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端部底架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端部底架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部底架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2.在跨座式单轨车辆车体底架的设计研发过程中,由于骑跨式橡胶轮转向架的行走轮和导向轮在运行过程中的空间限制区域比一般轨道车辆转向架所占用的空间限制区域超出较多,在车辆维修时为了满足不架车而直接更换橡胶轮的检修空间要求,因此会严重侵占车体底架的结构设计空间。
3.然而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的端部底架结构在满足车钩安装接口和转向架安装接口的同时,无法满足骑跨式橡胶轮转向架的空间限制区域要求,也无法满足车辆不架车而直接换轮的检修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部底架,不仅能够满足骑跨式橡胶轮转向架空间限制区域要求和车钩安装接口要求,而且能够满足车辆不架车而直接换轮的车辆检修要求。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端部底架,包括:
6.车钩安装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
7.牵引梁,包括两个第一牵引梁本体和两个第二牵引梁本体,两个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均与所述第一安装面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均与所述第二安装面连接;
8.第一补强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相背对的两侧,所述第一补强组件包括第一补强筋板,所述第一补强筋板沿所述牵引梁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补强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所述车钩安装座和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固定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部底架,两个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之间相互平行,两个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之间的间距从靠近所述车钩安装座的第一端至远离所述车钩安装座的第二端逐渐增大。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部底架,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包括第一牵引梁腹板以及与所述第一牵引梁腹板连接的第一下盖板,所述第一牵引梁腹板与所述第一下盖板之间围合形成第一承载腔室;在所述第一承载腔室中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板,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板沿所述第一承载腔室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11.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包括第二牵引梁腹板以及与所述第二牵引梁腹板连接的第二下盖板,所述第二牵引梁腹板与所述第二下盖板之间围合形成第二承载腔室;在所述第二承载腔室中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板,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板沿所述第二承载腔室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部底架,还包括缓冲梁,所述缓冲梁包括缓冲梁端板、缓冲梁插接板、缓冲梁支撑板和缓冲梁连接板,所述缓冲梁插接板垂直连接在所
述缓冲梁端板朝向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一侧上端,所述缓冲梁支撑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缓冲梁端板朝向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一侧下端,所述缓冲梁连接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缓冲梁支撑板远离所述缓冲梁端板的一侧上表面,在所述缓冲梁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一侧上端设有插接翻边,以使所述插接翻边、所述缓冲梁端板和所述缓冲梁插接板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与所述第一插接槽对应插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部底架,还包括第二补强组件,所述第二补强组件包括两个第二补强筋板,两个所述第二补强筋板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牵引梁本体的相面对的两侧,且各所述第二补强筋板均与所述缓冲梁插接板固定连接。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部底架,各所述第一补强组件均包括两个所述第一补强筋板,两个所述第一补强筋板分别与所述缓冲梁插接板、所述插接翻边对应固定连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部底架,还包括枕梁,所述枕梁包括枕梁顶板、枕梁底板和枕梁端板,所述枕梁顶板与所述枕梁底板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枕梁端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枕梁顶板、所述枕梁底板对应垂直连接,所述枕梁顶板、所述枕梁端板和所述枕梁底板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与所述第二插接槽对应插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部底架,两个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的相面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补强组件,各所述第三补强组件均包括两个第三补强筋板,两个所述第三补强筋板分别与所述枕梁顶板、所述枕梁底板对应固定连接;
17.两个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的相背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四补强组件,各所述第四补强组件均包括两个第四补强筋板,两个所述第四补强筋板分别与所述枕梁顶板、所述枕梁底板对应固定连接。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部底架,所述车钩安装座的第二安装面上设有多个第五补强筋板,多个所述第五补强筋板沿所述车钩安装座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第五补强筋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牵引梁本体对应固定连接。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端部底架。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部底架,将两个第一牵引梁本体分别与车钩安装座的第一安装面连接,将两个第二牵引梁本体分别与车钩安装座的第二安装面连接,通过在第一牵引梁本体的相背对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补强组件,使第一补强组件中的第一补强筋板沿牵引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分别与第一牵引梁本体、车钩安装座和第二牵引梁本体固定连接,从而在增强了牵引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使牵引梁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减小了牵引梁所占用的结构空间,不仅能够同时满足骑跨式橡胶轮转向架空间限制区域要求和车钩安装接口要求,而且能够满足车辆不架车而直接换轮的车辆检修要求,节约了车辆检修成本。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端部底架。由于该轨道车辆设置有上述的端部底架,使得该轨道车辆具有上述端部底架的全部优点,进而提高了该轨道车辆的使用性能。
2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部底架的背面的轴测结构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部底架的正面的轴测结构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牵引梁腹板的结构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牵引梁腹板的结构图。
28.附图标记:
[0029][00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
义。
