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三辊闸的机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三辊闸的机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闸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辊闸的机芯结构。


背景技术:

2.三辊闸作为控制行人进出、使行人有序通行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地铁站、车站等各类公共场所。三辊闸可配合智能系统,如手机、卡等进行放行使用,达到控制行人有序出入的作用。三辊闸一般包括机壳及设置在机壳一侧的摆杆组件,机壳内还设有机芯结构,机芯结构和摆杆组件连接在一起,但现有的机芯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铆钉轴与固定座容易松动及工艺复杂;2、转动轴与转轮容易打滑;3、拨块的材料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其存在的铆钉轴与固定座容易松动、转动轴与转轮容易打滑及拨块的材料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三辊闸的机芯结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提供一种三辊闸的机芯结构,所述三辊闸包括机壳及设置在所述机壳一侧的摆杆组件,所述摆杆组件包括转盘及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的闸辊,所述机芯结构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机芯结构包括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中间位置设有一通孔,所述固定座下表面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的套管,所述通孔上设有一第一转轮,所述套管的底部设有一第二转轮,所述套管内设有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上插设有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上,所述转盘固定在第二转轮上;
6.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临近所述第一转轮的电机,所述第一转轮沿所述固定座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拨块,所述第一转轮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拨块适配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拨块的一端分别套设在第一铆钉轴上,所述第一拨块的另一端通过卡勾分别与所述电机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铆钉轴分别嵌设在所述固定座上;
7.所述固定座的下表面设有一第二拨块和一弹簧,所述第二拨块和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第二转轮的两侧,所述第二拨块的一端套设在第二铆钉轴上,所述第二拨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一第三铆钉轴上,所述第二铆钉轴和所述第三铆钉轴均嵌设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二拨块上设有一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一第三转轮,所述第二转轮上内凹设有一与所述第三转轮适配的滑槽。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上表面设有两分别与所述第一铆钉轴适配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铆钉轴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孔中,所述固定座下表面设有一与所述第二铆钉轴适配的第二固定孔及一与所述第三铆钉轴适配的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铆钉轴和所述第三铆钉轴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三固定孔中。
9.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一安装轴段、第二安装
轴段及第三安装轴段,所述第二安装轴段的底部设有一圈挡圈,所述轴承组件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从上到下依次套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轴段上,所述第一安装轴承段插接在所述第一转轮中,所述第三安装轴段插接在所述第二转轮中。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轮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呈方形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安装轴承段的两侧呈扁位结构,所述第一安装轴承段装配在所述第一装配孔中,所述第二转轮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呈方形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三安装轴承段的两侧呈扁位结构,所述第三安装轴承段装配在所述第二装配孔中。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拨块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拨块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拨块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一铆钉轴适配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拨块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与所述卡勾适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拨块的一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二铆钉轴适配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拨块的另一端设有一与所述弹簧的弹簧钩适配的第四安装孔。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设置在所述第二拨块上表面上的第二凹槽中。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轮的上下表面分别对应设有多个第三凹槽。
