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变列车迁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各矿拉移变列车的方案为:将牵引绞车通过钢丝绳与移变列车连接,再将电动绞车通过钢丝绳与牵引绞车连接。电动绞车在收钢丝绳时,会拉动牵引绞车和移变列车在轨道上移动。
3.煤矿中高低不平,轨道也高低不平,如需要固定牵引绞车,则需要通过戗柱直接压住牵引绞车,可能会对牵引绞车造成损伤。在牵引绞车移动时,需要人工搬运戗柱,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装置,其通过单体支柱压住连接座来实现固定,可以避免直接作用在牵引绞车上,连接稳定;在牵引过程中无需人工搬运单体支柱,降低了劳动强度;在牵引过程中,如轨道出现斜坡,连接座与地面接触,增大了摩擦力,可作为下坡过程中的二次防护装置。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牵引装置,包括具有绞盘的移动支架、用于牵引移变列车的牵引绞车、铰接在所述移动支架与所述牵引绞车之间的连接座和用于固定所述连接座的单体支柱;
6.所述移动支架具有导轨轮,所述移动支架的顶部具有用于存放所述单体支柱的支柱存放架;
7.所述连接座的前端与所述移动支架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连接座的后端与所述牵引绞车之间铰接第二连杆。
8.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座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前端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与所述前端连杆铰接。
9.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支架的后端具有支架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与所述支架连杆铰接。
1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座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后端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与所述后端连杆铰接。
11.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牵引绞车的前端具有绞车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与所述绞车连杆铰接。
12.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单体支柱插入的连接座凹槽。
1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单体支柱包括活塞筒和与所述活塞筒滑动连接的活塞杆;
14.当所述连接座固定时,所述活塞筒插入在所述连接座凹槽中。
15.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绞盘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移动支架的前端。
16.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支架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柱存放架。
17.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柱存放架包括与所述移动支架固定连接的支撑杆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的放置座;
18.所述放置座上具有用于放置所述单体支柱的放置座凹槽。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装置,将绞盘的钢丝绳固定在轨道上,转动绞盘可以拉动移动支架在轨道上前移,连接座升起并带动牵引绞车在轨道上前移。牵引绞车移动到位后,直接采用单体支柱将连接座固定,牵引绞车收钢丝绳时可以拉动移变列车在轨道上前移。
21.在拉动牵引绞车前移时,单体支柱放置在移动支架的支柱存放架上。由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与连接座铰接,在向前拉动牵引绞车的过程中,连接座受力后自行离开地板,在牵引力消失后连接座自动落地。在牵引绞车移动到位后,不需要再移动时,通过单体支柱将连接座通过顶板作用固定在巷道地板上。
22.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装置,操作维护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牵引装置在连接座离地时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牵引装置在连接座接地时的示意图;
25.图3为通过单体支柱固定连接座时的示意图;
26.图4为绞盘与移动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27.图5为第一连杆、连接座和第二连杆的示意图;
28.图6为连接座的俯视图;
29.图7为牵引绞车的示意图;
30.图8为支柱存放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采用牵引装置牵引移变列车,单体支柱固定连接座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33.如图1

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牵引装置,包括具有绞盘1的移动支架2、用于牵引移变列车200的牵引绞车3、铰接在移动支架2与牵引绞车3之间的连接座4和用于固定连接座4的单体支柱7。
34.移动支架2具有导轨轮21,移动支架2的顶部具有用于存放单体支柱7的支柱存放架22。
