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2.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
3.现有技术中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不设置差速器,两个后轮中其中一个后轮内安装有电机,后轮轴与车架连接,电机定子与后轮轴固定连接,这种传动结构的缺点是不能安装人力踩踏传动轮,只能是纯电机驱动,不能实现电机助力。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启动轻松、消耗功率小的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包括:主轴、传动轮、传动件、套设于主轴上的自动离心变速器及机芯组件,所述主轴安装于车架上并可相对于车架转动,所述传动件套设于主轴上且与主轴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轮套设于传动件上并与传动件之间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连接,所述机芯组件包括电机及行星减速器,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及转子,所述电机的定子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子套设于主轴上并与主轴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行星减速器包括减速中心轮、减速行星架、减速齿圈及减速行星轮,所述减速中心轮与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减速齿圈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减速行星架与传动件固定连接或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连接,所述自动离心变速器的动力输入件与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自动离心变速器的动力输出件与主轴固定连接。
7.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芯组件的外侧设有机芯组件壳体,所述机芯组件壳体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定子及行星减速器的减速齿圈固定安装于机芯组件壳体内。
8.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动离心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及设置于变速器壳体与主轴之间的一套行星变速器及一套自动离心换挡组件,所述行星变速器包括中心轮、行星架、齿圈、行星轮,所述变速器壳体为自动离心变速器的动力输入件,所述行星架为自动离心变速器的动力输出件,所述中心轮固定安装于车架上,所述行星变速器的齿圈与变速器壳体之间通过第三超越离合器连接,所述自动离心换挡组件包括:棘爪件架、棘轮、至少一个棘爪件、至少两个离心联动
件、至少一个平衡件、用于控制离心联动件初始位置的第一弹性件及用于控制棘爪件初始位置的第二弹性件,所述棘爪件架与行星架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离心联动件及棘爪件均通过第一销安装于棘爪件架上并可相对于棘爪件架作相对摆动,所述棘爪件上设有与棘轮相配合的棘爪部,所述棘轮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圆周面上,所述离心联动件包括:配重部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对棘爪件进行限位使得棘爪件的棘爪部远离棘轮且在离心联动件的初始位置时使棘爪部与棘轮处于脱离啮合状态,所述平衡件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离心联动件之间,所述棘爪件与棘轮在随动的过程中棘爪件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作相对摆动。
9.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动离心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及设置于变速器壳体与主轴之间的第一行星变速器、第二行星变速器、第一自动离心换挡组件及第二自动离心换挡组件,所述第一行星变速器包括第一中心轮、第一行星架、第一齿圈、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变速器包括第二中心轮、第二行星架、第二齿圈、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一中心轮与第二中心轮形成中心轮组合件,所述中心轮组合件固定安装于车架上,所述第二齿圈与变速器壳体之间通过第四超越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齿圈与第二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变速器壳体为自动离心变速器的动力输入件,所述第一行星架为自动离心变速器的动力输出件,所述第一自动离心换挡组件包括:第一棘爪件架、第一棘轮、至少一个第一棘爪件、至少两个第一离心联动件、至少一个第一平衡件、用于控制第一离心联动件初始位置的第一弹性件及用于控制第一棘爪件初始位置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棘爪件架与第一行星架