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2.相关技术中,接触器作为控制电路通断的控制电气件,应用广泛,现有的接触器需要与熔断器配合使用,当高压回路中的电流过大或者发热量过大时,熔断器发生熔断以有效保护接触器以及熔断器所在电路,但是基于熔断器以及接触器的设置,会增大高压短路的高压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可以降低接触器所在高压电路的高压损耗,且无需设置熔断器,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接触器的车辆充配电系统。
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接触器的充电桩。
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接触器的车辆。
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接触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导电排,所述导电排包括第一导通段和第二导通段,所述第一导通段和所述第二导通段相互连接且可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导通段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上,所述第二导通段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或断开电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导通段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端运动;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临近所述第一连接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端或所述导电排设置并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第一连接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端或所述导电排的电路信号;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并适于根据所述电路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以断开或闭合所述接触器。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通过设置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可以替代熔断器,接触器所在高压电路中无需设置熔断器,不仅可以降低高压损耗,而且在极限工况下,还可以确保高压电路可以上高压电,以提高高压电路的安全性。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器构造为温度传感器和/或载流传感器,所述电路信号包括:温度变化、电压变化以及电流电流。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器构造为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导电排或所述第一连接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适于获取所述热敏电阻两端的所述电压变化,并根据所述电压变化得出所述电路信号。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微动开关以及驱动线圈,所所述微动开关适于在所述驱动线圈的磁性力作用下绕固定轴线摆动,所述微动开关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导电段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端运动。
12.进一步地,所述微动开关包括:驱动台以及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台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段连接,所述驱动台适于在所述驱动线圈的磁性力作用下摆动,所述驱动台用于带动所述连接架摆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导电段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端运动。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段与所述第二导电段的连接区域与所述驱动台正对。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段的一端连接,或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导电段的另一端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形成为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二导电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段的一端;或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二导电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导电段的另一端。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台的四个边角区域上分别设置有永磁体,所述驱动线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磁片,所述驱动线圈一端的所述导磁片适于与所述驱动台一端的两个所述永磁体吸合,所述驱动线圈另一端的所述导磁片适于与所述驱动台另一端的两个所述永磁体吸合,位于所述驱动台同一端的两个所述永磁体的内侧极性相反。
