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高容量、高倍率LiNi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容量、高倍率LiNi的制作方法
一种高容量、高倍率lini
0.6
co
0.2
mn
0.2
o2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三元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容量、高倍率lini
0.6
co
0.2
mn
0.2
o2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三元正极材料由于其高放电比容量,高工作电压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的优点, 而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等领域。但电动汽车由于受到成本、 里程比与充电时间的限制,仍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需求。目前对更长里程、快速充电的追求, 以及对电池的高安全要求已经成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新方向。而在三元正极材料中, lini
0.6
co
0.2
mn
0.2
o2(ncm622)材料兼顾了lini
0.5
co
0.2
mn
0.3
o2(ncm523)的高稳定性以及 接近lini
0.8
co
0.1
mn
0.1
o2(ncm811)的高放电比容量,已经成为目前三元正极材料的主流产 品之一。但是针对目前市场用户的高容量及高倍率充电的需求,ncm622材料仍然面临如何 提高其容量性能,如何提高其高倍率性能的问题。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是通 过li
+
在正负极、电解液以及隔膜之间来回穿插,和外电路电荷的转移来实现的。因此高倍率 性能的ncm622主要是依赖li
+
在电池中的快速脱嵌,和电荷的快速转移;而高容量则更多 的依靠ncm622中可进行脱嵌的li
+
数量。目前许多研究者通过采取掺杂、包覆、提高工作 电压以及单晶制备等手段来提高ncm622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与倍率性能。近年来,出现多种 手段联合使用的趋势,如yao等(yao l,liang f,jin j,et al.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of ni-rich lini
0.6
co
0.2
mn
0.2o2 cathode via in-situ zro
2 coating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lithium ionbatteries[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0,389:124403.)人使用商业ncm622二次颗粒 通过两步煅烧得到ncm622,在提高工作电压(2.8-4.5v)的条件下,得到了197mah.g-1
(0.1c) 的放电比容量,10c下的放电比容量还为81.8mah.g-1
。再通过包覆zro2涂层,10c下的放电 比容量课提高到112.7mah.g-1
。wang等(wang r,li z,yang z,et al.synergistic effect of ce
4+ modification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ni
0.6
co
0.2
mn
0.2o2 cathode materials at highcut-off voltage[j].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1,47(1):1268-1276.)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 ncm622前驱体,在800℃下煅烧12h得到ncm622样品,在提高工作电压(2.7-4.5v)的条 件下,得到了188.2mah.g-1
(0.1c)的放电比容量。5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91.9mah.g-1
。再通 过ce
4+
掺杂,放电容量提高到了114.9mah.g-1
(5c)。多种手段的联合使用确实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ncm622材料容量性能和高倍率性能。但是提高工作电压、表面包覆及元素掺杂 都是电极材料的改性处理,属于外因,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成本增加、某些性能的下降。若是 能通过严格控制电极材料制备,使获得的电极材料本体(内因)就能得到高容量和高倍率性 能,如果进一步用上面的后续处理方法,势必会得到更加优秀的电极材料。
[0003]
鉴于此,本文章先利用络合反应让镍、钴、锰金属离子与有机物(柠檬酸等) 络合,避免团聚。辅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调控晶体形貌,然后利用燃烧手段 去除有机物,获得
纳米级前驱体材料。最后通过准确其煅烧条件,获得在未进行材 料包覆和元素掺杂,且在正常工作电压范围下,就具有高容量性能和高倍率性能的 ncm622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容量、高倍率lini
0.6
co
0.2
mn
0.2
o2正 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lini
0.6
co
0.2
mn
0.2
o2的制备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0006]
