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电压力锅作为电热产品,因其快速、入味等优点而被消费者喜爱。随着技术的发展,为了使电压力锅的加热均匀性更好、加热火力更精细,电压力锅也逐渐使用电磁加热平台。电磁加热平台给电压力锅带来均匀、精细火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线圈盘散热的问题。同时,为了使均匀性更好,电磁加热平台的线圈盘的绕线趋向于多层化、电磁加热平台的磁条趋向于立体摆放,使得电磁加热平台的厚度越来越厚,影响到产品的轻薄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外锅和上盖,壳体为上端开口的腔体,外锅设置在腔体内,上盖盖合在腔体的开口端,烹饪器具还包括:内锅,可置于外锅内;线圈盘组件,设置在内锅上或设置在外锅的基板上;无线供电装置,设置在壳体上或内锅上;其中,无线供电装置与线圈盘组件以互感的方式加热内锅。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锅、线圈盘组件和无线供电装置。通过将线圈盘组件设置在内锅上或设置在外锅的基板上,当内锅置于外锅内且烹饪器具工作时,无线供电装置与线圈盘组件以互感的方式加热内锅;进一步地,线圈盘组件设置在内锅上或设置在外锅的基板上,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做到更轻、更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烹饪器具内部空间的占用率,减小了烹饪器具的整体外形尺寸,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户体验;进一步地,线圈盘组件设置在内锅上或设置在外锅的基板上,使得烹饪器具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第一时间、大面积地直接作用在内锅上,保证了内锅的均匀受热,进而减少了热量的损耗,提高了产品的加热效率,同时,该结构设置可以避免线圈盘组件热量的集中,从而降低了线圈盘组件的温升,保证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
7.根据本发明上述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线圈盘组件设置在外锅的基板上时,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与线圈盘组件分别设置在基板的相对两端面上;其中,紧固件穿过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将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装配在外锅上或壳体上。
9.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线圈盘组件设置在外锅的基板上时,通过在基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使得紧固件穿过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将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装配在外锅上或壳体上,当烹饪器具工作时,其内部的压力上升,内锅由于压力的作用会向下挤压基板的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进而增大内锅与上盖之间的间隙,使得二者之间的密封性降低,进而通过该间隙进行泄压,以确保烹饪器具的工作压力处于合理安全的范围内。该
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做到更轻、更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烹饪器具内部空间的占用率,减小了烹饪器具的整体外形尺寸,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户体验。
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朝向内锅的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等于内锅外底壁面积的3%。
1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朝向内锅的一端的端面面积,使其大于等于内锅外底壁面积的3%,避免因端面面积小于内锅外底壁面积的3%,而导致内锅与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接触部分局部压力过大,进而造成内锅变形的情况发生。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至少一个陶瓷承压装置、至少一个耐高温塑料承压装置及至少一个铝承压装置。
13.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至少一个陶瓷承压装置、至少一个耐高温塑料承压装置及至少一个铝承压装置,进而减少线圈盘组件由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传递至外锅的热量,降低了外锅及壳体的温升。
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线圈盘组件设置在内锅上时,气阀设置在上盖上,气阀与内锅相连通。
15.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线圈盘组件设置在内锅上时,上盖与内锅扣合密闭在一起,当烹饪器具工作时,通过与内锅相连的气阀来进行泄压控制,以确保烹饪器具的工作压力处于合理安全的范围内。该结构设置保证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且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量产,同时,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做到更轻、更薄,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烹饪器具内部空间的占用率,减小了烹饪器具的整体外形尺寸,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户体验。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线圈盘组件设置在内锅上时,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位于线圈盘组件之下,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的设置位置包括以下任一处:内锅的外底壁上、壳体上及外锅上。