15.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外侧壁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加强筋。
16.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该包括一固定座,固定座的中间位置设有一通孔,固定座下表面设有与通孔对应设置的套管,通孔上设有一第一转轮,套管的底部设有一第二转轮,套管内设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上插设有一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上,转盘固定在第二转轮上,固定座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电机,第一转轮沿固定座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拨块,第一转轮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拨块适配的限位槽,第一拨块的一端分别套设在第一铆钉轴上,第一拨块的另一端通过卡勾分别与电机转轴连接在一起,第一铆钉轴分别嵌设在固定座上,由于第一铆钉轴是直接嵌设镶进在固定座中,不用螺丝锁固,从而使得第一铆钉轴更牢固、更结实地设置在固定座上,固定座的下表面设有一第二拨块和一弹簧,第二拨块和弹簧分别设置在第二转轮的两侧,第二拨块的一端套设在第二铆钉轴上,第二拨块的另一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一第三铆钉轴上,第二铆钉轴和所述第三铆钉轴均嵌设在固定座上,由于第二铆钉轴和第三铆钉轴是直接嵌设镶进在固定座中,不用螺丝锁固,从而使得第二铆钉轴和第三铆钉轴更牢固、更结实地设置在固定座,第二拨块上设有一固定轴,固定轴上套设有一第三转轮,第二转轮上内凹设有一与第三转轮适配的滑槽,这样,当行人需要通过通道时,电机分别拉动第一拨块,第一拨块的一端分别围绕第一铆钉轴转动,第一拨块的另一端分别从限位槽拉出,从而对第一转轮解锁,此时,行人就可以拨动闸辊,以便通过,当闸辊转动可带动第二转轮转动,第二转轮可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可带动第一转轮转动,同时,当第二转轮转动时,可带动第三转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拨块的一端围绕第二铆钉轴转动,弹簧可弹性拉着第二拨块,以减缓第三转轮的转动,进而减缓第二转轮转动,进而减缓转盘转动,从而使得闸辊缓慢摆动,避免由于闸辊自身重力而突然加速旋转伤到人的现象,当行人通过通道后,电机分别将第一拨块复位回到限位槽中,从而重新锁固第一转轮,从而实现有序控制通行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爆炸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其机芯结构和摆杆组件装配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的机芯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的机芯结构另一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其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其固定座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其固定座又一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其固定座再一结构示意图;
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其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其第一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其第二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其第一拨块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其第二拨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1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所述三辊闸包括机壳100及设置在所述机壳100一侧的摆杆组件300,所述摆杆组件300包括转盘301及设置在所述转盘301上的闸辊302,所述机芯结构200 设置在所述机壳100内且所述机芯结构200和摆杆组件300连接在一起,所述机芯结构200包括一固定座201,所述固定座201的中间位置设有一通孔202,所述固定座201下表面设有与所述通孔202对应设置的套管203,所述通孔202 上设有一第一转轮204,所述套管203的底部设有一第二转轮205,所述套管203 内设有轴承组件219,所述轴承组件219上插设有一转动轴207,所述转动轴207 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转轮204和第二转轮205上,所述转盘301固定在第二转轮205上,这样,所述转动轴207可在所述轴承组件219中转动,进而可带动所述第一转轮204和第二转轮205转动,进而带动摆杆组件300;
35.所述固定座201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临近所述第一转轮204的电机206,所述第一转轮204沿所述固定座201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拨块208,所述第一转轮204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拨块208适配的限位槽2041,所述第一拨块208的一端分别套设在第一铆钉轴209上,所述第一拨块208的另一端通过卡勾220分别与所述电机206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铆钉轴209分别嵌设在所述固定座201上,这样,由于所述第一铆钉轴209 是直接嵌设镶进在所述固定座201中,不用螺丝锁固,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铆钉轴209更牢固、更结实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01上。