s1.取镍盐、钴盐、锰盐、有机物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于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充分干 燥处理得到黑色粉末;
[0007]
s2.将所述黑色粉末与氢氧化锂混合均匀,烧结,得到所述lini
0.6
co
0.2
mn
0.2
o2。
[0008]
优选的,s1中,所述镍盐、钴盐、锰盐分别为醋酸镍、醋酸钴、醋酸锰;
[0009]
和/或,所述有机物为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马来酸。
[0010]
优选的,s1中,所述溶剂为水或乙醇。
[0011]
优选的,s1中,所述镍盐、钴盐、锰盐和有机物的摩尔比为0.6:0.2:0.2:0.5-5。
[0012]
和/或,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与镍盐、钴盐、锰盐质量之和的质量比为0.005-0.025:1。
[0013]
优选的,s2中,所述黑色粉末与过量的所述氢氧化锂混合均匀,所述黑色粉末中金属元 素摩尔量之和与所述氢氧化锂的摩尔量之比为1:1-1.2。
[0014]
优选的,s1中,所述充分干燥处理的方法为:首先将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混合溶液蒸干, 得到初始黑色粉末,将所述初始黑色粉末研磨均匀后,再次干燥后,得到所述黑色粉末。本 发明对再次干燥的方法不做限定,可以使用低温烘干等操作。
[0015]
优选的,s2中,所述烧结的方式为:将混合均匀后的所述黑色粉末与氢氧化锂空气气氛 中于400-600℃烧结12-1h,冷却后再次研磨,于氧气氛围下、700-950℃烧结20-2h,得到所 述lini
0.6
co
0.2
mn
0.2
o2。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lini
0.6
co
0.2
mn
0.2
o2三元正极材料。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电子电池,包括正极片,所述正极片使用的正极材料为上述的 lini
0.6
co
0.2
mn
0.2
o2三元正极材料。
[001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lini
0.6
co
0.2
mn
0.2
o2三元正极材料或上述的锂电子电池在便携式 电子设备、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络合燃烧法,使用柠檬酸作为络合剂,加入pvp以辅 助调控晶体形貌,严格控制高温煅烧条件,从而制备出了疏松多孔的前驱体,以及性能优异 的ncm622材料。材料在正常充放电电压范围(2.8-4.3v)内,表现出优异的高放电容量、 高倍率和良好循环性能,具体为:0.2c下的放电比容量可达209.10mah.g-1
,甚至在10c下仍 可以达到116.46mah.g-1
的放电比容量。在0.5c半电池条件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其放电容 量保持率为100.01%。经过结构表征,所制备的材料具有优良的层状结构,以及较低的阳离 子混排。其较小的电荷转移阻抗与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也从理论上验证了其优异的良好电 化学性能。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材料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0021]
图2为6种材料(622-t800,622-t825,622-t850,622-t875,622-t900,622-t925)的 xrd衍射图谱(a)与局部放大图(b);
[0022]
图3为622-t850材料xrd衍射图谱(a)、xrd精修结果(b)与拉曼光谱图(c);
[0023]
图4-1和图4-2为前驱体、6种材料的sem图及其对应的粒径分布图;
[0024]
图5为6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曲线,其中a为倍率性能曲线;b为0.5c下循环性能曲线; c为循环伏安曲线;d为0.1c下首次充放电曲线;
[0025]
图6为622-t850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曲线,其中a为倍率性能曲线;b为0.5c下循环性能 曲线;c为循环伏安曲线;d为0.1c下首次充放电曲线,e为容量微分曲线;
[0026]
图7为6种材料的eis曲线(e)和z
′‑
ω-1/2
曲线(f);
[0027]
图8为622-t850材料的eis曲线(f)和z
′‑
ω-1/2
曲线(g),(f)中的插图为对应的等效电 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 述。
[0029]
实施例1材料的制备
[0030]
参照图1的制备流程示意图。按摩尔比为n
ni
:n
co
:n
mn
=6:2:2的比例,称取一定量 的ni(ch3oo)2·
4h2o,co(ch3oo)2·
4h2o,mn(ch3oo)2·
4h2o,c6h8o7·
h2o(n
citricacid
: n
ni+co+mn
=1.5:1)和一定量的pvp(m
pvp
:m
622
=1wt%)溶于60ml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器 上搅拌0.5h后超声1h,将混合溶液转移至电阻炉上蒸干,得到初始黑色粉末。将该粉末研磨 均匀后,置于马弗炉中150℃(加热速率按5℃.min-1
)烧结6h,以完全去除材料中的水分, 得到黑色粉末。随炉冷却后,与过量5mol%lioh
·
h2o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后,置马弗炉中 450℃(加热速率按5℃.min-1