35.连接座4的前端与移动支架2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5,连接座4的后端与牵引绞车3之间铰接第二连杆6。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装置主要用于牵引处于轨道300上的移变列车200。移变是移动变电站的简称,移变列车为用于运输移动变电站的列车,为煤矿工作面的设备供电。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装置包括绞盘1、移动支架2、牵引绞车3、连接座4和单体支柱7。
38.绞盘1可采用风动绞盘,其具有钢丝绳11,钢丝绳11用于绑定在轨道300上。当绞盘1转动收起钢丝绳11时,可以拉动移动支架2移动。
39.绞盘1固定安装在移动支架2上,移动支架2的底部安装有导轨轮21,导轨轮21可以在轨道300上转动,使得移动支架2沿着轨道300移动。移动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支柱存放架22,在牵引移动时,单体支柱7横放在支柱存放架22上。
40.牵引绞车3具有导轨轮,其可以在轨道300上移动。牵引绞车3上具有绞车绞盘31,绞车绞盘31的钢丝绳32用于连接到移变列车200上。当绞车绞盘31转动收起钢丝绳32时,可以牵引移变列车200在轨道300上前移。
41.第一连杆5铰接在移动支架2与连接座4之间,第二连杆6铰接在连接座4与牵引绞车3之间。
42.使用时,将绞盘1的钢丝绳11固定在轨道300上,转动绞盘1可以拉动移动支架2在轨道300上前移。
43.连接座4升起并带动牵引绞车3在轨道300上前移,前移到位后,通过单体支柱7将连接座4通过顶板作用牢牢固定在巷道地板处,固定可靠后,牵引绞车3收钢丝绳带动移变列车200在轨道300上前移。
44.在牵引前移时,单体支柱7放置在移动支架2的支柱存放架22上。
45.由于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分别与连接座4铰接,在向前拖拽的过程中,连接座4受力后自行离开地板,在牵引力消失后连接座4自动落地。在不需要再牵引移动时,通过单体支柱7顶住处于地板上的连接座4,单体支柱7的上端顶住巷道的顶板100,使得连接座4固定,移动支架2和牵引绞车3可以牢牢固定住。
4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装置,其通过单体支柱7压住连接座4来实现固定,可以避免直接作用在牵引绞车3上,连接稳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装置,在牵引过程中无需人工搬运单体支柱7,降低了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装置,在牵引过程中,如轨道300出现斜坡,连接座4上的牵引力变小,连接座4可下落与地面接触,增大了摩擦力,可作为下坡过程中的二次防护装置。
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座4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前端连杆41,第一连杆5的后端与前端连杆41铰接。
48.前端连杆41与连接座4一体设置,前端连杆41向前延伸,其与第一连杆5的后端通过枢转轴或铰链铰接,方便第一连杆5与连接座4的连接。
4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

4所示,移动支架2的后端具有支架连杆23,第一连杆5的前端与支架连杆23铰接。
50.支架连杆23一体设置在移动支架2的后端,支架连杆23向后延伸,其与第一连杆5的前端通过枢转轴或铰链铰接,方便第一连杆5与移动支架2的连接。
5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座4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后端连杆42,第二连杆6的前端与后端连杆42铰接。
52.后端连杆42与连接座4一体设置,后端连杆42向后延伸,其与第二连杆6的前端通过枢转轴或铰链铰接,方便第二连杆6与连接座4的连接。
5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牵引绞车3的前端具有绞车连杆33,第二连杆6的后端与绞车连杆33铰接。
54.绞车连杆33一体设置在牵引绞车3的前端,绞车连杆33向前延伸,其与第二连杆6的后端通过枢转轴或铰链铰接,方便第二连杆6与牵引绞车3的连接。
5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连接座4上设置有用于单体支柱7插入的连接座凹槽43。在需要将连接座4固定在地面上或地板上时,将单体支柱7的一端插入在连接座凹槽43中,其单体支柱7的另一端顶在巷道的顶板100上,从而压住连接座4。
5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单体支柱7包括活塞筒71和与活塞筒71滑动连接的活塞杆72。当连接座4固定时,活塞筒71插入在连接座凹槽43中。
57.单体支柱7为液压油缸,其包括活塞筒71和活塞杆72,活塞杆72可以相对于活塞筒71伸缩。在需要将连接座4固定在地面上或地板上时,将活塞筒71插入在连接座凹槽43中,活塞杆72顶在巷道的顶板100上,从而压住连接座4。
5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绞盘1通过固定支架13安装在移动支架2的前端,绞盘1的操作控制阀12安装在固定支架13上,方便操作人员在前端操作。
5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移动支架2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支柱存放架22,可以放置多根单体支柱7,以满足牵引过程中同步运输单体支柱7的需要。
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支柱存放架22包括与移动支架2固定连接的支撑杆221和设置在支撑杆221的顶部的放置座222。放置座222上具有用于放置单体支柱7的放置座凹槽223。
61.支柱存放架22包括支撑杆221和放置座222,支撑杆22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支架2上,放置座222固定设置在支撑杆221的上端,放置座222上具有放置座凹槽223,用于放置单体支柱7。
62.放置座222与支撑杆221可一体成型。
63.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6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