17.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的设置位置,使之包括以下任一处:内锅的外底壁上、壳体上及外锅上,合理利用烹饪器具的内部空间,使得烹饪器具工作时,其内部的压力上升,内锅由于压力的作用会向下挤压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进而增大内锅与上盖之间的间隙,使得二者之间的密封性降低,进而通过该间隙进行泄压,以确保烹饪器具的工作压力处于合理安全的范围内。该结构设置保证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且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量产。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与内锅的接触面积大于等于内锅外底壁面积的3%。
19.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与内锅的接触面积,使其大于等于内锅外底壁面积的3%,避免因接触面积小于内锅外底壁面积的3%,而导致内锅与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接触部分局部压力过大,进而造成内锅变形的情况发生。
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至少一个陶瓷承压装置、至少一个耐高温塑料承压装置及至少一个铝承压装置。
21.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至少一个陶瓷承压装置、至少一个耐高温塑料承压装置及至少一个铝承压装置,进而减少线圈盘组件由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传递至外锅的热量,降低了外锅及壳体的温升。
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层和软磁层,软磁层设置在线圈层的外侧。
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24.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5.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6.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27.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28.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29.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内锅和第二承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31.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2.1烹饪器具,10壳体,20外锅,202基板,30上盖,40内锅,50线圈盘组件,60无线供电装置,70第一承压装置,80第二承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1。
3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1,烹饪器具1包括壳体10、外锅20和上盖30,壳体10为上端开口的腔体,外锅20设置在腔体内,上盖30盖合在腔体的开口端,烹饪器具1还包括:内锅40,可置于外锅20内;线圈盘组件50,设置在内锅40上或设置在外锅20的基板202上;无线供电装置60,设置在壳体10上或内锅40上;其中,无线供电装置60与线圈盘组件50以互感的方式加热内锅40。
3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1包括:内锅40、线圈盘组件50和无线供电装置60。通过将线圈盘组件50设置在内锅40上或设置在外锅20的基板202上,当内锅40置于外锅20内且烹饪器具1工作时,无线供电装置60与线圈盘组件50以互感的方式加热内锅40;进一步地,线圈盘组件50设置在内锅40上或设置在外锅20的基板202上,使得烹饪器具1可以做到更轻、更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烹饪器具1内部空间的占用率,减小了烹饪器具1的整体外形尺寸,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户体验;进一步地,线圈盘组件50设置在内锅40上或设置在外锅20的基板202上,使得烹饪器具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第一时间、大面积地直接作用在内锅40上,保证了内锅40的均匀受热,进而减少了热量的损耗,提高了
产品的加热效率,同时,该结构设置可以避免线圈盘组件50热量的集中,从而降低了线圈盘组件50的温升,保证了烹饪器具1使用的安全性。
3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当线圈盘组件50设置在外锅20的基板202上时,基板20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与线圈盘组件50分别设置在基板202的相对两端面上;其中,紧固件穿过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将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装配在外锅20上或壳体10上。
39.具体实施例中,基板202与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为分体式结构,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通过第一螺钉与基板202相连接,当线圈盘组件50设置在外锅20的基板202上时,第二螺钉穿过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将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装配在外锅20上或壳体10上,当烹饪器具1工作时,其内部的压力上升,内锅40由于压力的作用会向下挤压基板202的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进而增大内锅40与上盖30之间的间隙,使得二者之间的密封性降低,进而通过该间隙进行泄压,以确保烹饪器具1的工作压力处于合理安全的范围内。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1可以做到更轻、更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烹饪器具1内部空间的占用率,减小了烹饪器具1的整体外形尺寸,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户体验。
