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桌椅一体化的学习桌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用品,尤其是一种桌椅一体化的学习桌。


背景技术:

2.学习课桌是目前学生经常使用的、必不可少的学习家具,其是针对学生专门设计的一种家具用品。
3.公开号cn108013613a公开了一种桌椅一体化的智能学习桌,包括座椅和滚轮,座椅的下侧通过旋转轴承与第一伸缩杆相连接,且第一伸缩杆的下端固定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下侧安装有滑动轮,且滑动杆的前端连接有支撑桌腿,支撑桌腿的上侧固定有第二伸缩杆,且第二伸缩杆的上端安装有桌体,桌体的上侧设置有桌面,且桌面的上侧安装有储物格,桌面的内侧安装有智能显示板,支撑桌腿的内部安装有第三伸缩杆,且第三伸缩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滚轮的右侧固定有滑动杆,且滚轮的外侧通过滑槽与支撑桌腿相连接。这种智能学习桌的智能显示板与桌面之间的结构较为简单,而且支撑稳定性已经不具备本领域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桌椅一体化的学习桌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桌椅一体化的学习桌,包括底板以及安装在底板的椅体、桌体,底板下方还安装有万向轮,
6.桌体具有桌板、桌板支撑架以及第一升降支撑杆,第一升降支撑杆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的上方前端、升降端固定于桌板支撑架的下方居中处,桌板的后端铰接于桌板支撑架的后端,且允许通过定位件在桌板转动后定位;
7.椅体具有椅座、横向调节件、椅背以及第二升降支撑杆,第二升降支撑杆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的上方后端、升降端固定于横向调节件的下方后端,横向调节件固定于椅座的下方前端,椅背安装于椅座的下方后端。
8.进一步完善,第一升降支撑杆呈升降端远离椅体固定端靠近椅体的设置。
9.进一步完善,第一升降支撑杆内部还设置有气杆,气杆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升降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升降支撑杆的升降端。
10.进一步完善,定位件具有第一固定耳、第二固定耳以及伸缩杆,第一固定耳固定在桌板的下方前端并与伸缩杆转动连接,第二固定耳固定在桌板支撑架的后端内侧并设置有转动连接的锁部,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于锁部并通过锁部阻止伸缩杆伸缩。
11.进一步完善,锁部具有外壳体以及挡把,外壳体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耳并供伸缩杆的一端插入,挡把一端转动连接于外壳体内并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挡板,挡板在挡板转动/不转动时不作用/作用于插入至外壳体内的伸缩杆。
12.进一步完善,横向调节件具有滑轨、滑块以及限位部,滑轨固定于椅座的下方前
端,滑块滑动于滑轨内并与第二升降支撑杆的升降端固定连接,限位部固定于滑轨外部一侧并在作用于滑块时阻止滑轨移动。
13.进一步完善,限位部具有第三固定耳、限位爪以及若干限位卡槽,第三固定耳固定于滑轨外部一侧,限位爪转动连接于第三固定耳,若干限位卡槽开设于滑块的下表面并靠近第三固定耳,且允许限位爪进入其中两个限位卡槽。
14.进一步完善,椅背具有椅背支架以及两个倚靠部,椅背支架安装于椅座的下方后端并呈l装的构型,其竖向部分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杆,两个倚靠部转动连接于安装杆。