36.所述固定座201的下表面设有一第二拨块210和一弹簧211,所述第二拨块 210和弹簧211分别设置在第二转轮205的两侧,所述第二拨块210的一端套设在第二铆钉轴212上,所述第二拨块210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21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弹簧211的另一端连接在一第三铆钉轴213上,所述第二铆钉轴 212和所述第三铆钉轴213均嵌设在所述固定座201上,这样,由于所述第二铆钉轴212和所述第三铆钉轴213都是直接嵌设镶进在所述固定座201中,不用螺丝锁固,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铆钉轴212和所述第三铆钉轴213更牢固、更结实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01上,所述第二拨块210上设有一固定轴214,所述固定轴214上套设有一第三转轮215,所述第二转轮205上内凹设有一与所述第三转轮215适配的滑槽2051。
37.本实施例中,当无行人通过通道时,所述第一拨块208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轮204上的限位槽2041中,从而锁定所述第一转轮204,进而使得所述转动轴207无法在所述轴承组件219中转动,进而无法带动所述第一转轮204和第二转轮205转动,从而使得所述闸辊302无法带动所述第二转轮205、转动轴 207和第一转轮204一起转动。
38.当行人需要通过通道时,所述机壳200内的控制主板获取解锁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机206分别拉动所述第一拨块208,由于所述第一拨块208的一端分别套设在第一铆钉轴209上,所述第一拨块208的一端分别围绕所述第一铆钉轴 209转动,所述第一拨块208的另一端在所述电机206的拉动下,分别从限位槽2041拉出,所述第一拨块208的另一端在所述电机206的拉动下,分别从限位槽2041拉出,从而对所述第一转轮204解锁,此时,行人就可以拨动所述闸辊302,以便通过,由于所述闸辊302设置在所述转盘301上,而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轮205上,当所述闸辊302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二转轮205转动,所述第二转轮205可带动所述转动轴207转动,所述转动轴207可带动所述第一转轮204转动,也就是说,所述闸辊302带动所述第二转轮205、转动轴207 和第一转轮204一起转动,由于所述第二转轮205上内凹设有一与所述第三转轮215适配的滑槽2051,当所述第二转轮205转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三转轮215 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拨块210的一端围绕所述第二铆钉轴212转动,由于所述第二拨块210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21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弹簧211 可弹性拉着所述第二拨块210,以减缓所述第三转轮215的转动,进而减缓所述第二转轮205转动,进而减缓所述转盘301转动,从而使得所述闸辊302缓慢摆动,避免由于所述闸辊302自身重力而突然加速旋转伤到人的现象;
39.当行人通过通道后,所述闸辊302旋转了120度,所述机壳200内的控制主板发送复位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机206分别将所述第一拨块208复位回到所述限位槽2041中,此时,所述第一拨块208的一端分别围绕所述所述第一铆钉轴209转动,所述第一拨块208的另一端分别重新复位到所述限位槽2041中,从而重新锁固所述第一转轮204。
40.反之,当行人反方向通过通道时,动作流程同上,在此不再赘叙。
41.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10所示,所述固定座201上表面设有两分别与所述第一铆钉轴209适配的第一固定孔216,所述第一铆钉轴209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孔216中,这样,由于所述第一铆钉轴209都是直接嵌设镶进在所述第一固定孔216中,不用螺丝锁固,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铆钉轴209更牢固、更结实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01上,所述固定座201下表面设有一与所述第二铆钉轴212适配的第二固定孔217及一与所述第三铆钉轴213适配的第三固定孔 218,所述第二铆钉轴212和第三铆钉轴213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孔217和所述第三固定孔218中,这样,由于所述第二铆钉轴212和所述第三铆钉轴213 都是直接嵌设镶进在所述第二固定孔217和所述第三固定孔218中,不用螺丝锁固,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铆钉轴212和所述第三铆钉轴213更牢固、更结实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01上。
42.本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及图13所示,所述转动轴207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一安装轴段2071、第二安装轴段2072及第三安装轴段 2073,所述第二安装轴段2072的底部设有一圈挡圈2074,所述轴承组件219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一轴承2191和第二轴承2192,所述第一轴承2192和第二轴承2192从上到下依次套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轴段2072上,并且所述第二轴承 2192抵接在所述挡圈2074上,所述第一安装轴承段2071插接在所述第一转轮 204中,所述第三安装轴段2073插接在所述第二转轮205中,这样,所述闸辊 302带动所述第二转轮205、转动轴207和第一转轮204一起转动。
