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高铁的液晶屏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高铁的液晶屏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铁路显示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高铁的液晶屏。


背景技术:

2.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中国铁路在速度方面上分了高速铁路(250-380)、快速铁路(160-250)、普速铁路(80-160)三级。
3.授权公告号为cn20477501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铁的折叠显示屏,包括驱动杆、转动杆、驱动装置、显示屏支撑板和显示屏,显示屏设于高铁座椅顶部的行李台面底部,行李台面底面设有槽口,槽口内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驱动杆,驱动杆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连接显示屏支撑板,显示屏安装于显示屏支撑板内。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当乘客使用显示屏时,需要乘客站起来将位于行李台上显示屏下拉到合适位置进行观看,使用显示屏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乘客使用液晶屏,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高铁的液晶屏。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高铁的液晶屏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高铁的液晶屏,包括座椅和置物板,所述置物板转动设置在座椅的背部,所述座椅上设置有液晶屏,所述座椅的背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液晶屏的第一容纳槽,所述液晶屏卡接在第一容纳槽内,所述液晶屏远离第一容纳槽的底壁的一侧能与置物板转动至与座椅接触的一侧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乘客在需要使用液晶屏时,乘客只需要将位于前方座椅背部的置物板打开,然后就可以观看卡接在座椅背部的液晶屏,乘客使用液晶屏方便,同时,在不使用液晶屏时,将置物板转动至与座椅贴合,并使置物板与液晶屏接触,有效保护了液晶屏在不使用时被刮花,提高了液晶屏的完整性。
9.可选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上沿水平方向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活动端沿水平方向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液晶屏的背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弹性板,两个所述弹性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在两个弹性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杆与两个弹性板铰接,所述弹性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液晶屏转动的限位螺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乘客将液晶屏向远离第一容纳槽的底壁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乘客移动液晶屏带动第二连接杆相对于第一连接杆转动,使液晶屏与第一容纳槽分离并向远离第一容纳槽的底壁方向移动,当乘客继续将液晶屏向远离第一容纳槽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连接杆相对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转动,然后转动液晶屏的角度,并使用限位螺栓进行固定,乘客可以将液晶屏沿水平方向调节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观看,并且可以将液晶屏向靠近相邻座位的乘客方向移动,使乘客能与相邻座位的乘客一起使用液晶屏,提高了液晶屏的适用性。
11.可选的,所述弹性板位于顶部的弹性板靠近内杆的一侧开设有齿槽,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和齿槽啮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乘客在固定液晶屏的转动角度时,乘客转动限位螺栓使齿轮向齿槽的方向靠近,并使齿槽与齿轮啮合,增大了第二连接杆和弹性板之间接触面积,固定液晶屏转动更加稳固。
13.可选的,所述限位螺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转动片。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乘客可以通过转动转动片来转动限位螺栓,从而固定或转动液晶屏的转动角度,转动限位螺栓方便。
15.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外杆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铰接,所述内杆同轴滑动穿设在外杆远离座椅的一端,所述内杆与第二连接杆铰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乘客将内杆向远离外杆的方向移动,使得液晶屏沿内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将液晶屏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观看,提高了液晶屏的适用性。
17.可选的,所述外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内杆滑动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插块和弹性件,所述内杆上垂直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插块沿第二容纳槽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二容纳槽内,所述弹性件用于驱使插块远离第二容纳槽的底壁,所述外杆沿外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与插块适配的插孔,所述插块与插孔卡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乘客将内杆向远离外杆的方向移动时,插块与插孔对齐时,弹性件驱使插块远离第二容纳槽,并使插块与外杆上的插孔卡接,乘客将插块按压进第二容纳槽内,乘客继续将内杆向远离外杆的方向移动,将内杆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插块与插孔卡接,固定内杆稳固。
19.可选的,所述插块远离第一容纳槽的底壁的一端且远离内杆的边缘设置有导向面。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乘客在将内杆向远离外杆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内杆上插块的导向面与外杆的插孔抵接,乘客继续将内杆向远离外杆的方向移动时, 插块克服弹性件弹力并向第一容纳槽的底壁方向移动,使插块完全进入到第一容纳槽内,省去了乘客手动按压插块的工作过程,乘客将内杆向远离外杆的方向移动方便。