15.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的桌椅一体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可以限制椅体出现转动,从而避免用户出现腰部扭曲的情况发生,用户的群体为儿童,从而有益于儿童的身体健康成长,而且桌体、椅体均可以调节竖向高度,由此实现匹配用户的使用高度,且也延长学习桌的使用寿命,同时桌板可以转动调节,并在调节后能够稳定保持,即便是用户双手作用于桌板依然能够承受,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用户在阅读时其颈部下弯,从而减少对于脊椎以及眼部的损伤,椅座可实现横向调节,根据用户的身高决定与桌体保持一圈间距,十分人性化。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隐藏了第一升降支撑杆的固定端;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桌板与桌板支撑架、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桌板与伸缩杆、锁部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椅座与横向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参照附图:这种桌椅一体化的学习桌,包括底板1以及安装在底板1的椅体2、桌体3,底板1下方还安装有万向轮4,
24.桌体3具有桌板31、桌板支撑架32以及第一升降支撑杆33,第一升降支撑杆33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1的上方前端、升降端固定于桌板支撑架32的下方居中处,桌板31的后端铰接于桌板支撑架32的后端,且允许通过定位件5在桌板31转动后定位;
25.椅体2具有椅座21、横向调节件22、椅背23以及第二升降支撑杆24,第二升降支撑杆24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1的上方后端、升降端固定于横向调节件22的下方后端,横向调节件22固定于椅座21的下方前端,椅背23安装于椅座21的下方后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首先桌椅一体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可以限制椅体2出现转动,从而避免用户出现腰部扭曲的情况发生,用户的群体为儿童,从而有益于儿童的身体健康成长,而且桌体3通过第一升降支撑杆33调节其竖向高度,第一升降支撑杆33的升降调节方式是在固定端的顶端设置螺杆,螺杆可同时穿过固定端以及升降端,并在脱离升降端时升降端可升降,从而调节桌体3的使用高度,椅体2通过第二升降支撑杆24调节其竖向高度,第二升降支撑杆24的升降调节方式是在固定端的内部设置内螺纹,升降端的外部设置外螺纹,通过螺纹配合并旋转升降端实现调节椅体2的使用高度,由此实现椅体2、桌体3匹配用户的使用高度,且也延长学习
桌的使用寿命,同时桌板31可以转动调节,并在调节后能够稳定保持,即便是用户双手作用于桌板31依然能够承受,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用户在阅读时其颈部下弯,从而减少对于脊椎以及眼部的损伤,椅座21通过横向调节件22可实现横向调节,即椅体2与桌体3之间的间距,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身高决定,十分人性化。
26.为了使得用户坐于椅体2时的坐姿更加笔挺,第一升降支撑杆33呈升降端远离椅体2固定端靠近椅体2的设置,如此的设置具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在于,可以将第一升降支撑杆33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1处的部分作为用户的脚部的落脚参照点,使得小腿与大腿之间呈现90
°
设置,而且膝盖处可以将固定端夹于两腿之间,从而保证用户的坐姿;另一方面在于,桌板31可以在调节好椅体2的使用位置后与用户的胸前保持一拳距离,从而保证用户的坐姿。
27.进一步完善,第一升降支撑杆33内部还设置有气杆33-a,气杆33-a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1、升降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升降支撑杆33的升降端,如此的设置是为了提高保护性,通过气杆33-a的缓冲效果减缓第一升降支撑杆33的升降端的升降速率,上升时的速率减缓可以更好的帮助使用者调节使用高度,下降时的速率减缓可以避免发生桌板支撑架32与第一升降支撑杆33的固定端产生撞击,同时气杆33-a的升降端转动连接的设置可以提高其使用灵活性,避免出现干涉影响气杆33-a的正常使用。
