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稳固式轨道客车车体端墙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型稳固式轨道客车车体端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客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稳固式轨道客车车体端墙。


背景技术:

2.位于头车的一端,中间车的两端,端墙位于入口和出口的两侧,起挡土和导流作用,端墙是车体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承担安装风挡、连接车辆的重要作用,风挡安装区有着较为严格的平面度要求,作为一个整体部件,风挡安装区结构复杂,焊缝较多,生产过程中需要工装压卡,外加拘束会影响加热与冷却过程中形成的非协调应变,进而影响焊接变形的大小及分布,因此需要在生产的各个阶段控制端墙整体焊接变形。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轨道客车车体端墙都是采用螺栓进行固定,由于长时间的承载压力,导致螺栓连接处牙纹损坏,在需要维修时导致端墙难以拆除,影响维修效率,且安装时也非常的麻烦不方便,同时传统的端墙承受着较大的气动载荷、变形会增大,导致端墙使用寿命降低。
4.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稳固式轨道客车车体端墙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稳固式轨道客车车体端墙,通过卡接机构和固定机构使车体端墙快速安装和拆卸,同时提高承压力,以解决维修时导致端墙难以拆除,影响维修效率,且安装时也非常的麻烦不方便,同时传统的端墙承受着较大的气动载荷、变形会增大,导致端墙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稳固式轨道客车车体端墙,包括车体端墙本体,所述车体端墙本体内侧设有支撑面板,所述支撑面板前侧设有卡接机构,所述支撑面板前侧顶部设有固定机构;
7.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支撑面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传动轴外部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圆销;
8.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设于支撑面板前侧,所述螺纹杆外部套设有螺套,所述螺套两侧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两端分别与支撑面板和螺套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二弹簧。
9.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一端分别与螺套和支撑面板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车体端墙本体内侧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车体端墙本体与支撑面板相接触。
11.优选的,所述螺套与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套顶端延伸入车体端墙本体内
部。
12.优选的,支撑面板前侧开设有多个滑轨,所述圆销延伸入滑轨内部。
13.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外部两侧均套设有螺纹块,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外部两侧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纹块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
14.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外部两侧分别套设有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螺纹杆与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三挡板均与支撑面板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两侧均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两侧所述第一锥齿轮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两侧所述往复丝杆一端均设有第一挡板,所述往复丝杆与第一挡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与支撑面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往复丝杆外部均套设有轴承座,所述往复丝杆与轴承座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两个所述轴承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贯穿第一挡板并延伸入车体端墙本体内部。
16.优选的,所述支撑面板前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挡板,所述往复丝杆贯穿第四挡板并与第四挡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支撑面板前侧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螺纹块相接触。
17.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转动并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并带动圆销在滑轨内滑动,连接杆移转动并带动卡块转动,卡块转动并进入卡槽内部,在进入卡槽内部时,卡块底部的第一弹簧和第一伸缩杆压缩,使卡块与卡槽接触的更加稳固,加快了端墙的拆卸和安装,避免长时间的承载压力,导致螺栓连接处牙纹损坏,维修时导致端墙难以拆除,影响维修效率;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螺套移动并进入车体端墙本体内将车体端墙本体卡住,轴承座移动并带动支撑杆移动,支撑杆移动并进入车体端墙本体内将车体端墙本体卡住,通过支撑杆和螺套的固定和卡接,使车体端墙本体被固定,使支撑面板跟随车体端墙本体一起承载压力,避免车体端墙本体变形,提高端墙的气动载荷承载力,提高端墙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墙本体立体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接机构立体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的a处放大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的b处放大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列2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6中的c处放大图。
28.图中:1车体端墙本体、2支撑面板、3卡槽、4卡块、5连接杆、6支撑杆、7第一挡板、8轴承座、9往复丝杆、10第二挡板、11手轮、12螺纹杆、13螺纹块、14齿条、15齿轮、16滑轨、17第一弹簧、18第一伸缩杆、19圆销、20螺套、21第二伸缩杆、22第二弹簧、23第三挡板、24第四
挡板、25第一锥齿轮、26第二锥齿轮、27第一连接板、28第二连接板、29传动轴、30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实施例1,参照附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稳固式轨道客车车体端墙,包括车体端墙本体1,所述车体端墙本体1内侧设有支撑面板2,所述支撑面板2前侧设有卡接机构,所述支撑面板2前侧顶部设有固定机构;
