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煮面篓及煮面传面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款的全自动煮面机,但现有的全自动煮面机至少存在如下不足:
3.煮好的面条需要从烹煮机构中取出后需要放入碗中,现多采用机械手等结构,其结构复杂,大大增加了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煮面篓及煮面传面装置,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降低了设备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煮面篓,包括煮面篓本体和辅助功能板,所述煮面篓本体固定在辅助功能板上,所述辅助功能板设有用于倒料装碗时对食物导流的导流部,或/和,所述辅助功能板设有用于当煮面篓被翻转时隔离煮面篓本体下端热气的隔热部。
6.进一步地,初始时,煮面篓本体的开口朝上,辅助功能板竖立在煮面篓本体的侧边;当煮面篓被翻转时,辅助功能板位于煮面篓本体的下端;辅助功能板的导流部对应煮面篓本体的开口上方;所述辅助功能板与煮面篓本体侧壁固定连接;当煮面篓被翻转时,辅助功能板的隔热部位于煮面篓本体的侧壁下端;所述辅助功能板的导流部设有导流限位槽,初始时,所述导流限位槽对应煮面篓本体的开口上方。
7.进一步地,辅助功能板设有搅动部,用于使辅助功能板旋转入水时搅动煮面槽内的水形成涡流;所述辅助功能板的搅动部与隔热部共用辅助功能板的下端。
8.进一步地,辅助功能板上固定有支架。
9.进一步地,辅助功能板为平板;所述辅助功能板的两侧设有折转部,形成导流限位槽。
10.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煮面传面装置,包括翻转机构以及如上所述的煮面篓,所述煮面篓与翻转机构连接,通过翻转机构带动煮面篓翻转实现装碗。
11.进一步地,煮面篓通过翻转机构翻转到各个设定角度后定位。
12.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转臂以及至少一个用于驱动转臂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各个转臂一端与各个煮面篓一一对应连接,各个转臂另一端与各个第一驱动装置一一对应连接;第一驱动装置采用电机。
13.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翻转轴以及至少一个转臂,各个转臂与各个煮面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转臂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支撑座上,各个转臂上周向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翻转轴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一支撑座上,并与用于驱动翻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当翻转轴为一根,而转臂为一个时,所述翻转轴上周向固定有一个主动齿轮,
该主动齿轮与转臂上的从动齿轮啮合;当翻转轴为一根,而转臂为多个时,所述翻转轴上设有多个主动齿轮,多个主动齿轮沿翻转轴轴向间隔分布,且与翻转轴周向固定,并通过各个离合装置将各个主动齿轮一一对应与各个转臂上的从动齿轮啮合;当翻转轴为多根,转臂为多个时,各翻转轴上周向固定有一个主动齿轮,各上的主动齿轮与各转臂上的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啮合。
14.进一步地,所述离合装置包括分别用于对各个主动齿轮轴向限位的限位架,各限位架一一对应与各第二驱动装置连接,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限位架沿翻转轴轴向移动,限位架带动主动齿轮沿翻转轴轴向移动,控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结合或分离;当翻转轴为一根,而转臂为多个时,翻转轴与主动齿轮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翻转轴与主动齿轮之间采用键连接,实现翻转轴与主动齿轮之间的周向连接。
1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煮面传面装置还包括煮面槽,初始时,煮面篓位于煮面槽内。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均固定在底座上。
17.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煮面传面装置包括翻转机构以及煮面篓,所述煮面篓的辅助功能板通过支架与翻转机构连接,通过翻转机构将煮面篓翻转,煮面篓内的食物如面条或粉条等转移至装碗传送带上对应的面碗内,本实用新型通过翻转机构带动煮面篓翻转实现装碗,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19.本实用新型的煮面篓包括煮面篓本体和辅助功能板,所述辅助功能板与煮面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功能板设有用于倒料装碗时对食物导流的导流部,或/和,所述辅助功能板设有隔热部,用于当煮面篓被翻转时隔离煮面篓本体下端热气的隔热部。本实用新型的煮面篓的辅助功能板具有至少一个下述作用:一是倒料装碗时导流,在煮面篓翻转时,面条等可以沿辅助功能板滑入对应的面碗内,确保煮面篓内的面条可以顺利倒入面碗。