21.可选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吸附液晶屏的磁性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乘客将液晶屏固定在第一容纳槽内时,磁性件将液晶屏吸附在第一容纳槽的底壁上,将液晶屏固定在第一容纳槽内稳固和方便。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乘客在需要使用液晶屏时,乘客只需要将位于前方座椅背部的置物板打开,然后就可以观看卡接在座椅背部的液晶屏,乘客使用液晶屏方便,同时,在不使用液晶屏时,将置物板转动至与座椅贴合,并使置物板与液晶屏接触,有效保护了液晶屏在不使用时被刮花,提高了液晶屏的完整;
25.乘客在使用液晶屏时,可以转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以将液晶屏移动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转动半径内的任何地方,然后转动液晶屏的角度,并使用限位螺栓进行固定,乘客可以将液晶屏沿水平方向调节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观看,并且可以将液晶屏向靠近相邻座位的乘客方向移动,使乘客能与相邻座位的乘客一起使用液晶屏,提高了液晶屏的适用性;
26.乘客将液晶屏固定在第一容纳槽内时,磁性件将液晶屏吸附在第一容纳槽的底壁上,将液晶屏固定在第一容纳槽内稳固和方便。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高铁的液晶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液晶屏的局部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座椅;11、第一容纳槽;2、置物板;3、液晶屏;4、第一连接杆;41、内杆;411、第二容纳槽;42、外杆;421、插孔;5、第二连接杆;51、齿轮;6、弹性板;61、齿槽;7、限位螺栓;71、转动片;72、螺母;8、限位装置;81、插块;811、导向面;82、弹性件;9、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高铁的液晶屏。参照图1,高铁的液晶屏包括座椅1和置物板2,置物板2转动安装在座椅1的背部,置物板2的活动端沿竖直方向转动。座椅1上安装有液晶屏3,座椅1的背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液晶屏3的第一容纳槽11,液晶屏3卡接在第一容纳槽11内。乘客将置物板2转动至与座椅1贴合时,液晶屏3远离第一容纳槽11的一端均能与置物板2接触。乘客将置物板2的活动端向远离座椅1的方向转动,即可使用液晶屏3。
34.参照图2、图3,第一容纳槽11的底壁上沿水平方向铰接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的活动端沿水平方向铰接有第二连接杆5,液晶屏3的背部焊接有两个弹性板6,两个弹性板6沿竖直方向间隔安装在液晶屏3的背部,第二连接杆5的上下两端抵接在两个弹性板6之间,且第二连接杆5与两个弹性板6铰接。弹性板6上安装有用于限制液晶屏3转动的限位螺栓7,两个弹性板6和第二连接杆5沿竖直方向均开设有穿孔,在弹性板6远离限位螺栓7的一端与限位螺栓7螺纹连接有一个螺母72,限位螺栓7依次穿过顶部弹性板6的穿孔、第二连接杆5的穿孔和底部弹性板6的穿孔并与螺母72螺纹连接,限位螺栓7可与顶部弹性板6抵接。乘客将液晶屏3向远离第一容纳槽11的底壁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乘客移动液晶屏3带动第二连接杆5相对于第一连接杆4转动,使液晶屏3与第一容纳槽11分离并向远离第一容纳槽11的底壁方向移动,当乘客继续将液晶屏3向远离第一容纳槽11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连接杆4相对于第一容纳槽11的底壁转动,然后转动液晶屏3的角度,并使用限位螺栓7进行固定,乘客可以将液晶屏3沿水平方向调节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观看,并且可以将液晶屏3向靠近相邻座位的乘客方向移动,使乘客能与相邻座位的乘客一起使用液晶屏3,提高了液晶屏3的适用性。限位螺栓7的顶部焊接有转动片71,乘客可以通过转动转动片71来转动限位螺栓7,从而固定或转动液晶屏3的转动角度,转动限位螺栓7方便。
35.参照图3,为了进一步固定液晶屏3转动稳固,弹性板6位于顶部的弹性板6靠近第二连接杆5的一侧开设有齿槽61,第二连接杆5的顶部一体成型有齿轮51,齿轮51和齿槽61啮合。乘客在固定液晶屏3的转动角度时,乘客转动限位螺栓7使齿轮51向齿槽61的方向靠近,并使齿槽61与齿轮51啮合,增大了第二连接杆5和弹性板6的接触面积,固定液晶屏3转动更加稳固。
36.参照图1、图2,第一连接杆4沿第一连接杆4的长度方向可伸缩,第一连接杆4包括内杆41和外杆42,外杆42与第一容纳槽11的底壁铰接,内杆41同轴滑动穿设在外杆42远离座椅1的一端,内杆41与第二连接杆5铰接。乘客将内杆41向远离外杆42的方向移动,使得液晶屏3沿内杆41的长度方向移动,将液晶屏3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观看,提高了液晶屏3的适用性。
37.参照图4,外杆42上设有用于限制内杆41滑动的限位装置8,限位装置8包括插块81和弹性件82,内杆41上沿垂直方向开设有第二容纳槽411,插块81沿第二容纳槽411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二容纳槽411内。弹性件82用于驱使插块81远离第二容纳槽411的底壁,弹性件82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容纳槽411的底壁焊接、另一端与插块81焊接。外杆42沿外杆4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与插块81适配的插孔421。乘客将内杆41向远离外杆42的方向移动时,插块81与插孔421对齐时,弹性件82驱使插块81远离第二容纳槽411,并使插块81与外杆42上的插孔421卡接,乘客将插块81按压进第二容纳槽411内,乘客继续将内杆41向远离外杆42的方向移动,将内杆41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插块81与插孔421卡接,固定内杆41稳固。
38.参照图4,为了方便乘客将内杆41向远离外杆42的方向移动,插块81远离第一容纳槽11的底壁的一端且远离内杆41的边缘设置有导向面811。乘客在将内杆41向远离外杆42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内杆41上插块81的导向面811与外杆42的插孔421抵接,乘客继续将内杆41向远离外杆42的方向移动时, 插块81上的导向面811受到外杆42沿竖直方向向下的力使插块81克服弹性件82的弹力并向第一容纳槽11的底壁方向移动,使插块81完全进入到第一容纳槽11内,省去了乘客手动按压插块81的工作过程,乘客将内杆41向远离外杆42的方向移动方便。
39.参照图1,液晶屏3的背部采用铁材质的金属板,第一容纳槽11的底壁上安装有用于吸附液晶屏3的磁性件9。乘客将液晶屏3固定在第一容纳槽11内时,磁性件9将液晶屏3吸附在第一容纳槽11的底壁上,将液晶屏3固定在第一容纳槽11内稳固和方便。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高铁的液晶屏的实施原理为:乘客在使用液晶屏3时,先将置物板2的活动端转动至远离座椅1的一侧,然后可以直接使用液晶屏3,当乘客相与相邻的乘客一起使用液晶屏3时,可以将液晶屏3向远离第一容纳槽11的方向移动,并可以将液晶屏3移动到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的转动半径内的任何地方,使用液晶屏3方便。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