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架连接结构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2.电动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车架是电动车的主要组件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人身安全。车架的结构形式应能满足其功能(装配性等)、性能(刚度、强度等)和商品性的需要。
3.车架的重要性相当于人体的骨骼,电动车的所有零部件的安装都是以车架为载体,它对电动车的安全性有决定性的作用,若车架出现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车辆的使用甚至造成车辆解体。现有电动车车架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使得连接结构较为复杂,从而使车架重量增加;在连接结构简化之后,虽然减轻了车架重量,但是车架容易变形,降低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影响车架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连接结构及电动车,能够简化车架连接形式,并提高车架整体的稳定性。
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车架连接结构,包括主梁管以及设置在主梁管相对两侧的第一边管和第二边管,主梁管与第一边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架,主梁管与第二边管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架,以使主梁管、第一边管和第一连接架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且主梁管、第二边管和第二连接架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7.可选地,第一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一延伸部,第一支撑部通过第一连接架与主梁管连接,且第一连接部与主梁管连接;第二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支撑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支撑部通过第二连接架与主梁管连接,且第二连接部与主梁管连接。
8.可选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平行设置,以形成容置电池盒的容置空间。
9.可选地,第一连接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第一抵持部与第一支撑部连接,第二抵持部与主梁管连接;第二连接架包括设置在两端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支撑部连接,第二抵接部与主梁管连接。
10.可选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分别为u形连接板。
11.可选地,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切口,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切口。
12.可选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为圆弧形扁管,用于与主梁管配合。
13.可选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上分别设置有过孔,用于穿设线体。
14.可选地,主梁管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安装电器元件。
15.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如上任意一项的车架连接结构。
1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17.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连接结构及电动车,通过在主梁管与第一边管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架,在主梁管与第二边管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架,简化了车架连接结构,减轻了车架重量,减轻了车体负载,从而提高了电动车续航能力。主梁管、第一边管、第二边管为车架的主要承重部位,通过将主梁管、第一边管和第一连接架设置为三角形支撑结构,将主梁管、第二边管和第二连接架也设置为三角形支撑结构,三角形支撑结构提高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了车架的承重能力和抗冲击强度,从而提高了车架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连接结构中第一边管和第二边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标:100-车架连接结构;110-主梁管;111-安装孔;120-第一边管;121-第一连接部;122-第一支撑部;123-第一折弯部;124-第一延伸部;130-第二边管;131-第二连接部;132-第二支撑部;133-第二折弯部;134-第二延伸部;140-第一连接架;141-第一抵持部;142-第二抵持部;150-第二连接架;151-第一抵接部;152-第二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架连接结构100,包括主梁管110以及设置在主梁管110相对两侧的第一边管120和第二边管130,主梁管110与第一边管120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架140,主梁管110与第二边管130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架150,以使主梁管110、第一边管120和第一连接架140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且主梁管110、第二边管130和第二连接架150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28.车架连接结构100组装时,先将第一边管120和第二边管130焊接于主梁管110上,随后将第一连接架140焊接于第一边管120与主梁管110之间,第二连接架150焊接于第二边管130与主梁管110之间,其中,焊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种或异种材料通过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结合和扩散连接成一体的工艺过程,以使主梁管110、第一边管120和第一连接架140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且主梁管110、第二边管130和第二连接架150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其中,三角形支撑结构是通过三边互相之间的受力平衡,从而提高了车架的稳定性。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连接结构100,通过在主梁管110与第一边管120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架140,在主梁管110与第二边管130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架150,简化了车架连接结构100,减轻了车架重量,减轻了车体负载,从而提高了电动车续航能力。通过将主梁管110、第一边管120和第一连接架140设置为三角形支撑结构,将主梁管110、第二边管130和第二连接架150也设置为三角形支撑结构,三角形支撑结构提高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车架连接结构100整体的稳定性。主梁管110、第一边管120、第二边管130为车架连接结构100的主要承重部位,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架140、第二连接架150,简化了车架的连接结构,既减轻了车架整体的重量,提高了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又保证了车架连接结构100的承重能力和抗冲击强度。