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离心联动件及第一棘爪件均通过第一销安装于第一棘爪件架上并可相对于第一棘爪件架作相对摆动,所述第一棘爪件上设有与第一棘轮相配合的第一棘爪部,所述第一棘轮设置于变速器壳体的内圆周面上,所述第一平衡件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离心联动件之间,所述第一离心联动件设有第一配重部及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对第一棘爪件进行限位使得第一棘爪部远离第一棘轮且在第一离心联动件的初始位置时使第一棘爪部与第一棘轮处于脱离啮合状态,所述第一棘爪件与第一棘轮在随动的过程中第一棘爪件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作相对摆动;所述第二自动离心换挡组件包括:第二棘爪件架、第二棘轮、至少一个第二棘爪件、至少两个第二离心联动件、至少一个第二平衡件、用于控制第二离心联动件初始位置的第三弹性件及用于控制第二棘爪件初始位置的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二棘爪件架与第二行星架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离心联动件及第二棘爪件均通过第二销安装于第二棘爪件架上并可相对于第二棘爪件架作相对摆动,所述第二棘爪件上设有与第二棘轮相配合的第二棘爪部,所述第二棘轮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圆周面上,所述第二平衡件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离心联动件之间,所述第二离心联动件设有第二配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对第二棘爪件进行限位使得第二棘爪部远离第二棘轮且在第二离心联动件的初始位置时使第二棘爪部与第二棘轮处于脱离啮合状态,所述第二棘爪件与第二棘轮在随动的过程中第二棘爪件在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作相对摆动。
10.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均为扭簧,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第二销安装于棘爪件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于第一销上。
11.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进一步设置
为: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及第四弹性件均为扭簧,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第三销安装于第一棘爪件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于第一销上,所述第三弹性件通过第四销安装于第二棘爪件架上,所述第四弹性件安装于第二销上。
12.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后轮传动结构还包括与车架固定连接或减震连接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主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机芯组件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轴承座上。
13.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轴包括左轴段、中间轴段及右轴段,所述左轴段及中间轴段两者之间通过第一花键连接,所述右轴段及中间轴段两者之间通过第二花键连接,所述左轴段通过左轴承与车架连接,所述右轴段通过右轴承与车架连接。
14.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轮为链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通过将电机安装于双后轮车轮轴上,从而可实现双后轮自行车的电助力行驶,使得骑行更加轻松,另外本发明中通过增加行星变速器,从而实现电机启动时低速输出,输出扭矩大,电机启动轻松,消耗功率小,可以增加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16.图1本发明实施例1中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本发明实施例1中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本发明实施例1中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4本发明实施例2中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本发明实施例2中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本发明实施例2中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1至图3中:1、主轴,10、左轴段,11、中间轴段,12、右轴段,13、第一花键,14、第二花键,15、左轴承,16、右轴承,2、传动轮,3、传动件,4、自动离心变速器,40、变速器壳体,41、行星变速器,410、中心轮,411、行星架,412、齿圈,413、行星轮,42、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20、棘爪件架,421、棘轮,422、棘爪件,4220、棘爪部,423、离心联动件,4230、配重部,4231、限位部,424、平衡件,425、第一弹性件,426、第二弹性件,427、第一销,428、第二销,5、机芯组件,50、电机,500、定子,501、转子,51、行星减速器,510、减速中心轮,511、减速行星架,512、减速齿圈,513、减速行星轮,52、第二超越离合器,53、机芯组件壳体,54、轴承座。
