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自平衡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自平衡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平衡三轮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骑行车辆已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出行工具。目前各类商家一直围绕着车辆的性能、品质、寿命、信誉等方面展开研究,却忽视了人们在骑行过程中的姿势、骑行者的感受以及对身体健康不利的方面,尤其在长时间骑行身体姿势无法改变,久而久之形成了腰椎腰肌的疾病,目前己有很多的长期以骑行车辆作为交通工具的人员由于长久的骑行导致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平衡三轮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骑行者在骑行中由于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腰部无法进行适当的放松锻炼,进而容易导致腰间盘突出等腰部疾病的问题。
4.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平衡三轮车,该自平衡三轮车包括:
5.平叉;
6.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平叉转动连接;
7.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复位件和驱动件,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所述支架滑动配合且具有相互抵接的第一状态和相互分离的第二状态,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平叉固接,当所述支架受力与所述平叉相对转动时,所述驱动件使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由所述第一状态变为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复位件始终给予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由所述第二状态变为所述第一状态的力。
8.作为自平衡三轮车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位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固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固接。
9.作为自平衡三轮车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围设成椭圆孔;
10.所述驱动件伸入所述椭圆孔中,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驱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椭圆孔的长轴处的内壁抵接。
11.作为自平衡三轮车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椭圆孔相对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的抵接处的缝隙对称;
12.所述驱动件的转轴与所述椭圆孔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驱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椭圆孔的长轴处的内壁抵接。
13.作为自平衡三轮车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板和两个滑动轮,所述驱动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轮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轮分别于所述椭圆孔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两个所述滑动轮分别与所述椭圆孔的长轴处的内壁抵接。
14.作为自平衡三轮车的优选技术方案,沿所述滑动轮的周向和所述椭圆孔的内壁的周向一个设置有限位凸起,另一个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插接。
15.作为自平衡三轮车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板为椭圆形,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驱动板的长轴与所述椭圆孔的长轴重合。
16.作为自平衡三轮车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限位架,所述平叉的转轴穿设于所述限位架且与所述限位架转动配合,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所述限位架限制所述转轴相对所述限位架移动。
17.作为自平衡三轮车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动轨与所述限位架固接,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同时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
18.作为自平衡三轮车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限位架固接,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之间,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同时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平衡三轮车,该自平衡三轮车包括平叉、支架和平衡组件,支架与平叉转动连接;平衡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复位件和驱动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与支架滑动配合且具有相互抵接的第一状态和相互分离的第二状态,驱动件与平叉固接,当支架受力与平叉相对转动时,驱动件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由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复位件始终给予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由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的力。该自平衡三轮车的平叉用于安装轮胎,支架与驾驶员的鞍座固接,当骑行者长时间骑行感觉腰部不适时,通过活动腰部使鞍座带动支架相对平叉转动,再此过程中,驱动件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复位件始终作用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且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具有保持第一状态或从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的力,因此,骑行者需要通过腰部克服复位件提供给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具有从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的力的情况下,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才能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该自平衡三轮车一方面方便骑行者锻炼腰部,缓解腰部因长时间不运动导致的不适症状,另一方面,支架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支架具有自动归位的自平衡功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平衡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平衡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一;
23.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中:
25.1、平叉;
26.2、支架;21、限位架;22、第一滑轨;23、第二滑轨;