30.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边管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1、第一支撑部122、第一折弯部123和第一延伸部124,第一支撑部122通过第一连接架140与主梁管110连接,且第一连接部121与主梁管110连接;第二边管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1、第二支撑部132、第二折弯部133和第二延伸部134,第二支撑部132通过第二连接架150与主梁管110连接,且第二连接部131与主梁管110连接。
31.具体的,第一边管120通过冲压、折弯等加工工艺使第一边管120上形成了第一连接部121、第一支撑部122、第一折弯部123和第一延伸部124,第一支撑部122与第一连接架140焊接,且第一连接架140与主梁管110焊接。
32.同样的,第二边管130通过冲压、折弯等加工工艺使第二边管130上形成了第二连接部131、第二支撑部132、第二折弯部133和第二延伸部134,第二支撑部132与第二连接架150焊接,且第二连接架150与主梁管110焊接。其中,冲压是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将金属板材制成各种板片状零件和壳体、容器类工件,或将管件制成各种管状工件。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可以简化制作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如图2所示,第一延伸部124与第二延伸部134平行设置,以形成容置电池盒的容置空间。
33.具体的,第一边管120通过折弯工艺使第一边管120上形成了第一折弯部123和第一延伸部124,第二边管130通过折弯工艺使第二边管130上形成了第二折弯部133和第二延伸部134,第一延伸部124与第二延伸部134平行设置形成容置空间,通过调整折弯部的位置或折弯弧度,可以调整不同车架所需的电池盒容置空间。
34.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架1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抵持部141和第二抵持部142,第
一抵持部141与第一支撑部122连接,第二抵持部142与主梁管110连接;第二连接架150包括设置在两端的第一抵接部151和第二抵接部152,第一抵接部151与第二支撑部132连接,第二抵接部152与主梁管110连接。
35.需要说明的是,车架连接结构100的第一边管120承受主要的载荷作用力,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架140,且第一抵持部141高于第二抵持部142,在第一边管120承受作用力时,能够使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一支撑部122承受均衡的作用力,避免应力集中于主梁管110与第一连接部121连接处,有利于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同样的,车架连接结构100的第二边管130承受主要的载荷作用力,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架150,且第一抵接部151高于第二抵接部152,在第二边管130承受作用力时,能够使第二连接部131和第二支撑部132承受均衡的作用力,避免应力集中于主梁管110与第二连接部131连接处,有利于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36.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架140与第二连接架150分别为u形连接板。
37.具体的,u形连接板使得第一抵持部141与第一支撑部122连接面积增大,第二抵持部142与主梁管110连接面积增大,加固了主梁管110、第一边管120和第一连接架140之间的连接,提高了车架整体的稳定性。
38.同样的,u形连接板使得第一抵接部151与第二支撑部132连接面积增大,第二抵接部152与主梁管110连接面积增大,加固了主梁管110、第二边管130和第二连接架150之间的连接,提高了车架整体的稳定性。其中,u形连接板可通过冲压成型,以简化制作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39.如图3所示,第一抵持部141与第二抵持部142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切口,第一抵接部151和第二抵接部152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切口。
40.具体的,第一抵持部141上的弧形开口与第一支撑部122弧度相同,第二抵持部142上的弧形开口与主梁管110的弧度相同,以便于第一连接架140与第一支撑部122更好的贴合,便于提升焊接质量,进一步加固了主梁管110、第一边管120和第一连接架140所构成的三角形支撑结构。
41.同样的,第一抵接部151上的弧形开口与第二支撑部132弧度相同,第二抵接部152上的弧形开口与主梁管110的弧度相同,以便于第二连接架150与第二支撑部132更好的贴合,便于提升焊接质量,进一步加固了主梁管110、第二边管130和第二连接架150所构成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提高了车架整体的稳定性。
42.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分别设置为圆弧形扁管,用于与主梁管110配合。
4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121的弧度与主梁管110的弧度一致,以便于第一连接部121与主梁管110更好的贴合,提升焊接质量,以使主梁管110与第一边管120的连接结构更稳定;第二连接部131的弧度与主梁管110的弧度一致,以便于第二连接部131与主梁管110更好的贴合,提升焊接质量,以使主梁管110与第二边管130的连接结构更稳定,提高了车架整体的稳定性。
44.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架140与第二连接架150上分别设置有过孔,用于穿设线体。
45.具体的,第一连接架140与第二连接架150上分别设置的过孔使得连接于蓄电池上的线体穿过,也便于以最优路径穿设于车架连接结构100上,也便于蓄电池线体的走线整齐有序。
46.如图1所示,主梁管110上设置有安装孔111,用于安装电器元件。
47.具体的,安装孔111可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连接件通过安装孔111将电器元件与安装孔111连接。以缩短电器元件与蓄电池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同时减少线体的使用。
48.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车架连接结构100。该电动车包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车架连接结构100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车架连接结构100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4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