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2.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在建筑施工中运输混凝土时,一般采用推车进行运输,需要工作人员对推车施加力,使推车倾斜将混凝土倒出,混凝土的重量较大,工作人员在倾倒时较为费力,且在运输的过程中混凝土容易洒到外界,浪费了资源,不便于对混凝土进行保存。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作人员在倾倒混凝土时较为费力,且在运输中不便保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采用将混凝土保存在罐体内,且控制罐体倾斜角度,便于倒出混凝土,为工作人员减少了工作强度,节省了力气,并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4.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包括:底座、罐体、移动槽、第一电机、第一螺纹杆、第一移动块、第一连接杆、第二螺纹杆、第二移动块、第二连接杆、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转动杆、进料口、出料口和万向滚轮;罐体为中空腔体,罐体设置在底座上;移动槽设置在底座的顶面;第一电机包括第一输出轴,第一电机固定在底座的一侧;第一螺纹杆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螺纹杆与第一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螺纹杆嵌入移动槽的一侧,且第一螺纹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的两侧转动连接;第一移动块内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有第一内螺纹,第一移动块的第一螺纹孔套设在第一螺纹杆的外侧,且至少部分第一移动块嵌入移动槽内;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移动块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罐体底面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杆的外壁设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螺纹杆嵌入移动槽的另一侧,且第二螺纹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的两侧转动连接;第二移动块内贯穿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有第二内螺纹,第二移动块的第二螺纹孔套设在第二螺纹杆的外侧,且至少部分第二移动块嵌入移动槽内;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移动块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罐体底面的另一侧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位置相对;第一皮带轮套设在第一螺纹杆的外侧,第一皮带轮与第一螺纹杆无相对转动,且第一皮带轮位于底座的一侧;第二皮带轮套设在第二螺纹杆的外侧,第二皮带轮与第二螺纹杆无相对转动,且第二皮带轮位于第一皮带轮的一侧;皮带同时绕设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外侧;转动杆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且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罐体底面转动连接;进料口设置在罐体顶面的一侧,且进料口与罐体内部相连通;出料口设置在罐体一侧的底部,且出料口与罐体内部相连通;四个万向滚轮均匀设置在底座的底面;其中,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适配,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
5.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还可以
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转轴、搅拌杆、水箱、水管和进水口;第二电机包括第二输出轴,第二电机固定在罐体的一侧;转轴与第二输出轴相连接,转轴嵌入罐体内,且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罐体的两侧转动连接;至少两个搅拌杆分别与转轴外壁的两侧相连接;水箱固定在罐体顶面的一侧;水管的一端与水箱内部相连通;进水口设置在罐体顶面的一侧,进水口与罐体内部相连通,且水管的另一端与罐体内部相连通。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板;两个支撑杆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侧;支撑板的底面同时与两个支撑杆相连接,且至少部分罐体设置在支撑板的顶面。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还包括:电磁阀;电磁阀的一端与罐体相连通,且电磁阀的另一端与出料口相连通。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还包括:盖板、转杆和压紧部;盖板与进料口转动连接,且盖板盖设在进料口处;转杆的外壁设有第三外螺纹,转杆与进料口的侧壁转动连接;压紧部内贯穿设置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内设有第三内螺纹,压紧部的第三螺纹孔套设在转杆的外侧,且压紧部与盖板顶面相贴合;其中,第三内螺纹与第三外螺纹相适配。