40.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与基板202为一体式结构,当线圈盘组件50设置在外锅20的基板202上时,螺钉穿过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将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装配在外锅20上或壳体10上。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与基板202为一体注塑成型,该结构设置紧凑且稳定可靠,占用空间面积小,便于装配及后续的更换。
4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朝向内锅40的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等于内锅40外底壁面积的3%。
42.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合理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朝向内锅40的一端的端面面积,使其大于等于内锅40外底壁面积的3%,避免因端面面积小于内锅40外底壁面积的3%,而导致内锅40与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接触部分局部压力过大,进而造成内锅40变形的情况发生。
4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至少一个陶瓷承压装置、至少一个耐高温塑料承压装置及至少一个铝承压装置。
44.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至少一个陶瓷承压装置、至少一个耐高温塑料承压装置及至少一个铝承压装置,进而减少线圈盘组件50由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传递至外锅20的热量,降低了外锅20及壳体10的温升。
4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当线圈盘组件50设置在内锅40上时,气阀设置在上盖30上,气阀与内锅40相连通。
46.在该实施例中,当线圈盘组件50设置在内锅40上时,上盖30与内锅40扣合密闭在一起,当烹饪器具1工作时,通过与内锅40相连的气阀来进行泄压控制,以确保烹饪器具1的工作压力处于合理安全的范围内。该结构设置保证了烹饪器具1使用的安全性,且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量产,同时,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1可以做到更轻、更薄,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烹饪器具1内部空间的占用率,减小了烹饪器具1的整体外形尺寸,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户体验。
4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当线圈盘组件50设置在内锅
40上时,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位于线圈盘组件50之下,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的设置位置包括以下任一处:内锅40的外底壁上、壳体10上及外锅20上。
48.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合理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的设置位置,使之包括以下任一处:内锅40的外底壁上、壳体10上及外锅20上,合理利用烹饪器具1的内部空间,使得烹饪器具1工作时,其内部的压力上升,内锅40由于压力的作用会向下挤压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进而增大内锅40与上盖30之间的间隙,使得二者之间的密封性降低,进而通过该间隙进行泄压,以确保烹饪器具1的工作压力处于合理安全的范围内。该结构设置保证了烹饪器具1使用的安全性,且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量产,同时,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1可以做到更轻、更薄,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烹饪器具1内部空间的占用率,减小了烹饪器具1的整体外形尺寸,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户体验。
4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与内锅40的接触面积大于等于内锅40外底壁面积的3%。
50.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合理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与内锅40的接触面积,使其大于等于内锅40外底壁面积的3%,避免因接触面积小于内锅40外底壁面积的3%,而导致内锅40与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接触部分局部压力过大,进而造成内锅40变形的情况发生。
5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至少一个陶瓷承压装置、至少一个耐高温塑料承压装置及至少一个铝承压装置。
52.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至少一个陶瓷承压装置、至少一个耐高温塑料承压装置及至少一个铝承压装置,进而减少线圈盘组件50由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传递至外锅20的热量,降低了外锅20及壳体10的温升。
5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线圈盘组件50包括:线圈层和软磁层,软磁层设置在线圈层的外侧。
5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器具1为电压力锅。