43.本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第一转轮204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呈方形的第一装配孔2042,所述第一安装轴承段2071的两侧呈扁位结构,所述第一安装轴承段2071装配在所述第一装配孔2042中,这样,利用所述第一安装轴承段2071和所述第一装配孔2042的扁位结构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安装轴承段2071装配在所述第一装配孔2042中之后,所述第一安装轴承段2071和所述第一装配孔2042之间不容易打滑,所述第二转轮205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呈方形的第二装配孔2052,所述第三安装轴承段2073的两侧呈扁位结构,所述第三安装轴承段2073装配在所述第二装配孔2052中,这样,利用所述第三安装轴承段2073和所述第二装配孔2052的扁位结构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三安装轴承段2073装配在所述第二装配孔2052中之后,所述第三安装轴承段2073和所述第二装配孔2052之间不容易打滑,从而更好地保证所述闸辊302带动所述第二转轮205、转动轴207和第一转轮204一起转动。
44.本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第一拨块208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2081,所述第二拨块210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2101,这样,在保证所述第一拨块208和所述第二拨块210的强度更强时,同时可以节约材料成本。
45.本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第一拨块208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一铆钉轴209适配的第一安装孔2082,所述第一拨块208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与所述卡勾220适配的第二安装孔2083,所述第二拨块210的一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二铆钉轴212适配的第三安装孔2102,所述第二拨块210的另一端设有一与所述弹簧211的弹簧钩适配的第四安装孔2103。
46.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轴214设置在所述第二拨块210上表面上的第二凹槽2101中。
4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轮205的上下表面分别对应设有多个第三凹槽2053,这样,在保证所述第二转轮205的强度更强时,同时可以节约材料成本。
48.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203的外侧壁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加强筋2031,增加了所述套管203的牢固性。
4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生产固定座201时,直接将第一铆钉轴209、第二铆钉轴212及第三铆钉轴213放在模具上,从而将第一铆钉轴209、第二铆钉轴212及第三铆钉轴213固定在固定座201上,或先生产出固定座201后,再把第一铆钉轴209、第二铆钉轴212及第三铆钉轴213镶进固定座201上。
50.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三辊闸的机芯结构,该包括一固定座,固定座的中间位置设有一通孔,固定座下表面设有与通孔对应设置的套管,通孔上设有一第一转轮,套管的底部设有一第二转轮,套管内设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上插设有一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上,转盘固定在第二转轮上,固定座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电机,第一转轮沿固定座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拨块,第一转轮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拨块适配的限位槽,第一拨块的一端分别套设在第一铆钉轴上,第一拨块的另一端通过卡勾分别与电机转轴连接在一起,第一铆钉轴分别嵌设在固定座上,由于第一铆钉轴是直接嵌设镶进在固定座中,不用螺丝锁固,从而使得第一铆钉轴更牢固、更结实地设置在固定座上,固定座的下表面设有一第二拨块和一弹簧,第二拨块和弹簧分别设置在第二转轮的两侧,第二拨块的一端套设在第二铆钉轴上,第二拨块的另一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一第三铆钉轴上,第二铆钉轴和所述第三铆钉轴均嵌设在固定座上,由于第二铆钉轴和第三铆钉轴是直接嵌设镶进在固定座中,不用螺丝锁固,从而使得第二铆钉轴和第三铆钉轴更牢固、更结实地设置在固定座,第二拨块上设有一固定轴,固定轴上套设有一第三转轮,第二转轮上内凹设有一与第三转轮适配的滑槽,这样,当行人需要通过通道时,电机分别拉动第一拨块,第一拨块的一端分别围绕第一铆钉轴转动,第一拨块的另一端分别从限位槽拉出,从而对第一转轮解锁,此时,行人就可以拨动闸辊,以便通过,当闸辊转动可带动第二转轮转动,第二转轮可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可带动第一转轮转动,同时,当第二转轮转动时,可带动第三转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拨块的一端围绕第二铆钉轴转动,弹簧可弹性拉着第二拨块,以减缓第三转轮的转动,进而减缓第二转轮转动,进而减缓转盘转动,从而使得闸辊缓慢摆动,避免由于闸辊自身重力而突然加速旋转伤到人的现象,当行人通过通道后,电机分别将第一拨块复位回到限位槽中,从而重新锁固第一转轮,从而实现有序控制通行的目的。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