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腰背支撑件及靠背组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腰背支撑件及靠背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腰背支撑件及靠背组件。


背景技术:

2.脊柱又名脊椎骨、脊骨、脊梁骨,是人体背部中间可触及的从上至下骨骼的统称,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现在很多上班族的生活状态为白天在办公桌前坐几个小时,偶尔起身走动时,容易感觉脖子疼,下班回家后吃完饭,便往沙发上躺着或者坐着看电视,一看几个小时,或者玩手机、平板电脑;此外,很多小孩白天一直坐在学习桌前伏案学习,而电子产品又占用大部分休息时间。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不正确的坐姿、过度低头造成颈部肌肉疲劳松弛等等因素都会导致脊椎的骨质、肌肉、韧带等发生病变,越来越多的人表现脊椎酸痛等症状,最后会发展成脊柱反弓或上交叉综合征,后果非常严重。
3.对于上班族或者学生来说,长时间的坐姿不规范使得腰部或背部常常处于悬空受力状态,往往是导致腰背酸痛的主要原因;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要矫正人们的日常坐姿,因此,当前市面上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用于纠正坐姿的腰背支撑件,这类腰背支撑件通常设置为匹配人体脊柱形状的中间位置前凸的弧形体,且具有弹性以提供弹性支撑;但是这类腰背支撑件的结构往往单一简单,只能顶住用户的腰部,起到一个顶腰功能,使用时并不能贴合用户的腰背部,而人体实际坐在座椅上时,坐姿是动态变化的,当用户的背部在左右方向扭动时,上述的腰背支撑件并不能配合使用者身体扭动相应形变,腰部或背部其中一侧会远离腰背支撑件从而失去支撑。继而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双背腰垫,这类双背腰垫采用左、右分离的背垫,尽可能的实现人体腰背部分与腰垫更为贴合,以减少腰背所承受的压力。但是这类双背腰垫的两个背垫是完全分离,且左右背垫的形状不同,需要单独开模并安装,这就增加了加工成本;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两个背垫之间间距过大,用户的腰背部难免会存在一些隔断感,反而会导致舒适度一般,与设计理念背道而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使用舒适的腰背支撑件;该腰背支撑件为一体化结构,且通过在该腰背支撑件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区间,从而将腰背支撑件划分为上方的上支撑体、下方的下支撑体以及位于两侧对称的侧支撑体;腰背支撑件具有弹性,使得上支撑体、下支撑体以及侧支撑体能够各自独立发生弹性形变,其中两个侧支撑体能够起到“双背”的支撑效果;从而使得腰背支撑件能够配合使用者的动态坐姿变化,始终贴合使用者的腰背部,支撑效果更佳;且该腰背支撑件为一体成型,使得加工成型及安装过程更加方便。
5.继而提供了一种靠背组件,所述腰背支撑件安装在背支撑架上,背支撑架能够稳定支撑腰背支撑件。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腰背支撑件,该腰背支撑件为一体化结构,腰背支撑件整体具有弹性,腰背支
撑件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用于划分腰背支撑体结构的镂空区间,镂空区间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窄状的镂空槽;腰背支撑件相应形成位于镂空区间上方的上支撑体、位于镂空区间下方的下支撑体以及分别位于镂空区间两侧且对称的侧支撑体;上支撑体、下支撑体以及侧支撑体能够各自独立发生弹性形变。
8.作为优选,所述的镂空槽呈开口朝外侧的“u”型,镂空槽包括一纵向的竖槽以及分别由竖槽的上、下两端向外侧延伸的上横槽及下横槽;上横槽的上方区域形成所述的上支撑体,下横槽的下方区域形成所述的下支撑体,竖槽朝向外侧的区域形成所述的侧支撑体。
9.作为优选,在所述的侧支撑体的外侧与上支撑体的外侧之间还设有上缺口,上缺口所在高度与所述的上横槽的所在高度相对应;在所述的侧支撑体的外侧与下支撑体的外侧之间还设有下缺口,下缺口的所在高度与下横槽的所在高度相对应。使得侧支撑体与上支撑体的连接处处于收缩状态,宽度较窄;侧支撑体与下支撑体的连接处同样处于收缩状态,宽度较窄;从而能够减少侧支撑体与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之间连接处的刚性,使得侧支撑体能够相对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进行左右弹性扭转,从而能够配合用户左右扭动时的坐姿变化。
10.作为优选,所述竖槽、上横槽及下横槽均呈长条形的等距槽;竖槽的间距介于3-13cm之间,上横槽的间距介于3-13cm之间,下横槽的间距介于3-13cm之间。能够划分腰背支撑体结构的同时,不会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