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还包括:伸缩杆和弹簧;四个伸缩杆的一端分别与底座的底面相连接,且伸缩杆的另一端与万向滚轮相连接;四个弹簧分别绕设在四个伸缩杆的外侧。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混凝土通过进料口,倒入罐体内,推动装置,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第一电机运作,第一输出轴带动第一螺纹杆正转或反转,第一移动块沿着第一螺纹杆左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角度的作用,且第一皮带轮随着第一螺纹杆转动,通过皮带传动,使第二皮带轮随之转动,从而使第二螺纹杆同步转动的作用,使第二移动块沿着第二螺纹杆左右移动,且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角度,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角度,实现带动罐体转动的作用,使罐体倾斜,从而便于将罐体内的混凝土倒出的作用,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且为工作人员减少了工作强度;通过将混凝土倒入罐体内,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洒出的作用,便于保存混凝土。
附图说明
12.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a处结构示意图;
14.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7.10底座,12罐体,14移动槽,16第一电机,18第一螺纹杆,20第一移动块,22 第一连接杆,24第二螺纹杆,26第二移动块,28第二连接杆,30第一皮带轮,32第二皮带轮,34皮带,36转动杆,38进料口,40出料口,42万向滚轮,44第二电机, 46转轴,48搅拌杆,50水箱,52水管,54进水口,56支撑杆,58支撑板,60电磁阀,62盖板,64转杆,66压紧部,68伸缩杆,7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19.实施例1
20.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底座10、罐体12、移动槽 14、第一电机16、第一螺纹杆18、第一移动块20、第一连接杆22、第二螺纹杆24、第二移动块26、第二连接杆28、第一皮带轮30、第二皮带轮32、皮带34、转动杆36、进料口38、出料口40和万向滚轮42;罐体12为中空腔体,罐体12设置在底座10上;移动槽14设置在底座10的顶面;第一电机16包括第一输出轴,第一电机16固定在底座10的一侧;第一螺纹杆18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螺纹杆18与第一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螺纹杆18嵌入移动槽14的一侧,且第一螺纹杆18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0 的两侧转动连接;第一移动块20内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有第一内螺纹,第一移动块20的第一螺纹孔套设在第一螺纹杆18的外侧,且至少部分第一移动块20嵌入移动槽14内;第一连接杆22的一端与第一移动块20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杆22的另一端与罐体12底面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杆24的外壁设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螺纹杆24嵌入移动槽14的另一侧,且第二螺纹杆24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0 的两侧转动连接;第二移动块26内贯穿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有第二内螺纹,第二移动块26的第二螺纹孔套设在第二螺纹杆24的外侧,且至少部分第二移动块26嵌入移动槽14内;第二连接杆28的一端与第二移动块26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28的另一端与罐体12底面的另一侧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杆22与第二连接杆28 位置相对;第一皮带轮30套设在第一螺纹杆18的外侧,第一皮带轮30与第一螺纹杆 18无相对转动,且第一皮带轮30位于底座10的一侧;第二皮带轮32套设在第二螺纹杆24的外侧,第二皮带轮32与第二螺纹杆24无相对转动,且第二皮带轮32位于第一皮带轮30的一侧;皮带34同时绕设在第一皮带轮30和第二皮带轮32的外侧;转动杆36的一端与底座10转动连接,且转动杆36的另一端与罐体12底面转动连接;进料口38设置在罐体12顶面的一侧,且进料口38与罐体12内部相连通;出料口40 设置在罐体12一侧的底部,且出料口40与罐体12内部相连通;四个万向滚轮42均匀设置在底座10的底面;其中,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适配,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
2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44、转轴46、搅拌杆48、水箱50、水管52和进水口54;第二电机44 包括第二输出轴,第二电机44固定在罐体12的一侧;转轴46与第二输出轴相连接,转轴46嵌入罐体12内,且转轴46的两端分别与罐体12的两侧转动连接;至少两个搅拌杆48分别与转轴46外壁的两侧相连接;水箱50固定在罐体12顶面的一侧;水管52的一端与水箱50内部相连通;进水口54设置
