断加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当混合度的温度升温至20摄氏度时,将气凝胶块加入到其中,并使用搅拌装置对其进行不断混合搅拌,继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为40摄氏度,持续加热20摄氏度,当加入的气凝胶块完全溶解后,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10摄氏度;
36.步骤三:向步骤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硅溶胶,不断混合搅拌10分钟,直至完全混合,得到二氧化硅溶胶;
37.步骤四:将多孔海绵倒入步骤三的二氧化硅溶胶内,并加入改性剂,当多孔海绵的外壁完全附着二氧化硅溶胶后,将多孔海绵取出,并放置在常温下晾晒20小时,制备完成;
38.实施例2:
39.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如下:
40.步骤一:取一个容器,将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均倒入容器的内部,通过搅拌装置对两种物质进行不断混合搅拌9分钟,直至完全搅拌均匀备用;
41.步骤二:向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气凝胶块,使用加热装置对其进行不断加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35摄氏度,当混合度的温度升温至25摄氏度时,将气凝胶块加入到其中,并使用搅拌装置对其进行不断混合搅拌,继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为45摄氏度,持续加热25摄氏度,当加入的气凝胶块完全溶解后,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13摄氏度;
42.步骤三:向步骤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硅溶胶,不断混合搅拌13分钟,直至完全混合,得到二氧化硅溶胶;
43.步骤四:将多孔海绵倒入步骤三的二氧化硅溶胶内,并加入改性剂,当多孔海绵的外壁完全附着二氧化硅溶胶后,将多孔海绵取出,并放置在常温下晾晒22小时,制备完成;
44.实施例3:
45.该阻燃隔热吸音海绵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如下:
46.步骤一:取一个容器,将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均倒入容器的内部,通过搅拌装置对
两种物质进行不断混合搅拌10分钟,直至完全搅拌均匀备用;
47.步骤二:向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气凝胶块,使用加热装置对其进行不断加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当混合度的温度升温至30摄氏度时,将气凝胶块加入到其中,并使用搅拌装置对其进行不断混合搅拌,继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为50摄氏度,持续加热30摄氏度,当加入的气凝胶块完全溶解后,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
48.步骤三:向步骤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硅溶胶,不断混合搅拌15分钟,直至完全混合,得到二氧化硅溶胶;
49.步骤四:将多孔海绵倒入步骤三的二氧化硅溶胶内,并加入改性剂,当多孔海绵的外壁完全附着二氧化硅溶胶后,将多孔海绵取出,并放置在常温下晾晒24小时,制备完成。
5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