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会议桌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智能会议桌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会议桌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会议桌。


背景技术:

2.会议桌作为现代的办公用品,一般用于公司、工厂和单位召开集体会议,会议桌一般占地面积较大,用于容纳多个人同时参加会议,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在会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会议中时常需要参会者携带笔记本电脑,方便进行会议工作的汇报和记录等。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下列问题:当参会者将笔记本电脑放置在会议桌上时,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角度固定,不可根据参会者的需求进行使用角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对方便对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角度进行调节,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会议桌。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会议桌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会议桌,包括桌板,桌板上开设有调节口,调节口内设置有用于放置笔记本电脑的支撑板,桌板上转动连接有铰接轴,铰接轴平行于桌板设置,支撑板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在桌板上,支撑板上连接有用于使支撑板以铰接轴为转动轴线进行转动的驱动组件;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将笔记本电脑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固定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参会者将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支撑板上后,通过固定件使笔记本电脑固定在支撑板上,然后利用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板沿铰接轴转动,支撑板带动笔记本电脑沿铰接轴转动,使得笔记转动至参会者所需位置,从而方便参会者通过笔记本电脑参与会议,提高会议效率。
8.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齿条和驱动齿轮,驱动齿条沿垂直于桌板的方向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驱动齿条的一端始终与支撑板抵接;桌板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板,驱动齿轮转动连接在驱动板上且与驱动齿条啮合,驱动齿轮用于带动驱动齿条沿其长度方向移动;驱动齿条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驱动板上;驱动齿轮上设置有用于将驱动齿轮固定在驱动板上的锁定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角度时,通过带动驱动齿轮转动,在驱动齿轮与驱动齿条的啮合作用下,带动驱动齿条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并将支撑板顶起,使得支撑板沿铰接轴转动,进而使得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角度被调节;然后通过锁定件将驱动齿轮固定在驱动板上,从而使得调节后的笔记本电脑可以稳定使用。
10.优选的,所述驱动齿条上固定设置有限位件,驱动板上沿驱动齿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的限位槽,限位件沿限位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和限位槽的设置,限定了驱动齿条的移动路径,使得驱动齿条与驱动齿轮的啮合作用更加稳定。
12.优选的,所述限位件设置为t形块,限位槽设置为t形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形的限位件和限位槽的设置,使得限位件在限位槽内滑动时不易从限位槽内脱出,从而进一步提高驱动齿轮与驱动齿条啮合的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锁定件设置为长条形杆,驱动齿轮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多个固定孔以驱动齿轮的转动轴线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驱动板上设置有与固定孔相对应的连接孔,锁定件同时穿设在固定孔和连接孔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齿轮转动后,通过将锁定件同时穿设在固定孔和连接孔内,使得驱动齿轮被固定在驱动板上,进而使得驱动齿条的位置固定,使得支撑板被驱动齿条稳定顶起,使得调节后的笔记本电脑可以稳定使用。
16.优选的,所述锁定件设置为矩形杆,固定孔和连接孔均设置为矩形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锁定件同时穿设在固定孔和连接孔内后,锁定件不易在固定孔和连接孔内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锁定件穿设在固定孔和锁定孔内的稳定性,提高锁定件对驱动齿轮的固定效果。
18.优选的,所述固定件设置为平行于铰接轴的长条形杆,固定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远离桌板中心位置的一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齿轮带动驱动齿条移动后,驱动齿条带动支撑板转动,支撑板上的笔记本电脑依靠重力作用在支撑板上移动,固定件的设置用于对笔记本电脑进行阻挡,使得笔记本电脑稳定放置在支撑板上。
