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横梁模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建筑横梁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横梁模板。


背景技术:

2.梁承载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以及屋顶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依据梁布置的位置不同,把梁分为横梁和纵梁。横梁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且与纵梁垂直。在施工过程中横梁通常由混凝土浇灌形成,浇灌混凝土时需要使用浇灌模板。
3.申请号为cn202010295848.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横梁浇筑模板组件、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横梁浇筑模板组件包括两个并列间隔布置的预制叠合板,还包括现浇体,现浇体包括横梁部和接缝部,横梁部位于两个预制叠合板的下方,接缝部位于两个预制叠合板之间;还包括吊拉杆和套管,吊拉杆的上端部设置有螺纹段,对拉螺杆的下端部设置有弯钩部,套管位于横梁部的内部且在水平方向贯穿横梁部,弯钩部钩持套管;螺纹段外漏于接缝部的上表面,弯钩部在横梁部的内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需要将浇筑完成的横梁附加部分的模板组件全部拆除,特别是在拆除对拉螺杆的时候,会因为无法将对拉螺杆拆除,因此会将对拉螺杆通过工具切断,导致在拆除模板组件的时候施工相对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拆除模板,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横梁模板。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横梁模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横梁模板,包括支架和用于成型横梁的模板,所述模板包括底板和两个竖向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分别搭设于两个侧板的下边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支架,两个所述侧板相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侧板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呈倾斜设置的斜撑杆,所述支撑杆竖向设置并固定连接于侧板,所述斜撑杆的高端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杆,所述斜撑杆的低端可拆卸连接于支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完成需要拆除时,只需将支架拆除,然后将支撑杆、斜撑杆相对侧板以及底板拆除即可,不需要额外切除对拉螺杆伸出横梁的部分,以使得拆除建筑横梁模板时相对更加便捷;同时在使用时,通过斜撑杆、支撑杆以及支架之间形成对侧板的三角形支撑的结构,能够对侧板做相对较为稳定的支撑,减小因未设置对拉螺杆对模板整体的影响。
9.可选的,所述底板与支架之间以及侧板与所连接的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若干背楞,所述背楞固定连接于侧板和支撑杆,或所述背楞固定连接于底板和支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楞能够使得在施工时,侧板以及底板承受的载荷均能够传递至支撑杆或支架,减小因局部载荷过大导致侧板或底板局部形变的可能性。
11.可选的,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于同一支撑组件的多个支撑杆,或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于多个斜撑杆。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能够将多个支撑件的斜撑杆以及支撑杆连接,使得不同支撑件承受的载荷均能够传递至其他支撑件,以进一步减小不使用对拉螺杆的影响,优化使用时的稳定性。
13.可选的, 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水平支杆和多个竖向设置的竖向支杆,多个所述水平支杆分为至少两组组且若干组水平支杆竖向分布,同组的多个所述水平支杆纵横交错设置并相互可拆卸连接,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若干背楞可拆卸连接于垂直于背楞的水平支杆,所述支撑杆以及斜撑杆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于水平支杆或竖向支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板和支撑组件通过水平支杆可持续连接于竖向支杆,并通过多个竖向支杆做支撑。
15.可选的, 所述竖向支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抵接地面的垫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板能够有效的减小因竖向支杆的载荷导致竖向支杆对地面造成损伤的可能性。
17.可选的, 所述支撑杆、斜撑杆、水平支杆以及竖向支杆设置有用于将四者之间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