)烧结6h。冷却后研磨均匀,然后至管式炉中,氧气氛围下分 别以800℃,825℃,850℃,875℃,900℃,925℃(加热速率按2℃.min-1
)烧结10h,得到 lini
0.6
co
0.2
mn
0.2
o2。按温度的顺序分别标记为622-t800,622-t825,622-t850,622-t875, 622-t900,622-t925。
[0031]
实施例2结构表征测试
[0032]
3.1x射线衍射仪
[0033]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x'pert pro)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物相分 析,根据衍射峰的位置强度与宽度来确定晶胞参数等。从而判断材料阳离子混排程度,层状 结构是否良好等。其中采用cukα为靶源,x射线波长λ=0.154nm,工作电压为40kv,工 作电流为40ma,扫描范围为10-90
°

[0034]
3.2拉曼测试仪
[0035]
采用拉曼测试仪(horiba xplora one)进行离子键拉曼振动因子组分析。
[0036]
3.3扫描电子显微镜
[0037]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jeol jsm-7001f)对样品进 行微观形貌结构的分析。可以直观的看到,采用不同烧结温度与不同原料制备出的
材料的颗 粒大小、颗粒形貌等差异。
[0038]
3.4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
[0039]
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malvern mastersizer 3000)对其粒径大小进行测试。从而可 以判断出材料颗粒尺寸分布范围与均匀程度等。
[0040]
实施例3电化学性能测试
[0041]
正极片由所制备的材料、乙炔黑与粘结剂按照质量比为8:1:1的比例构成,加入适量n
‑ꢀ
甲基吡咯烷酮(nmp),均匀混合成光滑浆料后,涂布于干净的铝箔表面,并置于真空干燥 箱中以120℃的温度真空干燥12h。然后将其剪裁成15mm的正极圆片。之后在充满氩气的手 套箱中,按照正极壳、正极片、隔膜、锂片、钢片、弹簧片与负极壳的顺序组装成半电池。 最后将电池放入封口机中进行封装。其中隔膜采用celgard2400,电解液为1mol
·
l-1
的lipf6溶液(溶剂为ec:dmc=1:1)。
[0042]
采用新威高精度电池程控测试仪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其中,电压范围为2.8-4.3v, 测试温度为恒温25℃。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池进行循环伏安测试(cyclic voltammetry,cv) 与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循环伏安测试的电压 范围为3.0-4.3v,扫描速度为0.1mv.s-1
。交流阻抗测试中,测试的振幅为5mv,频率范围为 10
5-0.01hz。
[0043]
实施例4结果与讨论
[0044]
4.1xrd衍射图谱
[0045]
参照图2的xrd衍射图谱。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得到的材料均对应于pdf#87-1562,具有 典型的六方形α-nafeo2结构,属于r3m空间组。每组xrd的衍射峰都比较尖锐且强度高, 没有明显杂峰,说明得到的六种材料纯度高,为单一相的ncm622材料。所有样品的c/a值 均大于4.9,说明这六种材料都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在800℃下烧结得到的材料i(003)/i(004) 值小于1.2,说明其阳离子混排较严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阳离子混排程度得到改善,所得 材料的i(003)/i(004)值均大于1.2。此外,随着温度升高,i(003)/i(004)值先增大后减小。温度 过低,反应不完全,材料的结晶性能不好。温度过高过程中会导致锂盐过度挥发,且容易失 氧。当烧结温度为850℃时,其材料的i(003)/i(004)值最大,具有最小的阳离子混排程度,可 以看出该温度为材料最佳烧结温度。(下表1为6种材料的晶胞参数)
[0046]
表1
[0047]
[0048]
参照图3,图3为622-t850材料的xrd衍射图谱(a)、xrd精修结果(b)与拉曼光谱图 (c)。从图3中a和b可以看出,两组峰(006)/(102)与(108)/(110)的分裂十分明显,表明该材料 具有高度有序的层状结构。为了得到精确的晶胞参数数据,通过gsas软件进行rietveld精 修所得材料的xrd数据,wrp小于10%,说明拟合度很好,得到其晶胞参数为:a轴为 0.28740nm,c轴为1.42083nm,c/a的值为4.9437,大于4.9,说明该材料层状结构发育良好。 i
(003)
/i
(104)
峰强度的比值为1.3761,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小的阳离子混排。从图3中c可以看出, 所得材料在300-800cm-1
范围内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在500cm-1
左右的为eg振动吸收峰, 来自于o-m-o弯曲振动,即两个氧原子沿垂直于limo2的c轴旋转振动。在600cm-1
左右的 为a
1g
振动吸收峰,来自于m-o的对称拉伸,即来自相邻氧层的两个氧原子沿平行于limo2的c轴的相反方向振动,a
1g
的振动强度明显大于eg,且没有其他杂峰的出现,说明该材料 纯度很高。(下表2为622-t850材料的晶胞参数)
[0049]
表2
[0050][0051]
4.2sem图及其对应的粒径分布图
[0052]