在罐体12顶面的一侧,进水口54 与罐体12内部相连通,且水管52的另一端与罐体12内部相连通。
22.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电机44包括第二输出轴,第二电机44固定在罐体12 的一侧,实现了固定第二电机44的位置;再次,通过将转轴46与第二输出轴相连接,转轴46嵌入罐体12内,且转轴46的两端分别与罐体12的两侧转动连接,并将至少两个搅拌杆48分别与转轴46外壁的两侧相连接,实现了第二输出轴带动转轴46转动,从而使搅拌杆48随之转动的作用,对罐体12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凝固,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再次,通过将水箱50固定在罐体12顶面的一侧,实现了固定水箱50位置的作用;再次,通过将水管52的一端与水箱50内部相连通,并将进水口54设置在罐体12顶面的一侧,进水口54与罐体12内部相连通,且水管52的另一端与罐体12内部相连通,实现了水箱50内的水通过水管52进入罐体 12内,与混凝土进行混合,便于对已经稍微凝固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提升了搅拌的效果。
2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还包括:支撑杆56和支撑板58;两个支撑杆56分别设置在底座10的两侧;支撑板58的底面同时与两个支撑杆56相连接,且至少部分罐体12设置在支撑板58的顶面。
24.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支撑杆56分别设置在底座10的两侧,并将支撑板58 的底面同时与两个支撑杆56相连接,且至少部分罐体12设置在支撑板58的顶面,实现了支撑板56对罐体12进行支撑的作用,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还包括:电磁阀60;电磁阀60的一端与罐体12相连通,且电磁阀60的另一端与出料口 40相连通。
26.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电磁阀60的一端与罐体12相连通,且电磁阀60的另一端与出料口40相连通,实现了打开或关闭电磁阀60,控制混凝土从出料口40排出的作用。
2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还包括:盖板62、转杆64和压紧部66;盖板62与进料口38转动连接,且盖板62盖设在进料口38处;转杆64的外壁设有第三外螺纹,转杆64与进料口38的侧壁转动连接;压紧部66内贯穿设置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内设有第三内螺纹,压紧部66的第三螺纹孔套设在转杆64的外侧,且压紧部66与盖板62顶面相贴合;其中,第三内螺纹与第三外螺纹相适配。
28.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盖板62与进料口38转动连接,且盖板62盖设在进料口38 处,实现了盖板62与进料口38转动连接的作用;再次,通过将转杆64的外壁设有第三外螺纹,转杆64与进料口38的侧壁转动连接,实现了转杆64可转动角度的作用;再次,通过将压紧部66内贯穿设置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内设有第三内螺纹,压紧部66的第三螺纹孔套设在转杆64的外侧,且压紧部66与盖板62顶面相贴合,实现了转动压紧部66,使压紧部66沿着转杆64上下移动,将压紧部66与盖板62顶面紧紧贴合,从而固定盖板62位置的作用,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还包括:伸缩杆68和弹簧70;四个伸缩杆68的一端分别与底座10的底面相连接,且伸缩杆68的另一端与万向滚轮42相连接;四个弹簧70分别绕设在四个伸缩杆68的外侧。
30.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四个伸缩杆68的一端分别与底座10的底面相连接,且伸缩杆68的另一端与万向滚轮42相连接,并将四个弹簧70分别绕设在四个伸缩杆68 的外侧,实
现了在装置移动时,受到碰撞时,伸缩杆68伸缩,且弹簧70弹性形变,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装置晃动,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3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运输装置,工作原理为:通过将混凝土通过进料口38,倒入罐体12内,推动装置,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第一电机16运作,第一输出轴带动第一螺纹杆18正转或反转,第一移动块20沿着第一螺纹杆18左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杆22转动角度的作用,且第一皮带轮30随着第一螺纹杆18转动,通过皮带34传动,使第二皮带轮32随之转动,从而使第二螺纹杆24同步转动的作用,使第二移动块26沿着第二螺纹杆24左右移动,且带动第二连接杆28转动角度,通过第一连接杆22和第二连接杆28转动角度,实现带动罐体12转动的作用,使罐体12 倾斜,从而便于将罐体12内的混凝土倒出的作用,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且为工作人员减少了工作强度;通过将混凝土倒入罐体12内,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洒出的作用,便于保存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