18.可选的,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座和铰接于夹持座的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座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夹持板分别位于两个夹持座相远离的一侧,所述支撑杆、斜撑杆、水平支杆或竖向支杆被夹持于其中一个夹持件的夹持座和夹持板之间,与所述支撑杆、斜撑杆、水平支杆或竖向支杆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杆、斜撑杆、水平支杆或竖向支杆被夹持于另一个夹持件的夹持座和夹持板之间,所述夹持座设置有用于将所连接的夹持板转动锁止的控制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拆除支架或支撑组件时,只需通过控制件解除对夹持板的转动锁止,即可使得夹持板相对夹持座转动,从而能够使得支撑杆、斜撑杆、水平支杆以及竖向支杆之间能够相互脱离,以便于拆除支架和支撑组件。
20.可选的, 所述夹持板远离其铰接于夹持座的一端开设有控制口,所述控制件包括铰接于夹持座的控制杆以及用于抵接控制口背离夹持座一侧的开口边沿的控制螺母。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得夹持板相对夹持座转动锁止时,只需转动控制杆滑入至控制口内,然后转动控制螺母抵接于控制阔远离夹持座一侧的开口边沿即可。
22.可选的, 所述控制螺母和所抵接的控制口边沿之间设置有垫环,所述垫环套设于控制杆。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环能够在转动控制螺母抵接于控制口边沿时做缓冲,减小控制螺母抵接于控制口边沿时转动对控制口边沿造成的损伤,同时还能够通过垫环减小控制螺母松动的可能性。
24.可选的, 所述夹持座和夹持板的相向侧边沿成型有用于夹持的夹持口,所述夹持口边沿的轮廓呈弧形,且所述夹持口的开口边沿的内壁成型有多个防滑棱。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口能够相对更加贴合支撑杆、斜撑杆、水平支杆或竖向支杆的外壁,同时防滑棱进一步减小夹持座以及夹持板相对支撑杆、斜撑杆、水平支杆或竖向支杆滑动的可能性,以达到便于拆除的同时,优化支撑的稳定性的效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在使用时,斜撑杆和支撑杆与支架之间能够分别在两个侧板相远离的一侧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以能够相对较为稳定的对侧板做固定连接,并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斜撑杆和支架对侧板做支撑,同时底板固定连接于水平支杆,以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浇筑空腔的同时,在浇筑完成之后,只需通过连接组件解除支撑杆、斜撑杆、水平支杆以及竖向支杆之间的限制,从而能够将支撑组件以及支架拆除,然后将侧板和底板相对浇筑完成的横梁拆下即可,不需要后期额外切断对拉螺杆等,以使得拆除模板、支架和支撑组件时相对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连接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水平支杆;12、竖向支杆;121、垫板;2、模板;21、底板;22、侧板;23、顶板;3、支撑组件;31、支撑件;311、支撑杆;312、斜撑杆;32、连接杆;4、背楞;5、连接组件;51、夹持件;511、夹持座;512、夹持板;513、控制口;514、夹持口;515、防滑棱;516、连接轴;517、限制棱条;52、控制件;521、控制杆;522、控制螺母;523、垫环;53、连接盘。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横梁模板。参照图1,建筑横梁模板包括支架1和用于成型横梁的模板2 。模板2包括底板21和两个侧板22,底板21呈水平设置,且底板21固定连接于支架1的顶部,侧板22呈竖向设置,底板2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分别一一对应搭设于两个侧板22的下侧边沿,以形成用于浇筑成型横梁的空腔。其中,两个侧板22的上侧边沿分别固定连接有平行于底板21的顶板23,两个顶板23分别位于两个侧板22相远离的一侧,以用于连接浇筑楼板的模板连接。
34.两个侧板22相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将侧板22可拆卸连接于支架1的支撑组件3。
35.支撑组件3包括若干沿底板21长度方向分布的支撑件31,支撑件31包括支撑杆311和呈倾斜设置的斜撑杆312,支撑杆311呈竖向设置并固定连接于侧板22远离另一个侧板22的一侧。支撑杆311上设置有若干连接组件5,斜撑杆312的上端通过连接组件5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杆311的高端,支撑杆311和斜撑杆312的低端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组件5可拆卸连接于支架1。其中,斜撑杆312的低端沿朝向远离所在侧板22的方向倾斜朝下延伸设置。
36.在使用时,斜撑杆312和支撑杆311与支架1之间能够分别在两个侧板22相远离的一侧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以能够相对较为稳定的对侧板22做固定连接,并通过支撑杆311固定连接于斜撑杆312和支架1对侧板22做支撑,同时底板21固定连接于支架1,以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浇筑空腔的同时,在浇筑完成之后,只需将支撑组件3拆下,然后将侧板22和底板21相对浇筑完成的横梁拆下即可,不需要后期额外切断对拉螺杆等,以使得拆除模板2、支架1和支撑组件3时相对较为便捷。
