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前后独立升降座椅骨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前后独立升降座椅骨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后独立升降座椅骨架,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的汽车有多种多样,根据不同汽车的种类,车内的汽车座椅也有多种多样,且客户的需求也不停变换着。一般性的汽车座椅是单个升降结构控制整个座椅进行上下升降,而卡车或其他部分大型车的汽车座椅是通过前后两个升降结构分别控制座椅进行上下升降。但是现有前后控制升降的座椅,其控制结构较为复杂,且操作繁琐,不便于操作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简化座椅上的升降结构以及简化操作步骤。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前后独立升降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总成,靠背总成的两侧分别与座垫边板转动连接,两个座垫边板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一起,两个座垫边板上设有座盆,两个座垫边板的底部设有座垫下安装支架,座垫下安装支架的底部与滑道总成连接;座垫下安装支架前端的两侧均设有腰形孔,座垫下安装支架两侧的腰形孔内设有可在腰形孔内滑动的前升降联动管,前升降联动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前升降齿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前升降齿板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座垫边板通过转动连接,座垫下安装支架后端的两侧与后升降联动管的两端之间均通过转动连接,后升降联动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和后升降齿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和后升降齿板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座垫边板通过转动连接,座垫边板通过两个手柄转动铆钉分别与前升降调节手柄一端的一侧以及后升降调节手柄一端的一侧转动连接,前升降调节手柄一端的另一侧以及后升降调节手柄一端的另一侧均设有凸起,两个凸起分别设于座垫边板的弧形孔内,且可在弧形孔内滑动,前升降调节手柄上靠近凸起的位置以及后升降调节手柄上靠近凸起的位置分别与手柄复位拉簧的一端连接,手柄复位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座垫边板上,前升降联动管的一端与前升降助力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后升降联动管的一端与后升降助力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前升降助力扭簧的另一端和后升降助力扭簧的另一端均固定在座垫边板上。
5.优选地,当所述的前升降调节手柄另一端在没有受力的情况下,前升降调节手柄上的凸起通过手柄复位拉簧始终卡在前升降齿板的齿槽内;当后升降调节手柄另一端在没有受力的情况下,后升降调节手柄上的凸起通过手柄复位拉簧始终卡在后升降齿板的齿槽内。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的前后两侧的升降结构改为升降调节手柄与升降齿板的配合,简化了结构,并且由于上述结构比较简洁,可以通过自行加工得到,其生产成本相对
较低。
附图说明
8.图1为一种前后独立升降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9.图2为一种前后独立升降座椅骨架的局部示意图;
10.图3为图2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后独立升降座椅骨架,如图1-图3所示,其包括靠背总成1,靠背总成1的两侧分别与座垫边板5转动连接,两个座垫边板5上设有座盆2,两个座垫边板5的底部设有座垫下安装支架4,座垫下安装支架4的底部与滑道总成3连接,座垫下安装支架4前端的两侧均设有腰形孔,座垫下安装支架4两侧的腰形孔内设有前升降联动管10,前升降联动管10可以在腰形孔内滑动。前升降联动管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前升降齿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前升降齿板8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座垫边板5通过活动连接,即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前升降齿板8的另一端可在座垫边板5上转动。座垫下安装支架4后端的两侧与后升降联动管11的两端均为活动连接,后升降联动管11的端部可绕着后升降联动管11与座垫下安装支架4连接处转动,后升降联动管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和后升降齿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和后升降齿板9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座垫边板5通过活动连接,即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和后升降齿板9的另一端可在座垫边板5上转动。座垫边板5通过两个手柄转动铆钉12分别与前升降调节手柄6一端的一侧以及后升降调节手柄7一端的一侧转动连接,前升降调节手柄6一端的另一侧以及后升降调节手柄7一端的另一侧均设有凸起,两个凸起分别设于座垫边板5的弧形孔内,且可在弧形孔内滑动,前升降调节手柄6上靠近凸起的位置以及后升降调节手柄7上靠近凸起的位置分别与手柄复位拉簧14的一端连接,手柄复位拉簧14的另一端固定在拉簧支架15上,拉簧支架15固定在座垫边板5上。前升降联动管10的一端与前升降助力扭簧16的一端固定连接,和后升降联动管11的一端与后升降助力扭簧17的一端固定连接,前升降助力扭簧16的另一端后升降助力扭簧17的另一端均固定在座垫边板5上。前升降助力扭簧16和后升降助力扭簧17分别给前升降齿板8和后升降齿板9施加一个向上的托力。