11.作为优选,单个的镂空槽靠近腰背支撑件的中心处,且两个镂空槽之间形成有一纵向的支撑节段,该支撑节段的上端延伸至上支撑体上,支撑节段的下端延伸至下支撑体上。该支撑节段能够有效的支撑人体脊柱。
12.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节段的宽度至少不小于8cm。能够保证腰背支撑件中间位置处的结构强度。
13.作为优选,所述的腰背支撑件呈上下两端分别向后弯曲,中间部分前凸的弧形体。仿生人体脊椎,使用更加舒适。
14.作为优选,所述侧支撑体的外侧向前弯曲。使得用户坐在座椅上时,两个侧支撑体是“拥抱”在用户背部的,更加贴合用户的腰背部,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15.作为优选,所述的侧支撑体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穿孔。使整体更轻质且透气,同时使得侧支撑体的刚性下降,扭转时更省力。
16.作为优选,所述的腰背支撑件背面还设有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包括两条左右对称且纵向的侧加强筋,以及连接在两条侧加强筋下端的下加强筋。
17.作为优选,所述侧加强筋位于侧支撑体的中间位置处,且侧加强筋由上支撑体向下延伸至下支撑体。侧加强筋能够增加侧支撑体的结构强度,使得侧支撑体能够扭转形变而不断裂,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
18.作为优选,所述腰背支撑件采用弹性塑料材质一体成型。使得加工更方便,能够提高产能。
19.一种靠背组件,包括背支撑架以及所述的腰背支撑件,所述的腰背支撑件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背支撑架上。
20.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21.首先,通过在该腰背支撑件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区间,从而将腰背支撑件划分为
位于上方的上支撑体、下方的下支撑体以及位于中间两侧对称的侧支撑体;腰背支撑件具有弹性,使得上支撑体、下支撑体以及侧支撑体能够各自独立发生弹性形变,其中两个侧支撑体能够起到“双背”结构的支撑效果;从而使得腰背支撑件能够配合使用者的动态坐姿变化,始终对用户的上背、下背以及两侧的侧腰分别提供更加贴合稳定的支撑力,不会出现用户腰背部某一部分由于坐姿变化而失去支撑的问题,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
22.其次,且该腰背支撑件为一体化结构,整体采用弹性塑料材质;无需反复加工制作,能够在模具中一次加工成型;使得腰背支撑件加工更加方便,能够提高产能;且安装时,也只需将腰背支撑件整体安装即可,安装方便。
23.再者,所述的镂空槽的槽距较窄,其中竖槽的间距介于3-13cm之间,上横槽的间距介于3-13cm之间,下横槽的间距介于3-13cm之间;使得镂空槽能够划分腰背支撑体结构的同时,不会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且在腰背支撑件的背面还设有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包括两侧的侧加强筋以及下端的下加强筋;能够进一步的增加整体结构强度,确保支撑稳定性。
24.此外,所述靠背组件,背支撑架能够稳定的支撑腰背支撑件,使得用户倾靠在靠背组件上时,靠背支撑件能够稳定的发生弹性形变;且腰背支撑件是转动连接在背支撑架上的,使得腰背支撑件受力弯曲形变时,腰背支撑件与背支撑架的连接处能够相应转动分散受力,避免受力集中在一个方向导致连接处断裂;设计巧妙,使得腰背支撑件的弹性弯曲形变更加平稳自然。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腰背支撑件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腰背支撑件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腰背支撑件的侧视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腰背支撑件的俯视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椅背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各附图标记为:腰背支撑件1;镂空槽2;上支撑体3;下支撑体4;侧支撑体5;竖槽2a;上横槽2b;下横槽2c;支撑节段6;上缺口7;下缺口8;穿孔9;侧加强筋10;下加强筋11;背支撑架12;上转动座13;下转动座14。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
