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
背景技术:2.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智能巴士的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例如无人驾驶的智能公交巴士已经在一些城市进行试运行,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通行开来,而轨道巴士相对于城市的公交巴士而言,其安全系数明显高于后者,且市场也较为广泛,例如景点的观光巴士、缆车巴士等。
3.现有技术的轨道巴士大多沿用地铁、火车的轨道结构,由于轨道巴士的车厢相对于地铁、火车的车厢要轻便,成本也相对较低,那么基于轨道巴士的情况,则需要改变其轨道结构和车轮结构,需要更适用于轨道巴士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能够提高车架的平衡性,进而提高安全性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
5.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6.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包括车架和若干蟹钳组件,若干蟹钳组件均固定安装在车架上;
7.所述车架包括转向支架、若干承载支柱和若干支撑连轴,所述转向支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呈平行布置且通过若干支撑连轴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两端均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承载支柱;
8.所述蟹钳组件包括减振气缸、脊梁、绞座梁、背梁和平衡轮,所述平衡轮通过平衡连轴转动安装在背梁上,所述背梁活动安装在脊梁的一端,所述减振气缸固定安装在脊梁的另一端,所述绞座梁安装在脊梁的中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载支柱上设有气缸安装孔、绞座安装槽和平衡限位槽,所述绞座安装槽位于承载支柱的中部,所述气缸安装孔和平衡限位槽位于承载支柱的两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振气缸活动安装在气缸安装孔上;所述绞座梁通过销轴铰接安装在绞座安装槽上;所述背梁与平衡限位槽相配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绞座梁与脊梁之间设有用于稳定连接的加强筋。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支架两端的蟹钳组件呈并列布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支架两端的蟹钳组件呈并列布置。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的蟹钳组件呈对称布置。
15.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
益效果是:能够提高车架的平衡性,进而提高安全性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衡组件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载支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蟹钳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中各附图标记为:车架1,蟹钳组件2,转向支架11,承载支柱12,支撑连轴13,左支架111,右支架112,减振气缸21,脊梁22,绞座梁23,销轴231,背梁24,平衡轮25,平衡连轴251,气缸安装孔121,绞座安装槽122,平衡限位槽123,加强筋26。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参见图1
‑
3所示,包括车架1和若干蟹钳组件2,若干蟹钳组件2均固定安装在车架1上;所述车架1包括转向支架11、若干承载支柱12和若干支撑连轴13,所述转向支架11包括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所述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呈平行布置且通过若干支撑连轴13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的两端均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承载支柱12;所述蟹钳组件2包括减振气缸21、脊梁22、绞座梁23、背梁24和平衡轮25,所述平衡轮25通过平衡连轴251转动安装在背梁24上,所述背梁24活动安装在脊梁22的一端,所述减振气缸21固定安装在脊梁22的另一端,所述绞座梁23安装在脊梁22的中部。
23.参见图2所示,所述承载支柱12上设有气缸安装孔121、绞座安装槽122和平衡限位槽123,所述绞座安装槽122位于承载支柱12的中部,所述气缸安装孔121和平衡限位槽123位于承载支柱12的两端。所述减振气缸21活动安装在气缸安装孔121上;所述绞座梁23通过销轴231铰接安装在绞座安装槽上122;所述背梁24与平衡限位槽123相配接。
24.参见图3所示,所述绞座梁23与脊梁22之间设有用于稳定连接的加强筋26。
25.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架111两端的蟹钳组件2呈并列布置。所述右支架112两端的蟹钳组件2呈并列布置。所述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上的蟹钳组件2呈对称布置。
26.一种智能巴士平衡组件的装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将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呈平行布置且通过若干支撑连轴13固定连接,将四个承载支柱12分别固定安装在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的两端,完成车架1的装配;将平衡轮25通过平衡连轴251转动安装在背梁24上,将背梁24活动安装在脊梁22的一端,将减振气缸21固定安装在脊梁22的另一端,完成蟹钳组件2的装配;二:将四个蟹钳组件2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承载支柱12上。
27.本实施例采用四个蟹钳组件2对应安装在四个承载支柱12上,当车架1在轨道上活动,平衡轮25能够起到限位平衡的效果,进而提高安全性能。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能够提高车架的平衡性,进而提高安全性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
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1.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若干蟹钳组件,若干蟹钳组件均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所述车架包括转向支架、若干承载支柱和若干支撑连轴,所述转向支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呈平行布置且通过若干支撑连轴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两端均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承载支柱;所述蟹钳组件包括减振气缸、脊梁、绞座梁、背梁和平衡轮,所述平衡轮通过平衡连轴转动安装在背梁上,所述背梁活动安装在脊梁的一端,所述减振气缸固定安装在脊梁的另一端,所述绞座梁安装在脊梁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柱上设有气缸安装孔、绞座安装槽和平衡限位槽,所述绞座安装槽位于承载支柱的中部,所述气缸安装孔和平衡限位槽位于承载支柱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气缸活动安装在气缸安装孔上;所述绞座梁通过销轴铰接安装在绞座安装槽上;所述背梁与平衡限位槽相配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座梁与脊梁之间设有用于稳定连接的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两端的蟹钳组件呈并列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架两端的蟹钳组件呈并列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的蟹钳组件呈对称布置。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巴士的平衡组件。属于交通工具结构技术领域,该结构能够提高车架的平衡性,进而提高安全性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包括车架和若干蟹钳组件,若干蟹钳组件均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所述车架包括转向支架、若干承载支柱和若干支撑连轴,所述转向支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呈平行布置且通过若干支撑连轴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两端均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承载支柱;所述蟹钳组件包括减振气缸、脊梁、绞座梁、背梁和平衡轮,所述平衡轮通过平衡连轴转动安装在背梁上,所述背梁活动安装在脊梁的一端,所述减振气缸固定安装在脊梁的另一端,所述绞座梁安装在脊梁的中部。所述绞座梁安装在脊梁的中部。所述绞座梁安装在脊梁的中部。
技术研发人员:崔宝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宝科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6
技术公布日: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