17.进一步地,所述永磁体的自由端与所述微动开关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和所述第二导通段的接触点与所述微动开关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1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旋转轴,所述驱动台与所述旋转轴连接且适于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第三磁极和第四磁极,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间隔设置在所述驱动台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磁极的内侧与所述第二磁极的内侧极性相反,所述第三磁极与所述第四磁极间隔设置在所述驱动台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三磁极的内侧与所述第二磁极的内侧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三磁极的内侧极性相同且靠近所述驱动线圈设置,所述第二磁极的内侧与所述第四磁极的内侧极性相同且远离所述驱动线圈设置;所述导磁片包括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所述第一导磁片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磁片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之间,所述第二导磁片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磁片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磁极和所述第四磁极之间。
1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台构造为绝缘件或所述驱动台上涂覆有绝缘层。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电排还包括: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段和所述第二导电段并位于所述第一导通段与所述第二导通段之间,所述第二导电段可以相对所述柔性连接部摆动以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端运动。
21.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连接部内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所述导电排的高度方向贯通所述柔性连接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置空间,所述导电排、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以及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
2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还设置有低压信号端,所述低压信号端与所述驱动线圈连接。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配电系统,包括:正极接触器、负极接触器以及预充电路接触器,所述正极接触器、所述负极接触器以及所述预充电路接触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构造成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接触器。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充电桩,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接触器。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接触器。
2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的示意图;
2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处于第一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3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处于第一位置的俯视图;
3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处于第二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3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处于第二位置的俯视图;
3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处于第一位置时驱动组件的状态图;
3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处于第二位置时驱动组件的状态图;
3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接触器的示意图;
36.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接触器的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37.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的剖视示意图;
38.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充配电系统的示意图;
39.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40.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的一种传感器的工作电路示意图;
41.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桩的示意图;
42.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的微动开关;
43.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的微动开关。
44.附图标记:
45.车辆10000,
46.充配电系统1000,充电桩2000,
47.接触器100,正极接触器100a,负极接触器100b,预充电路接触器100c,
48.第一连接端10,第二连接端20,
49.导电排30,第一导通段31,第二导通段32,柔性连接部33,弧形槽331,
50.驱动组件40,驱动线圈41,微动开关42,驱动台421,固定架422,永磁体423,夹持部424,
51.壳体50,低压信号线60,传感器70。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3.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100。
54.如图2-图5以及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100,包括:第一连接端10和第二连接端20、导电排30、驱动组件40、传感器70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