23.图4至图6中:1、主轴,10、左轴段,11、中间轴段,12、右轴段,13、第一花键,14、第二花键,15、左轴承,16、右轴承,2、传动轮,3、传动件,4、自动离心变速器,40、变速器壳体,41、
第一行星变速器,410、第一中心轮,411、第一行星架,412、第一齿圈,413、第一行星轮,42、第二行星变速器,420、第二中心轮,421、第二行星架,422、第二齿圈,423、第二行星轮,424、中心轮组合件,43、第一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30、第一棘爪件架,431、第一棘轮,432、第一棘爪件,4320、第一棘爪部,433、第一离心联动件,4330、第一配重部,4331、第一限位部,434、第一平衡件,435、第一弹性件,436、第二弹性件,437、第一销,44、第二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40、第二棘爪件架,441、第二棘轮,442、第二棘爪件,4420、第二棘爪部,443、第二离心联动件,4430、第二配重部,4431、第二限位部,444、第二平衡件,445、第三弹性件,446、第四弹性件,447、第二销,448、第三销,449、第四销,5、机芯组件,50、电机,500、定子,501、转子,51、行星减速器,510、减速中心轮,511、减速行星架,512、减速齿圈,513、减速行星轮,52、第二超越离合器,53、机芯组件壳体,54、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5.实施例1
26.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包括:主轴1、传动轮2、传动件3、套设于主轴1上的自动离心变速器4及机芯组件5,所述主轴1包括左轴段10、中间轴段11及右轴段12,所述左轴段10及中间轴段11两者之间通过第一花键13连接,所述右轴段12及中间轴段11两者之间通过第二花键14连接,所述左轴段10通过左轴承15与车架连接,所述右轴段12通过右轴承16与车架连接。所述传动件3套设于主轴1上且与主轴1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轮2套设于传动件3上并与传动件3之间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未图示)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轮2为链轮。
27.所述机芯组件5包括电机50及行星减速器51,所述电机50包括定子500及转子501,所述电机50的定子500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50的转子501套设于主轴1上并与主轴1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行星减速器51包括减速中心轮510、减速行星架511、减速齿圈512及减速行星轮513,所述减速中心轮510与电机50的转子501固定连接,所述减速齿圈512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减速行星架511与传动件3固定连接或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52连接,所述机芯组件5的外侧设有机芯组件壳体53,所述机芯组件壳体53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50的定子500及行星减速器51的减速齿圈512固定安装于机芯组件壳体53内。所述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还包括与车架固定连接或减震连接的轴承座54,所述左轴承15设置于所述轴承座54与左轴段10之间,所述机芯组件壳体53固定安装于所述轴承座54上。
28.所述自动离心变速器4包括变速器壳体40及设置于变速器壳体40与主轴1之间的一套行星变速器41及一套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2,所述行星变速器41包括中心轮410、行星架411、齿圈412、行星轮413,所述变速器壳体40为自动离心变速器4的动力输入件,所述变速器壳体40与传动件3固定连接,所述行星架411为自动离心变速器4的动力输出件,所述行星架411与主轴1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轮410固定安装于车架上,所述行星变速器41的齿圈412与变速器壳体40之间通过第三超越离合器(未图示)连接,所述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2包括:棘爪件架420、棘轮421、至少一个棘爪件422、至少两个离心联动件423、至少一个平衡件424、用于控制离心联动件423初始位置的第一弹性件425及用于控制棘爪件422初始位置的