27.3、平衡组件;31、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复位件;34、驱动件;341、驱动板;342、滑动轮;3421、限位凹槽;35、椭圆孔;351、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平衡三轮车,该自平衡三轮车包括平叉1、支架2和平衡组件3,支架2与平叉1转动连接;平衡组件3包括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32、复位件33和驱动件34,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分别与支架2滑动配合且具有相互抵接的第一状态和相互分离的第二状态,驱动件34与平叉1固接,当支架2受力与平叉1相对转动时,驱动件34使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由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复位件33始终给予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由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的力。该自平衡三轮车的平叉1用于安装轮胎,支架2与驾驶员的鞍座固接,当骑行者长时间骑行感觉腰部不适时,通过活动腰部使鞍座带动支架2相对平叉1转动,在此过程中,驱动件34驱动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复位件33始终作用于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且使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具有保持第一状态或从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的力,因此,骑行者需要通过腰部克服复位件33提供给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具有从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的力的情况下,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才能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该自平衡三轮车一方面方便骑行者锻炼腰部,缓解腰部因长时间不运动导致的不适症状,另一方面,支架2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支架2具有自动归位的自平衡功能。
33.在三轮车快速通过转弯路段时,由于骑行者的重心较高,因此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三轮车容易发生侧翻的危险,所以当三轮车快速通过转弯路段时,骑行者可通过鞍座驱动支架2,使支架2向离心力的反方向偏转,该设置可以减小离心力且降低偏转。
34.在三轮车通过颠簸路面时,当平叉1与支架2为固定连接时,由于路面颠簸,进而里
面的颠簸直接通过支架2传至骑行者,骑行者的骑行体验极差。本实施例中,由于平叉1与支架2转动连接,所以路面的颠簸转化为支架2和平叉1之间的相对转动,所以该设置可以减小骑行者对颠簸路面的感知,提升骑行者的骑行感受。
35.对于复位件33的具体结构,可选地,复位件33为拉簧,拉簧的一端与第一滑块31固接,拉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32固接。本实施例中,拉簧可以同时给予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一个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的力,进而使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有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u形弹片,u形弹片的一端与第一滑块31固接,u形弹片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32固接。同时也可以使用气压弹簧或者液压弹簧,以及其他可以实现复位功能的回程装置,如电磁铁、行程开关等。
36.对于驱动件34如何使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可选地,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位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围设成椭圆孔35;驱动件34伸入椭圆孔35中,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位于第一状态时,驱动件34的两端分别与椭圆孔35的长轴处的内壁抵接。本实施例中,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之间的椭圆弧上,由椭圆圆心到椭圆弧上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一状态时,驱动件34的两端分别与椭圆孔35的长轴处的内壁抵接,当支架2带动驱动件34转动,且驱动件34由长轴向短轴移动时,由于驱动件34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上对应的椭圆弧面滑动配合,所以驱动件34会使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由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当驱动件34由短轴向长轴移动时,驱动件34会使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由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
37.可选地,椭圆孔35相对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的抵接处的缝隙对称;驱动件34的转轴与椭圆孔35的轴线重合,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位于第一状态时,驱动件34的两端分别与椭圆孔35的长轴处的内壁抵接。本实施例中,椭圆孔35相对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的抵接处的缝隙对称以及驱动件34的转轴与椭圆孔35的轴线重合可以使驱动件34驱动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的位移量相同。
38.可选地,驱动件34包括驱动板341和两个滑动轮342,驱动板3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动轮342转动连接,两个滑动轮342分别于椭圆孔35的内壁滑动配合,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位于第一状态时,两个滑动轮342分别与椭圆孔35的长轴处的内壁抵接。本实施例中,在驱动板341的两端分别设置滑动轮342可以减小驱动板341与椭圆孔35的孔壁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防止驱动板341与椭圆孔35的孔壁之间发生锁死的现象。
39.可选地,沿滑动轮342的周向和椭圆孔35的内壁的周向一个设置有限位凸起351,另一个设置有限位槽3421,限位凸起351与限位槽3421插接。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351和限位槽3421插接,可以防止滑动轮342从椭圆孔35内滑出,进而使滑动轮342始终与椭圆孔35的内壁滑动配合。
40.优选地,驱动板341为椭圆形,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位于第一状态时,驱动板341的长轴与椭圆孔35的长轴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板341也可以为矩形体或圆柱等。
41.可选地,支架2包括限位架21,平叉1的转轴穿设于限位架21且与限位架21转动配合,沿转轴的轴线方向,限位架21限制转轴相对限位架21移动。本实施例中,限位架21限制沿转轴的轴线方向转轴相对限位架21移动,该设置可以防止由于转轴相对限位架21移动,进而导致限位凸起351和限位槽3421的槽壁抵紧,导致限位凸起351和限位槽342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甚至限位凸起351和限位槽3421之间由于摩擦力的真大而无法相互运动。
42.可选地,支架2还包括第一滑轨22和第二滑轨23,第一滑轨22和第二滑轨23与限位架21固接,第一滑轨22和第二滑轨23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位于第一滑轨22和第二滑轨23之间,第一滑块31与第一滑轨22相对的一侧和第二滑块32与第一滑轨22相对的一侧同时与第一滑轨22滑动连接,且第一滑块31与第一滑轨22相对的另一侧和第二滑块32与第一滑轨22相对的另一侧同时与第二滑轨23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该设置可以增强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在支架2上滑动的稳定性。
43.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