37.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侧板22的稳定性,还可在两个侧板22之间设置顶杆,顶杆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个侧板22相向侧板面,以用于对侧板22做进一步的限制,优化使用时的稳定性。
38.参照图1,为了进一步优化对侧板22以及底板21制成的稳定性,两个侧板22相远离一侧的板面以及底板21的下板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背楞4;侧板22上的背楞4还固定连接于同一支撑组件3的多个支撑杆311,且侧板22上的背楞4位于侧板22和支撑杆311之间。底板21上的背楞4位于支架1和底板21之间,且底板21上的背楞4固定连接于支架1,以使得在浇筑过程中,侧板22以及底板21任意位置承受的载荷均能够铜背楞4传递至支撑杆311或支架1,并能够通过背楞4增加同一支撑组件3的多个支撑件31的整体性,优化使用时的稳定性。
39.同一支撑组件3的多个支撑件31设置有若干连接杆32,连接杆32通过多个连接组件5同时可拆卸连接于多个支撑杆311或多个斜撑杆312,以用于将多个支撑杆311连接以及将多个斜撑杆312相互连接,进一步增加多个支撑件31之间的整体性,优化使用时的稳定性,以充分的对侧板22做支撑。
40.参照图1,支架1包括多个水平支杆11和多个竖向设置的竖向支杆12,多个竖向支杆12的顶部通过连接组件5分别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32和斜撑杆312。
41.多个水平支杆11分为至少两组,且多组的水平支杆11竖向设置,同组的多个水平支杆11呈纵横交错设置,且同组的水平支杆11之间通过连接组件5可拆卸连接。且水平支杆11通过连接组件5可拆卸连接于竖向支杆12。其中,位于竖向支杆12顶部的一组水平支杆11中垂直于背楞4的多个水平支杆11固定连接于底板21上的多个背楞4;且竖向支杆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抵接地面的垫板121,以优化支撑的稳定性;并且支撑杆311、斜撑杆312、连接杆32、水平支杆11以及竖向支杆12可选用杆件,也可选用管件。
42.参照图1和图2,连接组件5包括两个夹持件51,夹持件51包括夹持座511和铰接于夹持座511的夹持板512,同一连接组件5的两个夹持座511转动连接,并且同一连接组件5的两个夹持板512分别位于两个夹持座511相远离的一侧,并且两个夹持座511相对转动的转动平面垂直于夹持板512的转动平面。其中,夹持座511远离其与夹持板512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控制件52,以用于使得夹持板512相对夹持座511转动锁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5也可采用市售的扣件。
43.夹持座511和所连接的夹持板512分别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折成型有夹持口514,夹持口514边沿沿垂直于夹持板512转动平面的方向的轮廓呈弧形,且夹持口514的开口边沿的内壁成型有多个防滑棱515。
44.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杆311、斜撑杆312、水平支杆11或竖向支杆12倍夹持于其中一个夹持件51的夹持座511和夹持板512上的两个夹持口514之间,与支撑杆311、斜撑杆312、水平支杆11或竖向支杆12可拆卸连接的斜撑杆312、支撑杆311、竖向支杆12或水平支杆11被夹持于另一个夹持件51夹持座511和夹持板512的两个夹持口514之间,以使得支撑杆311可拆卸连接于斜撑杆312、水平支杆11;斜撑杆312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杆311、竖向支杆12和水平支杆11;连接杆32可拆卸连接于竖向支杆12和水平支杆11。
45.在使用时,需要拆除支架1或支撑组件3时,只需使得控制件52解除对夹持板512的限制,即可使得支架1的水平支杆11相对竖向支杆12脱离,以及支撑杆311、斜撑杆312以及连接杆32之间相互可拆卸连接;并且由于同一连接组件5的两个夹持座511之间转动连接,
从而只需通过同一规格的连接组件5,即可将相互支架夹角不同的支撑杆311、斜撑杆312、连接杆32、水平支杆11以及竖向支杆12之间相互可拆卸连接,以进一步优化拆装的便捷性。
46.参照图2和图3,两个夹持座511之间设置连接盘53,两个夹持座511的相向侧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呈阶梯轴状的连接轴516。连接轴516的小端固定连接于夹持座511,两个连接轴516的大端相向延伸,两个连接轴516的相向端插设并转动连接于连接盘53内,以使得同一连接组件5的两个夹持座511相互转动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螺栓穿设于同一连接组件5的两个夹持座511,使得两个夹持座511转动连接。
47.夹持板512远离其余夹持板512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控制口513,控制件52包括控制杆521和控制螺母522,控制杆521铰接于夹持座511,且控制口513的开口位于控制杆521的转动路径内,以使得控制杆521转动时可滑入至控制口513内。控制螺母522外套并螺纹连接于控制杆521,以用于抵接控制口513远离夹持座511一侧的开口边沿。其中,控制螺母522与所抵接的控制口513的开口边沿之间设置有垫环523,垫环523套设于控制杆521。
48.在使用时,只需使得控制杆521转动并滑入至控制口513内,然后转动控制螺母522并使得垫环523抵接于控制口513远离夹持座511一侧的开口边沿,从而使得夹持板512相对夹持座511转动锁止;同时垫环523能够使得控制螺母522转动时,减小对控制口513开口边沿的损伤,并能够减小控制螺母522松动的可能性,以优化使用时的稳定性。
49.参照图2和图3,夹持板512开设有控制口513的边沿朝向远离夹持座511一侧的边沿翻折成型有限制棱条517,以进一步限制控制螺母522相对夹持板512脱离的可能性。
50.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