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装置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2.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以及病毒,它个体微小、种类繁多、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菌剂用培养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不便于对菌剂进行注入,且在对菌剂进行注入的过程中,需要将培养皿裸露于空气中,易造成培养基与外界的环境相接触,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微生物菌剂用培养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
4.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装置,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菌剂用培养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不便于对菌剂进行注入,且在对菌剂进行注入的过程中,需要将培养皿裸露于空气中,易造成培养基与外界的环境相接触的问题。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装置,包括开口朝上的培养盒体、设置在培养盒体内腔中部位置的培养槽、与培养盒体相连接的防护罩、设置在防护罩内腔且与培养槽同轴设置的导流管、设置在导流管下端中部位置的滴孔以及均匀设置在防护罩上端面的透气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导流管与防护罩一体成型,且导流管的上端贯穿于防护罩的上端水平面,导流管的内径以其远离与防护罩相连接的一端依次递减。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使得菌剂与导流管的接触面为倾斜面,从而便于菌剂利用其自重落入到培养基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导流管的上端面设置有盖板,盖板的外周与培养盒体的内壁相切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盖板对导流管的上端面进行密封。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培养盒体内的内腔下端面设置有与防护罩相适配的卡槽,卡槽以培养盒体的圆心为中心点周向阵列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卡槽对防护罩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防护罩的外周均匀的设置有防滑棱,防滑棱与防护罩一体成型。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防滑棱有效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手部与防护
罩之间的摩擦力。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装置通过防护罩对培养盒体的外周进行防护,有效的保证了培养盒体内腔稳定的培养环境,且便于通过防护罩内的导流管对注入到培养槽内的菌剂进行导流,有效的减少了培养槽内的培养基与外界的空气相接触。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装置整体结构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装置中的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装置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装置中的图3的半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培养盒体、10-培养槽、11-支撑柱、12-卡槽、2-防护罩、21-透气孔、22-防滑棱、3-导流管、31-滴孔、4-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23.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装置,分包括开口朝上的培养盒体1、设置在培养盒体1下端中部位置的支撑柱11、设置在培养盒体1内腔中部位置的培养槽10、与培养盒体1相连接的防护罩2、设置在防护罩2内腔且与培养槽10同轴设置的导流管3、设置在导流管3下端中部位置的滴孔31以及均匀设置在防护罩2上端面的透气孔21,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罩2对培养盒体1的外周进行防护,有效的保证了培养盒体1内腔稳定的培养环境,且便于通过防护罩2内的导流管3对注入到培养槽10内的菌剂进行导流,有效的减少了培养槽10内的培养基与外界的空气相接触。
24.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为了便于进入到导流管3内的菌剂顺利的落入到培养基上,导流管3与防护罩2一体成型,且导流管3的上端贯穿于防护罩2的上端水平面,导流管3的内径以其远离与防护罩2相连接的一端依次递减,进而使得菌剂与导流管3的接触面为倾斜面,从而便于菌剂利用其自重落入到培养基上。
25.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为了进一步的保证培养盒体1内的培养环境,导流管3的上端面设置有盖板4,盖板4的外周与培养盒体1的内壁相切设置,进而便于通过盖板4对
导流管3的上端面进行密封,有效的避免了外界的空气通过导流管3进入到培养盒体1内。
26.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为了保证防护罩2与培养盒体1相连接的稳定性,培养盒体1内的内腔下端面设置有与防护罩2相适配的卡槽12,卡槽12以培养盒体1的圆心为中心点周向阵列设置,进而便于通过卡槽12对防护罩2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防护罩2与培养盒体1相卡接时的效率。
27.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盖板4进行拿取或者移除,盖板4的上端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提手,提手与盖板4固定连接,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盖板4进行快速的拿取或者移除。
28.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在此需要补充的是,防护罩2的外周均匀的设置有防滑棱22,防滑棱22与防护罩2一体成型,进而便于通过防滑棱22有效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手部与防护罩2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罩2进行拿取。
29.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防护罩2从培养盒体1的上方移除,然后将培养基放置在培养盒体1内腔的培养槽10内,将防护罩2的下端面与培养盒体1内腔的卡槽12相接触,然后将导流管3上方的盖板4移除,将需要添加的菌剂通过滴管滴入到导流管3内,进入到导流管3内的菌剂利用其自重通过滴孔31滴入到培养基上。
30.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菌剂用培养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不便于对菌剂进行注入,且在对菌剂进行注入的过程中,需要将培养皿裸露于空气中,易造成培养基与外界的环境相接触的问题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