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工程管理用施工吊装载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工程管理用施工吊装载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吊装载具,特别涉及一种工程管理用施工吊装载具。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可以建造出比单一产品更大、更复杂的产品,这些产品不再是结构或功能单一的东西,而是各种各样的所谓人造系统,比如建筑物、轮船、铁路工程、海上工程、地下工程、飞机等等,于是工程的概念就产生了,并且它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技艺,其中对高处的建筑进行建设时需要使用起吊机吊起工作人员进行作业,因此就需要一个载人的吊装载具。
3.目前施工吊装载具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具体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4.现有的吊篮大多结构简单,在通过与起吊机安装吊起后,由于起吊机的发力点位于吊篮的正上方,当工作人员在吊篮中进行移动时,往往会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管理用施工吊装载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吊篮大多结构简单,在通过与起吊机安装吊起后,由于起吊机的发力点位于吊篮的正上方,当工作人员在吊篮中进行移动时,往往会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管理用施工吊装载具,包括吊篮,所述吊篮的前侧开口中设置有两个门板,且两个门板的相背端均通过合页与开口的侧壁转动连接,右侧所述门板的上方搭接有u形板,所述吊篮的底部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若干踩踏板,每个所述踩踏板的下方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凹槽的底部内壁上,所述吊篮的下方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配重块中部开设的螺纹孔中,所述配重块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吊篮的右侧下方设置有电机,且电机通过固定架与吊篮的右侧壁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吊篮的上侧四角均开设有吊装孔,所述吊篮的后侧壁以及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侧所述门板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金属板,所述u形板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磁铁,且两侧磁铁分别与两侧金属板相适配。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右侧所述门板的前后侧壁上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一,所述u形板的前后侧壁相对面右端均固定连接有t形滑块一,且t形滑块一与t形滑槽一滑动连接,且u形板与左侧门板相适配。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吊篮的右前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且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踩踏板的底面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与凹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且踩踏板与压力传感器相适配。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吊篮的底面左右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耳板,且螺纹杆的两端光轴部分均通过轴承与两侧耳板转动连接,且螺纹杆的右端延伸至耳板的右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吊篮的底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下端长于蓄电池的底壁,所述吊篮的底面前后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二,两个所述t形滑槽二中均滑动连接有t形滑块二,且两个t形滑块二均通过连接块分别与配重块的前后侧壁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踩踏板、压力传感器、螺纹杆、配重块、弹簧和t形滑块二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通过踩踏底面上的若干踩踏板,使踩踏板挤压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再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控制电机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在转动时带动配重块向工作人员所在位置的反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吊篮的重心稳定,提高了吊篮在高空作业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仰视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仰视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吊篮局部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u形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吊篮、2门板、3吊装孔、4u形板、5凹槽、6踩踏板、7压力传感器、8螺纹杆、9配重块、10蓄电池、11电机、12通槽、13金属板、14磁铁、15t形滑槽一、16t形滑块一、17控制器、18弹簧、19耳板、20支撑腿、21t形滑槽二、22t形滑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程管理用施工吊装载具,包括吊篮1,吊篮1的前侧开口中设置有两个门板2,且两个门板2的相背端均通过合页与开口的侧壁转动连接,通过设置门板2,能够对吊篮1的前端开口处进行封堵,提高了吊篮的安全性,右侧门板2的上方搭接有u形板4,通过设置u形板4,能够使两侧门板2在闭合时进行锁定,吊篮1的底部内壁开设有凹槽5,凹槽5中设置有若干踩踏板6,每个踩踏板6的下方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7,能够清晰的辨别出工作人员在吊篮1中所站的位置,且压力传感器7固定安装在凹槽5的底部内壁上,吊篮1的下方设置有螺纹杆8,螺纹杆8螺纹连接在配重块9中部开设的螺纹孔中,通过设置配重块9和蓄电池10,能够对吊篮1进行
配重工作,避免吊篮1在半空中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且通过设置蓄电池10,能够使该装置摆脱电线的束缚,实现了可移动作业,配重块9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0,吊篮1的右侧下方设置有电机11,且电机11通过固定架与吊篮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
24.吊篮1的上侧四角均开设有吊装孔3,通过设置吊装孔3,能够更好的使起重机与吊篮1进行对接固定,吊篮1的后侧壁以及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槽12,通过开设通槽12,能够使吊篮1在半空中时,使风通过通槽12进行流动,减少了吊篮1对风的阻力。
25.两侧门板2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金属板13,u形板4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磁铁14,通过设置金属板13和磁铁14,能够使u形板4在进行移动时,通过磁铁14与金属板13之间的吸附固定,从而实现u形板4对两侧门板2的中部交汇处进行限位固定,且两侧磁铁14分别与两侧金属板13相适配。
26.右侧门板2的前后侧壁上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一15,u形板4的前后侧壁相对面右端均固定连接有t形滑块一16,通过设置t形滑槽一15和t形滑块一16,能够使u形板4在进行移动时更加稳定,且t形滑块一16与t形滑槽一15滑动连接,且u形板4与左侧门板2相适配。
27.吊篮1的右前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7,通过设置控制器17,能够更好的控制电机11进行转动,蓄电池10的输出端与压力传感器7的输入端电连接,且压力传感器7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7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控制器17的输出端与电机11的输入端电连接。
28.每个踩踏板6的底面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8,通过设置弹簧18,能够使工作人员离开踩踏板6的表面后,踩踏板6通过弹簧18的弹力自动恢复,实现了结构的完整性,且弹簧18的另一端与凹槽5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且踩踏板6与压力传感器7相适配。
29.吊篮1的底面左右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耳板19,且螺纹杆8的两端光轴部分均通过轴承与两侧耳板19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螺纹杆8,能够通过螺纹杆8的转动带动配重块9以及蓄电池10进行移动配重,且螺纹杆8的右端延伸至耳板19的右端与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30.吊篮1的底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0,通过设置支撑腿20,能够使吊篮1在地面上放置时更加平稳,且支撑腿20的下端长于蓄电池10的底壁,吊篮1的底面前后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二21,两个t形滑槽二21中均滑动连接有t形滑块二22,通过设置t形滑槽二21和t形滑块二22,能够使配重块9在移动时更加稳定,且两个t形滑块二22均通过连接块分别与配重块9的前后侧壁固定连接。
31.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32.在使用时,首先将起重机通过缆绳与四个吊装孔3固定,随后工作人员进入吊篮1中,关闭门板2,拉动u形板4,使t形滑块一16在t形滑槽一15中滑动,直至u形板4移动至两侧门板2中部交汇处的上端,使左侧磁铁14与左侧金属板13进行吸附固定,从而使两侧门板2固定;
33.随后在吊篮1被吊起后,工作人员在吊篮1中走动,踩踏底面上的若干踩踏板6,使踩踏板6挤压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再反馈给控制器17,控制器17再控制电机11带动螺纹杆8进行转动,螺纹杆8在转动时带动配重块9向工作人员所在位置的反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吊篮1的重心稳定。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
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