55.其中,导电排30包括:第一导通段31和第二导通段32,第一导通段31和第二导通段32相互连接且可发生相对转动,第一导通段31固定在第一连接端10上,第二导通段32可选择的与第二连接端20电连接或断开电连接;驱动组件40用于带动第二导通段32朝向或远离第二连接端20运动;传感器70临近第一连接端10或第二连接端20设置并用于实时检测高压回路的电路信号;控制器与传感器70电连接,并适于根据电路信号控制驱动组件40以断开或闭合接触器100。
5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100,通过设置传感器70以及控制器,可以替代熔断器,接触器100所在高压电路中无需设置熔断器,不仅可以降低高压损耗,而且在极限工况下,还可以确保高压电路可以上高压电,以提高高压电路的安全性。
57.具体而言,第一连接端10和第二连接端20通过导电排30可选择的电连接,驱动组件40用于带动导电排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实现第一连接端10和第二连接端20的导通与断开,即第一位置对应第一连接端10与第二连接端20导通的位置,第二位置对应第一连接端10与第二连接端20断开的位置。
5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通段31和第二导通段32可相对转动是指,两者可以通过可导电的转动连接结构连接实现相对转动,也可以通过柔性结构件连接(即导电排30的至少部分构造为柔性结构)并通过柔性结构的弯折实现相对转动,还可以使导电排30整体构造为为柔性件并通过弯折实现相对转动。而采用上述结构,第二导通段32在转动过程中,导电排30的弯折磨损更小,可以延长导电排30的使用寿命,以提高接触器100的使用寿命。
59.第一连接端10与第一导通段31固定,第二连接端20与第二导通段32可选择的电连接,也可以降低动触点的数量,减少动触点引起的高压功耗问题、减少拉弧数量,降低粘连点,还可以降低接触器100进行电路控制过程中产生的动作磨损,概括为减少风险点以及功率损耗。
60.进而,通过设置控制器和传感器70,随着第一连接端10与第二连接端20通过导电排30导通,高压回路的电流以及发热量均会产生变化,对应会出现温度变化,传感器70可以获取高压回路工作过程中的变化信息(温度变化、电流电流等),并以电路信号的形式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电路信号判断是否达到高压回路的切断阈值(温度阈值、电压阈值、电流阈值等),并在需要断开高压回路时,控制驱动组件40断开第二导通段32与第二连接端20的电连接,不仅无需设置熔断器,以降低高压损耗,降低成本,而且在控制断开接触器100后,如采用本实用新型接触器100的用电设备需要继续工作时,也可以确保用电设备可以上高压,可以提高安全性。
61.需要指出的是,熔断器熔断后,则高压电路被彻底断开,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器和传感器70,即便基于传感器70得到的信息需要断开高压电,但在极限条件下,仍然可以上高压电以提高安全性,例如:本实用新型接触器100应用在电动车辆10000上,当电路信息表征为需要断开接触器100但车辆10000处于危险情况需要维持工况时,则可以维持上高压电状态,并在行驶至安全位置后或解除危险情况后,断开第二导通段32与第二连接端20的电连接。
6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传感器70构造为温度传感器和/或载流传感器,电路信号包括:温度变化、电压变化以及电流电流。
63.具体而言,当传感器70构造为温度传感器时,当高压电路过温时,对应触发断路机制,当传感器70构造为载流传感器时,当高压电路过流时,对应触发断路机制,当传感器70构造为电压传感器时,当高压电路过压时,对应触发断路机制。
6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70构造为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与导电排30或第一连接端10或第二连接端20电连接,控制器适于获取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并根据电压变化得出电路信号。
65.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传感器70直接获取温度变化以及载流变化以得出相应的电路信号,并根据相应电路信号的切断阈值控制接触器100的通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传感器70间接获得温度变化以及载流变化所对应的电路信号。
66.下面,以接触器100应用在电动车辆10000上,且传感器70构造为ntc热敏电阻(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主要原材料,采用电子陶瓷工艺制成的热敏陶瓷组件)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接触器100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67.随着高压回路的电流电流以及温度变化,热敏电阻输出的电压信号逐渐变化,控制器根据热敏电阻的电压变化换算出实时的电流信息以及温度信息,控制器可以是电池管理单元、整车控制单元等,并可以根据电流信息和/或温度信息确定是否达到高压回路的切断阈值,并在达到切断阈值时,控制驱动组件40断开第二导通段32与第二连接端20的电连接,其中热敏电阻的工作电压应大于设定的电压阈值,此时完成高压回路切断动作,实现熔断器的“熔断”功能,以替代熔断器,同时要恢复高压电时,由于无实际上的熔断器,可以及时恢复接触器100所在的高压电路的导通。
68.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热敏电阻与其对应的电压转化原理为:v=(ntc/(ntc+r))
×
vcc;其中,v是输入的电压,vcc是标准电压,r为固定电阻,ntc为热敏电阻;因此,电路信号ad的计算方式为:ad=(v/vcc)
×2n
=(ntc/(ntc+r))
×2n
。
69.这样,通过获取热敏电阻的电压值,既可以换算出所需要的电路信号。。
70.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接触器100回路中不同功率的负载对应的切断阈值不同,切断阈值可以根据车辆10000实车测试得出。其中,接触器100在工作过程中,第二导通段32会撞击第二连接端20,产生工作噪声,为降低接触器100的工作噪声,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排30可以构造柔性件,可以采用柔性金属材料(例如:软铜复合材料、软银复合材料),以降低撞击噪声,提高接触器100的使用体验,同时,采用柔性金属材料,可以增加电流,也可以降低第二连接端20与导电排30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两者粘连的概率。
71.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组件40包括:微动开关42以及驱动线圈41,微动开关42适于在驱动线圈41的磁性力作用下绕固定轴线摆动,微动开关用于磁性力带动第二导通段32朝向或远离第二连接端20运动。