二是尾部平板分层隔离隔热,过滤,三是回锅时尾部平板旋转入水搅动水浴锅的水形成很大涡流,涡流激荡回旋时利于冲散搁置在煮面篓内粘结的面条,把面条抖散,可有效缓解面条结坨,使食物口感更好。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煮面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机构的转臂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煮面机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1为煮面槽,2为煮面篓,21为煮面篓本体,22为辅助功能板,221为折转部,222为导流部,223为隔热部,3为支架,4为翻转机构,41为翻转轴,42为转臂,43为主动齿轮,44为从动齿轮,45为第一支撑座,46为第二支撑座,47为底座,48为限位架,5为接面传动机
构,51为接面盒,52为驱动机构,6为制面机,7为装碗传送带,8为上碗机,9为出餐通道,10为出餐推动机构,11为切肉机,12为上料机,13为操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9.实施例一
30.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煮面篓,包括煮面篓本体2和辅助功能板22,所述煮面篓本体固定在辅助功能板上,所述辅助功能板22设有用于倒料装碗时对食物导流的导流222,或/和,所述辅助功能板设有用于当煮面篓被翻转时隔离煮面篓本体下端热气的隔热部223。煮面篓本体21设有镂空,用于过水。
31.进一步地,初始时,煮面篓本体21的开口朝上,辅助功能板22竖立在煮面篓本体21的侧边,此时,辅助功能板22的上端高于煮面篓本体21的上端,高于高度根据需要设置,辅助功能板的下端最好与煮面篓本体下端齐平或低于煮面篓本体的下端。辅助功能板的宽度最好宽于煮面篓本体。当煮面篓被翻转时,辅助功能板位于煮面篓本体的下端;辅助功能板的导流部对应煮面篓本体的开口上方;所述辅助功能板与煮面篓本体侧壁固定连接;当煮面篓被翻转时,辅助功能板的隔热部位于煮面篓本体的侧壁下端;所述辅助功能板的导流部设有导流限位槽,初始时,所述导流限位槽对应煮面篓本体的开口上方。
32.进一步地,辅助功能板22设有搅动部,用于使辅助功能板旋转入水时搅动煮面槽内的水形成涡流;所述辅助功能板的搅动部与隔热部223共用辅助功能板的下端,导流部位于辅助功能板的上端。
33.进一步地,辅助功能板上固定有支架。
34.所述煮面篓本体2固定在辅助功能板22的一面,辅助功能板22固定煮面篓本体2的一面设置导流限位槽。
35.进一步地,辅助功能板为平板;所述辅助功能板的两侧设有折转部,形成导流限位槽。
36.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功能板22的两侧位于煮面篓2的开口上端设有折转部221,所述折转部221与辅助功能板22垂直。
37.本实用新型的煮面篓的辅助功能板具有三个作用:一是倒料装碗时导流,在煮面篓翻转时,面条等可以沿辅助功能板滑入对应的面碗内,确保煮面篓内的面条可以顺利倒入面碗。二是尾部平板分层隔离隔热,过滤,三是回锅时尾部平板旋转入水搅动水浴锅的水形成很大涡流,涡流激荡回旋时利于冲散搁置在煮面篓内粘结的面条,把面条抖散,可有效缓解面条结坨。
38.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机构可以将煮面篓翻转到各个设定角度后定位,定位可靠稳定。通过翻转机构可以将煮面篓翻转到一定角度后停止,使食物脱离煮面槽保存在煮面篓内,还可以进行回锅操作即将煮面篓回到初始状态,使食物回到煮面槽内,此时,煮面篓的辅助功能板旋转入水时搅动煮面槽内的水形成很大涡流,涡流激荡回旋时利于冲散搁置在煮面篓内粘结的面条,把面条抖散,可有效缓解面条结坨。
39.实施例二
40.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煮面传面装置,包括翻转机构4以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煮面篓2,所述煮面篓2与翻转机构4连接,通过翻转机构4带动煮面篓2翻转实现装碗。
4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煮面传面装置还包括煮面槽1,初始时,煮面篓位于煮面槽内。
42.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翻转轴41以及至少一个转臂42,各个转臂与各个煮面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转臂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支撑座46上,各个转臂上周向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翻转轴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一支撑座45上,并与用于驱动翻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当翻转轴为一根,而转臂为一个时,所述翻转轴上周向固定有一个主动齿轮43,该主动齿轮43与转臂上的从动齿轮44啮合;当翻转轴为一根,而转臂为多个时,所述翻转轴上设有多个主动齿轮,多个主动齿轮沿翻转轴轴向间隔分布,且与翻转轴周向固定,并通过各个离合装置将各个主动齿轮一一对应与各个转臂上的从动齿轮啮合;当翻转轴为多根,转臂为多个时,各翻转轴上周向固定有一个主动齿轮,各上的主动齿轮与各转臂上的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啮合。
