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悬挂式轨道车辆的车厢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悬挂式轨道车辆的车厢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轨道车辆的车厢复合板。


背景技术:

2.悬挂式空轨即空中轨道列车有别于传统车辆,其轨道位于车辆上方,车辆悬挂于轨道梁上运行,具有造价低、占地面积小、环保节能等特点。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车厢复合板在拼接固定时,一般是由螺栓,或者粘合在一起,这用方式固定拼接效果不好,而且长时间容易松动,造成不好的后果,给使用者带来麻烦,也增加维修成本。
4.因此,实用新型一种悬挂式轨道车辆的车厢复合板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车辆的车厢复合板,通过使用者将一块复合板本体的固定板嵌入另一块复合板本体的固定块内部,再用力挤压两块板,从而对复合板本体进行拼接固定,以解决现有的车厢复合板在拼接固定时固定拼接效果不好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挂式轨道车辆的车厢复合板,包括、复合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本体一侧设有四个卡接机构,所述复合板本体内部嵌设有传动盒,所述传动盒内部嵌设有传动机构;
7.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复合板本体一侧,所述固定板内部嵌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固定板内部嵌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延伸进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内部,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三空腔内部均嵌设有往复丝杆,两个所述往复丝杆均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外侧,两个所述往复丝杆外侧均套设有轴承座,两个所述轴承座外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二空腔内部嵌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外侧,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侧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一侧设有增压组件。
8.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嵌设在传动盒内部,所述第三转轴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前后两侧均设有齿板,所述齿轮与两个齿板均啮合连接,两个所述齿板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档杆,所述第三转轴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外侧均套设有第二套筒,两个所述第二套筒分别固定嵌设在复合板本体顶部和底部内侧。
9.优选的,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压力杆,所述压力杆固定连接在第一套筒一端,所述压力杆一端设有支撑部件,所述压力杆外侧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一挡块,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增压板,两个所述增压板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挡块。
10.优选的,两个所述档杆外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胶带和针头。
11.优选的,所述复合板本体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块,四个所述固定块内部均嵌设有插入槽,四个所述固定板与四个插入槽相匹配。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往复丝杆与轴承座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固定板连接处均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与传动盒连接处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
15.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增压块,所述第一增压块设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增压块固定连接在压力杆一端。
16.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二增压块,所述第二增压块设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增压块固定连接在压力杆一端。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者将一块复合板本体的固定板嵌入另一块复合板本体的固定块内部,再用力挤压两块板,从而对复合板本体进行拼接固定,以解决现有的车厢复合板在拼接固定时固定拼接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复合板本体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安装和拆卸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维修的成本,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视图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中第二增压块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复合板本体、2传动盒、3固定板、4第一转轴、5往复丝杆、6轴承座、7连杆、8挡板、9第一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1第二转轴、12第一螺纹杆、13第一套筒、14第三转轴、15第二增压块、16齿板、17档杆、18第二螺纹杆、19第二套筒、20压力杆、21增压板、22第一挡块、23第二挡块、 24胶带、25针头、26固定块、27第一增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实施例1,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轨道车辆的车厢复合板,包括复合板本体1,所述复合板本体1一侧设有四个卡接机构,所述复合板本体1内部嵌设有传动盒2,所述传动盒2内部嵌设有传动机构;
26.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固定连接在复合板本体1一侧,所述固定板3内部嵌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固定板3内部嵌设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延伸进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内部,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三空腔内部均嵌设有往复丝杆5,两个所述往复丝杆5均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4外侧,两个所述往复丝杆5外侧均套设有轴承座6,两个所述轴承座6外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7,两个所述连杆7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8,所述第二空腔内部嵌设有第一锥齿轮9,所述第一锥齿轮9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 4外侧,所述第一锥齿轮9一侧设有第二锥齿轮10,所述第二锥齿轮10一侧固定连接有
第二转轴11,所述第二转轴1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2,所述第一螺纹杆12外侧套设有第一套筒13,所述第一套筒13一侧设有增压组件;
27.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转轴14,所述第三转轴14嵌设在传动盒 2内部,所述第三转轴14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15,所述齿轮15前后两侧均设有齿板16,所述齿轮15与两个齿板16均啮合连接,两个所述齿板16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档杆17,所述第三转轴14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8,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18外侧均套设有第二套筒19,两个所述第二套筒19分别固定嵌设在复合板本体1顶部和底部内侧,使得装置传动效果更好;
28.进一步地,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压力杆20,所述压力杆20固定连接在第一套筒13一端,所述压力杆20一端设有支撑部件,所述压力杆20外侧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一挡块22,所述固定板3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增压板21,两个所述增压板21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挡块23,增加摩擦力,使得固定效果更好;
2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档杆17外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胶带24和针头25,对缝隙进行粘合;
30.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板本体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块26,四个所述固定块26内部均嵌设有插入槽,四个所述固定板3与四个插入槽相匹配,增加固定拼接的效率;
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齿轮9与第二锥齿轮10啮合连接,使得连接处更加紧密;
32.进一步地,所述往复丝杆5与轴承座6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使得往复丝杆5与轴承座6连接更加顺滑;
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11与固定板3连接处均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14与传动盒2连接处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使得各连接处更加流畅;
3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增压块27,所述第一增压块27设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增压块27固定连接在压力杆20一端,增加受力面积。
3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使用者将一块复合板本体1的固定板3嵌入另一块复合板本体1的固定块26内部,再用力挤压两块板,从而使得第一增压块27和压力杆20移动,压力杆20移动带动第一套筒 13移动,第一套筒13移动带动第一螺纹杆12和第二转轴11转动,第二转轴 11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0和第一锥齿轮9转动,第一锥齿轮9转动带动第一转轴4和往复丝杆5转动,往复丝杆5转动带动轴承座6和挡板8移动,同时档杆17移动带动第一挡块22与第二挡块23相挤压,从而使得两个增压版变形,摩擦力增加,从而对复合板本体1进行拼接固定,以解决现有的车厢复合板在拼接固定时固定拼接效果不好的问题,在安装完成后,使用者踩在复合板本体1 上,使得第二套筒19受力,第二套筒19发生定位移动,从而使得齿轮15和齿板16转动,从而使得档杆17移动,从而使得针头25扎破胶袋24,使得黏合胶水流出,对缝隙进行粘合,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复合板本体1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安装和拆卸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维修的成本,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36.实施例2,参照附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轨道车辆的车厢复合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压力杆20,所述压力杆20固定连接在第一套筒13一端,所述压力杆20一端设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包括第一增压块27,所述第一增压块27设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增压块27固定连接在压力杆20一端。
3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使用者将一块复合板本体
1的固定板3嵌入另一块复合板本体1的固定块26内部,再用力挤压两块板,从而使得第二增压块15和压力杆20移动,压力杆20移动带动第一套筒 13移动,第一套筒13移动带动第一螺纹杆12和第二转轴11转动,第二转轴 11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0和第一锥齿轮9转动,第一锥齿轮9转动带动第一转轴4和往复丝杆5转动,往复丝杆5转动带动轴承座6和挡板8移动,同时档杆17移动带动第一挡块22与第二挡块23相挤压,从而使得两个增压版变形,摩擦力增加,从而对复合板本体1进行拼接固定。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