参照图4-1和图4-2,图4-1和图4-2为前驱体、6种材料的sem图及其对应的粒径分布 图。前驱体是指完全除水后的黑色粉末,由图可知,其前驱体是由颗粒细小且均匀的小颗粒 团聚而成,并呈现多孔状。然后经过两步烧结后,在不同烧结温度下进行最终的烧结得到如 图4-1和图4-2所示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ncm材料。可以看出,在800℃的烧结条件下,得 到的材料颗粒与颗粒之间晶界不明显,颗粒尺寸分布不均匀,分布范围在136-1681nm,晶粒 发育不完全,结晶性不好。温度过低导致反应不完全,易生成无定型颗粒,影响材料的电化 学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且均匀。当烧结温度在900℃时,得到的材料开始 出现部分颗粒异常变大,粒径分布范围在之间,另外导致一些未成型的小颗粒也得到重新生 长。温度过高会使晶粒变大,比表面积变小,不利于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出。当温度为850℃ 时,材料的颗粒结晶度好且分布均匀,粒径分布范围在636-1121nm之间,主要集中于 800-900nm左右,尺寸大小均匀的颗粒,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预示着该温度条件下烧结得 到的622-t850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0053]
参照图4-1和图4-2中的622-t850的sem图及其对应的粒径分布图。622-t850为多孔 材料,且多孔结构扩大了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其反应位点,使li
+
更容易从材料 中脱出,从而提高其材料的容量。同时多孔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穿梭,实现li
+
的快速迁移, 从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从粒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其颗粒分布比较均匀,其颗粒尺寸分布 范围为636-1121nm,粒径分呈正态分布,集中分布在900nm左右。且颗粒表面光滑,颗粒与 颗粒之间晶界明显,表面具有一定的空隙,有利于电解液与材料的充分接触,缩短锂离子的 传输路径,有益于锂离子的快速迁移,由此推测其材料的倍率性能也将会很优异。
[0054]
4.3电化学性能曲线
[0055]
参照图5,图5为6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曲线。图5中a为六种材料的倍率性能曲线,
每 个倍率分别循环六次,详细数据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倍率的增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 都逐渐减小,这是由于在大电流下锂离子嵌入与脱出内部所引起的极化现象。随着温度的升 高,材料的放电比容量逐渐增大后减小,与前面的结构测试分析一致。温度过低,材料的结 晶性能较差,随着温度升高,反应越来越完全,晶粒也逐渐变大且均匀。温度过高,颗粒生 产速度加快,引起一次颗粒增大。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0056]
表3
[0057][0058]
参照图6,图6中a为622-t850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曲线。在煅烧温度为850℃时,材料 的倍率性能都高于其他样品,具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在5c、10c下都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 这主要是由于适度的粒径大小与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所引起。随着倍率的增大,材料放电比 容量逐渐减小,这是由于在大电流下锂离子插入与脱嵌内部引起的极化。材料在高倍率下仍 有很高的放电比容量,这主要归因于其材料颗粒尺寸较小,有利于电解液的充分浸润,且多 孔的前驱体结构有利于形成多孔的材料,多孔结构为锂离子迁移提供了通道,有利于锂离子 的快速迁移。
[0059]
图5中b为六种材料的0.5c下的循环性能曲线。经过100次循环之后,六种材料的容量 保持率分别为105.08%、95.47%、101.07%、92.75%、78.51%、59.94%。随着温度升高,容 量保持率减小。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时,材料的颗粒增大,增大了锂离子的传输路径,使 锂离子脱嵌受到阻碍,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减弱循环性能;同时,颗粒粒径较大会增大与电 解液之间的副反应,破坏材料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其容量急剧衰减。
[0060]
图6中b为622-t850材料的0.5c下的循环性能曲线。由图可知,刚开始时,初始放电 容量约为176.60mah.g-1
,随着循环的进行,放电容量不断上升,在循环37次后,达到了 195.06mah.g-1
,然后就维持在这次水平,在70次循环后,还有196.13mah.g-1
的放电容量, 之后放电容量开始出现下降,在100此后,容量还有178.51mah.g-1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我们认为是由于该材料在测试时,只在0.1c倍率下进行了1次电化学活化,还不足以使材料 充分活化,因此其前37次循环放电容量不断上升。在37循环后,放电容量一直稳定,直到70次以后才出现衰减。总之该材料再经过100次循环后,其放电mah.g-1
容量保持率为 100.01%。该材料在循环100次后仍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以及较高的容量保持率,表现出良