20.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与笔记本电脑抵接的一端胶粘有防滑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层的设置,使得笔记本电脑不易从固定件上脱离,从而进一步提高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支撑板上的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当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支撑板上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板沿铰接轴转动,利用支撑板上的固定件将笔记本电脑固定在支撑板上,使得支撑板带动笔记本电脑进行转动,对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角度进行调节,进而使得笔记本被调节至所需位置,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为示出铰接球的局部剖面图。
25.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3是本技术为示出限位件的爆炸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支撑腿;2、桌板;3、调节组件;31、支撑板;32、调节口;33、铰接轴;4、驱动组件;41、驱动板;42、驱动杆;43、驱动齿轮;44、驱动齿条;45、铰接球;46、铰接槽;5、锁定件;51、固定孔;52、连接孔;6、限位件;61、限位槽;7、固定件;8、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会议桌。参照图1,智能会议桌包括桌板2和支撑腿1,桌板2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支撑腿1与桌板2通过螺栓连接且用于支撑桌板2,桌板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角度的调节组件3。
30.参照图1和图2,调节组件3包括支撑板31,桌板2上贯穿开设有矩形的调节口32,支撑板31设置在调节口32内且与调节口32形状相对应,调节口32背离桌板2中心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长条形的铰接轴33,铰接轴33平行于桌板2设置,支撑板31背离桌板2中心的一侧焊接在铰接轴33上,支撑板31用于放置笔记本电脑;结合图3,桌板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板31在调节口32内转动的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板41,驱动板41焊接在桌板2的下端面上,驱动板41上设置有驱动杆42,驱动杆42转动连接在驱动板41上,驱动杆42上同轴焊接有驱动齿轮43,驱动齿轮43上啮合有驱动齿条44,驱动齿条44竖直设置且上端焊接有铰接球45,支撑板31的下端面上沿垂直于铰接轴33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的铰接槽46,铰接球45沿铰接槽46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铰接槽46内。
31.参照图2和图3,驱动齿条44上设置有用于使得驱动齿条44仅能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驱动板41上的限位件6;当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支撑板31上后,需要调节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角度时,通过转动驱动杆42带动驱动齿轮43转动,在驱动齿轮43与驱动齿条44的啮合作用下,带动驱动齿条44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铰接球45在铰接槽46内滑动,驱动齿条44驱动支撑板31在桌板2上转动且背离铰接轴33的一端翘起;支撑板31上设置有用于将笔记本电脑固定在支撑板31上的固定件7,从而使得调节后的笔记本电脑可以稳定放置在支撑板31上;驱动板41上设置有用于将驱动齿轮43固定在驱动板41上的锁定件5。
32.参照图2和图3,锁定件5设置为长条形杆,驱动齿轮43上设置多个固定孔51,多个固定孔51以驱动杆42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驱动板41上开设有与固定孔51相对应的连接孔52;锁定件5同时穿设在固定孔51和连接孔52内;当驱动杆42带动驱动齿轮43转动后,在驱动齿轮43与驱动齿条44的啮合作用下,使得驱动齿条44驱动支撑板31转动,调节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角度;然后通过将锁定件5同时穿设在固定孔51和连接孔52内,使得驱动齿轮43被固定在驱动板41上,从而固定转动后的支撑板31的位置,使得笔记本电脑可以稳定被支撑在所需位置,方便使用者使用;锁定件5设置为矩形长杆,固定孔51和连接孔52均设置为矩形孔,这使得锁定件5穿设在固定孔51和连接孔52内后,锁定件5不易在固定孔51和连接孔52内转动,从而提高锁定件5对驱动齿轮43的固定效果,进一步提高笔记本电脑使用时的稳定性。
33.参照图3,限位件6设置为t形块,驱动板41上沿驱动齿条44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的限位槽61,限位件6沿限位槽6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限位槽61内,限位件6和限位槽61的设置限定了驱动齿条44的移动路径,使得驱动齿条44与驱动齿轮43可以稳定啮合;t形的限位件6和限位槽61的设置,使得限位件6在滑动时不易从限位槽61内脱出,从而进一步提高驱动齿条44与驱动齿轮43啮合的稳定性。
34.参照图1和图2,固定件7设置为长条形杆,固定件7沿铰接轴33的长度方向设置,固定件7焊接在支撑板31上且靠近铰接轴33,当支撑板31带动笔记本电脑转动时,笔记本电脑由于重力作用向靠近固定件7的方向移动,通过固定件7的阻挡作用,使得笔记本电脑可以被稳定放置在支撑板31上。
35.参照图2,固定件7与笔记本电脑抵接的表面上胶粘有防滑层8,防滑层8的设置使得固定件7对笔记本电脑进行阻挡时,笔记本电脑不易从固定件7上滑脱,提高笔记本电脑在支撑板31上放置的稳定性。
36.参照图1,调节组件3的数量设置为多组,多组调节组件3均匀分布在桌板2上,多个
调节组件3用于对多个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角度进行调节。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智能会议桌的实施原理为:当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支撑板31上后,通过驱动杆42带动驱动齿轮43转动,驱动齿轮43与驱动齿条44啮合,驱动齿条44将支撑板31顶起并使支撑板31沿铰接轴33转动,支撑板31带动笔记本电脑转动至所需位置,然后通过将固定件7穿设在固定孔51和连接孔52内,使得驱动齿轮43被固定在驱动板41上,进而使得驱动齿条44稳定对支撑板31进行支撑;同时支撑板31上固定件7用于对笔记本电脑进行阻挡,使得笔记本电脑可以在转动过程中不易从支撑板31上滑脱,从而提高对笔记本电脑使用角度调节的稳定性。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