72.具体而言,驱动线圈41产生磁性力可以带动微动开关42绕以固定轴线转动,微动开关42与导电排30连接以便于带动导电排30运动,第一连接端10和第二连接端20均位于驱动线圈41的上方或下方,从而便于低压控制部分与高压导通部分的高低压隔离。
73.如图6-图9所示,微动开关42包括:驱动台421和连接架422,连接架422的一端与驱动台421连接,连接架422的另一端与第二导通段32连接,驱动台422适于在驱动线圈41的磁
性力作用下摆动,驱动台421用于带动连接架422摆动,进而带动第二导通段42朝向或远离第二连接端20运动。
74.也就是说,通过驱动台421与驱动线圈41配合实现微动开关42绕固定轴线的转动,而驱动台421的上方设置连接架422,连接架422与驱动台42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驱动台421可以同步连接架422转动,连接架422与第二导通段32连接,以带动第二导通段32相对第一导通段31摆动,提高导电排30的运动平稳性。
75.优选地,第一导通段31与第二导通段32的连接区域与驱动台421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以使驱动台421与第一导通段32摆动的同步性更高,可以提高控制精度,且接触器100的布置更加紧凑,可以提高接触器100的集成度。
7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通段31与第二导通段32的连接区域与微动开关42的转动中心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即第二导通段32的摆动中心与驱动台421的转动中心(即微动开关42的转动中心)同轴,进一步提高两者的运动同步性、控制精度、结构集成度。
77.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422的另一端与第二导通段22的远离第一导通段21的一端连接,或连接架422的另一端与第二导通段22的靠近第一导通段21的另一端连接。
78.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422通过与第二导通段22的远离第一导通段21的一端连接,带动第二导通段22朝向或远离第二接线端20运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422通过与第二导通段22的靠近第一导通段21的一端连接,带动第二导通段22朝向或远离第二接线端20运动。
79.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422的另一端形成为夹持部424。具体地,在图6和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夹持部424夹持第二导通段32的远离第一导通段31的一端,以有效放大微动开关42的行程;或,在图8和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夹持部424夹持第二导通段32的靠近第一导通段31的另一端。第二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实施例,连接架422两端的长度可以设置的更短,以使连接架422的体积更小,利于接触器100的轻量化、紧凑化设置。
80.如图6和图7所示,驱动台421的四个边角区域上均设置有永磁体423,驱动线圈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磁片,驱动线圈41一端的导磁片适于与驱动台421一端的两个永磁体吸合,驱动线圈41另一端的导磁片适于与驱动台421另一端的两个永磁体吸合,位于驱动台421同一端的两个永磁体423的内侧极性相反。
81.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线圈41通电后,两端的导磁片的极性互异,对应驱动线圈41位于同侧一端的两个永磁体423的极性互异,以使驱动台421的一端可以朝向驱动线圈41运动,对应另一端远离驱动线圈41运动。
82.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在驱动台421的一端设置两个永磁体423,或者在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永磁体423,使永磁体423对应位于边角区域,即可在极性吸力或极性斥力作用下,带动微动开关42转动。
83.这样,通过设置永磁体423,可以通过永磁体423的磁性吸合实现接触器100的工作状态的保持,即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上驻留,低压控制部分的驱动线圈41无需持续通电,以降低低压损耗,改善接触器100的能耗比。
84.在图3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永磁体423的自由端与微动开关42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接线端20和第二导通段32的接触点与微动开关42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85.也就是说,永磁体423的一端到微动开关42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为l1;第二接线端20
和第二导通段32的接触点与微动开关42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为l2,其中,l1<l2。这样,使第二导通段22运动的运动行程大于微动开关33的运动行程,可以放大微动开关42的行程,以满足接触器100所接入的高压电路的电气间隙要求。
86.如图9、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0还包括旋转轴,驱动台421与旋转轴连接且适于绕旋转轴转动;永磁体423包括第一磁极4231、第二磁极4232、第三磁极4233和第四磁极4234,第一磁极4231与第二磁极4232的极性相反且间隔设置在驱动台421的一端,且第一磁极4231的内侧与第二磁极4232的内侧极性相反,第三磁极4233与第四磁极4234间隔设置在驱动台421的另一端,且第三磁极4233的内侧与第二磁极4232的内侧极性相反,第一磁极4231与第三磁极4233的内侧极性相同且靠近驱动线圈41设置,第二磁极4232与第四磁极4234的内侧极性相同且远离驱动线圈41设置;导磁片包括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第一导磁片的一端与驱动线圈41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磁片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磁极4231和第二磁极4232之间,第二导磁片的一端与驱动线圈4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导磁片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三磁极4233和第四磁极4234之间。