好 的循环稳定性。这与前面结构分析一致。由此可知扩大电解液与材料的接触面加剧反应后对 材料表面结构的破坏也非常小,说明该材料结构非常稳定,自身抗电解液腐蚀效果优异。
[0061]
图5中c为六种材料在0.1c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六种材料均表现出相同的特征曲线。 在800℃下煅烧得到的材料,其放电平台最短,首次放电容量为113.7mah/g。在850℃下煅 烧的材料,其具有最长的充放电平台,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04.7mah/g。较长的放电平台对 应着其具有较高的容量,这与其高倍率性能对应。
[0062]
图6中c为622-t850材料在0.1c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由图可知,该材料具有较长的 充放电平台,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04.75mah.g-1
,库伦效率为81.97%。这主要是由于首次 充放电过程中会消耗部分li
+
形成稳定的sei膜,由此降低库伦效率;而由于该材料的尺寸小, 且属于多孔结构会形成较多的sei膜,因此库伦效率较低,这与sem测试结果相一致。
[0063]
图5中d为六种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六种材料均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代表着 ni
2+
/ni
3+
/ni
4+
之间的转换。六种材料对应的氧化还原峰对应的峰电位分别为:3.868v/3.672v, 3.853v/3.681v,3.731/3.672v,3.794/3.682v,3.808/3.679v,3.854/3.691v。另外,氧化还原 峰的差值通常用来衡量电极片的极化程度。六种材料的氧化还原峰的峰差值分别为:0.196v, 0.172v,0.059v,0.112v,0.129v,0.163v。峰差值越小,则其极化程度越小,其材料的电 化学性能更加优异。同样,在850℃下煅烧得到的材料其氧化还原峰差值最小,具有最小的 极化程度,说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同时,我们对六种材料的cv曲线包含的面积进 行积分,得到六种材料其面积分别对应为0.11774,0.12499,0.13531,0.13418,0.13202,0.12666。 其中对cv曲线所对应的面积积分,其值越大表明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越大,对应的材料性能 越优异。这也解释了622-t850材料具有高的放电容量。
[0064]
图6中d为622-t850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由图可知,材料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代表 着ni
2+
/ni
3+
/ni
4+
之间的转换。其氧化还原峰对应的峰电位分别为:3.731/3.672v;峰差值为: 0.059v。氧化还原峰的差值通常用来衡量电极片的极化程度,而较小的峰差值表明其极化程 度小,有利于高倍率电化学性能的表现。
[0065]
图6中e为622-t850材料在0.5c下循环的容量微分曲线。用于研究材料在氧化还原过 程中的相变行为,对材料充放电过程进行了容量差分-电压的计算。由图可以看出,材料的容 量微分曲线均出现双氧化峰,分别代表着六方相h1相到单斜相m相的转变与m相到六方相 h2的转变。材料的氧化峰在最初循环时出现在较高的电压下,随着循环的进行,材料的氧化 峰位置下降并向低电位偏移,说明了材料在最初循环时发生了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此外, 材料h2到h3相变是不可逆相变,该材料由于h2到h3相变的缺乏,从而使得材料具有良 好的可逆性,反应出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这与材料优异的循环性能与高倍率性能所对应。
[0066]
4.4六种材料的交流阻抗测试(eis)曲线与z
′‑
ω-1/2
曲线
[0067]
参照图7,图7为6种材料的eis曲线(e)和z
′‑
ω-1/2
曲线(f)。所有材料的eis曲线均有一 个半圆与一条斜线组成。高频区的半圆代表着电荷转移阻抗rct,其对应于锂离子在电极表面 的传输阻抗。高频区半圆与x轴的交点为rs,为电池的内阻,对应于锂离子扩散迁移通过sei 膜的电阻。低频区的斜线表示锂离子扩散阻抗zw,由锂离子在电极中的扩散引起。z
′‑
ω-1/2
曲线中直线的斜率对应于沃伯格常数(σ)。
[0068]
通常我们使用公式
[0069]dli+
=r2t2/2a2f4n4c2σ2[0070]
来计算锂离子的扩散系数(d
li+
)。其中r=8.314j
·
k-1
·
mol-1
,代表气体常数,t=298k, 代表绝对温度,n代表电荷转移数目,c代表锂离子浓度,f=96500c/mol,代表法拉利常数, a为活性物面积。
[0071]
对eis曲线进行阻抗拟合,并根据该计算公式,所得阻抗数据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 得出,850℃时,材料的电荷转移阻抗最小,为30.71ω,并且具有最大的离子扩散系数,为 1.093
×
10-13
cm2.s-1
。该材料具有较小的电荷转移阻抗,较大的离子扩散系数,表明了锂离子在 迁移过程中具有较快的速度,有利于材料的倍率性能。
[0072]
表4
[0073][007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 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 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 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