13.通过手柄复位拉簧14,使得前升降调节手柄6另一端在没有受力的情况下,前升降调节手柄6上的凸起始终卡在前升降齿板8的齿槽内,使得后升降调节手柄7另一端在没有受力的情况下,后升降调节手柄7上的凸起始终卡在后升降齿板9的齿槽内。两个座垫边板5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14.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时,如果需要调节座椅前端的升降,提起前升降调节手柄6的另一端,使得前升降调节手柄6上的凸起克服手柄复位拉簧14的拉力做功,凸起在弧形孔内滑动,凸起离开前升降齿板8的齿槽,此时,可以控制座椅前端的升降,随后放手,使得前升降调节手柄6上的凸起通过手柄复位拉簧14的拉力作用,重新卡在前升降齿板8的齿槽内。
15.如果需要调节座椅后端的升降,提起后升降调节手柄7的另一端,使得后升降调节
手柄7上的凸起克服手柄复位拉簧14的拉力做功,凸起在弧形孔内滑动,凸起离开后升降齿板9的齿槽,此时,可以控制座椅后端的升降,随后放手,使得后升降调节手柄7上的凸起通过手柄复位拉簧14的拉力作用,重新卡在后升降齿板9的齿槽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前后独立升降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总成(1),靠背总成(1)的两侧分别与座垫边板(5)转动连接,两个座垫边板(5)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一起,两个座垫边板(5)上设有座盆(2),两个座垫边板(5)的底部设有座垫下安装支架(4),座垫下安装支架(4)的底部与滑道总成(3)连接;座垫下安装支架(4)前端的两侧均设有腰形孔,座垫下安装支架(4)两侧的腰形孔内设有可在腰形孔内滑动的前升降联动管(10),前升降联动管(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前升降齿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前升降齿板(8)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座垫边板(5)通过转动连接,座垫下安装支架(4)后端的两侧与后升降联动管(11)的两端之间均通过转动连接,后升降联动管(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和后升降齿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和后升降齿板(9)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座垫边板(5)通过转动连接,座垫边板(5)通过两个手柄转动铆钉(12)分别与前升降调节手柄(6)一端的一侧以及后升降调节手柄(7)一端的一侧转动连接,前升降调节手柄(6)一端的另一侧以及后升降调节手柄(7)一端的另一侧均设有凸起,两个凸起分别设于座垫边板(5)的弧形孔内,且可在弧形孔内滑动,前升降调节手柄(6)上靠近凸起的位置以及后升降调节手柄(7)上靠近凸起的位置分别与手柄复位拉簧(14)的一端连接,手柄复位拉簧(14)的另一端固定在座垫边板(5)上,前升降联动管(10)的一端与前升降助力扭簧(16)的一端固定连接,后升降联动管(11)的一端与后升降助力扭簧(17)的一端固定连接,前升降助力扭簧(16)的另一端和后升降助力扭簧(17)的另一端均固定在座垫边板(5)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独立升降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前升降调节手柄(6)另一端在没有受力的情况下,前升降调节手柄(6)上的凸起通过手柄复位拉簧(14)始终卡在前升降齿板(8)的齿槽内;当后升降调节手柄(7)另一端在没有受力的情况下,后升降调节手柄(7)上的凸起通过手柄复位拉簧(14)始终卡在后升降齿板(9)的齿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后独立升降座椅骨架,包括靠背总成,靠背总成的两侧分别与座垫边板转动连接,两个座垫边板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一起,两个座垫边板上设有座盆,两个座垫边板的底部设有座垫下安装支架,座垫下安装支架的底部与滑道总成连接。当前后升降调节手柄另一端在没有受力的情况下,前后升降调节手柄上的凸起通过手柄复位拉簧始终卡在前后升降齿板的齿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的前后两侧的升降结构改为升降调节手柄与升降齿板的配合,简化了结构,并且由于上述结构比较简洁,可以通过自行加工得到,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对较低。对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乐伟 陆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沿浦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8
技术公布日: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