55.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线圈盘组件50设置在基板202上,基板20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与线圈盘组件50分别设置在基板202的相对两端面上,紧固件穿过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将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装配在外锅20上。当然基板202也可固定在壳体10上。第一承压装置70可以为非导磁金属件,如铝,第一承压装置70也可为非金属件,如,陶瓷,耐高温塑料。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等,但无论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的数量为几个都要确保对内锅40底部的均匀支撑。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朝向内锅40的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等于内锅40外底壁面积的3%,第一承压装置70的承压强度不低于420kpa,如果承压面积过小,会导致内锅40与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接触部分局部压力过大,进而造成内锅40变形的情况发生。当烹饪器具1工作时,其内部的压力上升,内锅40由于压力的作用会向下挤压基板202的至少一个第一承压装置70,进而增大内锅40与上盖30之间的间隙,使得二者之间的密封性降低,进而通过该间隙进行泄压,以确保烹饪器具1的工作压力处于合理安全的范围内。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1可以做到更轻、更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烹饪器具1内部空间的占用率,减小了烹饪器具1的整体外形尺寸,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户体验。且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第一时间、大面积地直接作用在内
锅40上,保证了内锅40的均匀受热,进而减少了热量的损耗,提高了产品的加热效率,同时,该结构设置可以避免线圈盘组件50热量的集中,从而降低了线圈盘组件50的温升,保证了烹饪器具1使用的安全性。
56.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线圈盘组件50通过印刷、蚀刻及喷涂等方式设置在内锅40上,内锅40底部没有承压结构,也就是说该烹饪器具1不具备弹性泄压装置。烹饪器具1的上盖30与内锅40扣合密闭在一起,当烹饪器具1工作时,通过与内锅40相连的气阀来进行泄压控制,以确保烹饪器具1的工作压力处于合理安全的范围内。无线供电装置60设置在壳体10上或设置在内锅40上,当内锅40置于外锅20内且烹饪器具1工作时,无线供电装置60与线圈盘组件50以互感的方式加热内锅40。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1可以做到更轻、更薄,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烹饪器具1内部空间的占用率,减小了烹饪器具1的整体外形尺寸,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户体验。且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第一时间、大面积地直接作用在内锅40上,保证了内锅40的均匀受热,进而减少了热量的损耗,提高了产品的加热效率,同时,该结构设置可以避免线圈盘组件50热量的集中,从而降低了线圈盘组件50的温升,保证了烹饪器具1使用的安全性。
57.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线圈盘组件50通过印刷、蚀刻及喷涂等方式设置在内锅40上,三个第二承压装置80通过焊接、铆接及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在内锅40上。三个第二承压装置80与内锅40的接触面积总和大于等于内锅40外底壁面积的3%。三个第二承压装置80的设置位置要确保对内锅40底部的均匀支撑。烹饪器具1工作时,其内部的压力上升,内锅40由于压力的作用会向下挤压三个第二承压装置80,进而增大内锅40与上盖30之间的间隙,使得二者之间的密封性降低,进而通过该间隙进行泄压,以确保烹饪器具1的工作压力处于合理安全的范围内。当内锅40置于外锅20内且烹饪器具1工作时,无线供电装置60与线圈盘组件50以互感的方式加热内锅40。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1可以做到更轻、更薄,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烹饪器具1内部空间的占用率,减小了烹饪器具1的整体外形尺寸,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户体验。且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第一时间、大面积地直接作用在内锅40上,保证了内锅40的均匀受热,进而减少了热量的损耗,提高了产品的加热效率,同时,该结构设置可以避免线圈盘组件50热量的集中,从而降低了线圈盘组件50的温升,保证了烹饪器具1使用的安全性。
58.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线圈盘组件50通过印刷、蚀刻及喷涂等方式设置在内锅40上,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通过焊接、铆接及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在外锅20上。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与内锅40的接触面积总和大于等于内锅40外底壁面积的3%。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的设置位置要确保对内锅40底部的均匀支撑。烹饪器具1工作时,其内部的压力上升,内锅40由于压力的作用会向下挤压至少一个第二承压装置80,进而增大内锅40与上盖30之间的间隙,使得二者之间的密封性降低,进而通过该间隙进行泄压,以确保烹饪器具1的工作压力处于合理安全的范围内。当内锅40置于外锅20内且烹饪器具1工作时,无线供电装置60与线圈盘组件50以互感的方式加热内锅40。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1可以做到更轻、更薄,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烹饪器具1内部空间的占用率,减小了烹饪器具1的整体外形尺寸,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户体验。且该结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第一时间、大面积地直接作用在内锅40上,保证了内锅40的均匀受热,进而减少了热量的损耗,提高了产品的加热效率,同时,该结构设置可以避免线圈盘组件50
热量的集中,从而降低了线圈盘组件50的温升,保证了烹饪器具1使用的安全性。
59.具体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50包括:线圈层和软磁层,软磁层设置在线圈层的外侧,软磁层可将线圈层通电所产生的磁场聚集,使得电磁加热产生的热量聚集,进而提高加热效率,同时,通过合理的设计软磁层和线圈层的分布,使得电磁加热产生的热量均匀的分布于内锅40上,使得内锅40受热均匀,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60.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