第二弹性件426,所述棘爪件架420与行星架41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离心联动件423及棘爪件422均通过第一销427安装于棘爪件架420上并可相对于棘爪件架420作相对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棘爪件422及离心联动件423均为两个,所述平衡件424为平衡拉杆,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弹性件425及第二弹性件426均为扭簧,所述第一弹性件425通过第二销428安装于棘爪件架420上,所述第二弹性件426安装于第一销427上。所述棘爪件422上设有与棘轮421相配合的棘爪部4220,所述棘轮421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40的内圆周面上,所述离心联动件423包括:配重部4230及限位部4231,所述限位部4231对棘爪件422进行限位使得棘爪件422的棘爪部4220远离棘轮421且在离心联动件423的初始位置时使棘爪部4220与棘轮421处于脱离啮合状态,所述平衡件424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离心联动件423之间,所述配重部4230向着圆心方向运动时,所述棘爪部4220向远离棘轮421的方向运动并与棘轮421脱离啮合,所述配重部4230向远离圆心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棘爪部4220向着棘轮421的方向运动并与棘轮421相啮合,所述棘爪件422与棘轮421在随动的过程中棘爪件422在第二弹性件426的作用下作相对摆动。
29.本实施例中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的工作原理为:低速挡时,人力踩踏带动传动轮2输入动力,传动轮2带动传动件3转动,从而带动变速器壳体40转动,由于所述行星变速器41的齿圈412与变速器壳体40之间通过第三超越离合器连接,因此变速器壳体40的转动带动行星变速器41的齿圈412转动,然后通过行星轮413的传动带动行星架411转动,由于所述行星架411与主轴1固定连接,因此,动力最终传递给主轴1并由主轴1进行动力输出,低速挡电机50助力时,电机50的转子501转动带动行星减速器51的减速中心轮510转动,减速中心轮510通过减速行星轮513的传动带动减速行星架511转动,由于减速行星架511与传动件3固定连接或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52连接,因此带动传动件3转动,从而带动变速器壳体40转动,由于所述行星变速器41的齿圈412与变速器壳体40之间通过第三超越离合器连接,因此变速器壳体40的转动带动行星变速器41的齿圈412转动,然后通过行星轮413的传动带动行星架411转动,由于所述行星架411与主轴1固定连接,因此,动力最终传递给主轴1并由主轴1进行动力输出,高速挡时,当速度达到更高值时,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2工作,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2的棘轮421与棘爪件422相啮合,人力踩踏带动传动轮2输入动力,传动轮2带动传动件3转动,从而带动变速器壳体40转动,由于棘轮421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40的内圆周面上,而棘轮421又与棘爪件422相啮合,棘爪件422又设置于棘爪件架420上,所述棘爪件架420又与行星架41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因此带动行星架411转动,由于行星架411与主轴1固定连接,因此主轴1同步转动,输出动力,此时第三超越离合器超越运行,行星变速器41的齿圈412随动。高速挡电机50助力时,电机50的转子501转动带动行星减速器51的减速中心轮510转动,减速中心轮510通过减速行星轮513的传动带动减速行星架511转动,由于减速行星架511与传动件3固定连接或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52连接,因此带动传动件3转动,从而带动变速器壳体40转动,由于棘轮421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40的内圆周面上,而棘轮421又与棘爪件422相啮合,棘爪件422又设置于棘爪件架420上,所述棘爪件架420又与行星架41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因此带动行星架411转动,由于行星架411与主轴1固定连接,因此主轴1同步转动,输出动力,此时第三超越离合器超越运行,行星变速器41的齿圈412随动。
30.实施例2
31.参图4至图6所示,一种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包括:主轴1、传动轮2、传动件3、套设于主轴1上的自动离心变速器4及机芯组件5,所述主轴1包括左轴段10、中间轴段11及右轴段12,所述左轴段10及中间轴段11两者之间通过第一花键13连接,所述右轴段12及中间轴段11两者之间通过第二花键14连接,所述左轴段10通过左轴承15与车架连接,所述右轴段12通过右轴承16与车架连接。所述传动件3套设于主轴1上且与主轴1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轮2套设于传动件3上并与传动件3之间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轮2为链轮。
32.所述机芯组件5包括电机50及行星减速器51,所述电机50包括定子500及转子501,所述电机50的定子500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50的转子501套设于主轴1上并与主轴1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行星减速器51包括减速中心轮510、减速行星架511、减速齿圈512及减速行星轮513,所述减速中心轮510与电机50的转子501固定连接,所述减速齿圈512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减速行星架511与传动件3固定连接或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52连接,所述机芯组件5的外侧设有机芯组件壳体53,所述机芯组件壳体53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50的定子500及行星减速器51的减速齿圈512固定安装于机芯组件壳体53内。所述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还包括与车架固定连接或减震连接的轴承座54,所述左轴承15设置于所述轴承座54与左轴段10之间,所述机芯组件壳体53固定安装于所述轴承座54上。