87.示例性的,第一磁极4231的内侧为n极,第二磁极4232的内侧为s极,第三磁极4233的内侧为n极,第四磁极4234的内侧为s极,第一磁极4231与第二磁极4232布置在驱动台421的同一端,第三磁极4233和第四磁极4234布置在驱动台421的另一端,当驱动线圈41沿第一电流方向通电时,第一磁极4231与第一导磁片,第三磁极4233与第二导磁片磁性吸合,当驱动线圈沿第二电流方向通电时,第二磁极4232与第一导磁片,第四磁极4234与第二导磁片磁性吸合,第一电流方向与第二电流方向的电流方向相反。
88.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极4231与第三磁极4233的内侧是指第一磁极4231与第三磁极4233的相对侧;第二磁极4232与第四磁极4234的内侧是指第二磁极4232与第四磁极4234的相对侧;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永磁体423构造为板状磁铁,极性如上述分布,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永磁体423构造为u形磁铁,且敞开端为两个磁极,极性如上述分布。
89.进一步地,驱动台421构造为绝缘件或驱动台421上涂覆绝缘层。这样,第二导通段32设置在连接架422上,对应使驱动台421为绝缘件或涂覆绝缘层,可以提高高压导通部分与低压控制部分之间的高低压隔离效果,避免高压击穿导致低压失效,提高接触器100的工作稳定性。
90.如图3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电排30还包括:柔性连接部33,柔性连接部33连接第一导通段31和第二导通段32,并位于第一导通段31与第二导通段32之间,第二导通段32可相对柔性连接部33摆动以朝向或远离第二接线端20运动。
91.具体而言,柔性连接部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通段31和第二导通段32连接,柔性连接部33可弯折以使第二导通段32可以朝向或远离第二连接端20运动,提高接触器1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便利性,且通过设置柔性连接部33可以降低导电排30的弯折磨损,以延长导电排30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接触器100的使用寿命。
92.进一步地,柔性连接部33内开设有弧形槽331,弧形槽331沿导电排30的高度方向贯通柔性连接部33。这样,通过设置间隙,在柔性连接部33的弯折过程中,可以通过弧形槽331的变形吸收一定的弯折形变,以进一步降低柔性连接部33的弯折磨损,以有效地提高导电排30的使用寿命。
93.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壳体50,壳体50限定出容置空
间,导电排30、第一连接端10、第二连接端20以及驱动组件40均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第一连接端10和第二连接端20的至少部分伸出壳体50。这样,通过壳体50的设置,可以将驱动组件40与外界间隔开,提高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可以降低外界环境对驱动线圈41、微动开关42的干扰,提高低压控制部分的控制响应效率。
94.进一步地,壳体50外还设置有低压信号端60,低压信号端60可插接的设置在壳体50上并与驱动线圈4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50设置有线束引出口,低压信号端60通过线束引出口引出到壳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低压信号端60通过插接形式固定在壳体50上,壳体50上对应设置插接口,插接口向壳体50内引入金属线以与驱动线圈41电连接,使本实用新型接触器100外观与传统接触器100保持一致,方便结构设计以及物料切换,可以降低研发周期以及开发成本。
95.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充配电系统车辆充配电系统1000,包括:正极接触器100a、负极接触器100b以及预充电路接触器100c,正极接触器100a、负极接触器100b以及预充电路接触器100c中的一个或多个构造成上述实施例中的接触器100。
96.具体而言,车辆充配电系统1000包括:电池端接口、电控端接口以及直流充电接口,直流充电接口与电池端接口之间形成充电回路,电控端接口与电池端接口之间形成配电回路,用于为整车提供电能,直流充电接口的正极侧、电池端接口的正极侧上均设置有正极接触器100a,直流充电接口的负极侧、电池端接口的负极侧上均设置有负极接触器100b,电池端接口的正极侧上还设置有预充电路,预充电路上设置与预充电阻串联并与正极接触器100a并联的预充电路接触器100c。
9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配电系统车辆充配电系统1000,采用上述接触器100,可以延长充配电系统车辆充配电系统1000的工作稳定性、使用安全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98.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充电桩2000,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接触器100。
9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桩2000,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接触器100,可以提高充电桩2000的使用安全性。
100.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10000,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接触器100。
10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0,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接触器100,车载用电设备通过接触器100进行电连接以及通断控制,可以提高车辆10000的使用安全性。
10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0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10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0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10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10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