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稳定加长杆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具有稳定加长杆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稳定加长杆的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一种清洁装置,尤其是吸尘装置,通常包括一个杆体和设置在杆体底部的清洁头,以及设置在杆体上的动力机构,杆体为动力机构和清洁头提供支撑,同时在使用时,杆体呈倾斜状态,其至少受到水平向前和水平向后的分力,而现有技术中的清洁装置的杆体,通常是由多个杆件拼接而成,影响生产和装配效率,但对于单个长杆成型困难,壁厚无法保证单个长杆的壁厚均匀性,影响长杆结构强度,受力过大容易出现弯折或断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稳定加长杆的清洁装置,增加清洁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稳定加长杆的清洁装置,包括支承杆、清洁组件和动力装置,所述支承杆连接清洁组件和动力装置,所述支承杆内部设有空气通道,所述支承杆的中部壁面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设有密封盖,所述定位孔用于在支承杆成型时供定位件置入,以使所述定位孔两侧的壁厚均匀。
5.进一步,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支承杆中部壁面的两侧。
6.进一步,所述支承杆上具有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定位孔贯通第一壁面,所述定位件通过所述定位孔并抵压在第二壁面上。
7.进一步,所述定位孔外侧设有一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凸出支承杆的外侧壁面,且所述密封盖与定位座紧密配合。
8.进一步,所述定位座的位于所述定位孔的外周,且所述定位座的内壁底部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具有向内收拢的趋势。
9.进一步,所述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相对设置并具有较平平面,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较平平面上,且所述支承杆的截面成类椭圆形。
10.进一步,所述密封盖的底部设有一环状的尖凸,所述尖凸与定位座底部相抵。
11.进一步,所述密封盖的外壁设有与第一斜面相贴合的第二斜面,位于所述第二斜面的顶部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关于密封盖径向的凸出,且所述定位块与第一斜面的顶部相抵。
12.进一步,所述清洁组件包括一上壳,所述支承杆底部设有铰接在上壳上的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一定位凸块,所述上壳上部设有与定位凸块配合的定位凹槽,所述定
位凸块在支承杆直立状态与定位凹槽配合。
13.进一步,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一下座,所述下座底部还设有进气腔室,所述支承杆底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具有向下座两侧延伸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中空设置构成两个进气口,每个所述进气口与进气腔室、空气通道连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在支承杆上设置定位孔,从而在支承杆成型过程中,定位孔得以供定位件伸入,定位件抵压在第二壁面上,保持支承杆成型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支承杆在长度方向上偏心,同时,定位件插入定位孔,方便支承杆脱模,保证支承杆外形以及在定位孔的周侧部分具有均匀的壁厚,增加支承杆的结构强度,使得清洁装置的使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除密封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在定位孔内的状态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和支承杆直立状态下的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腔室的示意图;