43.进一步地,所述离合装置包括分别用于对各个主动齿轮43轴向限位的限位架48,各限位架一一对应与各第二驱动装置连接,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限位架沿翻转轴轴向移动,限位架带动主动齿轮沿翻转轴轴向移动,控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结合或分离;当翻转轴为一根,而转臂为多个时,翻转轴与主动齿轮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翻转轴与主动齿轮之间采用键连接,实现翻转轴与主动齿轮之间的周向连接。如翻转轴与主动齿轮通过花键连接,此时,翻转轴上设置外花键段,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内花键等。
44.第二驱动装置可以是气缸或电动推杆等。本实施例的离合装置不仅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离合装置还可以通过驱动装置沿齿轮径向推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接合或分离等。
45.第一驱动装置采用电机。
46.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机构不仅仅限于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带动煮面篓翻转的结构,如直接通过电机驱动进行煮面篓翻转,不设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具体方案为: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转臂以及至少一个用于驱动转臂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各个转臂一端与各个煮面篓一一对应连接,各个转臂另一端与各
个第一驱动装置一一对应连接;第一驱动装置采用电机,其可以转动设定的角度后锁定。各个煮面篓分别通过单独的电机控制翻转,电机与煮面篓一一对应,电机的数量与煮面篓的数量相同。转臂可转动地支撑在支座上。
47.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采用步进电机。
4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座45、第二支撑座46均固定在底座47上。
49.进一步地,煮面篓2上固定有支架3。
50.进一步地,所述支架3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水平部与竖直部连接,形成l型支架3,所述支架3的水平部与翻转机构4的转臂42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的竖直部下端与煮面篓2的辅助功能板22固定连接。
51.翻转机构4的一侧设置煮面槽1,翻转前,煮面篓2位于煮面篓2内,翻转机构4的另一侧设置用于支撑以及运输面碗的装碗传送带7。翻转轴41与装碗传送带7平行。
52.实施例三
53.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煮面机,包括接面传动机构5、装碗传送带7以及实施例二所述的煮面传面装置,所述装碗传送带7沿直线延伸,用于带动面碗沿直线运动。装碗传送带7一侧设置翻转机构4、出餐推动机构10、接面传动机构5,装碗传送带另一侧设置上料机12、出餐通道9。所述出餐推动机构10包括出餐推板以及用于带动出餐推板沿直线运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采用气缸或电动推杆。所述出餐通道9的一端与装碗传送带7垂直对接,出餐通道9的另一端沿直线延伸至出餐口。
54.本实用新型通过接面传动机构5驱动接面盒51将从制面机6出来的食物如面条或粉条等分别对应送到各煮面篓2里面,接面盒51只沿直线移动,煮面篓2位于煮面槽1内,煮面篓2内的面条或粉条等在煮面槽1里面被加热,上碗机8将面碗转移至装碗传送带7上,通过装碗传送带7移动到煮面篓2对应位置,然后通过翻转机构4将煮面篓2翻转,煮面篓2内的面条或粉条等转移至装碗传送带7上对应的面碗内。
55.接面传动机构5包括接面盒51以及用于带动接面盒51沿直线移动的驱动机构52,所述接面盒51的上端、下端均设有开口,所述接面盒51的下端设有底盖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底盖的开盖组件。底盖用于密封接面盒51下端的开口。
56.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煮面机的一种工作流程为:接面传动机构接到从制面机出来的食物如面条或粉条后,将食物放入煮面槽的煮面篓内进行加热,加热第一设定时间段(第一设定时间段根据需要设置,一般是将食物煮到八成熟或八成熟)后,控制器通过控制翻转机构翻转煮面篓到设定角度后悬停,当控制器接收到命令后,翻转机构翻转煮面篓使煮面篓回到初始状态,即使煮面篓回到煮面槽内进行回锅,加热第二设定时间段(第二设定时间段根据需要设置,一般时间很短)后,再次通过控制器控制翻转机构翻转煮面篓,将煮面篓内的食物倒入装碗传送带上对应的面碗内。装碗传送带控制面碗移动同时配合上料机12和切肉机11将料或者肉片装入面碗内,配料时,面碗只沿装碗传送带7做直线移动,配好之后通过装碗传送带7带动面碗移动到出餐位置,通过气缸将碗由出餐通道9推出。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当然,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实施例一的煮面篓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煮面篓。
58.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