3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36.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腰背支撑件,该腰背支撑件1为一体化结构,且其整体具有弹性;其中,在该腰背支撑件1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用于划分腰背支撑件1结构的镂空区间,镂空区间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窄状的镂空槽2;镂空槽2将所述的腰背支撑件1划分为位于镂空槽2上方的上支撑体3、位于镂空槽2下方的下支撑体4、以及分别位于镂空槽2两侧且对称的侧支撑体5;继而使得所述的腰背支撑件1形成了四个上、下、左、右独立的支撑区间,且两侧的侧支撑体5能够起到类似“双背”结构,使得当用户倾靠在该腰背支撑件1上时,上支撑体3、下支撑体4以及侧支撑体5能够各自独立受力并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能够始终对用户的上背、下背以及两侧的侧腰分别提供更加贴合稳定的支撑力,不会出现用户腰背部某一部分由于坐姿变化而失去支撑的问题;使得腰背支撑件1能够配合使用者身体动态坐姿变化相应发生形变以始终贴合支撑在使用者的腰部及背部,设计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37.如图1-5所示, 所述的腰背支撑件1呈上下两端分别向后弯曲,中间部分相应前凸的弧形体;仿生人体脊柱形状,从而能够支撑用户并使用户处于正确的坐姿状态;且如图4所示,所述的侧支撑体5所在位置即为腰背支撑件1的中间位置,使得侧支撑体5相应处于前凸状态,使得两侧的侧支撑体5能够分别顶在用户两侧的腰部,达到恰当的顶腰效果,缓解久坐疲劳,符合人体工程学。
38.进一步的说:如图1-3所示,所述镂空槽2呈开口朝外侧的“u”型,镂空槽2包括一纵向设置的竖槽2a以及分别由竖槽2a的上、下两端向外侧延伸的上横槽2b及下横槽2c;上横槽2b的上方区域形成所述的上支撑体4,下横槽2c的下方区域形成所述的下支撑体4,竖槽2a朝向外侧的区域形成所述的侧支撑体5。此外,所述竖槽2a、上横槽2b及下横槽2c均呈长条形的等距槽,且三者的间距均相等;其中竖槽2a、上横槽2b及下横槽2c三者的间距均介于3-13cm之间,使得镂空槽2在能够划分腰背支撑体1结构的同时,不会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及使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竖槽2a、上横槽2b及下横槽2c三者的间距均为5cm。再者,单个的镂空槽2靠近腰背支撑件1的中心位置处,两个镂空槽2之间形成有一纵向的支撑节段6,该支撑节段6的上端延伸至上支撑体3上,支撑节段6的下端延伸至下支撑体4上,该支撑节段6能够有效的支撑人体脊柱,且该支撑节段6的宽度至少不小于8cm,能够保证腰背支撑件1中间位置处的结构强度。
39.如图1-4所示:在所述的侧支撑体5的外侧与上支撑体3的外侧之间还设有上缺口7,上缺口7所在高度与所述的上横槽2b的所在高度相对应;在上缺口7及上横槽2b的作用下,使得所述侧支撑体5与上支撑体3的连接处处于收缩状态,宽度较窄;相应的,在所述的侧支撑体5的外侧与下支撑体4的外侧之间还设有下缺口8,下缺口8的所在高度与下横槽2c的所在高度相对应,在下缺口8及下横槽2c的作用下,使得所述侧支撑体5与下支撑体4的连接处同样处于收缩状态,宽度较窄。从而能够减少侧支撑体5与上支撑体3和下支撑体4之间连接处的刚性,使得侧支撑体5能够相对上支撑体3和下支撑体4进行左右弹性扭转,从而能够配合用户左右扭动时的坐姿变化;此外,在所述的侧支撑体5上还设有均匀分布的穿孔9,使侧支撑体更轻质且透气,同时使得侧支撑体5的刚性下降,扭转时更省力。且如图5所示,从腰靠支撑件1的中心位置朝外侧方向,所述的侧支撑体5是朝前方弯曲的,使得用户坐在
座椅上时,两个侧支撑体5是“拥抱”在用户的侧腰部上,更加贴合用户的腰背部,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40.如图3所示,在所述腰背支撑件1的背面还设有能够增加结构强度的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包括两条左右对称且纵向的侧加强筋10以及连接在两条加强筋10下端的下加强筋11;其中,所述的侧加强筋10位于侧支撑体5的中间位置处,且侧加强筋10由上支撑体3向下延伸至下支撑体4;侧加强筋10既能够增加腰背支撑件1整体在纵向方向的结构强度,使得腰背支撑件1整体能够稳定弯曲形变;还能够增加侧支撑体5上下两端与上支撑体3和下支撑体4的连接强度,使得侧支撑体5能够扭转形变而不断裂,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
41.继而提供了一种椅背组件,如图6所示,包括背支撑架12以及上述的腰背支撑件1,且所述的腰背支撑件1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背支撑架12上。具体的说:如图3所示,在所述上支撑体3的背面镜像设有两个上转动座13,在所述的下支撑体4的背面镜像设有两个下转动座14;腰背支撑件1上端通过上转动座13转动连接在背支撑架12的上端,腰背支撑件1下端通过下转动座14转动连接在背支撑架12的下端;腰背支撑件1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背支撑架12上,使得腰背支撑件1受力弯曲形变时,腰背支撑件1与背支撑架12的连接处能够相应转动分散受力,避免受力集中在一个方向导致连接处断裂;设计巧妙,且还能够使得腰背支撑件1的弹性弯曲形变更加平稳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