33.所述自动离心变速器4包括变速器壳体40及设置于变速器壳体40与主轴1之间的第一行星变速器41、第二行星变速器42、第一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3及第二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4,所述第一行星变速器41包括第一中心轮410、第一行星架411、第一齿圈412、第一行星轮413,所述第二行星变速器42包括第二中心轮420、第二行星架421、第二齿圈422、第二行星轮423,所述第一中心轮410与第二中心轮420形成中心轮组合件424,所述中心轮组合件424固定安装于车架上,所述第二齿圈422与变速器壳体40之间通过第四超越离合器(未图示)连接,所述第一齿圈412与第二行星架421固定连接,所述变速器壳体40为自动离心变速器4的动力输入件,所述变速器壳体40与传动件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411为自动离心变速器4的动力输出件,所述第一行星架411与主轴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3包括:第一棘爪件架430、第一棘轮431、至少一个第一棘爪件432、至少两个第一离心联动件433、至少一个第一平衡件434、用于控制第一离心联动件433初始位置的第一弹性件435及用于控制第一棘爪件432初始位置的第二弹性件436,所述第一棘爪件架430与第一行星架41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离心联动件433及第一棘爪件432均通过第一销437安装于第一棘爪件架430上并可相对于第一棘爪件架430作相对摆动,所述第一棘爪件432上设有与第一棘轮431相配合的第一棘爪部4320,所述第一棘轮431设置于变速器壳体40的内圆周面上,所述第一平衡件434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离心联动件433之间,所述第一离心联动件433设有第一配重部4330及第一限位部4331,所述第一限位部4331对第一棘爪件432进行限位使得第一棘爪部4320远离第一棘轮431且在第一离心联动件433的初始位置时使第一棘爪部4320与第一棘轮431处于脱离啮合状态,所述第一配重部4330向着圆心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棘爪部4320向远离第一棘轮431的方向运动并与第一棘轮431脱离啮合,所述第一配重部4330向远离圆心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棘爪部4320向着第一棘轮431的方向运动并与第一棘轮431相啮合,所述第一棘爪件432与第一棘轮431在随动的过程中第一棘爪件432在第二弹性件436的作用下作相对摆动。
34.所述第二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4包括:第二棘爪件架440、第二棘轮441、至少一个第二棘爪件442、至少两个第二离心联动件443、至少一个第二平衡件444、用于控制第二离心联动件443初始位置的第三弹性件445及用于控制第二棘爪件442初始位置的第四弹性件446,所述第二棘爪件架440与第二行星架42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离心联动件443及第二棘爪件442均通过第二销447安装于第二棘爪件架440上并可相对于第二棘爪件架440作相对摆动,所述第二棘爪件442上设有与第二棘轮441相配合的第二棘爪部4420,所述第二棘轮441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40内圆周面上,所述第二平衡件444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离心联动件443之间,所述第二离心联动件443设有第二配重部4430及第二限位部4431,所述第二限位部4431对第二棘爪件442进行限位使得第二棘爪部4420远离第二棘轮441且在第二离心联动件443的初始位置时使第二棘爪部4420与第二棘轮441处于脱离啮合状态,所述第二配重部4430向着圆心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棘爪部4420向远离第二棘轮441的方向运动并与第二棘轮441脱离啮合,所述第二配重部4430向远离圆心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棘爪部4420向着第二棘轮441的方向运动并与第二棘轮441相啮合,所述第二棘爪件442与第二棘轮441在随动的过程中第二棘爪件442在第四弹性件446的作用下作相对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棘爪件432、第二棘爪件442、第一离心联动件433及第二离心联动件443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平衡件434及第二平衡件444为平衡拉杆,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一弹性件435、第二弹性件436、第三弹性件445及第四弹性件446均为扭簧,所述第一弹性件435通过第三销448安装于第一棘爪件架430上,所述第二弹性件436安装于第一销437上,所述第三弹性件445通过第四销449安装于第二棘爪件架440上,所述第四弹性件446安装于第二销447上。