[003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36]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端部底架的具体实施例。
[003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部底架,包括车钩安装座1、牵引梁和第一补强组件,其中车钩安装座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101和第二安装面102。
[0038]
牵引梁包括两个第一牵引梁本体2和两个第二牵引梁本体3,两个第一牵引梁本体2均与第一安装面101连接,两个第二牵引梁本体3均与第二安装面102连接。也即,第一牵引梁本体2和第二牵引梁本体3分别设置于车钩安装座1的相对的两个安装面上,从而使牵引梁与车钩安装座1装配后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0039]
在第一牵引梁本体2的相背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补强组件,其中各第一补强组件均包括第一补强筋板4,各第一补强筋4板均沿牵引梁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各第一补强筋板4分别与第一牵引梁本体2、车钩安装座1和第二牵引梁本体3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增强牵引梁的结构强度。
[0040]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部底架,在增强了牵引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使牵引梁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减小了牵引梁所占用的结构空间,不仅能够同时满足骑跨式橡胶轮转向架空间限制区域要求和车钩安装接口要求,而且能够满足车辆不架车而直接换轮的车辆检修要求,节约了车辆检修成本。
[0041]
具体来说,第一牵引梁本体2的底部靠近车钩安装座1的位置处呈弧形结构,第二牵引梁本体3的底部靠近车钩安装座1的位置处呈弧形结构,以使第一牵引梁本体2、车钩安装座1和第二牵引梁本体3之间装配后形成大弧度的“凸”字形结构,从而能够使牵引梁与车钩安装座1装配后的结构更加紧凑,最大幅度减小了牵引梁及车钩安装座1所占用的结构空间。
[0042]
具体来说,两个第一牵引梁本体2之间相互平行,两个第二牵引梁本体3之间的间距从靠近车钩安装座1的第一端至远离车钩安装座1的第二端逐渐增大。也即,两个第二牵引梁本体3呈“八”字形布置,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牵引梁所占用的结构空间。
[004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牵引梁本体2包括第一牵引梁腹板201以及与第一牵引梁腹板201连接的第一下盖板202,第一牵引梁腹板201与第一下盖板202之间能够
围合形成第一承载腔室,从而作为第一牵引梁本体2的主要承载结构,有效提高了第一牵引梁本体2的结构强度。
[0044]
其中,在第一承载腔室中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板203,多个第一加强筋板203沿第一承载腔室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牵引梁本体2的结构强度。
[004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牵引梁本体3包括第二牵引梁腹板301以及与第二牵引梁腹板301连接的第二下盖板302,第二牵引梁腹板301与第二下盖板302之间能够围合形成第二承载腔室,从而作为第二牵引梁本体3的主要承载结构,有效提高了第二牵引梁本体3的结构强度。
[0046]
其中,在第二承载腔室中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板303,多个第二加强筋板303沿第二承载腔室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二牵引梁本体3的结构强度。
[004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端部底架还包括缓冲梁5,该缓冲梁5包括缓冲梁端板501、缓冲梁插接板502、缓冲梁支撑板503和缓冲梁连接板504,其中缓冲梁插接板502垂直连接在缓冲梁端板501朝向第一牵引梁本体的一侧上端,缓冲梁支撑板503垂直连接在缓冲梁端板501朝向第一牵引梁本体2的一侧下端,缓冲梁连接板504垂直连接在缓冲梁支撑板503远离缓冲梁端板501的一侧上表面,在缓冲梁连接板504朝向第一牵引梁本体2的一侧上端还设有插接翻边505,以使插接翻边505、缓冲梁端板501和缓冲梁插接板502之间形成开口朝向第一牵引梁本体2的第一插接槽。其中,第一牵引梁本体2通过该第一插接槽与缓冲梁5对应插接配合,由此,实现了缓冲梁5与第一牵引梁本体2之间的稳定、可靠装配。
[004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端部底架还包括第二补强组件,该第二补强组件包括两个第二补强筋板6,两个第二补强筋板6对应设置于两个第一牵引梁本体2的相面对的两侧,且各第二补强筋板6均与缓冲梁插接板502固定连接,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缓冲梁5与第一牵引梁本体2装配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004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补强组件均包括两个第一补强筋板4,两个第一补强筋板4沿缓冲梁5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两个第一补强筋板4分别与缓冲梁插接板502、插接翻边505对应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缓冲梁5与第一牵引梁本体2装配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005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端部底架还包括枕梁7,该枕梁7包括枕梁顶板701、枕梁底板702和枕梁端板703,枕梁顶板701与枕梁底板702之间平行设置,枕梁端板703的两端分别与枕梁顶板701、枕梁底板702对应垂直连接,以使枕梁顶板701、枕梁端板703和枕梁底板702之间形成开口朝向第二牵引梁本体3的第二插接槽。其中,第二牵引梁本体3通过该第二插接槽与枕梁7对应插接配合,由此,实现了枕梁7与第二牵引梁本体3之间的稳定、可靠装配。
[005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第二牵引梁本体3的相面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补强组件,各第三补强组件均包括两个第三补强筋板8,两个第三补强筋板8沿枕梁7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两个第三补强筋板8分别与枕梁顶板701、枕梁底板702对应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枕梁7与第二牵引梁本体3装配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0052]
具体来说,在两个第二牵引梁本体3的相背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四补强组件,各第四补强组件均包括两个第四补强筋板9,两个第四补强筋板9沿枕梁7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并且两个第四补强筋板9分别与枕梁顶板701、枕梁底板702对应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枕梁7与第二牵引梁本体3装配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0053]
此外,在枕梁底板702上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枕梁补板704,在枕梁底板702上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二枕梁补板705,各第二枕梁补板705分别设置于枕梁底板702上与第一枕梁补板704对应的位置处,以使各第一枕梁补板704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枕梁补板705之间。通过在枕梁7上设置第一枕梁补板704和第二枕梁补板705,能够进一步提高枕梁7的结构强度及装配稳定性。
[005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钩安装座1的第二安装面102上设有多个第五补强筋板10,多个第五补强筋板10沿车钩安装座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第五补强筋板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牵引梁本体3对应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多个第五补强筋板10,能够提高车钩安装座1的结构强度。
[0055]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端部底架。由于该轨道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端部底架,使得该轨道车辆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端部底架的全部优点,进而提高了该轨道车辆的使用性能。
[005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