31.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传动轴29,所述传动轴29与支撑面板2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传动轴29外部固定套设有齿轮15,所述齿轮15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8,所述第一伸缩杆18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17,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18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4,所述连接杆5底部固定连接有圆销19;
32.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设于支撑面板2前侧,所述螺纹杆12外部套设有螺套20,所述螺套20两侧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伸缩杆21,所述第二伸缩杆21两端分别与支撑面板2和螺套20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21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二弹簧22,支撑面板2具有支撑作用,卡块4具有固定作用,螺套20具有固定作用,第二伸缩杆21和第二弹簧22组合使用具有缓冲作用。
33.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端墙本体1内侧开设有多个卡槽3,所述车体端墙本体1与支撑面板2相接触,卡槽3可将卡块4卡住。
34.进一步地,所述螺套20与螺纹杆1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套20顶端延伸入车体端墙本体1内部。
35.进一步地,支撑面板2前侧开设有多个滑轨16,所述圆销19延伸入滑轨16内部,滑轨16方便圆销19滑动。
36.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12外部两侧均套设有螺纹块13,所述螺纹杆12与螺纹块1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12外部两侧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纹块13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14,所述齿条14与齿轮15相啮合,齿条14可带动齿轮15转动。
37.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12外部两侧分别套设有第二挡板10和第三挡板23,所述螺纹杆12与第二挡板10和第三挡板23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挡板10与第三挡板23均与支撑面板2固定连接,第二挡板10和第三挡板23具有支撑作用。
38.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12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26,所述第二锥齿轮26两侧均设有第一锥齿轮25,所述第二锥齿轮26与第一锥齿轮25相啮合,两侧所述第一锥齿轮25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9,两侧所述往复丝杆9一端均设有第一挡板7,所述往复丝杆9与第一挡板7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7与支撑面板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往复丝杆9外部均套设有轴承座8,所述往复丝杆9与轴承座8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两个所述轴承座8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贯穿第一挡板7并延伸入车体端墙本体1内部,支撑杆6具有固定作用。
3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板2前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挡板24,所述往复丝杆9贯穿第四挡板24并与第四挡板24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支撑面板2前侧固定连接有卡板30,所述第二挡
板10与螺纹块13相接触。
4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伸缩杆21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11,手轮11方便螺纹杆12转动。
4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车体端墙本体1卡在车头前侧支撑面板2上,旋转手轮11,手轮11转动并带动螺纹杆12转动,螺纹杆12转动并带动螺纹块13向两侧打开,螺纹块13向两侧移动并带动齿条14向两侧移动,齿条14向两侧移动并带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转动并带动连接杆5转动,连接杆5转动并带动圆销19在滑轨16内滑动,连接杆5移转动并带动卡块4转动,卡块4转动并进入卡槽3内部,在进入卡槽3内部时,卡块4底部的第一弹簧17和第一伸缩杆18压缩,使卡块4与卡槽3接触的更加稳固,同时螺纹杆12顶部的螺套20随着螺纹杆12转动一起移动,螺套20移动并进入车体端墙本体1内将车体端墙本体1卡住,同时螺套20两侧的第二伸缩杆21和第二弹簧22会拉长和压缩,起到一定的缓冲和承压作用,同时螺纹杆12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26转动,第二锥齿轮26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25转动,第一锥齿轮25转动并带动往复丝杆9转动,往复丝杆9转动并带动轴承座8移动,轴承座8移动并带动支撑杆6移动,支撑杆6移动并进入车体端墙本体1内将车体端墙本体1卡住,通过支撑杆6、卡块4和螺套20的固定和卡接,使车体端墙本体1被固定,使支撑面板2跟随车体端墙本体1一起承载压力,避免车体端墙本体1变形,导致经常性的维修。
42.实施例2,参照附图6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稳固式轨道客车车体端墙,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27,所述第一连接板27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板28,所述第一连接板27与第二连接板28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7与第二连接板28一端分别与螺套20和支撑面板2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4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车体端墙本体1卡在车头前侧支撑面板2上,旋转手轮11,手轮11转动并带动螺纹杆12转动,螺纹杆12转动并带动螺纹块13向两侧打开,螺纹块13向两侧移动并带动齿条14向两侧移动,齿条14向两侧移动并带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转动并带动连接杆5转动,连接杆5转动并带动圆销19在滑轨16内滑动,连接杆5移转动并带动卡块4转动,卡块4转动并进入卡槽3内部,在进入卡槽3内部时,卡块4底部的第一弹簧17和第一伸缩杆18压缩,使卡块4与卡槽3接触的更加稳固,同时螺纹杆12顶部的螺套20随着螺纹杆12转动一起移动,螺套20移动并进入车体端墙本体1内将车体端墙本体1卡住,同时螺套20两侧的第一连接板27和第二连接板28会折叠,起到一定的支撑和限位作用。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