24.图中:1、支承杆;1.1、定位孔;1.2、空气通道;1.3、第一壁面;1.4、第二壁面;2、密封盖;2.1、第二斜面;2.2、定位块;2.3、尖凸;3、定位件;4、定位座;4.1、第一斜面;5、连接杆;5.1、定位凸块;5.2、铰接部;5.3、进气口;6、上壳;6.1、定位凹槽;7、下座;7.1、进气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27.如图1-9所示,一种具有稳定加长杆的清洁装置,包括支承杆1、清洁组件和动力装置,所述支承杆1连接清洁组件和动力装置,所述支承杆1内部设有空气通道1.2,所述支承杆1的中部壁面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定位孔1.1,所述定位孔1.1上设有密封盖2,所述定位孔1.1用于在支承杆1成型时供定位件3置入,以使所述定位孔1.1两侧的壁厚均匀,通过在支承杆1上设置定位孔1.1,从而在支承杆1成型过程中,定位孔1.1得以供定位件3伸入,定位件3抵压在第二壁面1.4上,保持支承杆1成型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支承杆1在长度方向上偏
心,同时,定位件3插入定位孔1.1,方便支承杆1脱模,保证支承杆1外形以及在定位孔1.1的周侧部分具有均匀的壁厚,增加支承杆1的结构强度,使得清洁装置的使用更加稳定。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1.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定位孔1.1设置在所述支承杆1中部壁面的两侧。
29.具体的,所述支承杆1上具有第一壁面1.3和第二壁面1.4,所述定位孔1.1贯通第一壁面1.3,所述定位件3通过所述定位孔1.1并抵压在第二壁面1.4上,从而进一步增加支承杆1成型时的稳定性,保证支承杆1各处壁厚均匀,并且,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壁面1.4上也可设置盖体,该盖体用于装饰作用。
30.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供密封盖2安装,所述定位孔1.1外侧设有一定位座4,所述定位座4凸出支承杆1的外侧壁面,且所述密封盖2与定位座4紧密配合,从而封堵空气通道1.2,避免漏气。
31.具体的,所述定位座4的位于所述定位孔1.1的外周,从而在定位孔1.1与定位座4之间形成底面,该底面形成在第一壁面1.3上,该底面可用于与密封盖2底部配合,且所述定位座4的内壁底部设有第一斜面4.1,所述第一斜面4.1具有向内收拢的趋势,所述第一斜面4.1使得定位座4底部构成较小空间,从而增加定位座4与密封盖2的配合紧密性。
32.具体的,所述支承杆1的内壁较薄,所述第一壁面1.3与第二壁面1.4相对设置并具有较平平面,所述定位孔1.1设于所述较平平面上,且所述支承杆1的截面成类椭圆形,即在第一壁面1.3和第二壁面1.4之间通过圆弧的边界连接。
33.如图5和图6所示,具体的,所述密封盖2的底部设有一环状的尖凸2.3,其中,所述密封盖2采用软质材料,尖凸2.3一体成型在密封盖2上,通过尖凸2.3与定位座4底部相抵,使得尖凸2.3局部变形,从而增加定位座4与密封盖2之间的紧凑性,保证对空气通道1.2的密封效果。
34.具体的,所述密封盖2的外壁设有与第一斜面4.1相贴合的第二斜面2.1,位于所述第二斜面2.1的顶部设有定位块2.2,所述定位块2.2关于密封盖2径向的凸出,且所述定位块2.2与第一斜面4.1的顶部相抵,通过第一斜面4.1与第二斜面2.1贴合,定位块2.2与定位座4的内壁径向的挤压相抵,从而防止密封盖2脱出定位座4。
35.如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清洁组件包括一上壳6和下座7,在上壳6和下座7之间设有辊刷,所述支承杆1底部设有铰接在上壳6上的连接杆5,连接杆5与支承杆1同向,所述连接杆5空心设置并与支承杆1内的空气通道1.2连通,且所述连接杆5上设有一定位凸块5.1,所述上壳6上部设有与定位凸块5.1配合的定位凹槽6.1,所述定位凸块5.1在支承杆1直立状态与定位凹槽6.1配合。
36.如图9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一上壳6和下座7,在上壳6和下座7之间设有辊刷,所述下座7底部内凹从而形成进气腔室7.1,所述支承杆1底部设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具有向下座7两侧延伸的铰接部5.2,所述铰接部5.2穿设在所述下座7内,从而使得支承杆1能够相对清洁组件转动,所述铰接部5.2中空设置构成两个进气口5.3,每个所述进气口5.3与进气腔室7.1、空气通道1.2连通,从而在清洁组件上构成两个进气孔,其中,动力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吸力的泵体。
37.通过在支承杆1上设置定位孔1.1,从而在支承杆1成型过程中,定位孔1.1得以供定位件3伸入,定位件3抵压在第二壁面1.4上,保持支承杆1成型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支承杆
1在长度方向上偏心,同时,定位件3插入定位孔1.1,方便支承杆1脱模,保证支承杆1外形以及在定位孔1.1的周侧部分具有均匀的壁厚,增加支承杆1的结构强度,使得清洁装置的使用更加稳定。
38.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