28.对于定位件5,定位件5用以在桌板31转动翻折后实现定位,并具有一定承受能力,定位件5具有第一固定耳51、第二固定耳52以及连接两者的伸缩杆53,第一固定耳51固定在桌板3的下方前端并与伸缩杆53转动连接,第二固定耳52固定在桌板支撑架32的后端内侧并设置有转动连接的锁部54,伸缩杆53另一端固定于锁部54并通过锁部54阻止伸缩杆53伸缩,如此的设置即可实现,桌板31本身就是铰接于桌板支撑架32,伸缩杆53的作用是为桌板31在转动翻折后提供定位支撑,故为了便于伸缩杆53随桌板31一起转动,故在桌板31设置第一固定耳51、在桌板支撑架32设置带锁部54的第二固定耳52,由此实现同步随动,同时锁部54的设置并不是单一为了实现伸缩杆53的转动连接,还是保持伸缩杆53在跟随桌板31的转动翻折所变化的长度状态,锁部54用以限制伸缩杆53伸缩的方式在于限制其转动,其不转动就不会出现伸缩,由此保持桌板31的定位。
29.为了实现锁部54对伸缩杆53的约束,锁部54具有外壳体54-a以及挡把54-b,外壳体54-a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耳52并供伸缩杆53的一端插入,挡把54-b一端转动连接于外壳体54-a内并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挡板54-b1,挡板54-b1在挡板54-b1转动/不转动时不作用/作用于插入至外壳体54-a内的伸缩杆53,如此的设置首先为伸缩杆53提供连接部分,即外壳体54-a,其次实现对伸缩杆53的伸缩限制通过挡把54-b实现,挡把54-b也是转动连接于外壳体54-a,其在未解锁时,挡板54-b1抵于伸缩杆53的伸缩端处,即对伸缩端造成干涉,从而阻止伸缩杆53在第二固定耳52内的转动,即阻止外壳体54-a转动,由此伸缩杆53无法伸缩,同理,在转动挡把54-b后,挡板54-b1会脱离伸缩杆53的伸缩端处,从而实现伸缩杆53在第二固定耳52内的转动,即外壳体54-a转动,从而实现伸缩杆53的伸缩变化,由此实现桌板31的转动翻折,并在转动后定位,且定位效果好。
30.为了实现横向调节件22的调节以及定位,横向调节件22具有滑轨22-a、滑块22-b以及限位部22-c,滑轨22-a固定于椅座21的下方前端,滑块22-b滑动于滑轨22-a内并与第二升降支撑杆24的升降端固定连接,限位部22-c固定于滑轨22-a外部一侧并在作用于滑块
22-b时阻止滑轨22-a移动,如此的设置即可实现,滑轨22-a、滑块22-b分别设置在椅座21、第二升降支撑杆24,由此使得在调节椅座21时发生位置变化的是滑轨22-a,即滑轨22-a沿滑块22-b的长度方向移动,不会出现滑轨22-a、滑块22-b一起动的情况,且也是因为滑块22-b无法移动,故将限位部22-c设置在滑轨22-a,这样限位部22-c在作用于滑块22-b后即可阻止滑轨22-a继续滑动,从而实现椅座21位置确定。
31.为了实现通过限位部22-c阻止滑轨22-a继续滑动,限位部22-c具有第三固定耳22-c1、限位爪22-c2以及若干限位卡槽22-c3,第三固定耳22-c1固定于滑轨22-a外部一侧,限位爪22-c2转动连接于第三固定耳22-c1,若干限位卡槽22-c3开设于滑块22-b的下表面并靠近第三固定耳22-c1,且允许限位爪22-c2进入其中两个限位卡槽22-c3,如此的设置即可,第三固定耳22-c1实现限位爪22-c2的转动,这样限位爪22-c2即可通过转动作用/不作用于滑块22-b,限位爪22-c2通过开设于滑块22-b的下表面的若干限位卡槽22-c3实现固定,且每两个限位卡槽22-c3代表了不同的使用位置,由此适应性得到增加,且阻止滑轨22-a继续滑动的效果也好。
32.进一步完善,椅背23具有椅背支架23-a以及两个倚靠部23-b,椅背支架23-a安装于椅座21的下方后端并呈l装的构型,其竖向部分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杆23-a1,两个倚靠部23-b转动连接于安装杆23-a1,如此的设置使得椅背23具有自适应性,即通过倚靠部23-b转动连接于椅背支架23-a实现,这样用户倚靠于倚靠部23-b时,倚靠部23-b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行变化使用角度,从而带给用户舒适的坐姿,而且倚靠部23-b还具有两个,可对用户的左背部和右背部提供支撑,即将背部包裹在内。
33.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