35.本实施例中带有助力电机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的工作原理为:低速挡时,人力踩踏带动传动轮2输入动力,传动轮2带动传动件3转动,从而带动变速器壳体40转动,由于所述第二齿圈422与变速器壳体40之间通过第四超越离合器连接,因此带动第二齿圈422转动,然后通过第二行星轮423的传动带动第二行星架421转动,由于第二行星架421与第一齿圈412固定连接,因此第一齿圈412同步转动,再通过第一行星轮413的传动带动第一行星架411转动,由于第一行星架411与主轴1固定连接,因此主轴1同步转动,输出动力,低速挡电助力时,电机50的转子501转动带动行星减速器51的减速中心轮510转动,减速中心轮510通过减速行星轮513的传动带动减速行星架511转动,由于减速行星架511与传动件3固定连接或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52连接,因此带动传动件3转动,从而带动变速器壳体40转动,由于所述第二齿圈422与变速器壳体40之间通过第四超越离合器连接,因此带动第二齿圈422转动,然后通过第二行星轮423的传动带动第二行星架421转动,由于第二行星架421与第一齿圈412固定连接,因此第一齿圈412同步转动,再通过第一行星轮413的传动带动第一行星架411转动,由于第一行星架411与主轴1固定连接,因此主轴1同步转动,中速挡时,当速度达到一定值时,第二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4工作,第二棘轮441与第二棘爪件442相啮合,人力踩踏带动传动轮2输入动力,传动轮2带动传动件3转动,从而带动变速器壳体40转动,由于所述第二棘轮441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40内圆周面上,所述第二棘爪件架440与第二行星架42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第二棘轮441又与第二棘爪件442相啮合,第二棘爪件442又设置于第二棘爪件架440上,因此第二行星架421转动,由于第二行星架421与第一齿圈412固定连接,因此第一齿圈412同步转动,第一齿圈412通过第一行星轮413的传动带动
第一行星架411转动,由于第一行星架411与主轴1固定连接,因此主轴1同步转动,输出动力。此时第四超越离合器超越运行,第二齿圈422随动,中速挡电助力时,电机50的转子501转动带动行星减速器51的减速中心轮510转动,减速中心轮510通过减速行星轮513的传动带动减速行星架511转动,由于减速行星架511与传动件3固定连接或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52连接,因此带动传动件3转动,从而带动变速器壳体40转动,由于所述第二棘轮441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40内圆周面上,所述第二棘爪件架440与第二行星架42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第二棘轮441又与第二棘爪件442相啮合,第二棘爪件442又设置于第二棘爪件架440上,因此第二行星架421转动,由于第二行星架421与第一齿圈412固定连接,因此第一齿圈412同步转动,第一齿圈412通过第一行星轮413的传动带动第一行星架411转动,由于第一行星架411与主轴1固定连接,因此主轴1同步转动,输出动力。此时第四超越离合器超越运行,第二齿圈422随动,高速挡时,当速度达到更高值时,第一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3工作,第一棘轮431与第一棘爪件432相啮合,人力踩踏带动传动轮2输入动力,传动轮2带动传动件3转动,从而带动变速器壳体40转动,由于所述第一棘爪件架430与第一行星架41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轮431设置于变速器壳体40的内圆周面上,第一棘轮431又与第一棘爪件432相啮合,因此带动第一行星架411转动,由于第一行星架411与主轴1固定连接,因此主轴1同步转动,输出动力,高速挡电助力时,电机50的转子501转动带动行星减速器51的减速中心轮510转动,减速中心轮510通过减速行星轮513的传动带动减速行星架511转动,由于减速行星架511与传动件3固定连接或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52连接,因此带动传动件3转动,从而带动变速器壳体40转动,由于所述第一棘爪件架430与第一行星架41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轮431设置于变速器壳体40的内圆周面上,第一棘轮431又与第一棘爪件432相啮合,因此带动第一行星架411转动,由于第一行星架411与主轴1固定连接,因此主轴1同步转动,输出动力,此时第二自动离心换挡组件44及第四超越离合器超越运行,第二行星变速器42随动。
36.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双后轮自动变速传动结构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通过将电机安装于双后轮车轮轴上,从而可实现双后轮自行车的电助力行驶,使得骑行更加轻松,另外本发明中通过增加行星变速器,从而实现电机启动时低速输出,输出扭矩大,电机启动轻松,消耗功率小,可以增加续航时间。
37.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